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科学认识我们的眼睛
怎样才能做到明明白白配眼镜呢?这就得先要了解我们的眼睛。倘若不了解我们的眼,就只能人家怎么说,我们就得怎么信。这家眼镜店说我们的眼是“东”,我们只能认为就是“东”;另一家眼镜店又说我们的眼是“西”,我们又只能假装认为就是“西”。将两家眼镜店的说法放在一起,我们就成了:既搞不清楚“东”也搞不清楚“西”了。
面对这种情况,到底该信哪一家呢?我想,我们作为顾客,是无从选择的。充其量也只能拍一下自己脑袋瓜来选择了。选择了,心里就会踏实了吗?应当说这是一个可以写得很大的问号。要想在配眼镜时不被“懵圈儿”,就需要了解眼睛、眼镜、验光、配镜的知识,只要我们了解了这些,自然就不会被“懵圈儿”了。在诸多需要了解的问题中,首先要了解的当然是我们的眼睛。
这第一章,就是让我们来认识自己的眼睛。
1.眼睛的结构
简单地说,人眼有点像鸡蛋,但比鸡蛋的结构复杂得多了。概括起来讲,人的眼球的结构就是:三层皮、一碗水,一个火烧一坨冻,火烧前面开个窗,后面小把儿偏一旁。
人的眼球结构如图1-1所示。
图1-1 眼的结构示意图
要想了解眼的结构,就需要我们像剥煮熟的鸡蛋一样,一层一层地将她慢慢剥开。眼球最外面的一层“壳”就是外膜,我们将其称为纤维膜。这层膜有两个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位于眼球最前面的,被称为黑眼珠的角膜,另一部分是角膜后面的、表面积较大的呈磁白色的巩膜。其中角膜是透明的,表面看上去角膜是圆的,实际并非如此。角膜是一个横椭圆的状态,它的垂直直径要小于水平直径约1mm。角膜的这一特点对于眼的屈光性质是有特殊意义的,这说明:人眼存在轻度的散光是正常的,绝对一点散光都没有的人应当说是没有的,只是程度不同而已。程度轻的散光在达不到0.25DC时,就会被判定为没有散光。
当剥去“壳”,接下来看见的就是眼的中膜,这层膜的颜色呈比较深的紫色,有点像日常生活中吃的葡萄,因此被称为葡萄膜。这层膜从前到后的形态有很大的差别。最前面的一部分有人说像车轮,这个部分就被称之为虹膜,由虹膜围成的窗口就叫做瞳孔。正常情况下,瞳孔是外界光进入我们眼的唯一通道。虹膜后面是由横截面呈三角形态的环状结构,这就好像在此筑建的环状的坝。最后面是衬在“壳”里的“卵壳膜”,这部分结构就叫做脉络膜。
我们在剥去中膜,就会看到最里面有一层透明的膜,这就是视网膜。这是外界物体在我们眼内留下影像的部位,也是我们的主观视觉过程真正开始启动的部位。视网膜上有两个特别功能区域。倘若,以眼的光轴为分界线的话,靠内侧有一个略微突起的地方,这就是视盘(又叫做视神经盘、视神经乳头),这是血管进出眼睛内部的为一通道,也是视神经向大脑传送视觉信息的起始点;靠外侧的有一个非常狭小的区域,这就是黄斑区,这个区域的中心为一个0.2mm凹陷,这凹陷就叫做黄斑中心凹,这是我们可以获得清晰视觉的唯一的区域。
眼的这三层膜中,唯一没有血管分布的部分就是角膜。那么,角膜的生命力是靠什么途径来维持的呢?图1-2所示的就是角膜接受营养与氧气的途径示意图。从图中可以清晰地看到角膜前半层的营养与空气,分别是由泪液与空气供给的。而后半层角膜的营养和氧气则是由房水提供的。这也提醒我们:维护我们眼内的清洁和生活空气质量的高标准,也是保持我们最良好的视觉状态不可忽视的一个条件。
图1-2 角膜的营养与氧气供给
通常,我们将眼的外、中、内这三层膜,统称为眼球壁,简称球壁。除去球壁后剩下的部分就是眼睛内容物,简称眼内容。
眼内容物最前面的结构,就是当我们剥去眼的“壳”后,流出来的那一汪水,流出来的这一汪水就是房水。房水是由睫状体分泌出来的。经瞳孔流向眼的前房,并由前房周边被称为前房角附近的环状的舒莱姆氏管回收。尽管这汪水并不多,但却起着营养晶状体、角膜后便面的重要作用。并和前面的角膜,及后面的晶状体、玻璃体,共同组成眼的光学结构系统。
当外界的光,经角膜,由瞳孔进入眼以后,就到达了我们眼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屈光元件,这就是晶状体。之所以说晶状体重要,是因为它与我们能清楚地分辨不同距离的物体有关。当我们看远距离的目标时,晶状体就会变薄,这样就会使远距离目标清晰的成像在视网膜上。而当我们看近距离的目标时,晶状体就会变厚变凸,这样又可以使近距离目标也能清晰成像在视网膜上。这就是我们能分别看清楚不同距离目标的原因。
晶状体后面,就是我们的眼的结构中最大的一个屈光元件,这个屈光元件就叫做玻璃体。这是一个类似于胶冻状的结构,它在屈光中作用是相当稳定的。这一结构与我们食用的肉冻极为相似,正是这一特征的原因,玻璃体也是眼球结构中一个比较容易“出汤”的组织结构。玻璃体的“出汤”叫做“液化”,一旦出现液化,被测者就会有一种被称为“飞蚊症”的症状出现:被测者在头位改变时,会感到有灰色的斑点、或条索在飘动,这些灰色的东西在头由动到静止时又会在重力的作用下缓慢的下落。飞蚊症的出现说明玻璃体已经出现液化现象。玻璃体液化是一种让人心里感觉很别扭的,但又是一种没有特异治疗方法的病理改变。医学界普遍认为,这种飞蚊症是不影响视力的。但是,这种改变随时间的延长,视力都会有所下降,矫正视力也可能要略差一些。绝大部分有飞蚊症的人,在屈光矫正中达到0.8的矫正视力还是问题不大的。
2. 眼睛是怎样看见的?
我们是怎样看到东西的呢?这就要从光进入我们的眼说起,光的信息又走了哪些路,最终在什么地方实现了视觉分辨的任务的呢?
