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生物医药产业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起步晚,生物技术的研究也相应落后。在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的大力扶持与鼓励下,该领域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大大缩短了与先进国家的差距,并在生物制造和医疗器械上逐步引进发达国家的生产技术。“十一五”期间全国生物产业年产值从6000亿元升至1.6万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速达21.6%,预计到2015年,生物产业产值将超过4万亿元。
(一)发展现状
1.产业已初具规模
在生物医药方面,我国的生物医药初具规模。目前,我国已经成为能够生产出多品种生物制药的国家。我国已有150余种生物药品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其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生物制药技术的产品占33%左右。同时,我国能够自行生产8种世界水平的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成为继美国、欧盟之后,能够生产较多品种、各类细胞因子及疫苗的国家。目前,国内从事生物制药技术研发的公司机构、大学和科研所达600多家,并初步形成了以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为龙头的产业集群,在短短10年里,其工业总产值增加到582亿元。
2.产业前景广阔
2011年,中国生物医药产业总体保持平稳增长,产值规模达1592亿元,同比增长18.80%。如图3-8所示。2006年以来,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年增长率除2008年低于14%以外,其他年份增长率均保持在14.50%以上。特别是最近几年,生物医药行业一直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其增速高于全球,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图3-8 2006~2011年中国生物医药产业产值规模及增长速度
资料来源:中国工程科技发展研究院《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报告2013》,科学出版社,2013。
3.产业集中度快速提升
统计数据显示,在中国医药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的同时,医药产业的集中度也在进一步提升。2011年,制药工业前百强集中度达44.18%,比2010年提高了0.75个百分点;医药分销企业前百强集中度达78%,其中前三强占26.70%;药品零售企业前百强集中度为39.05%。
4.产业供需状况不断变化
我国医药市场供需状况呈现多元化、多层次的格局,主要表现在医药市场的经济结构多元化、药品需求多样化。2012年第一季度,我国医药制造行业有5962家规模以上企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药品的需求结构也越来越多样化。价格低廉、疗效明显的国产普药仍占据较大市场份额,尤其是OTC(非处方药)药品近年来发展迅速,生物药、海洋药物、天然药物也以其特有优势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5.医疗器械呈现高速增长
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医疗器械行业才开始发展,所以我国医疗器械发展相对较晚,但这个行业的发展速度还是比较快的,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产业整体进入高速增长阶段。2001~2011年,我国医疗器械产业规模翻了近6倍,复合增长率20 %以上,如图3-9所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医疗器械产业高速发展,已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体系。
图3-9 2006~2011年中国医疗器械产业的规模及增长
在出口方面,我国医疗器械的出口出现了增长。2002年的医疗器械出口额为43.75亿美元,到2009年出口额则增长到了183.4亿美元,增长了近320个百分点。
6.高端医疗器械被外企垄断
目前,在我国的医用器械领域,约80%的CT市场、90%的超声波仪器市场、85%的检验仪器市场、90%的磁共振设备、90%的心电图机市场、80%的中高档监视仪市场、90%的高档生理记录仪市场被跨国公司垄断。在大城市中,外资企业已占据了国内高端或大型医疗器械的80%,而且已开始渗透中低端的医疗设备。例如,GE在高端、大型医疗器械市场占有率已高达50%以上。尽管近年中国医疗设备以每年20%的增长率实现了快速增长,在中低端医疗器械方面这一增长率更高达30%,但是,由于受到国外在技术和人才等多方面的制约,我国高端医疗器械的发展还是无法与国外同行业抗衡。
(二)创新现状
1. R&D投入强度较低
从我国医药制造业整体研发投入强度来看,R&D经费支出强度与发达国家相比还相差甚远。2007年,美国医药制造业R&D经费支出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26.57%,居各国之首,英国、芬兰、日本、瑞典医药制造业R&D经费支出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分别为24.92%、24.50%、16.40%和13.44%,均高于本国的高技术产业平均水平。相比之下,2011年中国医药制造业(大中型企业)R&D经费支出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仅为1.41%,也低于我国的高技术平均水平1.63%。由部分国家高技术产业R&D经费支出占工业总产值比例可以看出,我国R&D的投入强度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如图3-10所示。
