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足部按摩基础知识
第一节 认识足部按摩
中医经络学认为,连接人体五脏六腑的12条经脉,有6条起止于足部,并与足上的数十个穴位相贯通。因此,经常进行足部按摩,刺激足部相应的穴位及反射区,可以起到平衡阴阳、引导气血、疏通经脉、强身健体的作用。
一、关于足部按摩的基本概念
(一)局部治疗
人体的特定区域对系统或器官存在着相应反射区。在该部位进行针刺或按摩,有特殊感觉,如酸、麻、胀、痛。对相应系统、器官疾患的治疗,即为局部区域治疗。例如在人体的足部,就可以找到能对应人体全身各器官或系统的穴位,所以做好足部按摩,可缓解人体病变器官或系统的疼痛,甚至通过按摩治疗达到痊愈的理想效果。
(二)反应、反射、反射区
(1)反应:在人体表面和身体内部分布有感觉灵敏的感受器,其受到机体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如果外部或身体内部环境发生变化,神经系统及体液调节将影响感受器官的活动,并形成神经冲动。通过中枢神经系统的转换和调整,传到所支配的器官、腺体或肌肉,引起生理意义的反应。
(2)反射:反射是人体对外界刺激的一种生理反应。反射靠神经冲动形成、传导,并引起器官、腺体或肌肉收缩等一系列反应。
(3)反射区:反射区是身体各器官及其功能相对应的部位,它聚集感觉灵敏的感受器,通过对反射区的适当刺激,可以使相应器官、组织的功能发生良性变化。当某人的某个脏腑器官有了毛病,如肝脏有了病变,刺激其脚部的肝脏反射区,患者就会有异常的刺痛感。反过来说,当其肝脏反射区无论怎样按压,也没有异常的刺痛感,则说明这人的肝脏功能无异常。
可见,了解穴位反射区,对疾患的诊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足部按摩对人体的益处
足部是人体健康的“晴雨表”,也是最为理想的按摩区,因为它与躯干本体最相像,其面积大小非常适于搓揉,因此足部很自然地成为按摩的常用施术部位。足部按摩(图1-1)不需要任何药物、器械,只要运用相应的按摩手法刺激这些穴位和反射区就可以达到防病、治病之功效。
图1-1 足部按摩
(一)调理脏器
按摩时通过各种刺激,使能量传递到有关脏器,对出现异常的脏器进行调整,这是足部按摩疗法的重要依据。
(二)预防疾病
足部按摩疗法可以促进血液顺畅、气血循环,以恢复体内各个生理系统的功能,使内分泌、消化、吸收、循环、排泄等系统正常工作,进而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
(三)止痛、安神
中医认为,如果人的气血运行发生阻塞,就会引起各种疼痛。足部按摩可以调气血、通经络,调动体内的抗痛功能,进而达到止痛的作用;同时,足部按摩又能够修复已经紊乱的生理系统,使生理功能按照“既定计划”运作,使全身气血通调,起到止痛、安神的功效。
(四)改变体质
在膝关节以下部位,分布着丰富的血管、神经、淋巴管及经络网。对其进行整体按摩,不但能够使足部功能增强,还能够使整个机体得以调整,保持旺盛的新陈代谢,从而全面消除病痛,达到增强体质、改变体质的目的。
(五)养颜美容
足部按摩可以使血液循环加快,血流量、肺通气量和耗氧量增加;还可以促进器官组织的代谢,排除体内的有毒物质,使面色红润而有光泽,达到养颜美容的目的。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不断增加,很容易引起诸多不适,如失眠、便秘、头痛、脱发、疲劳等,在了解了足部按摩的神奇功效后,在药物不良反应增多和药源性疾病纷纷而至时,我们不妨尝试一下这种“绿色疗法”,也许能够为自己及家人的健康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足部的基本结构
(一)足部外形各部位名称
根据足部反射区按摩疗法和足部诊断要求,我们必须明确足部各部位的名称及方位。
足部解剖位置:足趾在前,足跟在后,䟔母趾在内侧,足背部在上,足底部在下,足和小腿远端构成踝关节,每个足趾均有内外背跖四个面及趾端和趾根;趾背面有趾甲,足部由前向后分掌跖前部、足心、足跟等(图1-2)。
图1-2 足部各部位名称
(二)足部骨骼与关节
足部骨骼共计26块,分为跗骨、跖骨和趾骨三组(不计子骨),足部关节有33个之多。
(1)足部骨骼(图1-3)
图1-3 足部骨骼
① 跗骨:左右脚共7块,包括跟骨、距骨、舟骨、骰骨、第1~3楔骨。
② 跖骨:跖骨共5块(第1~5跖骨),构成掌趾前半部分。每块骨头分头、体、底3部分。
③ 趾骨:足部趾骨共14块,䟔母趾2块,其他各趾各3块。
(2)足部关节
踝关节:由胫腓骨远端与距骨构成。
跗跖关节:跗骨与趾骨间形成的关节。
跖趾关节:第一跖骨与第一趾骨节趾骨的近端组成第一跖趾关节。
关节:第二趾的第一、第二趾骨间形成第一趾间关节,第二、第三趾骨间叫第二趾骨间关节,或是远侧趾间关节,其他类推。
四、足部与全身的密切关系
人体之所以可以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疾病之所以发生,均与经络的循行、经气的盛衰密切关联,而足部是经络循行最关键的区域之一。足部是6条经脉气血出入的门户,又是人体中腧穴分布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每一只脚上分布着大约38个腧穴。
足部的腧穴几乎全部具有特殊的生理功能,或经气出入的五腧穴,或与内脏以及奇经八脉有着密切联系的原穴、郄穴。
原穴更是脏腑、经络中元气驻流的部位,其中太白、太溪两穴驻流着后天水谷之气与先天肾原之气。众所周知,脾、肾之气与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维系,与人的寿夭与衰老均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选用上述穴位与其他的腧穴相配合进行足疗,可有效地提高人体的正气水平,增强整体的抗邪能力,进而对全身各系统疾病产生广泛的治疗作用,对人体起到防老抗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