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海上丝绸之路”的时间与空间
从中国的文明史来看,“海上丝绸之路”发端于先秦,目前我们所掌握的信息都不足以准确确定“海上丝绸之路”发端于哪一年。我们只能依据人类文明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的考古发现来推测,人类在海洋上的交往应该很早就出现了。“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期是在唐、宋、元、明朝。我们知道中国政府在唐代设置了“市舶(使)司”,开始对海洋贸易进行管理。此后,市舶司制度一直在发展、变革之中。转型期是清朝,结束于1840年。“海上丝绸之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及之后引发的一系列社会变革中被画上了句号。在空间上,中国拥有面向西太平洋的18000多公里大陆海岸线以及众多的近海岛屿,长江入海口以南海岸线曲折;特别是台湾海峡西岸的福建海岸线尤为曲折,海岸线曲折率为1∶7.01,居全国第一位;天然良港颇多,自北向南有沙埕港、三都澳、罗源湾、湄洲湾、厦门港和东山湾六大深水港湾。历史上有不少港口由于地理条件、航海技术以及统治者的意志而改变。周运中在他的文章中提及,五代十国的割据,对于扬州的经济打击严重;加之润州、江宁、江阴、真州、通州、青龙六个港口的兴起,使得扬州港在宋朝的地位开始衰落。
从时间上来看,“海上丝绸之路”是时间上延续超过三千年的人类不同文明的交换过程。由于时间跨度漫长,在不同的时期,它所表现出来的内容、实质、参与其中的主体和所涉及的口岸都有所不同。在唐代,中国有四大港口:广州、泉州、扬州、明州(宁波)。宋代对外贸易的主要港口有:明州、广州、泉州。元代在泉州、广州和庆元(今宁波)三处港口设立市舶司。泉州是当时世界第一大港。明代对外贸易的主要港口是广州、宁波、泉州和福州。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只留广州一处对外通商。近年来,很多港口城市都说自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始发地”。但是,从“海上丝绸之路”真实存在的时间来看,每一个港口城市都不宜给自己定位为“起点”。到今天为止,“海上丝绸之路”哪一年出现还没有定论,因此,很多城市用“起点”这样的概念,去试图打造自己在“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位”,其实大可不必。
从海洋贸易的实际状态来看,某个港口是否能成为“海上丝绸之路”上非常重要的口岸由许多复杂的条件决定:诸多海洋贸易的重要港口都在某一江(河)的入海口或者天然港湾,且与该江(河)流域的社会生产状态密切相关;甚至可以说是江(河)流域之“山”与“海”互动的结果。但是,历史上也有诸多海洋贸易港口在地理上并不优越的地区,就如明代的漳州月港,它距九龙江入海口尚有20多公里的水程。它能够在明代成为最大的港口,是海禁的政策与地方民众反抗海禁活动之间形成的妥协。此外,从古代海洋贸易的实际状态来看,也很难确立出一个“始发港”来。由于中国海岸线呈南北走向,且深受季风的影响,在古代航海的船只多以“梯度航行”为主,且夜间多不航行。在这样的航海条件下,很难套用当代的定时、定点的海洋交通方式。如果谈到某一船只的某一次特定的航行,尚可有“始发港”之称;而在描绘某一港口城市在一个长时间段里的定位时,应以“重要口岸”乃至“枢纽港”为妥。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陆地思维对海洋知识体系的“覆盖”。
从空间上来说,“海上丝绸之路”涉及亚洲、非洲以及欧洲的诸多国家和港口,有很多国家和港口在历史上曾经存在过,但是现在已经不存在了。好在近万年来,甚至近几千年以来,地球上陆地与海洋的关系并没有大的改变,也就是说,海洋航线上的港口位置有很大的连续性。因此,我们认为,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0~1991年组织的“海上丝绸之路”考察活动作为我们讨论“海上丝绸之路”的依据是比较合理的。这次的考察活动包括16个国家和27个口岸城市。具体包括欧洲段(意大利、希腊、埃及、土耳其、阿曼)、印度洋段(巴基斯坦、印度、斯里兰卡)、东南亚段(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泰国、文莱)、中国(广州、泉州)、东北亚段(韩国、日本)。它涉及这么多国家,区域这么广,把人类传统的四大文明的区域都涵盖在内了。
从文化空间上定位,“海上丝绸之路”是已知最古老的和延续时间最长的世界海洋贸易、交通通道。它是中国的,更是属于全人类的。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海上丝绸之路”是博大的中国文化传播于世界并影响世界文明进程之路。
由于中国物产的多样程,带有中国特色的物产在前工业文明时期成了全球追捧的对象。这些物产携带着中国文化被传到世界各国。西欧人直到2世纪才知道丝绸是什么的织物,在那之前,他们认为丝绸来自特殊的树长出的特殊绒毛,因此,中国女性都要用金剪子才能剪出制造丝绸的原材料。他们借此建构出一套知识体系,当他们知道丝绸原料是蚕吐出的丝时,整个西欧的知识体系又向真理迈进了一步。
“海上丝绸之路”主要的货品是瓷器,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欧洲人并不相信瓷器是泥土烧造而成的,认为它是某一种宝石。欧洲人为了模仿中国的瓷器在制造技术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他们将瓷器制造技术与原有的西方炼金术融合在一起,促成了欧洲工业革命冶金技术的蜕变。如德国梅森公司的前身,就是在对瓷器的狂热追求下产生的。从这个角度,可以说中国的物产传播到世界,促使了世界各国模仿中国的物产和技术,人类共同进步。
“海上丝绸之路”又是全球共享,世界多元文化交流、对话和融合之路。它是全球共享的,16个国家、27个港口,没有特定的起点和终点。通过这条路不是只有中国的物产传到世界各地,世界各国的物产及文化也进入中国。今天,在我们生活中,很多熟悉的物产,比如番薯、烟叶、茉莉花等,都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从异域传入中国的。同样,今天的阿拉伯数字也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由阿拉伯人传入中国的,中国的四大发明在很大程度上也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到欧洲,这是多元文化交流的航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