图3-10 部分国家高技术产业R&D经费支出占工业总产值比例
资料来源:《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2012》。
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不同行业的R&D内部支出情况来看,2011年,医药制造业R&D经费内部支出为2112461.8万元,而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内部支出为7904869.4万元,是医药制造业的3.74倍。可以说,我国医药制造业的R&D投入明显不足。
2. R&D人员比例偏低
2011年,我国医药制造业进行R&D活动的企业有1937个,占高技术产业总数的28.5%;在我国医药制造业开展R&D活动的人员有118558人,占高技术R&D人员的比例为19.2%,但远低于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53.2%;在这些R&D人员中,只有14215人从事生物、生化制品的制造,占医药制造业R&D人员总数的12%,占高技术行业R&D总数的2.3%,如表3-10所示。这说明对于医药产业这一知识密集型产业而言,我国医药制造业从事R&D活动人员的素质处于中等水平。但是,由于担负着主要基础研究工作的国家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企业各自为政,缺乏积极、有效的信息沟通,同时,科研人员与市场脱节,科研人员只注重科研而没有立足于市场需求,致使研究出来的成果不能被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科研课题也没有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调整,科技部门与产业部门之间关联度很小,造成资源浪费,重复建设现象严重。
表3-10 2011年医药制造业R&D活动人员情况
资料来源:《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2012》。
3.新产品有一定创新能力
2011年,我国医药制造业新产品开发经费为233.07亿元,新产品产值为2491.83亿元,新产品销售收入为2317.04亿元,新产品出口额为242.43亿元,如图3-11所示。其中,新产品开发经费、新产品产值、新产品销售收入均占高技术新产品的10%以上,但新产品出口却只占2.4%。可见医药产业具有相对的创新能力,但销售收入中出口方面仍有待提高。
图3-11 2011年中国医药制造业新产品开发和生产情况
资料来源:《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2012》。
4.专利申请量逐年增加
在专利申请数中,发明专利的多少是企业产品创新能力的一种体现。长久以来,由于知识产权保护及研发投入存在的问题,使我国的生物制药以仿制为主,自主研发的比较少。随着生物医药产业国际竞争的加剧以及我国政府对产业重视程度的加深,全国进入临床研究的生物医药产品不断增加。自2006年开始,截至2009年年底,我国生物医药领域共取得7个新药证书,正在申请的新药证书5个,获得临床批文50多件,555项各项发明专利,占到授权专利总数的79.1 %,实现新增产业产值58.7亿元。2010年,医学专利申请量有所下降,但2011年有所回升,继续保持上升态势,整体上来说,申请量呈上升趋势。但相对于整个高技术产业来说,医药行业专利申请量所占比例仍然较低。2011年,医药制造业拥有发明专利11115件,仅占高技术产业申请专利总数的10.98%,如图3-12所示。这一事实说明我国医药产业的创新产出并不十分突出。
图3-12 2005~2011年医药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专利申请量的对比
资料来源:《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2012》。
5.技术消化吸收能力有待提高
2011年,我国用于技术改造的费用为789221万元,占总支出费用的79.2%;而用于医药制造业消化吸收的费用仅有51359万元,仅占5.2%;技术引进经费为61564万元,占6.2%。如图3-13所示。这说明我国对创新技术的吸收和消化能力有待提高。另外,消化吸收经费与技术引进经费的比例为1∶ 1.2,研发投入中消化吸收经费不足严重影响了医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后续发展。
图3-13 医药制造业企业技术获取和技术改造费用支出
资料来源:《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2012》。
6.科技成果与其他学科差距较大
从2011年我国各学科的科技成果情况看,在医药科学方面发表的学术论文数为17699篇,其中,在国外学术刊物发表了2893篇,出版科技著作475种,申请专利912件,与自然科学、工程与技术方面的专利申请数量相比有很大差距,如表3-11所示。可以说,我国在医学上的科技成果并不显著,需要进一步地加大研究与投入。2013年9月27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的《2013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显示,2003~2013年(截至2013年9月1日),我国科技人员共发表国际论文114.30万篇,排在世界第2位,但是我国的论文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每篇论文平均被引用6.92次,显然与世界平均值10.69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
表3-11 2011年我国理、工、农、医类学科科技成果情况
资料来源:《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