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考点归纳、习题详解、考研真题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一、名词解释

1.平衡预算乘数(balanced budget multiplier)[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6研;浙江理工大学2015研;北邮2012、2009、2006研;南京财大2010研;青岛理工大学2010研;中央财大2007研;对外经贸大学2006研;华中科大2003研]

答:平衡预算乘数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小时国民收入变动对政府收入变动的比率。假设政府购买和税收各增加同一数量,即:

无论在定量税还是比例税下,平衡预算乘数均为1。根据平衡预算乘数,可以把财政政策的作用归纳为三种情况:①政府在增加支出的同时减少税收将对国民收入有巨大促进作用;②政府在增加支出的同时增加税收,保持平衡,对国民收入的影响较小;③政府在减少支出的同时增加税收将会抑制国民收入的增长。

2.边际消费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财政部财科所2015研;东北财大2011、2006研;北京化工大学2006研;武汉大学2002研;中南财大2001研]

答:边际消费倾向指收入中每增加一单位用于增加消费部分的比率。可以用公式表示为:

其中,Δc代表增加的消费;Δy代表增加的收入。一般而言,边际消费倾向在0和1之间波动。在西方经济学中,任何增加的收入无非两个用途:消费和储蓄。所以,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必定为1。根据消费统计资料,短期中的边际消费倾向小于平均消费倾向,长期中的边际消费倾向等于平均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既可以指国民收入的消费倾向,也可以指可支配收入的消费倾向。

3.节俭悖论[东北财大2015研;中央财大2014研;南开大学2007研;中南财大2005研]

答:节俭悖论是由凯恩斯最早提出的一种关于储蓄与国民收入之间相互作用的理论。节制储蓄增加消费会减少个人财富,对个人是件坏事,但由于会增加国民收入使经济繁荣,对整个经济来说是好事;节制消费增加储蓄会增加个人财富,对个人是件好事,但由于会减少国民收入引起萧条,对国民经济是件坏事。

节俭是一种美德。从理论上讲,节俭是个人积累财富最常用的方式。从微观上分析,某个家庭勤俭持家,减少浪费,增加储蓄,往往可以致富。然而,根据凯恩斯的总需求决定国民收入的理论,节俭对于经济增长并没有什么好处。实际上,这里蕴涵着一个矛盾:公众越节俭,降低消费,增加储蓄,往往会导致社会收入的减少。因为在既定的收入中,消费与储蓄呈现反方向变动,即消费增加储蓄就会减少,消费减少储蓄就会增加。所以,储蓄与国民收入呈现反方向变动,储蓄增加国民收入就减少,储蓄减少国民收入就增加。根据这种看法,增加消费减少储蓄会通过增加总需求而引起国民收入增加,就会促进经济繁荣;反之,就会导致经济萧条。由此可以得出一个蕴涵逻辑矛盾的推论:节制消费增加储蓄会增加个人财富,对个人是件好事,但由于会减少国民收入引起萧条,对国民经济却是件坏事。

节俭悖论告诉人们:节俭减少了支出,迫使厂家削减产量,解雇工人,从而减少了收入,最终减少了储蓄。储蓄为个人致富铺平了道路,然而如果整个国家加大储蓄,将使整个社会陷入萧条和贫困。

4.边际储蓄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save,MPS)[东北财大2011、2006研;首都经贸大学2004研]

答:边际储蓄倾向是指收入增加一单位所引起的储蓄的变化率。边际储蓄倾向可以表示为:

其中,Δy表示收入的变化量;Δs表示储蓄的变化量。一般而言,边际储蓄倾向在0和1之间波动。因为全部新增收入要么用来消费,要么用来储蓄,所以边际储蓄倾向与边际消费倾向之和恒为1。边际消费倾向可以说成是国民收入的储蓄倾向,也可以说成是可支配收入储蓄倾向。

5.税收乘数(taxmultiplier)[东北财大2015研;中央财大2014研;北邮2007研;武汉大学2001研]

答:税收乘数指收入变动对带来这种变化的税收变动的比率,即:

如果只考虑定量税对总收入的影响,则为:

即税收乘数等于边际消费倾向对边际储蓄倾向之比的负数值。式中kt表示税收乘数;Δy表示收入变动;Δt表示税收变动;b表示边际消费倾向;t表示边际税率。税收乘数为负值,表示收入与税收呈反方向变动。

6.投资乘数[山东大学2012研;北师大2008研;东北大学2004、2003研]

答: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变化量的比率。投资乘数的大小与居民边际消费倾向有关:居民边际消费倾向越高,投资乘数则越大;居民边际储蓄倾向越高,投资乘数则越小。即:

