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主要发达国家的现代化道路
在现代化进程中,主要发达国家是众多发展中国家追赶的对象和学习的目标。因此,在探寻中国现代化道路的过程中,不能忽视主要发达国家在不同时期推进现代化进程中的经验和成功做法。同时,回顾和反思主要发达国家的现代化路径和发展模式,对评判和重新审视当前诸多新兴国家的现代化道路模式也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 英国的现代化道路
英国是第一个现代化国家。英国现代化进程有一条清晰的曲线:从世界文明边缘跟随西欧的崛起发展到欧洲强国、世界大国,再回归欧洲成为地区性国家。作为全球资本主义时代的开创者,英国不仅成功地保留与延续了传统文化和社会结构,而且成功地将市场经济引入原有的社会结构,由此进入了一个良性的高速发展时期,这同时也标志着一种新的人类文明的根本转向。
(一)英国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英国现代化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约16世纪和17世纪,既是其社会的转型期,也是英国现代化的酝酿准备期。
在这一时期,英国社会最深刻的变化是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这种变化体现为自给自足农本经济的深刻裂变和市场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促成该重心转移的直接原因是畜牧业的发展和由此带动的毛纺织业的发展,它们推动了英国农牧业的早期商品化,并启动了英国的经济一体化进程。到16世纪后期,英国小农经济特有的“为自身生存而生产”的封闭体制被“为市场而生产”的开放体制所代替,农业经济商品化和专业化程度大大提高。到17世纪初,尽管大多数人仍居住在农村,但是农村经济完全为市场经济所牵引,农业已不再仅为本地居民的消费而生产,而越来越多地将农产品作为商品投入市场出售。在此时期,各种城市和城乡之间横向、纵向联系的加强,使英国初步出现了以伦敦为核心的全国性经济体系和统一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资源配置的优化,缩短了实现社会转型的时间和路程,从而提高了英国作为一个民族国家的综合经济实力。
宗教改革与新教原则的确立是英国现代化社会形成的精神动力。虽然宗教改革最先发生在德国,但对马丁·路德于1517年发起的改革,第一个响应的是英国,1529年英国就产生了新教。英国的新教既不乏商业精神,也有对宗教的笃诚,这在某种意义上塑造了资本主义的精神和原则。商业精神与宗教精神的融合,逐步成为后来英国开辟殖民地、发展航海业和工商业的精神动力。
第二阶段:英国现代化发展时期。这个阶段的主要表现有:启蒙运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工业革命的完成等。
启蒙运动和科学革命带来了社会的巨大变革。恩格斯说:“18世纪综合了过去历史上一直是零散地、偶然地出现的成果,并且揭示了它们的必然性和它们的内在联系,无数杂乱的认识资料经过整理、筛选,彼此有了因果联系,知识变成科学,各门科学都接近于完成。”经过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17~18世纪的西方知识界出现了各种思想和学术争鸣的局面。在思想和学术争鸣中,人们逐渐从上帝的枷锁中解放出来,以理性来认识世界,通过科学试验来解释自然现象,于是有了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
工业革命是推动社会步入现代化的强劲动力。18世纪下半叶,英国开始向现代工业化社会过渡。瓦特发明的蒸汽机,最早用于毛棉纺织工业,机器生产代替手工业生产,劳动生产率以几十倍的速度增长,而后又拓展到其他行业,带动冶金业、机器制造业及运输业的发展。由此生产出大量工业产品,商业流通加速,英国的工业革命开始走向蓬勃发展时期。工业革命不仅是一场空前的技术革命,也是一次深刻的社会变革。它既引起了生产关系的巨大变化,也带来了人们生活方式和观念习俗的深刻变化。工业革命使两大阶级——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兴起。英国的议会改革,使其政治走向民主政治——扩大了公民选举权。其漫长的议会改革是在一个稳定环境中逐渐完成的。同时,工业革命建立了世界市场,促进了世界的融合。世界市场使英国商业、航海业和陆路交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这种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了英国工业的扩展,使英国全面进入现代化发展的快速轨道。
(二)英国现代化进程的主要特征
英国现代化走的是和平、渐进的改革之路。纵观英国的现代化进程,其特征突出地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1.制度性创新,引领世界现代化潮流
英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制度性创新,主要是指政治制度的创新,其目的是适应英国社会的发展变化,调节社会各阶层之间的矛盾,实现社会利益的合理化分配,从而达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和谐、持续发展。制度创新不仅保证了英国现代化进程的顺利推进,而且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制度和改革进程提供了成功的参照。之后欧美各国的政治改革、经济改革和民主改革等都借鉴了英国的经验,创设了适合本国国情的政治体制,各自推进其现代化进程。
2.工业革命和科技进步是英国现代化的推进器
