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安全与稳定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章 经济发展与中亚安全

中亚五国,即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地理位置在东经46°45′28.13″~87°21′47.81″,北纬35°5′2.24″~52°33′30.49″。东西长约3000千米,南北宽约2400千米,五国总面积约为400万平方千米,人口约6000万,而其中面积的一半属于哈萨克斯坦,人口一半在乌兹别克斯坦。人口密度较大的地区是阿姆河和锡尔河流域,特别是锡尔河的费尔干纳盆地。

从地缘政治看,因地处内陆,中亚国家被大国包围,西部隔里海与阿塞拜疆相望,北部是俄罗斯,东部是中国,南部是阿富汗和伊朗,东南部隔着瓦罕走廊(中阿交界)与南亚的巴基斯坦毗邻。自独立以来,中亚国家的战略地位随着国际环境的变化而出现了四次提升,时间段分别为:1990年代初苏联解体(弱化对俄罗斯的依赖,防止俄罗斯利用独联体恢复苏联),1990年代中期里海油气开发热潮(争夺战略资源),2001年“9·11”事件之后(成为反恐和俄美竞争的前沿),2005年中亚“颜色革命”(成为美西方遏制俄、中的前沿)。经过这四次提升,中亚已经成为世界关注的重点地区之一。虽然该地区至今仍不具备左右国际关系和国际格局的战略地位,或者说,尽管俄、美、中、欧盟、印度、伊朗、土耳其等大国在此竞争激烈,但都限制在一定程度内,各大国之间尚不会因为中亚事务而交恶。但在当今国际社会,也很难找到第二个像中亚这样的地区,大国(尤其是俄、美、中三国)的利益和政策在这一地区如此集中和相互碰撞,这也是世界之所以关注中亚地区的88原因之所在。

在经济方面,中亚国家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三点。

第一,都是内陆国,远离当今世界的经济中心。地理因素决定了中亚国家只有发展区域内部和外部的一体化,处理好同周边国家的关系,才能打通走向世界的通道,更好地与世界接轨,融入国际社会。

第二,以原材料和初加工产品为主。中亚地区自然资源非常丰富,尤其是矿产资源品种多,储量大。各国经济都以农业和原材料工业为主,加工工业和高技术产业相对落后。在当今国际大分工和国际贸易结构中,只能靠多出口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品来换取更多的发展资金,发展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尚需很长时间。由于自有资金不足,中亚国家需要借助大量的外部资金改造和兴建现有的设备设施,特别是基础设施。

第三,投资环境质量逐年改善,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从世界银行的年度世界发展报告、世界经济论坛的世界竞争力报告、美国传统基金会的经济自由度报告、欧洲复兴开发银行的转轨报告以及穆迪机构和标准普尔公布的债务评级等量化指标体系和世界排名中可以清楚地看出,中亚各国在投资环境、经济竞争力、经济自由度、政府和企业信用以及市场经济成熟程度等方面均排在世界中下游水平。另外,基础设施落后是拖累中亚国家国际竞争力和营商环境的最主要因素。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中亚国家均采取刺激性经济政策,纷纷推出明确的国家发展战略,扩大基础设施和固定资产投入,积极吸引外资,努力增加就业。在大投入和国际原材料价格总体上涨(中亚国家的主要出口商品)的支撑下,中亚国家经济很快便走出危机,并进入快速发展轨道。不过从2014年开始,中亚国家经济重新面临严峻考验,出现增速放缓、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等难题。尽管受前期大规模固定资产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惯性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经济下滑的速度,甚至在局部地区仍保持繁荣,但未来增长压力将会加大的难题不容忽视,中亚国家也普遍调低未来国家预算和宏观经济指标,努力维护经济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