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新闻传播教育初探:从社会变迁与学科发展角度的观察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序言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海峡两岸新闻传播教育都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现在也都同时面临危机与变革。海峡两岸同文同种,新闻传播教育同根同脉,虽然各自有其发展的不同轨迹,但相比其他地区,台湾与大陆有诸多共性,可比性很强,而“比较研究的真正目的显然具有改革作用”。黄东英《台湾新闻传播教育初探——从社会变迁与学科发展角度的观察》一书的出版,为我们当前的新闻传播教育改革提供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参照面,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海峡两岸都有人惊呼新闻传播教育发展过快,应该调整和压缩。他们的依据是,新闻传播学专业的毕业生进入媒体工作的人数在25%以下。情况确实如此,但他们没有看到我国新闻传播毕业生的就业率并不低于其他专业。其实,我们所处的年代,正是各行各业都需要新闻传播人才之时。早在1946年9月1日胡乔木作为毛泽东的秘书就在当时延安《解放日报》上发表《人人都要学会写新闻》社论,号召“我们做革命工作而又能识字作文的人,一切这样的人都应该学会写新闻,就如同都应该学会开会说话一样”。他说:“我们生在新闻的年代,看着这大好机会,决不能白白放过。”“新闻是一种时代的科学,时代的艺术,它的发展前途正是辽阔无限。如果人人都学会这门科学同艺术,不但对于我们的新闻工作有极大好处,而且对于我们的全部工作乃至每个工作人员的工作品质,一定都有极大好处。”1985年,我国著名新闻工作者艾丰教授与他人合著的新闻学著作,书名就叫《时代的艺术》。随着传播技术和传播设备的迅猛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快速推进,我们已进入一个空前的信息传播全球化的时代,各行各业都需要精通新闻传播的人才。这样的人才必须有开阔的眼界乃至国际的视野,才能为所在单位的生存和发展助力。

因此,当前我们讨论新闻传播教育,不仅要看到规模和总量的问题,更应集中关注现有的新闻传播教育如何有质的提高;不仅要思考如何适应传统新闻传播媒体所需要的通才,更应考虑各行各业所需要的新闻传播的专才。黄东英作为从事新闻传播教育多年的教师,潜心研究台湾的新闻传播教育,提出了“研究新闻教育时,如果忽略对新闻学科建设的研究,尤其是缺乏对学科理论体系的系统研究与梳理,容易就事论事,不能很好地解释与处理新闻传播教育中学与术、新闻教育与实务关系、新闻学的核心学科究竟该是什么等主要矛盾。这就使得目前的研究观点雷同,视野狭窄,议论空泛,仅仅站在小圈子里谈新闻教育。要突破目前研究的瓶颈,必须要从学科理智层面进行学科理论脉络的梳理,并与外在教学制度、课程设置结合研究,方能高屋建瓴、切中要害”。对此,我是很赞同的。

被称为美国新闻教育之父的布莱耶(Willard G. Bleyer)把大学的新闻教育建构在这样的理念上:“没有哪一样职业像新闻那样与社会的平稳发展和民主政治的成功有着更密切的相关性”,新闻从业人员承担着重要的责任,面对众多的挑战,“没有哪一样职业像新闻那样需要更广博的知识或更巨大的才能去面对每天发生的新闻事实”。布莱耶把新闻教育的合理性建构由专业化需要推扩到社会文化的发展和民主政治的健全,把新闻教育提升到了理性的层面。这就是他的新闻教育思想精华所在,他的这种新闻教育思想今天依然有着重要的价值,在我们探讨如何进行新闻传播教育之时仍值得记取。

黄东英从社会变迁角度和学科发展角度对台湾新闻传播教育进行了专门性研究。她将新闻传播教育视为社会合力制约下的产物,同时着重考察传播学科发展对新闻传播教育的影响与制约。我想这是很好的研究思路。是为序。

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许清茂写于温州大学城市学院专家楼

2013年11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