工业革命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人类由传统的农业文明进入近代工业文明;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社会生产力,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工业革命引起了英国生产方式、阶级结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巨大变革;工业革命造就了先进的西方和落后的东方这一世界格局。总之,工业革命推动了英国现代化在各个方面的飞速发展,引领世界现代化长达200年之久。
3.英国现代化进程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殖民地,殖民地是英国的生命线
英国是早期积极从事海外殖民活动的国家之一,在19世纪正式确立海上霸权,海外市场急剧扩大。随着不断加速的资本原始积累,原有的手工工场生产方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从而推动英国工业革命的发生,崛起为“世界工厂”。殖民地成了英国的原料产地、商品市场、资本输出地和人口移居地,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输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资本输出国。由于广大的殖民地能带来丰厚的利润,英国相对缺乏技术创新的动力,经济发展缓慢而被美国、德国赶超并走向衰落。
4.长期稳定的政治局面是英国现代化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
英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充满了矛盾与冲突,但与其他国家不同的是,在英国,不是斗争的一方吃掉另一方或压垮另一方,而是冲突的双方最后相互妥协、融合。无论是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与土地贵族的矛盾,还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冲突,保守稳重的英国人通过改革,总能寻找到斗争双方都可以接受的利益平衡点,实现新的社会和谐。
二 美国的现代化道路
美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发达的现代化国家之一。在数百年的发展进程中,美国基本形成了以自由市场经济、民主政治模式为主体的现代化发展模式,并成为众多后起国家竞相学习效仿的楷模。
(一)美国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纵观美国现代化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美国现代化的政治基础——独立战争与创制阶段。
1775年独立战争的爆发和1776年《独立宣言》的发表,使美利坚民族从英国的殖民统治下争得了独立和自由,并为美国的现代化奠定了政治基础,构成了制度框架。美国革命是在完全独立的各州的松散联盟之下,由大陆会议领导完成的。在独立战争期间,北美13州就着手为未来政治体制的创建进行一系列崭新尝试和努力。1787年,《美国联邦宪法》制定,美国从独立后松散的邦联成为统一的国家。之后围绕以何种途径实现国家现代化的问题,财政部长汉密尔顿和国务卿杰斐逊两方进行了关于美国现代化的第一次大辩论。经过这次辩论,美国确立了工业立国的道路,追赶西欧发达国家。
第二阶段:美国现代化快速进展——美国的工业化阶段。
美国的工业化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独立战争后的早期工业化时代,第二个阶段是南北战争后的大发展阶段。1790年,“美国制造业之父”塞缪尔·史莱特仿造英国的奥克莱特式水力纺纱机,并在罗德岛建立了美国第一家水力纺纱厂,美国的工业革命及工业化进程自此开始。依据自身的资源优势——充沛的自然资源禀赋、具有劳动能力的移民、有利的国际贸易形势,美国经济增长迅速。1812年第二次独立战争后,美国经济摆脱了英国的控制,工业发展更加迅猛。工业化是机器大工业的确立、成熟和普及,也是美国现代化的发端。19世纪80年代大农场的出现标志着美国农业进一步走向现代化。到19世纪末,美国以大工业、大农业为主体的,工业门类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已初步形成,美国从农业社会进入了工业社会。
第三阶段:美国现代化道路的形成——罗斯福新政阶段。
19世纪70年代世界各国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的发明和广泛应用为主要内容和特征,它使世界进入了电气时代,并最终推动美国在19世纪80年代末期确立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并一举超越英国,成为世界工业现代化的领路人,标志着美国已经成为一个现代化国家。而现代化道路的最终形成,则以罗斯福新政的实施为标志。进入20世纪以后,美国的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过程仍在继续。到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工业产品和出口产品日益从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产品转变为技术密集型产品,从而使美国实现了向化学工业、电气设备和汽车工业发展的产业转型。美国社会的现代化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罗斯福新政的实质就是通过加强政府职能来完善经济运行,给美国经济带来“新的活力”,并由新政形成了具有美国特色的全面现代化发展,标志着美国现代化道路的形成,其现代化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二)美国现代化进程的主要特征