式中,Δy是增加的收入;Δi是增加的投资;MPCb是边际消费倾向;MPS是边际储蓄倾向。投资增加会引起收入多倍增加,投资减少会引起收入成比例减少。由于这是凯恩斯最早提出来的,所以又称之为“凯恩斯乘数”。投资乘数发挥作用的前提假设是:①社会中存在闲置资源;②投资和储蓄的决定相互独立;③货币供应量的增加适应支出增加的需要。

7.对外贸易乘数(foreign trade multiplier)[华中科大2008、2006研;武汉大学2001研]

答:对外贸易乘数指国民收入的变动额与引起国民收入变动的贸易收支变动额之比。在开放经济中,国民收入(y)是由消费(c)、投资(i)、政府支出(g)以及净出口(x-m)所决定的。假定消费、进口是国民收入的线性函数,投资与出口为外生变量,则开放经济的宏观模型为:

其中,cm分别代表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进口倾向。由此可求得开放经济下的均衡国民收入为:

其中s代表边际储蓄倾向。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假设本国出口增加Δx,则它对国民收入的影响为:

上式表明了出口增加与收入增加的关系,其中即是外贸乘数,它表明增加一单位出口将引起国民收入增加单位。显然,对外贸易乘数与边际储蓄倾向、边际进口倾向呈负相关,边际储蓄倾向和边际进口倾向越大,对外贸易乘数越小,国民收入增加也越少。由于,因此开放经济中的乘数效应要小于封闭经济中的乘数效应。

二、简答题

1.简要说明乘数作用的原理。[山东大学2015研]

答:乘数效应是一种宏观的经济效应,是指经济活动中某一变量的增减所引起的经济总量变化的连锁反应程度。乘数原理发生作用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存在可供利用的资源以便扩大再生产;②需求旺盛以便使资源在各个部门顺畅流动。乘数原理说明了各种支出变动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由于经济中各部门是相互关联的,一部门需求的增加,将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引起一连串的收入和支出的增加。在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乘数效应考察投资、政府购买支出或税收等变动一定量对收入水平的影响程度。

(1)投资或公共支出乘数效应作用原理

投资或公共支出乘数效应是指投资或政府公共支出变动引起的社会总需求变动对国民收入增加或减少的影响程度。一个部门或企业的投资支出会转化为其他部门的收入,该部门把得到的收入在扣除储蓄后用于消费或投资,又会转化为另外一个部门的收入。如此循环下去,就会导致国民收入以投资或支出的倍数递增。以上道理同样适用于投资的减少。投资的减少将导致国民收入以投资的倍数递减。公共支出乘数的作用原理与投资乘数相同。

(2)税收乘数效应作用原理

税收乘数效应是指税收的增加或减少对国民收入减少或增加的程度。由于增加了税收,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就会下降。一个部门收入的下降又会引起另一个部门收入的下降,如此循环下去,国民收入就会以税收增加的倍数下降,这时税收乘数为负值。相反,由于减少了税收,使私人消费和投资增加,从而通过乘数影响国民收入增加更多,这时税收乘数为正值。一般来说,税收乘数小于投资乘数和政府公共支出乘数。

2.为什么一些西方经济学家断言,将一部分国民收入从富者转给贫者,将提高总收入水平,你认为他们的理由是什么?[浙江理工大学2015研]

答:答案详见课后习题8。

3.以下三种方式中,哪种方式对总产出(总收入)产生的刺激效果最大?哪种方式最小?

(1)政府增加数量为x的开支。

(2)政府削减数量为x的税收。

(3)政府增加数量为x的开支,同时增加数量为x的税收,以保持财政平衡。

请说明你的理由。[南开大学2012研]

答:三种政策中,政策(1)对总产出(总收入)产生刺激效果最大,政策(2)和(3)哪个最小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与0.5的大小比较。分析如下:

(1)如果政府增加数量为x的开支,考虑定量税情况下,结合乘数效应可得产出增加,其中β表示边际消费倾向。

(2)如果政府减少数量为x的税收,考虑定量税情况下,结合乘数效应可得产出增加倍,其中β表示边际消费倾向。

(3)如果政府增加数量为x的开支,同时增加数量为x的税收,以保持财政平衡,定量税和比例税情况下,平衡预算乘数都等于1,因此,这种政策的实施会使得产出增加数量等于政府支出或税收变动的数量,即产出增加x

边际消费倾向为大于0小于1的数值,因此,三种政策中,政策(1)对总产出(总支出)产生刺激效果最大。当β>0.5时,,此时政策(3)效果最小;当β<0.5时,1,此时政策(2)效果最小;当β=0.5时,,此时政策(2)和(3)效果一样。

4.凯恩斯关于消费函数的三个猜测是什么?[厦门大学2011研]

答:(1)凯恩斯关于消费函数的第一个猜测,也是最重要的猜测就是边际消费倾向介于0和1之间。边际消费倾向就是每增加的单位收入中用于消费的支出部分。边际消费倾向介于0和1之间就意味着人们不会把所有的收入进行消费,而是拿出收入中的一部分进行消费,另一部分进行储蓄。

