三 形成新兴文化产业、现代文化产业、传统文化产业协调发展的格局
我国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市场吸纳强,新兴文化产业、现代文化产业、传统文化产业都有各自相对稳定的消费群体和市场空间。“十二五”期间,应根据新兴文化产业、现代文化产业、传统文化产业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政策。同时,促进新兴文化产业、现代文化产业、传统文化产业的相互渗透和融合。
(一)充分发挥新兴文化产业的引领作用
以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和数字技术与文化内容相结合形成的新兴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已经成为推动文化产业变革的火车头。充分发挥新兴文化产业的引领作用,带动文化产业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一是积极推动技术创新,促进新的文化产业业态不断涌现;二是促进文化内容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提高新兴文化产业的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三是鼓励各类新媒体企业做大做强,提高国际竞争力;四是鼓励新兴文化产业与现代文化产业、传统文化产业的融合,带动现代文化产业、传统文化产业升级。特别是大力推动三网融合,以技术进步推动体制创新。
(二)增强现代文化产业的活力
现代文化产业主要指纸质图书出版业、报刊业、广播电视业等。在新媒体的冲击下,现代文化产业特别是纸质图书出版业、报刊业的市场份额将不断减少,市场空间受到挤压。要保持现代文化产业的发展势头,必须抓住以下四点:一是要搞活体制机制;二是引入社会力量,调整所有制结构,改变国有文化单位独家享有媒体资源的局面,为产业发展注入动力;三是促进现代文化产业与新兴文化产业的融合,促进产业升级,如纸质图书向数字图书的转化;四是完善准入和退出机制,鼓励按照市场规则兼并和联合。
(三)大力扶持传统文化产业
传统文化产业包括工艺美术品业、传统节庆业、地方特色演艺业、文化旅游业等。我国地方文化资源丰富,民族民间文化产品和服务形态多样,具有极广阔的发展前景。工艺美术品业不仅创造了巨大经济价值,同时对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据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统计,我国工艺美术业总产值达到8000亿元,规模以上企业2000家,从业人员1500万人,农村加工费900亿元。预计到2015年,我国工艺美术品业工业总产值将突破1.5万亿元,从业人员达2000万人以上,投放农村加工费达到1600亿元。大力扶持传统文化产业发展,对促进中西部经济社会发展,形成地区经济差异化,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发展地方文化产业,一是中央和地方政府要在资金、市场导向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二是增加创意和设计,促进产品升级;三是强化从业人员培训,提高人员素质;四是引导和鼓励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