美国建国至今不过短短二三百年,并且至今尚无明确的民族概念。相比其他西方国家,美国的形成和崛起在现代国家中具有非常独特而鲜明的特点。由于没有封建制度的经历,美国的现代化过程中阻滞因素较少,民主共和制度也容易根植。在现代化发展路径上,美国现代化首先是在政治领域实现了突破性进展,政治现代化较早、较好的启动为美国全面现代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环境和制度保障。在经济现代化进程中,美国从1776年建国到19世纪90年代,随着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美国由封闭的自然经济转向自由竞争的市场竞争。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市场经济从自由竞争走向垄断,由此,政府也开始对经济进行适当管制,经过一个世纪以来的调整,最终美国确定了自己独特的市场经济模式。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现代化是美国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支撑。在具体发展路径上,美国现代化进程的具体路径又表现为如下几方面特征。
1.政治实践创新能力卓著
《独立宣言》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以政府文件的形式肯定了启蒙思想家提出的平等、自由、人权等原则,并在独立战争胜利后贯穿于建国实践,在现代国家的制度创设方面后来居上。1787年《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的制定和颁布,成功实践了法国启蒙思想家的现代民主理念,创立了民主共和政体,成为18世纪末最先进的政治制度,对世界现代化运动做出了重要贡献。而在世界经济危机中美国推行的“罗斯福新政”,采用国家权力干预市场经济的宏观经济调控方式,在二战后为西方国家普遍效仿。
2.民主革命和工业革命互为促进
美国通过独立战争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确立了联邦体制,建立了民主共和国,政局长期稳定,从而为美国的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这一点与法国大革命和法国现代化进程具有可比性。美国工业革命的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最终导致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激化,爆发了内战性质的南北战争。最终,美国通过南北战争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扫清了现代化发展道路上的障碍,为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迅速崛起奠定了基础。
3.经济跨越式发展
美国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90年代英国纺织技术跨大西洋的传播,崛起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巩固于两次世界大战时期,最终美国确立了世界强国的地位。20世纪初,美国的工业产量已居世界首位,一跃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化国家,创造了从农业社会快速过渡到工业社会的经济发展奇迹。经过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美国从世界工业强国走向世界超级大国。
4.科技创新助推现代化进程
在19世纪的两次科技革命中,美国从追赶者发展为引领者。在第二次科技革命中科技突飞猛进,科技发明数量在世界领先,美国崛起为世界工业发展领头人。20世纪40年代,美国又成为信息革命先行者,推动人类由工业文明时代向信息文明时代转型。美国的高新产业快速发展,使其成为世界现代化发展水平最高的国家。
美国的现代化道路具有特别鲜明的特点,同时也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可以认为,美国的现代化过程基本结合了所有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化过程的优点:激进的民主政治、宪政原则、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等,其在经济方面则吸收了工业革命的成就,同时美国还是信息革命策源地。此外,自由平等精神也在这个现代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 法国的现代化道路
法国对世界现代化过程的突出贡献是法国大革命。法国大革命开启了方兴未艾的全球性政治民主化潮流,因而被认为是世界政治发展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法国启蒙运动把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人权等信条发展、推广并确定为普世伦理,并使之成为现代民主社会、国家和政治的法律基石并得到普遍认同。法国大革命则以一种无与伦比的群众动员的力量,把这些普世伦理确认为一切政治制度的合法性源泉和基准。
(一)法国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纵观法国的现代化进程,大致可以分为如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法国大革命开启国家政治现代化进程时期。
16世纪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法国在丝织、麻织、毛毯、花边等行业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的工业萌芽——手工工场。从17世纪初期起,法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有了进一步发展,法国专制王朝为了扩张对外经济实力,改善财政状况,开始实施重商主义政策,使工场手工业很快发展起来。17世纪末期,集中生产的手工工场只有200家左右。进入18世纪以后,法国的工场手工业无论在数量还是技术水平上都有所提高。到资产阶级革命前夕,集中的手工工场已达514家,在冶金和采煤部门中首先建立了使用蒸汽机的动力工场。到18世纪末期,随着资产阶级和封建生产关系的矛盾日益加深,资产阶级革命孕育成熟,终于在1789年爆发了对法国的政治制度和西方政治现代化产生巨大作用和深远影响的法国大革命。法国大革命提出了建立现代国家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模式,加速了政治管理制度化和政治参与民主化的进程,推进了西方国家政治现代化的进程。
