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交通运输服务发展报告(2015)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中国交通运输服务的可持续性

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是在可持续发展理论背景下,基于既有运输体系存在不可持续性因素这一现实而提出的,因此,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的焦点就在于如何按照可持续性的基本要求实现交通运输与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以及交通运输部门自身的发展。由此,应该从以下3个方面理解可持续运输的基本内涵。

一 交通运输的经济可持续发展

交通运输系统作为社会经济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其可持续发展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适应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交通运输必须采取可持续发展战略。因此,交通运输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包括以下两层含义。

第一,从运输与国民经济关系的角度,要求运输满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运输资源的需求。

第二,从运输系统内部角度,要求实现交通运输效率,即经济与财务的可持续性。

二 交通运输的社会可持续发展

运输的社会可持续性,即要充分发挥运输消除贫困以及拉动落后地区发展的功能,充分发挥运输调节与改善社会公平的作用,同时促进发展利益在社会所有成员间公平分享。实现交通运输的社会可持续发展,要由单纯追求数量扩张向注重综合效益和长期影响转变,要由满足个体需要向兼顾公众利益转变,要由单一的被动疏解向源流并重的双向控制转变。

三 交通运输的生态可持续发展

交通运输的生态可持续发展,即要求在推进交通运输系统建设与发展的同时,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在强调交通路网、河道扩张的同时,注意对交通系统的监管,保证交通运输与环境、生态保持协调与相容的关系。将运输业的发展对环境与生态的负面影响,特别是对人类生活与健康的负面影响最小化。

改革开放初期,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不适应性日益突出,交通运输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最薄弱的环节。由于运力不足,全国近1/3的加工能力处于闲置状态。旅客运输也处于全面紧张状态,“行路难”成为当时突出的社会问题。民用机场少,设施落后,飞机运力不足,买票难、乘机难的问题十分突出。在“八五”到“十一五”战略规划中,国家提出了一系列发展交通运输业的指导思想和方针政策,不断加大对交通运输建设的投资力度。1978年,全社会完成交通运输固定资产投资额63.6亿元,“六五”和“七五”规划期间,年平均投资额分别为103.0亿元和221.2亿元。从“八五”规划开始,国家加大了对交通运输建设的投资力度,这一时期是我国交通运输建设和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时期。“八五”规划期间年均完成交通运输业固定资产投资额812.3亿元,“九五”规划期间年均完成投资额1997.1亿元。“十五”以后,我国以前所未有的投资力度和建设速度年均完成交通运输业固定资产投资额5313.6亿元,2007年达12278.5亿元,创历史新高。改革开放30多年来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对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交通运输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