(2)凯恩斯关于消费函数的第二个猜测,是平均消费倾向随收入的增加而下降,平均消费倾向等于消费与收入之比。凯恩斯认为,储蓄是奢侈品,因此他认为富人收入中用于储蓄的比例要高于穷人。

(3)凯恩斯认为收入是消费的主要决定因素,而利率对储蓄并没有重要作用,这种猜测和他之前的古典经济学的信念正好相反。

根据这三个猜测,凯恩斯主义的消费函数通常可以写成如下形式:

c=α+βyα>0,0<β<1

5.在西方国民收入核算中,投资总是恒等于储蓄,而在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投资可能不等于储蓄,二者是否矛盾?为什么?[华北电力大学2007研]

答:在西方国民收入核算中,投资总是恒等于储蓄,而在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投资可能不等于储蓄,二者并不矛盾。分析如下。

(1)在西方国民收入核算中,存在的储蓄—投资恒等式完全是根据储蓄和投资的定义得出的。根据定义,国内生产总值总等于消费加投资,国民总收入则等于消费加储蓄,国内生产总值又总等于国民总收入,这样才有了储蓄恒等于投资的关系。这种恒等关系就是两部门经济的总供给(c+s)和总需求(c+i)的恒等关系。只要遵循储蓄和投资的定义,储蓄和投资一定相等,而不管经济是否充分就业或通货膨胀,即是否均衡。

(2)在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投资等于储蓄是指经济要达到均衡,计划投资必须等于计划储蓄。只有二者相等时,收入才处于均衡状态。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储蓄和投资的主体及动机都不一样,这就会引起计划投资和计划储蓄的不一致,形成总需求和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经济扩张和收缩。所以,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投资可能不等于储蓄。

事实上,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是从国民收入会计角度看,事后的储蓄和事后的投资总是相等的。而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投资等于储蓄为均衡的条件,正是由于投资可能不等于储蓄,所以经济社会才会出现失业、危机和波动的现象。

6.简述储蓄、投资与净资本输出之间的关系。[武汉大学2012研]

答:储蓄、投资和资本净流出之间的关系表现为:储蓄等于国内投资加上资本净流出。

一个经济的国内生产总值(Y)分为四个组成部分: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和净出口(NX),即:

Y=C+I+G+NX

由于国民储蓄是在支付了现期消费和政府购买之后剩下的国民收入,因此国民储蓄(S)等于Y-C-G。整理上式,得出:

Y-C-G=I+NX

S=I+NX

又由于净出口(NX)必然等于资本净流出(NCO),原因在于这个等式一方的每一次交易也必然完全等量地影响另一方。所以,可以把上式改写为:

S=I+NCO

这个式子表明,一国的储蓄必然等于其国内投资加资本净流出。可以看出,在一个开放经济中,储蓄有两种用途:国内投资与资本净流出。

三、计算题

1.在一个封闭经济中,消费c=50+0.8yd,投资i=70,政府购买支出g=200,政府转移支付tr=50,税收t=0.2y。求:

(1)该经济的均衡产出水平及预算盈余;

(2)若政府改征定额税t=200,它是否影响经济的均衡产出水平,此时的平衡预算乘数为多少?[中南财大2012研]

解:(1)可支配收入为:yd=y-t+tr,则由三部门经济国民收入恒等式y=c+i+g可得:

y=50+0.8(y-0.2y+50)+70+200

解得:y*=1000,即均衡产出水平为1000。

预算盈余为:bs=t-g-tr=0.2y-200-50=-50。

(2)若政府改征定额税,则由三部门经济国民收入恒等式可得:

y=50+0.8(y-200+50)+70+200

解得:y*=1000。故改征定额税并不影响经济的均衡产出水平。

此时的政府购买乘数为:

税收乘数为:

从而平衡预算乘数为:kb=kg+kt=5-4=1。

2.假定在某国的经济萧条时期,消费函数c=15+0.75yd,税收函数t=6+0.2y,其中yd为可支配收入,y为总产出。转移支付为r=2,投资函数i=20,政府购买g=10。试计算:

(1)若充分就业产出为120,需要增加多少政府购买可以实现充分就业?或需要增加多少转移支付可以实现充分就业?

