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本书以海权为研究主题,探讨美国海权战略的演进及在其海洋强国战略中的作用。
一 “海权”内涵的界定
人类开拓和利用海洋的历史源远流长。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特别是人们海洋观的发展,海权的内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世界文明的足迹向我们展示,随着人类知识的增长,大河文明如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和尼罗河逐渐让位于“海域文明”,如爱琴海、红海和地中海。早在中石器时代,希腊和爱琴海地区的渔猎采集者就开始制作简单船只渡海来到米洛斯岛,采集黑曜石材料,用以制作生产工具和生活工具。此后,爱琴海诸岛、小亚细亚、埃及和希腊之间的渡海交往活动日益频繁,海洋贸易初现。海洋贸易种类和数量的增长为各国带来了越来越多的财富,也引起了贸易对手之间的海上冲突,海上武装力量应运而生。史书记载较早设计和建造战船的是克里特人和腓尼基人。海上武装力量的发展是国家抵御从海上来的侵略及封锁敌人并对敌人实施跨海攻击的保证。接下来的古代地中海文明发展史也表明,任何国家要想成为一个世界级霸权国家或者维持其霸主地位,除需具有强大的陆军以外,拥有强大的海上势力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条件,那些陆军实力强大而缺乏强大海军的国家,如斯巴达、马其顿等,皆无力在地中海世界长期称霸。可见,海洋从古代开始就是不同国家之间角逐的舞台,并且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海洋的辽阔空间越来越多地被不同国家用来达到各自的政治目的,或者实现各自民族的利益。
什么是海权?《不列颠百科全书》解释称:“海权就是海上力量,其主要目的始终是保护己方海运不受敌方袭击,并摧毁或阻止敌方的商业、军事海运,当交战国一方在一部分海域能够绝对控制海运时,这个国家就被认为拥有了制海权。”从国际法的角度来看,狭义海权是指一个国家对本国领海(主要是领水及其上部大气层空间)、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具有实际的管辖控制能力和自卫能力。从这一角度来看,海权是一个国家主权的组成部分,它所包括的领海主权、海域管辖主权和权益等,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安全利益和发展利益。因此,世界上任何一个沿海、海洋国家都力争拥有自己在这种意义上的海权。而广义的海权,则是指一个国家除了对本国的领海具有实际的管辖和控制能力外,还具有在一定的公海自由航行、开发利用的能力和权力。
海权,也是一个历史范畴。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和修昔底德曾使用“制海权”(thalassocracy)来揭示地中海地区的“海上霸权”,表明控制海洋的重要性。“海权”一词所对应的英文是“sea power”,其最早来源于美国海军史学家阿尔弗莱德·塞耶·马汉的著作《海权对历史的影响》。马汉是19世纪晚期和20世纪初美国最著名的海权宿命论、海军扩张及舰队建构的倡导者。他的观点最早来源于他对第二次布匿战争历史的阅读所受的启发。在这次战争中,罗马由于控制了西地中海而赢得了战争,因此,马汉认为,在最早的海战中就体现了对海洋控制的重要性。从这一观点出发,马汉搜集、梳理历史上发生的数次海战,来阐释海权的观点。马汉的海权观体现在他的19部著作和170多篇论文中。在这些著作中,他从历史材料出发,详细地阐述了海权的理论。正如加拿大历史学家唐纳德·舒尔曼所说:“历史之于马汉,是军事活动的历史产生了他的学术观点,而不是学术研究指导了军事活动的结果。”
自马汉有关海权的系列著作出版以来,“海权”虽然在此后历代政治家和战略家的话语中已成为一个通俗词语,但迄今人们仍然很难准确界定海权的含义,即使马汉本人也没有明确界定过海权的内涵,相反,他更愿意用各种形式的历史范例和评论来揭示海权的性质。马汉著作中频繁使用的“海权”一词主要有两种含义:一种是狭义上的海权,就是指通过各种优势力量来实现对海洋的控制;另一种是广义上的海权,涉及了促使一个民族依靠海洋或者利用海洋强大起来的所有因素,它既包括那些以武力方式统治海洋的海上军事力量,也包括那些与维持国家的经济繁荣密切相关的其他海洋要素。简而言之,马汉所提出的“海权”,其主要内涵是对海洋实现控制,并利用这种控制和其他海洋因素来实现国家利益的大战略。
需要界定的是,马汉所说的“对海洋的控制”并不意味着对海洋的完全拥有,他认为,海洋“就像是一个通向四面八方的广阔公用地,但这片公用地内的一些经常使用的航线表明,有许多强制性的理由使人们往往选择某些特定航线而不是其他航线”;如果一国能够从总体上保持自己经常使用这些航线且同时使敌人无法享受这一特权,那么它就拥有了“对海洋的控制”。