第二阶段:法国工业化发展时期。
法国工业化的起步早于法国大革命。法国大革命前,法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略高于英国。法国大革命打乱了开始于18世纪的经济增长进程,直到1815年,法国的工业生产才进入一个较快的增长期,但发展很不平稳,经历了一个快—慢—快的经济发展过程:1815~1860年为法国经济的加速发展时期;1860~1895年是法国经济增长减慢和止步不前的时期;1895年以后,法国经济开始重振雄风,1896~1914年法国经济增长的速度是史无前例的。但其增长速度还是比不上英国,更赶不上后起的德国。法国的工业水平在19世纪末很快被德国、美国赶上,从世界第二位降到世界第四位,但其发展水平始终处于世界工业发展的第一梯队。
第三阶段:战后发展阶段。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法国的国民经济遭受了严重的破坏。1918年,法国作为战胜国之一,根据《凡尔赛和约》收回了普法战争中失去的阿尔萨斯和洛林,获得了德国的巨额赔款,并以国际管理方式取得了德国萨尔煤田的开采权,这不仅扩大了法国钢铁的生产实力,而且基本上解决了法国长期缺乏原料的难题。二战后,法国政府把医治战争创伤和恢复国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采取了一系列国家调节措施,1947~1961年制定实施的三个现代化与装备计划,使法国恢复了国力和自信。1962~1975年,法国政府着手进行大规模的发展计划,法国由此走向全面现代化。
(二)法国现代化进程的主要特征
相较美国和英国的现代化进程,法国现代化进程的突出特征表现在政局多变的政治民主化路径和发展迟滞的工业化过程,其思想革命开启了全球性政治民主化潮流。
1.政局多变的政治民主化路径
法国革命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经历了旧王朝复辟和帝制的多重严峻考验,使法国的民主政体几经波折,甚至在法国大革命后的很长一段时期内,法国始终没有建立稳固的自由宪政制度。一个具体体现是,在1789年法国大革命后的86年间,法国制定了14部宪法,其政体在君主独裁政体和共和政体之间不断游移,直到1875年宪法出台后才确立共和政体,由此才走上了政治现代化道路。
2.工业化进程相对迟缓
法国是欧洲大陆最早启动工业革命的大国,早在波旁王朝末期就开始引进英国工业的新技术,但直到19世纪70年代工业革命才告完成。值得一提的是,在法国的经济领域中,金融资本的实力远远超过工业资本,因而其被称为“高利贷帝国主义”,这是法国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的一个重要而鲜明的特点,同时也为法国在之后两次世界大战中的角色、地位和作用埋下了伏笔。
3.思想革命推动政治革命
法国的思想启蒙运动宣扬的天赋人权、三权分立、自由、平等、民主和法制等思想,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为法国大革命提供了理论依据。而启蒙运动的发展过程也是一个舆论动员的过程,客观上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系统的政治构想进行了普及和实践。在法国大革命中,民主成为普遍适用的价值观念,贯彻了人民主权的理念,实践了平等、自由等原则。自此,资产阶级的自由、民主、平等思想得到广泛认同和传播,开启了方兴未艾的全球性政治民主化潮流。
四 德国的现代化道路
在19世纪欧洲资本主义获得迅猛发展之际,德意志却继续着政治分裂的状态,未能完成国家民族的统一,这也是德国相比英国、法国,其现代化进程更为曲折复杂的原因。德国的两次统一促进了德国的现代化进程,也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德国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德国现代化的发展历程大致分为如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政治民族主义为德国统一和现代化的启动奠定了基础。
19世纪初,拿破仑战争催生了德国的“政治民族主义”。拿破仑同封建欧洲进行了历时15年的战争,并取得了军事上的胜利。拿破仑战争沉重打击了德意志的封建专制制度,破坏了德意志强固的封建分裂格局,客观上有助于德意志的统一和社会内部新因素的兴起和成长。更为重要的是,在战争中产生了德意志的政治民族主义,它以西方的民族主义和自由主义为旗帜,要求国家统一和政治自由,在它看来,自由和统一是不可分割的。与此同时,拿破仑在莱茵兰地区推行的资本主义改造使莱茵兰地区成为德意志境内最先转向资本主义发展的地区,促成了一个德意志现代工商业资产阶级,为普鲁士改革者提供了可借鉴和效法的榜样。统一是德意志民族发展的客观要求,现代化是当时的时代精神,拿破仑战争最终把这两件关系德意志民族生存的大事提上了日程,并促成了两者的结合。
第二阶段:统一与经济现代化齐头并进。
19世纪20年代,德意志的工业开始繁荣、活跃起来。19世纪30~40年代是德意志现代化的起动阶段。德意志现代化一经起动便与德意志的统一事业息息相关。拿破仑战争虽然归并了大量诸侯国,但德意志依然处于30多个邦国的分而治之之下。这种分裂局面在德意志现代化启动之后越来越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民族分裂问题已成为德意志现代化必须突破的关卡。因此,必须有一个强大的、处于主导地位的引领者将分散的德意志联邦凝聚起来,步入现代化国家的进程之中。在这个过程中,普鲁士承担起了这个历史责任。