光进入眼后要经过三个过程,才能最后形成我们的视觉。
(1)视网膜转换过程
光在投射到视网膜,视网膜并不能将光按原样进行传递。光在到达视网膜后,就会刺激视细胞兴奋,视细胞对光信息进行处理,并转换成可以在神经中传导的生物电信号。这一过程的工作包括:接受光信息、完成光→生物电的转换、形成视觉信号。视细胞的神经纤维汇集于视盘形成视神经。视神经传导路径见图1-3。
图1-3 视神经传导路径
(2)视神经传导过程
视神经在离开眼球后,经视神经交叉、外侧膝状体、视束、视放射,最后到达大脑枕叶的纹状区,这一过程就是信息的传导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视神经交叉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两眼信息部分交叉转换站,与双眼视觉功能有很重要的关系。
(3)视中枢处理过程
大脑枕叶纹状区是视觉神经中枢所在的位置,也是视觉信息的接受、处理的目的地。当光的生物电信息到达这一区域时,就会被在这里工作的“员工”进行分析、综合、核对、识别等加工处理。这就使得我们得到了关于目标的知觉图像。
综上所述,可以说,我们的眼发现目标责任在视网膜,最终明确看见目标是什么的地方是在大脑枕叶纹状区。人们经常对没发现目标者讲:你的眼长在后脑勺上啦。应当说,从广义上讲这句话还是很有道理的。其实说这句话的人,他的“眼睛”也有一部分是长在后脑勺里面的。当一个人摔了后脑勺时,两眼之所以会金星乱闪,就是后脑勺里面的“眼”受到震动所造成的。
3.看远与看近
当人们使用数码相机进行照相时,就会发现镜头在我们的控制下是能够伸缩的。这一动作就叫做对焦。这是我们所选择的目标被清晰成像的一个动作。我们的眼是一个可以自动对焦的生物照相机,但是谁也不会看到我们的眼会跟蜗牛的“犄角”似的一出一进地进行调节的。但是,我们确实能够将不同距离的目标清晰分辨出来。那么,我们的眼是怎样对焦的呢?我们首先从单眼来考察眼球适应远、近距离目标的变化。
图1-4 注视近距离目标时晶状体的变化
我们的眼球实现对焦功能是在不改变眼的外在形态的状况下,通过内部元件的调节来完成的。这个元件就是晶状体。
当我们注视无限远(∞)的目标时,晶状体就处于一种扁平的状态(图1-4中实线所示的晶状体)。无限远的目标来的光线就会聚焦在视网膜上。这样我们也就看清楚了远处的目标。
当我们注视近距离目标N时,此时进入我们眼的光就是发散的,用看远距离目标的办法,光就会聚焦在我们的视网膜后(图中聚焦在眼球后面的实线),就不会取得清晰地分辨目标的效果。眼的生理功能对这种情况早已安排妥当,晶状体就是担当这一使命的一员大将。当光线来自眼前有限距离之时,晶状体在大脑的指挥下就会向前凸出(图中灰色部分为前凸的晶状体),就起到了使光线发生更大程度曲折的作用,正是这一作用,使N目标的像恰好落在视网膜的视中心凹上(图1-4虚线所示),这样我们就能看清楚近处的目标了。只要是在我们处于清醒的状态下,晶状体就是这样不知疲倦地为我们辛勤劳动着。
眼通过睫状肌收缩、舒张来自动控制晶状体的变化,这种解决不同距离目标的精确成像的功能,我们就叫做调节功能,简称调节。
眼睛文化·小贴士1
孙中山为精益眼镜店的题词
1916年,精益眼镜广州分店开业后,广东护法军政府外交部长伍庭芳、财政部长唐绍仪都慕名去配过眼镜。1917年的一天,店里来了一位身着中山装头戴钢盆帽的顾客,客人脱下帽子,经理唐默林一下认出此人正是孙中山先生,原来中山先生也是慕名来配镜的。店铺认真给中山先生配了一副眼镜,中山先生试戴后,大加赞赏。唐默林灵机一动,敬求中山先生墨宝,中山先生一口答应。过了数天,广州军政府果然送来中山先生书写的落款为“精益求精”的亲笔题词。目前,“精益求精”这种精神已经成为眼镜行业努力工作、积极进取的共识。
4.双眼看的奥秘
人有两只眼,要想看清楚眼前的目标,双眼的视线就必须会聚到我们要注视的目标上。这就要求我们的双眼必须同时向内转。目标距离我们越近,内转的程度也就越大;反之也就会越小。眼以视距为基础所发生这种眼球的内转,眼-视光学就叫做集合。当然我们的眼球的集合能力也是有限的。双眼可以看到一个视像的最近的点,就是近点。近点距离随年龄增大而增大,10岁的儿童这一点距眼的距离约为7mm,50岁的人这一距离约在眼前的0.5m,而60岁的人这个点将会退到1.0m。
图1-5 视远与视近时的集合状况
当我们注视远距离目标时,就会如图1-5(a)所示,双眼视线平行,此时,集合就是0。当注视眼前的近点N时,双眼的视线就会汇聚到N,见图1-5(b),这时所使用的集合力就应当是N点与眼的距离(以米为单位的倒数)。
我们看近距离目标时,两眼内转发生不协调,双眼的视线就不能汇聚到注视目标上。此时,就会出现看到两组视像同时存在的状况,这种情况就叫做复视。此时,被测者眼的外观上就会表现出眼位不正的表现。中、高度远视眼,最常发生的眼位异常是内斜视,高度近视眼,最常发生的眼位异常则是外斜视。
5.眼的长短与屈光不正
眼从大体上讲,是由一个球冠[图1-6(a)]和一个球体[图1-6(b)]所构成[图1-6(c)]。尽管不同的人眼球的前后径的长度不会是完全相同的,但眼-视光学约定正常眼球的前后径为24mm。这也就是说,一个24mm的眼,在眼的屈光力正常的情况下就是很好的眼,这种眼就叫做正视眼。
人的个子有高有矮,我们的眼球也是有长有短的。眼球不管是变长、或者还是变短,都会发生屈光变化,屈光变化的结果:入眼的光线聚焦的位置会发生改变,这种改变突出的表现在聚焦点与视网膜的分离。眼-视光学将这种焦点与视网膜的分离改变的状态就叫做屈光不正。
图1-6 眼球外部形态的合成
