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我长年在高校从事社会学专业教学与研究工作,每届社会学新生报到后,在做专业介绍时,一定要给刚刚步入社会学殿堂的大学生们解释什么是社会学,以及什么是社会。我对一些教科书将社会定义为“人类生活的共同体”感到并不满意。从词源上来看,社会是有共同信仰的人类生活共同体,“共同的信仰”在社会形成中具有决定作用。因为“社”是“村社”“村庙”的意思,是开展信仰的场所。社会到底是什么,并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这也激发了我对什么是社会的一些思考,再加上平时在报纸杂志发表的一些有关社会建设与社会治理的短文,于是缀成《社会的细节》这本小书。
当前中央政府非常强调社会建设,鼓励社会组织发展,有关社会建设与社会治理方面的新名词与新兴事物不断出现,如社工(社会作者)、社会组织、公益慈善等。这对社会科学知识普及提出了新要求。如十年前,很多地方领导干部对什么是“社会工作者”理解不到位,甚至将“社工”与“义工”“志愿者”混为一谈。经过学科与业界的多年宣传普及,很多人已知道“社工”是什么了,但对“社工”的专业准入制度认识仍然存在不足。中央鼓励社会组织发展,但有关鼓励政策在地方政府比较难落足,这源于地方政府部门对社会组织认识不到位。例如社会公益类服务组织免税问题迟迟未得到落实。我曾领办一家民办社工机构,与地方财政、税务部门有过交涉,他们认为,民办社工机构属于民办非企业单位,如同民办医院、民办学校,营业税不能免,如果是社会团体则可以考虑。民办医院与民办学校可以向服务对象直接收费,社会工作机构则是提供免费服务,由第三方付费,这是本质差别,但是政府部门没有理解到这其中的具体差别。针对人们对常见的社会现象与社会政策理解的误区或偏差,我喜欢写一些短评,见诸《福建日报》《中国民族报》《南方周末》《中国社会报》《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等报纸,其中以《福建日报》最多,本人早在十年前就应邀在《福建日报》开设专栏,从事社会科学知识普及宣传工作。如有关社会工作与志愿者服务、乡村建设、农民工工资等系列文章就在《福建日报》“专家视线”栏目中刊出。
本书涉及的社会建设与社会治理的问题较多,这或许与我个人的研究经历有关系。我主要从事农民工与福建村庙研究,在研究福建村庙时,注意到村庙与社区公共生活相关,村庙也可以成为乡村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文化资源。很多村庙由乡村老年协会代为管理,老年协会的活动中心就设在村庙或祠堂里,由此,本人又从村庙关注到乡村老年协会,以及福建的祠堂文化。2008~2015年,为研究农民工问题,我申请到泉州市南安成功科技园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做博士后研究工作,兼一家大型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顾问,前后近七年,由此也关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相关文章曾刊载于企业自办的报刊上。2013年2月,我带头领办福州市榕树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通过这个民办社工机构承接政府购买社工服务项目,将一些理念付诸实践。在此过程中,我与政府及社会的联系更加密切,也获得了一些议题素材,如社工机构推动老年协会规范化建设等。
有些议题不是来自工作经验,而是来自省内外新闻媒体界朋友的邀约。媒体界的朋友经常就一些社会问题让我点评,我报着乐于助人的态度积极予以相助。私下想,这也是扩大社会学专业影响的好时机。尽管有些话题不在我平时的研究领域,但我尽力在研究的基础上给予回复,对有价值的议题,有时会在回复的基础上形成较全面的评论,这就是有些议题的选题缘由。
人类社会非常繁杂,且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社会学作为以研究社会为志业的学科,其研究内容与领域也在不断丰富与发展之中。我不揣浅陋,结集出版《社会的细节》,希望有助于人们认识我们身处的世界。若有不当之处,敬请方家多指正。
甘满堂
2016年9月1日于福州西河之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