普鲁士的宰相俾斯麦以著名的“铁和血”理论指导德意志的统一运动,并且贯穿始终,因此获得“铁血宰相”的称号。普鲁士在1864年和1866年先后击败丹麦和奥地利,并在1870年领导北德意志邦联及南方的德意志诸邦,通过三次王朝战争统一了德意志。1871年,普鲁士在普法战争中击败了法国,威廉一世在凡尔赛宫加冕成为德意志帝国皇帝。经过一系列“铁和血”的战争,普鲁士成为一个强大的军事帝国。普鲁士统一各德意志联邦成为新德国后,一方面,德国紧紧抓住第二次科学技术革命的机遇,大量采用新技术,使德国的经济出现了跳跃式的发展,仅用30多年时间就完成了工业化,其工业生产总值占世界工业生产总值的比例不断上升,不仅在钢铁等传统工业的生产上超过英国、法国,而且在电气等新兴工业部门中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到20世纪初,德国成为经济实力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强国,进入现代化国家的行列,创造了落后国家实现经济增长的模式。另一方面,德国是依靠王朝战争实现统一的,专制主义的君主政体被保留,统一后的德国带有浓厚的军国主义色彩。强大的经济、军事理论以及军国主义传统,使德国在20余年间挑起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文明带来了无尽的灾难,也导致其二战后国家的分裂。
第三阶段:二战后德国分裂与重新统一。
二战后德国分裂为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联邦德国确立其现代化目标的核心是对国家进行安全民主化改造,确立政治体制四原则——民主制、法制、联邦制和福利国家;在经济上则创造了在战争废墟上重建高度发达工业化国家的奇迹。民主德国走上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仅用20年时间就跻身于世界工业强国之列,并建成社会保障相对健全的国家。20世纪90年代东欧剧变,东德、西德两德合一,德国重新成为一个统一而强大的国家。21世纪的今天,德国已经是欧洲经济、政治等事务的领头羊,在世界舞台上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二)德国现代化进程的主要特征
德国现代化道路既具有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化过程的共同特征,也具有自己的特性,其现代化进程的主要特征为以下几个方面。
1.政治与经济进程合一
德国的现代化进程与国家统一、民族复兴进程合一,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分裂与统一交替出现,这是德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特点之一。在这个过程中“铁和血”的理念贯穿始终,二战中“要大炮不要黄油”是对这种理念的承袭,因此,德国的经济发展和政治进程具有极强的统一性。
2.经济现代化和政治现代化发展不平衡
德国工业化成就巨大,经济推进的速度惊人,但其政治民主化严重滞后。德国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给世界带来巨大灾难,德意志民族也为此付出惨重代价。统一后的德国仅用30多年就完成工业化,进入现代发达国家行列。但专制主义的君主政体被保留,阻碍了资产阶级民主改革;普鲁士的军国主义传统和民族沙文主义情绪导致德国凭借所积聚的工业化的巨大力量,争夺欧洲和世界霸权,在20余年间挑起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文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同时也导致其在二战后分裂为两个国家。
3.两次统一对人类文明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德国的第一次统一结束了政治上长期分裂的局面,有力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统一后的德国带有浓厚的军国主义色彩,在20世纪的前50年发动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文明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东德、西德统一之后,国民生产总值远远超过英国、法国,国际政治地位大大提高,推动了欧洲一体化的深化,从而促进了当代国际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五 日本的现代化道路
日本是亚洲最早完成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国家。作为一个后发外生型国家,西方世界的殖民威胁与文明示范是日本现代化不可或缺的关键启动因素。而自古就有极强的学习先进文明的能力,以及日本传统社会结构与西欧具有一定程度的同构性等因素,也在客观上促进和提高了日本现代化过程的效率。明治维新是日本现代化进程的起点。在“脱亚入欧”的国策下,日本对传统社会进行全面改造,同时积极学习西方近代工业文明,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日本就完成了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不但避免了沦为西方的殖民地,而且迅速跻身于世界强国行列。日本是亚洲国家学习西方近代文明而成功转型的范例,日本的现代化道路对研究新兴国家的现代化路径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一)日本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从宏观上看,日本的现代化进程可以分为三个时期:从明治维新到二战结束前的近代产业化时期,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80年代的高度产业化时期,从20世纪80年代到现在的向后工业化转变的富裕社会时期。
第一阶段:从明治维新到二战结束前的近代产业化时期。