6.屈光不正的分类
屈光不正有三类,即近视眼、远视眼和散光眼。我们先来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
首先、我们看近视眼与远视眼的成焦的位置的比较。图1-7(a)就是无限远来的平行光线入眼后成焦在视网膜前,投射到视网上的只能是一个弥散的圆。而图1-7(b)则是无限远来的平行光线入眼后成焦在视网膜后,投射到视网上的也只能是一个弥散的圆。成焦在视网膜前的眼就叫近视眼,成焦在视网膜之后的就叫做远视眼。
图1-7 近视眼与远视眼成焦比较示意图
这里有必要说明两点。要说明的第一点、不管是近视眼的成焦在视网膜之前的点,还是远视眼的成焦在视网膜之后的点,从道理上讲就是正视眼应当聚焦在视网膜(图1-7虚线圆所示的位置)上的点。要说明的第二点、前述讲法是在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屈光力正常和眼睛在不使用调节的情况下。
以上是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像道理。那么近视眼与远视眼看到的视像又是什么样的呢?这就得从视中心凹发出的视线路径来考察。
近视眼相对于正视眼而言,就是一个凸透镜。因此,近视眼就比正视眼所具有的屈光力就会大。当视中心凹发出的视线在行进过程中,就会被较大程度的屈光力所作用,其出眼后的视线就是汇聚光束,只能汇聚在眼前的有限距离[图1-8(a)],这就是近视眼的人只能看清楚近距离目标,而无法看清楚远距离目标的道理所在。
假定正视眼是一个平光镜的话,远视眼就应当相当于一个凹透镜。因此远视眼对光的屈折能力要低于正视眼。远视眼在不进行调节时,视线就会在小于0的屈光作用力前行。0.00D的正视眼的视线就会投射到无限远,而远视眼本身小于0的屈光作用,只能使视线在出眼后成为发散光束。出眼后的视线发散光束只能聚虚焦点在视网膜后[图1-8(b)]。这就是远视眼在不使用调节力的情况下,无法看清楚眼前任意距离远目标的原因。
图1-8 近视眼与远视眼注视远点比较示意图
但是,远视眼看不清注视目标的现象却又是难得一见的事情。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远视眼的调节力是比较大的,当看东西时远视眼会自动调动调节储备,通过晶状体的变凸来增强眼对光的屈折力量,从而使目标的视像被调整到视网之上。远视眼的这种效能也是有限的,超过一定界限这种作用也会失效。对于青少年而言,这种功能解决轻、中度远视眼的远距离注视还是没有问题的。但对青少年高度远视眼来说,通过调节的加强来解决远视的问题是极其困难的。而对于老年人来说,即便是轻度远视眼,要想通过这一途径来解决远视的清晰视觉问题,恐怕也只能是一种奢望。
眼睛文化·小贴士2
三山斋:北京最早的眼镜店
北京最早的眼镜店是:三山斋眼镜店。是由河北深、冀县姓刘、张、李合资与清同治三年(1864年)创办的,位置在前门西打磨厂西口路北。“三山斋”的含义:① 三人合伙做买卖好比三座山,寓意永久;② 最初经营晶石眼镜,不买“玻璃制假货”。三山斋眼镜店,讲究货真价实,清代王公大臣、各省巡抚、督军和民国时期的不少大员都戴用三山斋制作的眼镜。
三山斋有严格的店规,例如:① 不要“三爷”(即少爷、姑爷、舅爷);② 上至掌柜下至学徒一律不许在北京立家;③ 无论有理没理,不许与顾客争辩等。
7.眼的长短对视像有什么影响?
当被测者眼的前后径的长度发生变化时,就会影响到眼所看到目标视像的质量。视像的质量与眼的屈光性质有关。
近视眼对注视目标所产生的视知觉的性质基本上是一致的,只要注视点位于远点以远的目标,就只能得到模糊的视像。对同一距离目标的分辨程度,其视像的模糊程度与近视程度呈正比。其视像的清晰程度与入眼光线汇聚的点至视网膜的距离有关。距离越大,视知觉像就会越模糊;反之,视知觉像就会相对清晰。
远视眼在视知觉上的表现要比近视眼略显复杂一些。主要反映在调节力的作用上。只要被测者通过增大调节力,能够将无限远的目标成像在视网膜上的话,就不会出现视力障碍问题。当随年龄的增大,人的调节力逐渐减退的情况下,视力就会逐渐出现视力障碍,并呈逐渐加重的趋势。这就是为什么中年人的中度远视眼会出现视力障碍,而老年人即便是轻度远视眼也会出现视力障碍的原因。
那么,对于近视眼与远视眼来说,看到的视像将是什么样的呢?一般只是说,视力下降时视力将是模糊的。这种讲法,既是清楚的,但又是缺乏形象感的。图1-9就是单纯性近视眼、单纯性远视眼在以散光表为注视目标时,所看到的各方向线条的形态示意图。
图1-9(a)就是注视目标聚焦在视网膜上时,被测者所看到的散光表的图形:线条清晰、锐利。看到这样的图形的屈光状况应当包括:正视眼、单纯性近视眼(注视远点近点间的目标)、单纯性远视眼(注视近点以远的点,能通过调节将目标的视像落在视网膜上者)。
图1-9(b)则是不能将目标聚焦在视网膜上时所看到的散光表形态的示意图,表现为:边缘模糊、境界不清、线条浅淡。注视的点距远点越远,视像得不清楚程度也就越高。甚至可以达到视像完全无法识别,以至消失的程度。看到这样图像的眼有:近视眼(在注视远点以远的目标时)、远视眼(调节力不能将目标的视像落在视网膜上)、所有性质的眼在注视时距小于近点距离的目标时。有类似这样的视觉模糊情况还有弱视眼、白内障、黄斑萎缩以及视神经等的病变。
图1-9 无散光者不同聚焦状况的视觉图像比较
表1-1就是近视眼、远视眼的不同程度情况下与视像质量的相互关系参照表。
表1-1 屈光性质、程度与视像质量的相互关系
8.散光眼所看到的视像
