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选点”:中国对乌干达卫生发展援助
第一节 来自中英全球支持项目的命题作文
本书的核心案例是中国对乌干达的卫生发展援助。对DAHCU的考察,源自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承担的中英全球卫生支持项目(GHSP-OP2)的课题——“中国对乌干达卫生发展援助的有效性评价”。
对社会项目进行评估研究是我们的专长,面对这一选题,我们还专门邀请了公共卫生专家。虽然如此,我们却不是国际援助研究或实践领域的专家,也不是国际问题的专家。在接触这个课题之前,我们从没接触过国际问题相关的研究议题。尽管犹豫过,但最后,我们还是对OP2课题组的邀请给予了正面回应。理由如下。
第一,经过初步探索,我们发现,DAHCU并非大规模援助,采用规范的项目评估方法,如国际组织、OECD、美国和中国等针对大型援助项目的常规评估工具不一定是最合适的方法。且OP2课题组希望采用社会学人类学的评估方法。如此,这既是我们的专业领域,且有相对丰富的经验。
第二,卫生、援助、乌干达、评估等关键词是一个涉及卫生、国际援助、国际关系、评估研究等多学科的领域,任何一个学科都不可能自称具有绝对的优势或权威性。这就意味着:任何与此相关的学科领域专家面对课题的起点是一致的。其中,评估研究是硬训练和硬能力,也是短期内无法完成的训练。我们自认为拥有一定的优势。
无论是对政策,还是对项目,评估研究的基础性工作都是政策目标或项目目标,即以既定目标作为评价标准(俗称“金标准”),用政策措施、项目过程或影响作为产出与金标准进行比较,进而获得对DAHCU的评估结果。
遗憾的是,课题研究从一开始就遇到了困难。经过两次探索性深度访谈之后我们知道,DAHCU在国家层面由两个部委负责。其中,卫计委负责技术支持,商务部则负责援助活动。这就意味着,如果希望获得DAH-CU的基础性数据,需要到商务部的相关机构进行调研。
为了推进课题的进展,尽管我们动用了私人关系,遗憾的是,不仅没有得到第一手基础数据,甚至还被相关机构的官员指责为在为外国收集情报。由此形成的困难是:拥有基础数据的唯一机构不愿意提供数据,愿意提供帮助的机构又没有第一手数据。
为此,我们转寻社会学人类学收集数据的基本方法,即田野调查,希望在乌干达能获得相关数据。依据计划,课题组两次前往乌干达进行实地调查,拜访了中国援助乌干达的医疗队、医疗队先后驻扎的金贾医院和中乌友好医院、中国驻乌干达大使馆经参处、乌干达卫生部等机构,对相关人员进行了访谈;聘请了Makerere大学的博士研究生Rehema Bavuma作为课题的研究助理负责对乌干达相关人员进行访谈。
再一次感到遗憾的是,我们没有在乌干达获得预期的数据。第一,中国援助乌干达的云南省医疗队非常支持调研工作,可因在金贾医院驻扎时期条件艰苦,没能系统地保留每一批医疗队的相关文档和数据,加上2012年从金贾医院搬迁到坎帕拉中乌友好医院时丢失了一部分文档,使原本就不系统的数据更加零散。第二,中国驻乌干达使馆经参处也非常支持研究工作,同样也没有系统的数据,尤其是医疗队以外的其他DAHCU数据。第三,乌干达卫生部的相关机构也没有可以利用的DAHCU数据。
对评估研究而言,缺乏金标准已经是难题,缺乏数据更是致命的难题。用于制定金标准的基础数据缺失,我们便无法按常规评估方法推进研究;缺乏评估研究的支持性数据,我们更是无法按照传统的评估研究模式,用实施数据比较金标准进行研究。这就是我们评估DAHCU有效性时遇到的核心难题。当然,这也往往是希望研究中国对非援助的同行不得不面对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