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意义
隐逸是中国文化史上了不起的大发明。中国的知识分子,有着对国家社稷强烈的使命感,对苍生万物怀有深厚的同情心,这种强烈的责任感使隐逸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潮,正是隐逸思想的伟大发明,让他们在奉献自己的精力和智能的同时,可以采用“非暴力不合作”的隐逸态度,维护士人的尊严,保持人格的独立和个性的自由,维系他们内心的纯净和理想的崇高。同时,隐逸让士人与政权保持一定距离,有利于“道统”和“学统”的延续,成为一种持续推动的力量,推进华夏文明的进步。此外,要审视中华民族之特质,解读宽容、忍耐、节制、退避等国民性格,了解养生学的发展,三教修炼心性的方式,以及源于神仙道教系统的神秘主义文化,隐逸文学是一个起点,这是选择隐逸诗作为研究对象的一个重要原因。
隐逸诗是隐逸思想的载体,但隐逸诗在中国诗学史上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种独特的诗歌形式,总是和山水诗、田园诗、游仙诗、玄言诗等掺合在一起,其特质被悄然潜藏,常常成为其他类型诗歌研究的附庸。我们不禁要问,什么是隐逸?什么是隐士?隐士的类型有哪些?什么是隐逸诗与隐逸诗人?六朝隐逸诗缘于何时?形态怎样?与玄言诗和山水诗有何关联?如何发展变化?六朝隐逸诗有何新变?
研究隐逸诗歌这样历史悠久、特点鲜明、内涵深厚的艺术形式,客观上拓展了中国古典诗歌研究的领域。隐逸诗歌流派、风格特征、表现手法、精神内涵及审美倾向等,值得进一步探索与发现。隐逸诗歌有其鲜明的特征,复杂纷纭的隐逸诗类型,与自然山水亲近的题材,旁征博引的隐逸内容,怡然自适的诗人心境,超乎尘外的艺术想象等,更多的是一种真实自然的状态,是诗化建构的一种艺术化的人生追寻,隐逸诗表现出来的人生哲理,抒发的情感,营造的生活空间,展现的精神风貌,应该成为中国诗歌史上一个重要的独立的单元,值得花大力气去研究隐逸诗的道德标榜、政治伦理、审美价值、人文关怀等。
六朝隐逸思想和隐逸诗学研究开创了中国文化史一个新的时代。在这个中国历史上“最苦痛的时代”(宗白华《美学与意境》),一个充满悖论的时代,哲学思想的多元与社会政治的专制并存,逼人就范的正统礼教和诱人放荡的异端邪说共生。时代的悖论造就了个体人格的悲剧,士人的心理焦虑、人格冲突,在隐逸诗作中得到消融和排解。他们将生命的感悟融入自然山水与哲理玄思,创设出一个独特的隐逸时空,将乱世多难之悲与生命无常之叹,过滤为心灵的澄澈和宁静。六朝在中国文化艺术史上的特殊地位,只有通过对隐逸思想及隐逸诗学的研究才可以得到充分的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