前面我们讲到了近视眼与远视眼所看到的视像的情况。那么散光眼看到的视像又是什么样的呢?这得从散光眼不能使光线聚焦在一个点这样的情况说起。图1-10就是关于散光眼成像规律的非常著名的散光光锥(又叫做斯特摩光锥)。
图中所显示的是垂直方向屈光力大于水平方向屈光力情况下的散光形式。当垂直方向的光汇聚成一个点时,水平方向的光尚未汇聚为点仍保持为一条线,此时的汇聚成的就是一条线,这条线就叫做焦线,由于线的方向处于水平方向,故叫做水平焦线。当时水平方向的光汇聚为一点时,垂直方向上的光已经从聚焦处交叉,再次散开为一条线,这条线处于垂直方向,因此被叫做垂直焦线。在散光眼的成像中,首先汇聚成的焦线又叫做前焦线(如图1-10中的水平焦线),后汇聚而成的焦线也就叫做后焦线。
图1-10 散光光锥示意图
通过上面对散光光锥的简单描述,到底哪条线会处于视网膜上呢?这是一个很难有明确答案的问题。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不是水平焦线在视网膜上,就是垂直焦线在视网膜上。这也就是说,两条互相垂直的两条焦线中,只能有一条焦线位于视网膜上。只要有一条焦线在视网膜上,我们就对与之相应方向的视觉分辨程度表现的就相对较差。而对与焦线垂直方向的视觉分辨程度表现的就会更为精确。当然,散光眼被测者在注视具体目标时,也会根据具体目标的线条走向,对两条焦线进行选择性聚焦。这种选择就被称之为视网膜选择。当注视目标的线条走向不清晰时,我们的眼也会选择将最小弥散圆调节到视网膜上,这时被测者所看到的视像就会如图1-11所示。当我们的眼选择将水平焦线放置在视网膜上时,所获得的知觉像就会如图1-11所示意的那样:最清晰的水平线和最模糊的垂直线,其他方向则呈现过渡性的像质。图1-11(a)是低度散光眼所获得的知觉像;而图1-11(b)则是中、高度散光眼所获得的知觉像。
从道理上讲,屈光不正中散光成分越高,这种精确与模糊的差异也就更大。但也有例外,当被测者为高度散光眼,又存在调节能力不能完成较理想知觉像的时候,我们的眼就会拒绝工作而放弃调节的努力,此时的眼通常会选择将最小弥散圆放置在视网膜上,被测者的视知觉像只能是图1-9(b)。
图1-11 低度散光与中、高度散光视觉图像比较
从以上叙述中,我们就已经很清楚了,散光眼的视力情况要比单纯性近视眼、单纯性远视眼更为复杂一些。这里之所以要特别强调这一点,就是要提醒戴镜者:屈光矫正镜度中的散光成分,是应当得到合理适宜矫正的,是不可以说去掉就去掉的。
9.屈光不正的程度是怎样划分的?
说到屈光不正,人们总是会说谁谁是“大”近视眼、谁又是“大”远视眼。那么,多大才算“大”呢?可能好多人并不十分清楚。应当说,达到高度屈光不正者,就可以成为“大”。
我们首先来说“大”近视眼。成年人近视屈光矫正镜度达到-6.00D,少年儿童近视屈光矫正镜度达到-4.00D,都可以称为“大”近视眼。
表1-2是划分近视程度高低的标准。那么,确认少年儿童“大”近视眼的标准要比成年人低呢?这是因为少年儿童正处于身体生理发育时期,眼也会有一个发育的过程,眼的屈光程度也有一个变化的过程。在出生到成年这一期间的屈光矫正镜度大约会减少+2~3.00D的正镜度(或增加-2~3.00D的负镜度)。这就是青少年确定近视眼程度比成年人低的原因。
表1-2 近视眼程度的划分标准
表1-3是确定远视程度的划分标准。那么,评定青少年儿童远视眼的程度,是否也应当像近视眼一样要适当增加一定正镜度呢?当前还不是特别明确。但对远视眼而言,这样做并不妥当,这是因为远视眼达到一定程度以后,其内斜视与弱视并发症对少年儿童视觉功能的发育有极为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绝大部分屈光学工作者,在确定青少年远视程度时多采用成年人的标准。
表1-3 远视眼程度的划分标准
一般情况下,4岁孩子有300度左右的远视,6岁的孩子有200度左右的远视,12岁的孩子有100度左右的远视,这些都是正常现象。
10.散光眼的类型
通常情况下,散光眼是按照两种方式进行分类的。一种是按照散光的程度进行分类,另一种方法是按照屈光性质进行分类。
按散光程度进行分类,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从习惯上讲,一般将≤0.75DC没有视觉疲劳的散光眼称为生理性散光,而将≥4.00DC的散光眼称为重度散光眼。倘若对0.75~4.00DC之间进行再次详细划分的话,则以下列界限进行划分比较妥当。
(1)0.75~1.50DC(应包括≤0.75DC,但有视觉疲劳者):低度散光;
(2)1.75~2.50DC这一范围:中度散光;
(3)≥2.50~4.00DC的散光眼均纳入高度散光眼的范围;
(4)≥4.00DC的散光眼称为重度散光眼。
按照屈光性质进行分类,是根据被测所使用的屈光矫正镜度进行分类。这种分类可将散光眼分为以下3类6种。
(1)近视散光眼。散光成分需要使用凹透镜来矫正的散光眼就叫做近视散光眼。近视散光眼又分成以下两种。
① 单纯性近视散光眼:这是一种没有球面矫正镜度,只有凹圆柱面透镜矫正镜度的散光眼(图1-12)。此种散光眼,一条焦线位于视网膜上,另一条焦线则位于视网膜之前。如:-1.00 DC×90°。
图1-12 单纯性近视散光眼
② 复性近视散光眼:这是一种既需要凹球面矫正镜度矫正,又需要凹圆柱面透镜矫正镜度的散光眼(图1-13)。此种散光眼,两条焦线均位于视网膜前。如:-2.00 DS-1.00 DC×90°。
图1-13 复性近视散光眼
(2)远视散光眼。散光成分需要使用凸圆柱面透镜来矫正、球面矫正镜度为0.00DS的散光眼,就叫做远视散光眼。远视散光眼又分成以下两种。
