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学刊(2016年第3期)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 利用跨境融资服务杭州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当前,杭州正处于跨越GDP亿元大关、提升综合实力的关键期和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的机遇期。展望“十三五”,杭州创建“两区”、筹备“两会”、建设“美丽杭州”,以及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型城镇化建设,都需要筹集大量发展资金和建设资金。尽管近年来人民币与海外资金的利差有所缩小,但是从长远发展看,杭州仍应抢抓当前国家鼓励跨境融资的政策机遇,利用海外融资渠道服务杭州经济发展,提升杭州城市发展和产业发展的国际化水平。

(一)把跨境融资纳入杭州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十三五”期间是我国全面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关键期,杭州要走在前列,积极响应国家的战略部署。为此建议,借鉴上海、广东、天津和福建四大自贸区的实践经验,以创建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和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为契机,发挥杭州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产品创新、机制创新优势,以“跨境融资便利化”为目标,努力把杭州建设成为继自贸区之后我国金融业改革开放新的前沿阵地,以及全国和长三角地区率先构建区域开放型经济的领头兵;以编制《杭州市“十三五”金融业发展规划》为契机,提出海外上市、海外贷款、海外发债和吸收外资股权投资策略,明确杭州进一步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打通国际国内两个资金渠道的对策措施,为杭州优势企业“走出去”和国外高端产业“引进来”提供高效金融服务。

(二)把跨境融资作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改革的新突破

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是杭州新的金字招牌。杭州既要建设好“单一窗口”这个数据交换枢纽和综合管理服务平台,也要加快建设跨境电子商务的金融支持体系。跨境融资是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尤其在跨境电子商务从P2P向B2B跨越发展的过程中,打开跨境融资通道将成为杭州圆满完成综合试验区改革任务的一把利器。杭州应加快建设跨境电子商务的金融生态链,为跨境电子商务打造人民币和外币双重跨境融资通道,支持跨境电子商务利用海外低成本资金采购商品服务和建设海外仓。为此建议,争取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等部委的支持,以杭州银行和网商银行为基础,联合若干具有强大实力的企业集团,在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组建一家以服务跨境电子商务为主业的银行机构(或现有银行机构的分支机构),在严格监管基础上赋予杭州综合试验区以及杭州跨境电子商务银行最优的外债和外汇管理试点政策,使之成为服务跨境电子商务、融通国际国内资本的重要桥梁。

(三)把跨境融资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筹资新途径

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2014〕 43号)发布以后,各类投融资平台通过银行借贷搞建设的模式不可持续,以激发民间资本为特征的“PPP”投融资模式尚待深化,新型城镇化建设尤其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面临融资困境,杭州也不例外。为此建议,争取国家发改委等部委支持,以国内引导资金为基础,大量吸收海外养老金、保险金等稳健资本,在杭州探索组建一支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投资基金,利用海外专家团队的经验,优化投资资金的筹集、资产评估、收益分配和风险控制,推动杭州公路、地铁、桥梁隧道、赛事场馆等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并确保在基础设施投入使用后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该基金的性质宜明确为人民币基金,投资地域限于杭州市,投资产业为城市基础设施。为防止该基金的海外资本突然抽离扰乱建设计划,应明确海外资本的退出时限和方式。

(四)把跨境融资作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新举措

我国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路径是混改,国有企业让渡部分股权给民间资本或境外资本,实现多元主体持股,激发企业发展活力。杭州已明确未来五年国有资产证券化率的提升目标,并提出竞争类市属国有企业要基本完成股份制改造,新培育一批上市企业。为此建议,杭州在国有企业混改过程中要着力招引优势海外资本(在改制企业所处行业中具有技术和管理优势),以产业投资基金入股或以企业股东方式直接持股,要通过让渡股权变现部分国有资本,并获取其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不断提升改制企业的竞争实力,条件成熟时推动此类混改企业在国内或海外上市。此外,今后杭州量大面广的平台类公司需转制为股份制公司的,可执行国有企业混改政策向海外资本让渡部分股权,进一步推动杭州基础设施产业跨境融资。

(五)采取增信措施提升跨境融资主体的信用等级

境外金融机构和投资主体对跨境融资主体的信用状况具有强烈的风险识别要求,企业取得的不同国际评级往往对应不同的融资成本水平。例如,评级为标普BB+及以下的为投机级(高息)债券,而达到标普BBB-级别以上则可发行低利率债券。换言之,国内企业如果达不到国际投资级的评级,其海外发债获得的利率水平很可能会高于国内。为此建议,按照国际标准加快推进企业诚信体系建设,着力培育和引进服务杭州的企业信用等级评价中介机构,全面提高杭州企业的整体信用水平;引导杭州具有跨境融资意愿的企业群体,尽早熟悉穆迪、标普和惠誉以及中诚信国际、联合国际等国际国内著名评级机构的评级指标体系和评级要求,从内部管理、资产配置和风险防范等方面入手,不断提升企业的资信水平。

(责任编辑 方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