19世纪60年代末,日本推翻了幕府的统治,建立了明治天皇政权,开创了日本历史的新纪元。明治政府成立后,由改革派武士掌握的新政权便全力推行各个领域的改革,日本史上称之为“明治维新”。鉴于当时日本国内资本主义的发展极不充分,而欧美先进国家已处于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的前夜,明治政府为了避免日本沦为西方的半殖民地,并使日本早日跻身于西方列强的行列,不得不利用国家权力实行一系列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调整上层建筑,加速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从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的转化。19世纪80年代,明治维新的各项重要改革大致告一段落,政局趋于稳定,经济运营开始走上正轨。加之“殖民兴业”政策的贯彻实施,特别是在大批国营厂矿廉价转让给私人资本家之后,私人资本向工矿业领域投资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于是在1885年前后,日本资本主义近代工业便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在经历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之后,日本产业革命即进入全面展开和最后完成阶段。大约到20世纪初,随着产业革命的基本完成,资本主义制度已在日本确立起来,并迅速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这一时期为未来日本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强大的物质基础。
第二阶段: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80年代的高度产业化时期。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失败,是日本现代化史上的一个新起点。战后,日本在战败的困境中选择了以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为中心的经济立国的复兴战略。日本政府在1956年度《经济白皮书》中宣称:“以恢复为杠杆的增长已告结束,今后的增长将由现代化来支撑。而且,现代化的进展只能是通过迅速而稳定的经济发展才有可能”; “现代化是国民经济前进的唯一的去向”。日本政府正面地提出了通过迅速而稳定的经济发展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在此期间,美国对日本经济复兴提出“九项原则”并制定了具体的落实政策,对日本经济快速复兴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美国还向日本提供粮食、石油、肥料等物质,以利于其重建经济。此后,日本经济进入了以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为中心的新的发展时期,其主要标志就是以大规模的设备投资为动力而出现的持续高速发展局面。到20世纪60年代末,日本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第三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到现在的向后工业化转变的富裕社会时期。
20世纪80年代后,日本开始进入富裕社会时期。1980年,日本官方公开宣告实现了“追赶型现代化”的历史使命,日本由此向后工业化的富裕社会时期转变。
(二)日本现代化进程的主要特征
日本现代化进程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发展过程中的不平衡
日本现代化进程中的不平衡最先体现为经济、文化、社会、政治4个子体系之间的失衡。日本有别于欧美国家,身为后起之秀,其经济体系的现代化传播效率非常高,同时日本人习惯把产业当作文化来发扬和采纳,这是一种集体意识,政府也加以有力的引导和促进,因此经济的现代化开始最早、发展最完善。然而其政治体系的现代化传播效率较低,民众不容易接纳,并且政府也限制其发展,导致二战前日本的政治现代化水平不高,直到二战后的改革阶段才迅速发展起来。社会、文化体系的现代化也存在类似问题。二战后,尽管日本在经济、文化、社会、政治4个方面的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不少前现代的要素依然被保留着,因此日本国民社会的现代化结构具有不均衡的特点。
2.“政府替代”在日本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纵观日本的现代化过程,从日本明治维新到二战,日本的“政府替代”在日本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主要的作用。这种“政府替代”在战后的日本经济发展中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80年代的高度产业化时期,日本政府并不是完全依靠市场机制的自发功能来实现既定目标,而是理性、不同程度地发挥对一部分不发育或残缺的市场机制的替代功能,即采取扭曲相对市场价格和市场信息等方式,迅速培育一批主导性产业部门及其相应的企业组织,使其承担起政府规划的经济增长和工业化重任,从而较为顺利和迅速地实现经济增长和工业化。
3.善于汲取发达国家的现代化成果
日本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非常注重汲取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化成果。二战后初期,为扭转经济技术的落后局面,迅速赶上世界先进水平,日本选择了所谓的“吸收型战略”,即积极引进外国新技术,广泛采用世界先进科学技术的现有成果,促进本国经济的技术革命,以较快的速度和较低的代价缩短同欧美主要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日本通过广泛利用各国现成的先进科学技术成果,不仅节省了研究费用,而且为赶超世界先进技术水平争取了宝贵的时间,以较快的速度和较低的代价消除了技术上的差距,加快了现代化进程,使日本以异乎寻常的速度赶上欧美发达国家,跃升成为工业技术高度发达的经济大国。