在对海权内涵的把握当中,马汉在其著作《海权对历史的影响》开篇就阐明,海权的历史首先是一部军事史。这就是说,海洋军事力量是海权最重要的内容,也是实现海权的最根本前提和表现。这具体表现为:在战争时期,通过海洋军事力量及其战争行动取得必要的海权,有了海权,就能够确保己方兵力海上行动的自由,保障己方海上交通运输和沿海安全,同时剥夺敌方的海上行动自由,破坏敌方的海上交通运输和沿海安全;在非战争时期,通过强大的海洋军事力量保障必要的海权,确保己方的各种海上行动自由,确保己方海上交通运输和沿海的畅通与安全,尤其是要促进海上贸易的繁荣与稳定,同时对敌人或者对手形成威慑,在利用海洋因素方面,将敌人或者对手置于不利的战略地位。无论是从战争实践来看,还是从和平时期的稳定发展来看,夺取海权必须通过强大的军事力量,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实现海权将无从谈起。当今世界各沿海国家都在加紧调整海洋军事战略,加强海军建设已成为国防建设中一项重要内容,因此海权争夺的军事色彩仍然非常浓厚。
然而,对于一个海洋国家或民族来说,拥有海权并不是最终目的,而只是一种手段,一种确保本国、本民族生存与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手段。从人类发展的历史看,任何一个海洋国家拥有海权的根本目的,都是为获得更大的物理空间、更多的资源和更广阔的市场,以实现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尤其是冷战结束后,海权的内涵发生了重要变化,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这些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对海洋的争夺和控制由过去以军事目的为主转变为以经济利益为主,特别是一些沿海中小国家,参与争夺和控制海洋主要是出于经济目的,其斗争形式更为多元化;二是由过去以争夺具有战略意义的海区和战略通道为主,转变为以争夺岛屿归属及对海域和海洋资源的利用为主,其斗争具有更多政治、经济色彩。因此,关于海权问题,也不能仅仅从军事的角度来看待,尤其是后冷战时代,我们对待海权还必须从国家未来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
结合以上对海权内涵的理解,笔者认为,无论从国际法的角度,还是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海权都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且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国际形势的变迁,各国的海洋观及其对海权内容中主次矛盾的认识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工业革命爆发后的大殖民时代,海权的内涵主要包括以建立强大舰队、控制重要海上航道为主要内容的军事海权和以建立广泛、健康、有活力的对外贸易体系为主要内容的经济海权;两次世界大战和冷战时期,由于国际形势的紧张和战争的频繁爆发,海权的主要内涵是充分运用各种高科技建立强大的海军体系,以迫使敌人屈服或者对敌人造成威慑的军事、政治海权;冷战结束后,更多中小国家参与到海洋控制的战略当中来,且斗争的内容也转变为以争夺岛屿归属以及对海域和海洋资源的利用为主,海权内涵增加了更多的政治、经济色彩。本书首先将海权纳入国家战略范畴,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以不同历史时期海权侧重点为背景,运用整体世界史观,探讨美国自19世纪末至当代海权战略的演变及其在海洋强国战略中的作用。
二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尽管大量关于海洋的探索和实践活动已经让古代人类掌握了较为丰富的海洋技术并具备了强烈的海洋意识,但是直至15~16世纪大航海时代,“海域文明”让位给“大洋文明”,人们才开始真正地认识了地球和海洋。在此后的世界历史画卷中,海洋霸权国家相继涌现,如16世纪的葡萄牙和西班牙、17世纪的荷兰、18~19世纪的英国。这些海上霸权国家在国际舞台中扮演着关键角色,直接影响国际格局的变化,也直接决定国际秩序和国家之间的安全关系。虽然在人类历史长河中,这只是短短几百年的时间,但是给人类带来的变化可以说是翻天覆地的。人们通过更频繁、更高效的海洋活动将世界联系在了一起,人类在真正意义上开始了从分散发展走向整体发展的轨道。
本书从历史学的角度来考察19世纪末美国走向世界以来,其海权战略的演变及其在美国大国地位的形成、巩固过程中的实践与作用。从学术上看:
首先,本课题有助于丰富对海权的历史研究。自马汉提出“海权”这一概念以来,海权在历代政治家、战略家的理论和实践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国内外学者在这一问题上的研究成果也颇为丰硕,但是这些研究仍然以国际法角度的研究居多,而从历史的角度来研究的相对较少。国内学者在这一点上的缺陷尤其突出。将海权战略置于某一特定国际背景下,对其进行历史的考察,包括对形成原因与产生影响的分析,还显得不足。本书将努力为国内起步较晚的海权问题的历史研究尝试做一点添枝加叶的工作。