① 单纯性远视散光眼:这是一种只有凸圆柱面矫正镜度,没有球面矫正镜度的散光眼(图1-14)。此种散光眼,一条焦线位于视网膜上,另一条焦线则位于视网膜之后。如:+1.00DC×180°。
图1-14 单纯性近视散光眼
② 复性远视散光眼:这是一种既需要凸球面矫正镜度矫正,又需要凸圆柱面透镜矫正镜度的散光眼(图1-15)。此种散光眼,两条焦线均位于视网膜前。如:+2.00DS+1.00DC×90°。
图1-15 复性近视散光眼
(3)混合散光眼。在屈光矫正中,需要使用相反符号的球面镜度与圆柱面镜度来进行屈光矫正的散光眼,就叫做混合散光(图1-16)。混合散光眼有两种形式。
图1-16 混合散光凹球面矫正镜度矫正
① 需要使用凸球面透镜和凹圆柱面透镜的联合矫正镜度进行矫正散光眼。如:+2.00DS-3.00DC×90°。
② 或需要凹球面透镜和凸圆柱面透镜的联合矫正镜度进行矫正的散光眼。
如:-2.00DS+3.00DC×90°。
从散光眼所表现的临床症状讲,混合性散光眼更容易发生视觉疲劳。从散光眼的屈光矫正难度上讲,近视散光矫正难度相对较小,而混合散光矫正的难度较大。
眼睛文化·小贴士3
进入皇宫给末代皇帝验光的人
溥仪配镜的发票(按原件格式重编),原件现藏于中国历史第一档案馆
11.眼累,就是视觉疲劳
人在生活与工作中,难免会有累的时候。人在什么时候会累呢?应当说,累在三种情况下最容易发生。这三种情况就是:干活时间过长;干的活过于沉重;干不愿干的活。
我们的眼也会发生累的情况。眼睛的累,在眼-视光学中有一个文绉绉的名词,这个词就是视觉疲劳,也有人将其叫做视力疲劳、视疲劳、眼疲劳。那么,什么情况下我们的眼会发生视觉疲劳呢?显然,导致我们的眼睛产生累的感觉一定会同以下三种情况有关。
其一,看的时间过长。当我们看东西的时间过长时就容易发生视觉疲劳,特别是注视的专注程度比较高的情况下则更容易发生,这种情况最多见于:用电脑工作时间过长、长时间玩电脑游戏等。
其二,看的东西精细度过高。从事针对精细程度过高的材料(或要求精细程度较高)的工作,也是导致我们眼睛产生累感觉的最常见原因。材料的精细程度过高,既有绝对的精细程度过高,也有相对的精细程度。所谓绝对的精细程度过高,是指材料的文字、图形细节本身就过于精细,如使用小型号字印制的书籍和文字资料、手表零件、微雕、微书等。从事以这类对象为目标的工作,显然就容易出现视力疲劳。而相对的精细程度过高,是指人的调节能力减退,对原有精细程度的材料与对象已经无法胜任。最典型的相对精细程度过高就是随年龄增大调节力减退而发生老视眼。
其三,看难懂与不愿看的东西。阅读不懂的、没有兴趣的材料、文字,从事没有兴趣的、精细程度较高的工作,人们都会感觉到是一种负担。尽管这种负担是精神性的,但对人所产生影响也是绝对不能忽视的。这种精神性的原因,会通过神经的调节作用间接地导致非特异性症状的出现,而视觉疲劳也属于一种非特异性症状。
视觉疲劳有哪些表现呢?大体上说,有两类,一类是与眼的结构有关的症状,另一类是与眼的结构无关,但与用眼有关的症状。前者的症状,以眼的不适、干涩、异物感、眼痛、头痛、头会有发木及重浊感、视力不稳定为主。这些症状发生时,被测者将自觉不自觉地终止手头的工作。后者的症状则以上部躯干及内脏的反应为主,如颈部僵直感、背部与肩部的钝痛、运动不利。还可能会有类似于心绞痛、胆绞痛的放射样疼痛,但程度一般较轻。胃肠道的反应症状也是比较多见的,如恶心、干呕、有人也会出现类似于胃炎、胃溃疡的症状。
以上这些症状,都会有一个共同的特征,这就是,这些症状都是在从事过度的视觉工作之后发生的。一旦发生,工作质量就会下降。但是,只要我们的眼获得必要的休息,视觉疲劳的症状就会自然缓解。正是这样用眼过度就疲劳,休息后就会缓解的症状表现形式,使视觉疲劳具有反复发生的特点。假如被测者还有调节功能不协调的问题时,这种视觉疲劳还会表现为逐渐加重的趋势。
视觉疲劳,不但可以使工作效率降低,也会给被测者带来难以名状的眼部、头部及身体的不适与痛苦。因此,不管是从身心健康的角度看,还是在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看,都应当正视视觉疲劳的问题,应当给予妥善的处理。
12.视觉疲劳与屈光不正
眼的工作就是:看。眼发生疲劳的原因是什么呢?只能是“看”得太多了。什么情况下,眼会看多呢?从屈光学角度看,能“看”的眼会累,不能“看”的眼就不会累。那么,这里说的“看”的眼指的是什么呢?应当说,就是通过最大程度调动视觉生理功能,能够努力看到清晰目标的眼。从眼-视光学角度看,这样的眼应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眼在较长时间注视近点目标时;
(2)长时间注视并努力成功克服了复视现象的隐斜视被测者;
(3)在“看”的条件比较恶劣的情况下看。
什么是“看”的条件呢?恐怕只有三个。① 照明条件较差,被看的注视目标因为暗,其细节就不容易分辨,当然就会看得费劲;② 注视的目标自身清晰度欠佳,分辨难度就会增加,如阅读的材料字迹过小、模糊,在行驶的车中进行阅读等;③ 高专注度注视也会引起其视觉疲劳。一般认为,过长时间的近距离工作可以引起视觉疲劳,而注视远距离目标不会引起视觉疲劳。实际上,注视远距离目标同样可以引起视觉疲劳。当我们在等人时,左等也不来,右等也不来,眼巴巴地注视着时也会发生视觉疲劳。
在以上三种情况下,都突出的表现为眼与注视目标的距离处在一个不定的动态变化中。要想看清楚目标,注视眼就得通过持续的不断地调节来进行精确的视度的调整,这就是产生视觉疲劳的根本原因。那么,什么性质的屈光不正付出相对更多的调节力呢?