六 主要发达国家现代化道路的经验与启示
英国、美国、法国、德国等主要发达国家在多年的演进过程中形成了“市场经济+民主政治”的现代化模式,这一模式催生了世界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先发现代化”模式,其主要特征表现为现代化自下而上的自然演进,工业化以私营企业为主要形式进行,经济运行以市场调节为主,政治直接干预较少,国家通过立法和强制手段为宏观经济的运行和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做法和经验对当前中国现代化发展很有借鉴价值。
(一)要建立并完善具有自身特点的市场经济模式
发达国家的经济现代化是同市场经济的现代化紧密相关的。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发达国家建立了成熟的市场经济体系。实践证明,发达国家成熟的市场体系,对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运行效率,从而推动经济现代化做出了贡献。同时,各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模式并不是完全一样的,在保持市场经济总特征的前提下,各自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具体模式。其中比较典型的有以下4种基本模式。
1.英国的“自由市场经济”模式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市场经济的国家之一。他们认为,国家的主要功能是税收、国防和对外事务,不要直接干预国内的具体经济活动。所以,英国无论在经济结构还是在政府组织上,都体现着很高的经济活动的自由性。英国的经济组成和政府管理职能说明,英国实行的是一个以私人资本为基础,以企业分散决策为主体,以个人自由选择为特征,以市场机制为资源配置主要手段的“自由市场经济”模式。
2.美国的“调节市场经济”模式
美国的市场经济被称为“混合经济”。它的主要特征是多种所有制并存,竞争和垄断并存,市场调节和政府调节并存。其中,私人经济占绝对主导地位,公有制性质的国有经济也存在,但是所占比重极小。美国的私人资本集中程度高,是一个以私有垄断资本为基础,以自由企业经营为主体,以“混合经济”为特征,强调利用宏观经济政策调节经济的“调节市场经济”模式。
3.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
德国的市场经济是介于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和强调国家控制的市场经济之间的一种模式。它的主要特征是保证竞争秩序,加强社会指导,强调社会稳定,注重社会保障。德国的主流意识形态认为,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生产者利润最大化的需要,同时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需要,并可使社会资源达到最有效的配置。但是,自由放任的经济体系,不仅赋予经济单位自由支配资源的权利,也赋予它们垄断的权利。垄断会造成资源浪费,会使消费者利益受损,会导致收入分配不公,会引起社会不稳定。所以,好的经济体制应是在国家和法律的制约下,限制垄断,保护竞争,促进公平,加强保障,促进社会稳定。因此,德国最终形成的是一个“市场经济+总体调节+社会保障”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
4.法国的“计划市场经济”模式
法国的市场经济不同于以上几个发达国家。它最主要的特征是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实行双重调节机制,即市场调节机制和计划调节机制共同起作用,从而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在思想上或理论上他们认为,一方面,要强调自由和竞争是市场经济必须遵守的法则,自由和竞争是经济活动的主要方式;另一方面,要强调计划和集中能补偿自由和竞争的缺陷,也是管理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手段。他们同时认为,必须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坚持市场调节为主而不以市场来否定计划,强调计划的重要作用也不能以计划取代市场,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的。这就要求计划是指导性的而不是指令性的,计划的实现是靠市场而不是靠行政命令。在上述思想指导下,法国一是保证私有经济占主导地位,适当提高国有经济的比重;二是在私有经济占主导地位的经济结构上,把制定宏观经济计划作为一项庞大的社会工程来执行。总体看来,法国的市场经济是以私有制为基础,以市场和计划双重调节为特征的“计划市场经济”模式。
中国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建立并完善符合自身发展特色的市场经济体系,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确保生产要素的流动自由,使所有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都通过法律、法规来安排和调节,做到市场类型和形式的完备性和交易方式的现代化。同时,政府也要行使好市场调控的权利,科学有效地进行宏观经济管理,保障市场经济体系的运行秩序和效率。
(二)现代化进程中须同步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全面现代化