其次,本课题有助于拓展和深化对美国海权的研究。在有关美国海权问题的研究上,国内研究较少,而国外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多见于有关美国海权历史、美国海军发展史、美国海洋战略演变等著作中。在探讨海权战略时,大多数学者都是围绕海军的建设和活动来进行分析,而很少涉及政治特别是经济因素,甚至未能将美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与海权战略相联系。尽管军事海权是美国海权的主要内容,但是在不同时期,海权在其具体的历史背景中的内涵有所不同,如19世纪末20世纪初,海外贸易就是美国建立海权战略的一部分,然而即使是在美国学者当中,这一点也几乎没有被提及,这不能说不是一大遗憾。因此在本书中,笔者将根据海权内涵在不同时期的不同表现,试图对美国海权有更为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再次,本课题有助于拓宽美国海权研究的视角。尽管国外学者对美国海权问题研究较多,但是普遍侧重对美国海权战略每一具体政策出台与实施的微观探讨,而对美国海权战略的形成、实施及后果的宏观研究,则显得不足。本书试图将宏观与微观结合,将海权战略的微观举措结合国际环境和时代背景,从美国控制两大洋并在远东和欧洲取得战略优势地位,又将加勒比海变成自己的内陆海等海权行为,来论证美国大国地位的形成、发展和巩固。
最后,本课题有助于丰富对大国战略问题的历史研究。大国战略研究是近些年来国内外的热门研究领域,虽然起步时间不长,但已经拥有了丰硕的成果。很多学者从经济、政治、军事、文化、教育等诸多因素来探讨大国的形成、发展,但是将海权与大国战略结合来进行研究尚不多见。因此,本书将尝试从海权的角度来研究美国超级大国地位的形成、发展和巩固,希望通过本书的论述,能对该问题的初级研究和探讨做出自己有限的贡献。
从现实方面而言:
第一,随着人类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深入发展,海洋的地位已经明显上升,并且21世纪海洋战略地位将更为突出。海洋战略地位的凸显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海洋对国家或民族的安全作用越来越重要。从当前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中心的分布情况看,有超过70%的大城市、工业资本和人口都集中在距离海岸线200公里以内的地区。因此,这些地区的安全、稳定直接关系到相关国家或民族的根本利益。从国家安全利益角度出发,如果濒海国家不重视海洋建设,没有强大的海军和稳固的海防,那么海洋不仅起不到屏障保护作用,相反,会成为侵略者的海上坦途。海洋防卫能力实际上已经成为海洋国家战略防卫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建设安全、有保障的海上防卫能力,才能够保证国家的战略防御纵深,并有利于更好地保卫国土安全。二是海洋对于濒海国家未来建设与发展的兴衰荣辱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各濒海国家已经越来越重视海洋的利用与开发,并将其作为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的一项基本国策。可以预见,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作为人类生存空间的海洋将对国家或民族经济发展起到比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的作用。因此,海洋利益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兴衰荣辱,也必然成为各海洋国家建设与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可以说,如果哪个国家对海洋权益问题麻木不仁,那么这个国家将会陷入海权斗争的极大被动之中。
第二,本课题以美国海权为主题的研究可以为当前中国国防安全,以及建设和谐世界提供某种历史的借鉴。在当今世界,可以说只有美国才称得上拥有真正的海权,世界上任何一个重要海域无不受其影响,包括争端较多的中国南海问题,其强大的海上军事力量是美国称霸全球的重要骨干力量。对美国海权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加深对美国海权状况的了解,只有清楚地了解美国海权战略的过去与现在,才可以更好地制定中国的国家安全政策,并推动和谐、和平的国际环境的建立。
第三,本课题从海权的角度来阐述美国大国地位的形成和巩固,这对于中国的和平崛起具有借鉴意义。随着经济、政治等各方面快速发展和日益强大,中国被普遍认为是一个崛起中的大国,在世界舞台上正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19世纪末20世纪初,已成为世界经济大国的美国,完成了从陆权大国向海权大国的转变,进而迅速崛起为世界强国。20世纪末21世纪初,中国也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也面临着从陆权大国向海权大国转变进而和平崛起为世界强国的历史任务。尽管两国面临的时代环境有很大差异,但是,美国的强国之路仍然可以为中国的强国之路提供宝贵的经验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