表1-4就是各种屈光不正在注视不同距离时所付出调节力的比较表。通过这个比较表,可以非常清楚地了解,正视眼和不同性质的屈光不正在对不同距离的注视目标进行注视时,对调节力使用的基本状况。在应用这一表格时应当注意以下三点。
表1-4 屈光不正在注视中付出调节力的比较
说明:① 调节远点是指使用最小调节力(远视眼)、不使用调节力(正视眼、近视眼)所能看清楚的最远的点;
② 在注视远点与近点间目标时,距离越近调节付出也就越大;
③ 正视眼的调节远点就是远点,位于无限远;
④ 近视眼的调节远点即远点,位于眼前的有限远。
⑤ 远视眼的调节远点并非是远点,远视眼的远点位于视网膜后,其调节远点位于眼前的无限远。
(1)注视远点以外的目标,无调节力可用,因此不进行调节,就不会发生视觉疲劳。
(2)存在焦线选择性调节的散光眼,调节功能的使用更加频繁,就更容易发生视觉疲劳。
(3)放弃焦线选择性调节的散光眼,在放弃之时,视觉疲劳会突然减轻、甚至消失。视觉疲劳症状虽然消失了,但是被测者的双眼视觉也就丧失了。应当说这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
13.隐性斜视是一个不可以忽视的问题
隐性斜视俗称隐斜视、隐斜。隐性斜视和显性斜视,都是因双眼的眼外肌功能的不协调,而导致的两眼视像在融合为单一视像时出现了异常。
显性斜视与隐性斜视都是因双眼肌力不平衡所导致的眼位异常现象。从发生的机制与性质而言,显性斜视与隐斜视并无本质区别,只是眼位偏斜的程度及表现形式不同而已。而间歇性显性斜视,是介于显性斜视与隐性斜视之间的一个类型,这种类型的斜视在不显现斜视的情况下,都会有一定程度的隐性斜视存在。
什么样的眼位异常叫做隐性斜视呢?简单地说,就是被隐藏起来的眼位偏斜的倾向性。而显性斜视就是,已经难于隐藏而成为矫治对象的显性眼位偏斜现象。
隐性斜视眼位的偏斜程度一般较轻,而且表现为一种被藏起来的偏斜倾向性。因此,被测者自己很难发现,在屈光检测中这种眼位的异常也经常会被忽略。这种隐性斜视既可以发生在屈光矫正之前(如远视眼就经常会有内隐斜现象,而近视眼则经常会有外隐斜视现象),又可以发生在屈光矫正之后。后者大多在戴用新配置的屈光矫正眼镜后1~2周时才能被确认。
尽管隐性斜视眼位没有明显的外显改变,但其视觉疲劳的症状却表现的比较明显,使其工作效率明显下降,对其情绪、心理都会带来不良的影响。表1-5所列为隐斜视、间歇性斜视与显性斜视的基本症状、诊断与矫治情况的对照表。
表1-5 显性斜视、间歇性斜视、隐形斜视的鉴别诊断
读者通过阅读上表的内容,既可以了解对隐斜视、间歇性斜视与显性斜视进行简单鉴别的必要常识,也可以了解相关的矫治方案选择的最简单的基本知识。有了这些知识就可以起到提醒自己、帮助别人的作用。隐斜视是一个不太被人重视,在屈光检测中又经常被忽略的问题。
在现实的生活与验配镜中,隐斜视的临床症状经常会被人误认为是更年期综合征、高血压、情绪不好、眼镜不适应等原因所致,也经常会与身体亚健康状态联系到一起。
作为一名被测者,遇到与“看”有关的类似情况,建议大家:最好先别把自己往“病”的圈里放,放进“病”的圈里治起来就会没完没了,而且疗效欠佳,迁延不愈。这种疗效欠佳,迁延不愈的“病”,经常会与隐斜视的忽略有关。因此,当有了与“看”有关,或虽经长期治疗但疗效欠佳,而且没有明确体征的“病”,都应当找有经验的验光师进行屈光检测,或找眼科斜视门诊的医生进行检查,明确自己是否与隐斜视有关。一般说来,验光师大多会建议您通过眼外肌训练和配镜矫治。而医生在建议您接受眼外肌训练的同时,更乐于建议您手术治疗。那么,到底是该配镜呢?还是应当手术呢?这得根据自己的情况而定。倘若,通过眼外肌训练和配镜可以解决问题的话,自然就没人会去接受手术。倘若配镜解决不了的话,那就只有到医院接受手术矫治这一种方法可行了。
14.内斜视与弱视对视觉功能的危害
远视眼被测者中,还经常会出现内斜视与弱视的并发症,这一问题在少年儿童高度远视眼则显得格外突出。其他性质的屈光不正是不是就没有斜视与弱视的问题呢?高度散光眼,高度屈光参差也有类似的现象。这种现象在近视眼中却是比较少见的。那么,这种并发症为什么会在远视眼比较多见呢?这种并发症又有什么样的危害呢?