从现代化发展的动因看,主要发达国家现代化的进程大体可以分为“内源型”和“外导型”两大类。最早进入现代化进程的西欧各国都属于前者,美国、日本则属于后一种类型。尽管西方发达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动力不尽相同,但其工业化、现代化都是从轻纺工业开始,沿着轻纺—重化—高科技的轨迹发展。在产业形态上按照劳动密集、资本密集、技术密集的轨迹逐步升级。在经济结构上则表现为随着工业化进程的逐步展开,一次产业的比重迅速下降,二次产业的比重急剧上升。到工业化初步完成及向高级阶段发展时,一次产业的比重稳定在一个很低的水平上,二次产业的比重也会有所下降,三次产业的比重提高很快,接近和超过二次产业的比重。
主要发达国家的现代化、工业化同城市化紧密结合在一起。随着现代化、工业化进程的逐步展开,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大批农业剩余劳动力从农业中分离出来转入工业,在集聚效应的作用下,逐步形成工业性城市,并迅速膨胀,即所谓的城市化。城市化同工业化几乎是完全同步的,现代化、工业化的程度越高,城市化的比例也越高。在经济逐步现代化的同时,政治、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也发生着巨大变化,总的来说,政治日益趋向民主化、制度化,文化则呈现多样化、大众化。
主要发达国家现代化发展中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同步推进及政治民主、文化多元演化高度契合我国当前现代化进程中的经济和社会文化现实,其做法和经验对我们有启示和借鉴意义。
(三)现代化发展需要制定实施现代化发展战略
发达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与市场机制的作用是密切相关的。但市场并不是万能的,国家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引导和规划作用,仍然有必要根据本国的国情制定不完全听任市场的发展目标、方针和方案,即发展战略。
比如美国,它可以说是现代化各方面发展比较同步与和谐的国家。它在19世纪末完成了工业化,成为世界工业强国。进入20世纪后,美国又逐步走上了现代化的发展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的经济地位达到了顶点,但进入70年代,美国经济陷入“滞胀”阶段,80年代虽有起色,但仍低迷不振。为了阻止和扭转这种趋势,自里根上台以来,美国政府为振兴美国经济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其实质是“再工业化”,主要内容是对经济结构加以彻底改造,在强调传统工业的同时,积极发展新兴工业。“再工业化”实质上就是美国中长期的发展战略。
日本可以说是一个在各个时期都制定了比较好的现代化发展战略,并且实施得卓有成效的国家。早在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就制定了一个向欧美学习、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总体战略,这一战略使日本在20世纪初成为经济实力很强的资本主义国家之一。二战结束后,日本于1946年公布了“重建日本经济的基本问题”的方案,这个方案实际上是二战后日本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战略构想,对改组和恢复经济起了重要作用。20世纪50年代中期,日本又提出了通过高速增长,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的新的战略目标。20世纪70年代以前,其战略措施的核心是“贸易立国”。到20世纪70年代初,日本基本实现了现代化,其战略措施的核心是“技术立国”,向全面现代化目标前进,著名的“前川报告”和“走向21世纪的基本战略”等文件就是这种战略的产物。
其他发达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也都十分重视制定各自的现代化发展战略。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更应该博采众长,根据国情制定切实可行的科学的现代化发展战略,确定具有包容性、系统性和应变性的实现战略目标的步骤、措施、建设规模和速度,在积极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处理好经济发展与文化建设、经济发展与政治变迁、经济增长与生态保护、经济增长与人的发展以及生产与生活等多方面的关系,注重社会的长期协调发展。
(四)抓住科技革命的重大机遇
科技革命是现代化跃升的契机。18世纪后期,随着纺织机、蒸汽机等的发明,产生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了英国生产力突飞猛进的大发展,使英国的生产方式从手工工场过渡到大工厂机器生产。到19世纪中叶,英国完成了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18世纪末19世纪初,在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下,法国、比利时、荷兰、德国等西欧国家也先后开始了现代化的进程。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以电气化为主要特征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彻底改变了世界的经济格局。美国、德国和意大利等国家抓住机遇并获得成功。20世纪中叶,由于电子计算机、半导体、核能应用、电视广播等的发展,以及二战后巨大需求的推动,主要发达国家抓住了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黄金机遇,生产向高科技、专业化和多样化方向发展,经济现代化登上一个更高层次。
当前,以信息科学技术和生物科学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方兴未艾,我们必须抓住这一实现现代化跃升的重大历史机遇,超前布局,抢占新科技革命的战略制高点,加速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