少年儿童高度远视眼的被测者,之所以容易发生内斜视与弱视并发症的原因有两个。
(1)青少年调节力较大
在看远与看近的注视转换中,单眼与双眼要有两种生理功能的变化。单眼要想看清楚目标,就得通过眼的调节来完成,调节就是晶状体的凸度的适应性改变。双眼要想使双眼的像合成为一个视像,就需要眼的集合功能发挥作用,集合就是双眼会聚程度的适应性改变。而调节功能过强的发挥作用,又会过多地带动集合功能做出不适当的过度集合作用。图1-17就是远视眼因过多带动1.5MA集合力的实际注视状况示意图。此图是以右眼作为斜视眼进行绘制的,显然右眼的视线方向明显内斜。
图1-17 调节过多带动集合的说明示意图
(2)调节带动集合的现象,应当说就是一种生理的适应和生物性选择的过程
少年儿童处于生理的发育期,其生理功能尚处于不稳定状态,这种适应与选择就会表现得更为明显。这种因调节过大所带动的过多集合,就会导致内斜视的发生,这应当算作是生物性生理发育中的一种偏差现象吧。
当双眼的视线不能汇聚于一点时,就会出现复视,这样被测者就会看到两个图像。这对定位判断和清晰分辨目标是极其不利的。
在这种复视的严重影响定位的情况下,神经中枢就会发出指令,对眼位偏斜的那只眼的视觉功能进行抑制,被抑制的眼也就发生了功能的下降,弱视就发生了。这时,被测者复视现象就会消失。但是,弱视眼的视力是极为不良的,最好的矫正结果也只能达到0.8,而且,双眼的立体视觉功能将受到极为严重的破坏。这种状况,对少年儿童现实的生活、未来的就业和职业的选择都会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了解少年儿童远视眼发生内斜视与弱视的原因,正确认识内斜视与弱视的危害,是每一位家长应当知道的基本知识。
对于已经出现近距离斜视现象的少年儿童远视眼的家长来说,应当正确的心态、远期的危机感和矫治的即刻行动。
首先,所谓正确的心态,就是一定要正视现实。家长们在听到孩子有斜视时心里都会很不舒服,这是人之常情。但是,家长一定要克服这种不够理性的情绪,因为谁也不会无缘无故的说别人家的孩子斜视。即便心里这个弯转不过来,也应当仔细向告知者征询相关的对策,这才是至关重要的,这也正是家长应当具有的最起码的胸怀与心态。
其次,就是要具有远期的危机感。孩子一旦存在斜视,就会出现复视,最终还会发生弱视,这对孩子视觉功能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到底会对孩子的未来产生多大的影响,是难于预见的。每个家长都不愿意孩子在未来遇到些许的障碍和麻烦。因此,这种危机感就必须在友人告知之际即刻出现。
第三,就是要即刻开始对孩子的斜视现象进行矫治。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会有人告诉您:孩子大了就会好的。问题是,孩子大了没好怎么办?等他大了,再重新来一次矫治的话,机会可能是不存在的,也许就会使自己的孩子永远丧失矫治弱视的希望。这就是孩子有斜视、弱视就要立即接受相应矫治的道理所在。
成年人发生的远视眼为什么就不容易发生斜视与弱视呢?这就好比有人出售的一种方形西瓜,只有在其生长早期套上一个木框才可以使其长成方的。到西瓜已经熟了时再想办法,西瓜也就方不起来了。成年人生理发育已经成熟,生理功能已经处于稳定的状态,生理的可塑性已经极其有限了。因此,少年儿童容易产生的生理功能适应与选择所产生的斜视与弱视,在成年人所起到的影响就会相对较小,几乎造不成视觉功能重新。
15.眼-视光学矫正要解决哪些问题?
眼-视光学矫正,简称视光矫正。老一辈屈光学学家更习惯将其称之为屈光矫正。但这些词汇总给人专业性很强的一种感觉。那么,眼-视光学矫正到底说的是一件什么事呢?
从人的活动内容看,眼-视光学矫正就是两种综合性行为,其一,是验光;其二,就是配镜。这也就是说,我们通常所说的验光配镜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眼-视光学矫正。这只能说明:老百姓更注意达到目的的过程。因为过程规范,目的将会更容易被实现。但是,可能有相当多的人,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还是比较模糊的,这可能也正是人们在验光配镜前总要咨询“到那里验光配镜好”的原因。那么,验光配镜要解决什么问题呢?这是验光配镜之前一定应做到心中有数的问题。概括起来讲,我们进行验光配镜的目的应当有以下四个方面。
(1)得到热情周到的接待
这个方面的内容讲的就是眼镜店的服务问题。有人认为,眼镜配得好,服务质量差点也无所谓。这种说法,显然是不对的。
一些眼镜店因服务态度不好,就经常会遇到不少人因此而转到其他眼镜店去验光配镜了。这种通过另选店,重新验光配镜的做法对不对呢?表上看,仅仅是一个消费舒心与否的问题。实际上,这种做法是非常有道理的。当一个人心情不佳的时候,心理状态就会出现偏差,这就会导致生理功能发生变化:心跳加速、呼吸加快,视觉分辨力也极可能会出现不稳定的情景,眼的屈光矫正镜度也会发生或多或少的变化。应当说,因服务人员态度不好,而转到其他眼镜店去验光配镜做法是很正确的做法,以为这种做法是非常符合视觉生理现实的做法。
(2)得到我们眼的准确的屈光矫正镜度
配眼镜就要先验光,这是人所共知的基本知识。只有高质量验光才可以的获得准确的屈光矫正镜度。但是,绝大部分屈光不正者必定是眼镜的戴用者,只能将获得准确屈光矫正镜度希望寄托于验光师的检测。倘若我们不能被检测到这一屈光矫正镜度,正确、合理的屈光矫正就不会实现。这也正是验光配镜出现了托朋友、找熟人现象的原因。在规范验光程序中进行检测这是获得自己眼的真实屈光矫正镜度的最为可靠的途径。
关于这一问题,我们将在本书的第二部分进行详细的讨论。
(3)配一副清晰舒适的矫正眼镜
什么样的眼镜,才是符合戴眼镜者所需求的眼镜呢?我们所配的眼镜是否适合于自己呢?这个问题对于戴用眼镜的人来说,通常是难于找到判断标准和依据的。但这又是一个必须明确的问题。简单的地说,定制的眼镜只要达到两个目标就是适合于戴镜者个人情况的。这两个目标就是:
① 获得清晰的矫正视力;
② 舒适的主观戴用感受。
当我们带上配制的眼镜,已经获得了清晰的矫正视力,戴上以后感觉非常舒适,并无异常不适应的相关感受,这就应当是,配眼镜的人通过自己的感受来判定眼镜是否符合自己状况的最为直接的一种办法。
达到以上两个目的,说起来很容易,但要做起来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应当是,可以涉及眼-视光学全部理论与所有技能合理运用的一个问题,是如何落实到具体被测者,并能成功实现屈光矫正目的的问题。这个问题的圆满解决,既涉及验光师的验光工作的质量,也涉及销售人员对眼镜架与眼镜片的推荐,还要涉及配镜人员加工装配的质量。但是,配眼镜的人只要掌握上述两条基本标准,就可以对自己新配的眼镜进行评定。俗话说得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针对眼镜矫正来说,实践就应当是戴上眼镜,通过眼镜去看我们应当看的目标。在看的行为中,所有的戴眼镜者都会体验到:视觉感受是检验眼镜质量的唯一标准。
(4)了解与自己的眼有关的用眼知识
验光配镜时,还有一个双方谁也不说破,但又是配镜者确实想了解的,验光师又极愿意告知的,这就是:针对被测者特定的情况,在维护视觉健康与合理用眼方面的建议。例如眼镜该不该常戴,什么时间复查,平时应当注意什么问题等。对于第一次配眼镜者来说,保持眼镜的清洁等问题也将可能会成为双方经常交流的话题。
以上四个方面,就是配镜者在验光、配镜所应当达到的目的。这也是配镜者通过自己的心理和视觉感受能够知觉到的目标。对于配镜者来说,只要以这四个目标作为配镜要解决问题的方向,就会在一定程度上争取到配眼镜的主动性。
16.对屈光不正的大政方针
对于屈光不正来说,到底有多少种对策呢?哪些方法是有效的呢?应当说,这是屈光不正者最感兴趣的一个话题。对屈光不正的对策,说的就是对屈光不正有哪些针对性措施。
从当前看,屈光不正的应对措施策略不外乎两大类,其一就是不予理睬,其二就是予以干预。这里首先要说明,不理睬并非是什么情况都不理。那么,两种策略应当怎样实施呢?表1-6就是这两种策略应用的最基本情况。
表1-6 屈光不正应对策略一览表
注:低度及生理散光加上圆柱面镜难于适应者,可以不进行散光的矫正,但应将散光矫正的镜度折半加入到球面矫正镜度之中去。
屈光不正予以干预的策略,具体的方法有哪些呢?对屈光不正的干预策略,大体上讲有三类,即屈光不正的预防、屈光不正的控制和屈光不正的矫正。
17.屈光矫正方法的优劣
对于屈光不正进行矫正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光学矫正,一种是手术矫正。
光学矫正指的就是配眼镜,而手术矫正说的就是在角膜上进行屈光矫正手术,即在角膜上通过切割与切削的办法来解决屈光不正的方法。关于手术矫正的问题我们将在第六部分屈光矫正中的刀光剑影中进行介绍。通常所说的光学矫正所使用的物品有两种:
一种就是普通眼镜,又称为框架眼镜;
另一种则是角膜接触镜,俗称为隐形眼镜。
这就是说,对于屈光不正者,可供选择的屈光矫正方式共有三种。这三种方法中,哪一种方法更好呢?应当说,没有唯一明确的答案,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表1-7就是对这三种矫正方式相关信息进行比较的一个表格。
表1-7 三种屈光矫正方式的比较
对于个人来说,到底选择哪一种方案,这要根据自己的情况由自己来选择。
(1)年龄:目前规定接受屈光手术必须年满18岁。低于18岁只能采用普通眼镜、隐形眼镜的矫正方案。即便是前两种矫正方案,也要根据年龄来选择,例如学龄前、小学生自控力比较弱,就不适合采用隐形眼镜的矫正方案。
(2)生活环境:生活环境不良,风沙较大,就不适宜戴用隐形眼镜,只能选择戴用普通眼镜的方案。
(3)工作性质:工作性质不同,选择的矫正方案也会不同。如在饭店、宾馆工作,单位要求不得戴眼镜,则只能选择戴用隐形眼镜,或接受屈光手术。假如从事的是IT业工作,则还要再加上近用工作专用眼镜的解决方案。
(4)心理承受能力:心理承受力有限,就不宜选择屈光手术的方案,“手术”必定是有一定风险的事情(关于这方面的内容我们将在第七章中进行介绍)。其他两种方案,风险则明显要小的多。
(5)个人意愿:当然,不管选择哪一种方案,都是由个人的做出的决定,这就要求我们,做决定之前一定要考虑周全。
18.近视眼发生的原因、预防与控制
屈光不正的预防、屈光不正的控制是人们比较关注的两个课题。在两个课题的研究与探索中,一般是以近视眼的预防与控制。有关近视眼的发生原因可以归纳为四种学说(表1-8)。
表1-8 近视眼发生原因一览简表
在上述诸多原因中,到底哪一种原因才是近视眼最根本的发生原因呢?在眼-视光学界和眼科学界至今尚没有定论。因此,到底用什么方法,做好什么事情,就可以保证近视眼不发生呢?或保证近视眼不发展?应当说,时至今天,这个根本的方法还没有找到。
那么,对于近视眼的预防与控制应当怎样做呢?我们只能针对与近视眼发生有关的各种原因做好综合性工作,争取能在最大程度上做好近视眼的预防和近控制工作。目前,我们能做到的两件事,如下面所示。
一、增强体质
(1)均衡营养
均衡营养是人健康的保证,当然这对眼的健康也很重要。例如、当前认为吃糖多了比较容易导致近视,因此要想不近视(或控制近视快速增长)就必须控制糖的摄入量。关于这方面的相关注意要点,我们将在本书《第十一章 眼睛的卫生保健》中予以讨论。
(2)锻炼身体
锻炼身体,对人眼至少有两个好处:① 只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锻炼身体肯定会增强体质。当人身体比较虚弱时,不但我们的身体比较容易累,而眼睛也将更容易发生时视觉疲劳就是明证。② 锻炼期间,肯定是要看远(或相对看远)的,这就规避了眼的过度调节问题,不管是对预防近视还是控制近视都将会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养成科学用眼的习惯
(1)用眼要劳逸结合
人要劳逸结合,眼睛作为人的一个器官也要劳逸结合。否则的话,也会出现视觉疲劳,出现头疼、脑涨、看书跳行落字的现象。更重要的是:眼睛一旦疲劳,就有可能导致近视的发生、近视发展的速度就会加快。
(2)合理戴用眼镜
对于戴眼镜的人来说,首先配的眼镜都是看远的眼镜,这种眼镜只适合于看远及短时间看近,并不适合长期长时间看近处的物体。关于已经戴用眼镜的人,怎样戴眼镜才算科学合理,我们将在本书《第九章 科学戴用自己的眼镜》中进行介绍。
(3)适当使用手机
手机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也给人们的眼带来了极大的危害。青少年近视眼发生率之所以这么高,一旦近视后就控制不住的增长,应当说和手机、平板电脑(TPC)的使用是密切相关的。不但大人手机不离手,就是孩子也是如此,这种现象随时随地都能见到,甚至是2、3岁的孩子都在熟练的拨弄手机,这种已经几乎成为全民的一种不良习惯,对人的视觉健康必将带来我们不愿看到的问题。针对这样的不良习惯,特别告诫:年轻的家长,要想让自己的孩子尽可能不发生近视、一旦得了近视能得到控制,那就要做好自己孩子的工作:让他从小远离手机、远离TPC(平板电脑),养成一个良好的用眼习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使更多的孩子在未来有一双明亮、清澈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