(2)在平衡预算的情况下需要增加多少政府购买可以实现充分就业?[东华大学2010研]

解:(1)根据可支配收入的定义,可得:

yd=y-t+r=y-(6+0.2y)+2=0.8y-4

则消费函数为:c=15+0.75yd=15+0.75(0.8y-4)=0.6y+12。

三部门均衡条件为:y=c+i+g=0.6y+12+20+10=0.6y+42

整理可得:y=105,即均衡产出为105。

征收比例税时,政府购买支出乘数

征收比例税时,政府转移支付乘数

即若充分就业产出为120,需要增加6单位政府购买可以实现充分就业,或需要增加8单位转移支付可以实现充分就业。

(2)由于平衡预算乘数恒等于1,即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与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恒等于1。因此,在平衡预算的情况下增加15单位政府购买可以实现充分就业。

3.假设经济模型为:c=20+0.75(y-t);i=380;g=400;t=0.20yy=c+i+g

(1)计算边际消费倾向。

(2)税收的公式表明当收入增加100时,税收增加20,所以可支配收入增加80,消费增加60(=0.75×80)。画出作为收入y的消费函数曲线,标明其斜率及纵横截距。

(3)计算均衡的收入水平。

(4)在均衡的收入水平下,政府预算盈余为多少?

(5)若g从400增加到410,计算政府支出乘数,并解释它不等于的原因MPC为边际消费倾向)。[北京工商大学2003研]

解:(1)c=20+0.75(y-t),故边际消费倾向=0.75。

(2)c=20+0.75(y-t)=20+0.75×0.8y=20+0.6y

根据题意可画出消费函数曲线,如图13-3所示:

图13-3 消费函数曲线

(3)三部门经济均衡时有:y=c+i+g

           =20+0.75(y-t)+380+400

           =20+0.75×0.8y+380+400

解得:y=2000

(4)政府预算盈余为t-g=0.20×2000-400=0

(5)政府支出乘数

kg之所以不等于是因为当税收为收入的函数时,收入中要有一定比例作为税收上缴给政府,因而可支配收入减少了。

均衡时y=c+i+g=a+b(1-ty+i+g

所以,

4.假定某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c=30+0.8yd,净税收即总税收减去政府转移支付后的金额tn=50,投资i=60,政府购买性支出g=50,净出口即出口减进口以后的余额为nx=50-0.05y,求:

(1)均衡收入;

(2)在均衡收入水平上净出口余额;

(3)投资乘数;

(4)投资从60增至70时的均衡收入和净出口余额。[对外经贸大学2014研]

解:(1)由四部门经济产品市场均衡条件可得:

y=c+i+g+nx=30+0.8(y-50)+60+50+50-0.05y=0.75y+150

解得:均衡收入y=600。

(2)将y=600代入nx=50-0.05y,可得净出口余额nx=20。

(3)投资乘数

(4)投资乘数为4,投资从60增至70即增加10时,均衡收入增加40,此时均衡收入为640。将y=640代入nx=50-0.05y,可得净出口余额nx=18。

5.利用数学方法证明开放经济的政府购买乘数不可能大于封闭经济的政府购买乘数。[上海交大2006研]

答:政府购买乘数指国民收入的变动额与引起国民收入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额之比。

(1)在封闭经济下,国民收入(y)是由消费(c)、投资(i)、政府支出(g)所决定的。假定消费是国民收入的线性函数,投资为外生变量,则封闭经济的宏观模型为:

其中,β代表边际消费倾向。由此可求得封闭经济下的均衡国民收入为: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假设政府支出增加Δg,则它对国民收入的影响为:

所以封闭经济下,政府支出乘数为:

(2)在开放经济中,国民收入(y)是由消费(c)、投资(i)、政府支出(g)以及净出口(x-m)所决定的。假定消费、进口是国民收入的线性函数,投资与出口为外生变量,则开放经济的宏观模型为:

其中,βγ分别代表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进口倾向。由此可求得开放经济下的均衡国民收入为: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假设政府支出增加Δg,则它对国民收入的影响为:

因此,开放经济条件下,政府支出乘数为:

比较①、②两式可得:开放经济中的政府支出乘数不可能大于封闭经济中的政府支出乘数。

四、论述题

1.在2012年召开的中央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迈进。”同时报告指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1)结合你所学的经济学知识,论述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收入分配格局调整对于我国扩大内需、拉动居民消费的意义;

(2)结合你所学的经济学知识,论述在我国今后的发展目标中同时考虑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长的原因及意义;

(3)结合你所学的经济学知识,论述实现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调整和城乡居民收入翻番的有关政策手段。[南开大学2013研]

答:(1)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收入分配格局调整对于我国扩大内需、拉动居民消费的意义可结合凯恩斯的消费理论进行分析。

①根据凯恩斯的消费理论,边际消费倾向是递减的。当人们收入增加时,消费也会随着增加,但增加的幅度却不断下降,用来增加储蓄的比例越来越大。按照该理论,由于中低收入者具有更高的边际消费倾向,从而提高中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可以促进我国扩大内需,拉动居民消费。

②凯恩斯关于消费函数的三大猜测之一是平均消费倾向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这意味着穷人的平均消费倾向比富人高,当富人和穷人的收入都增加一单位时,富人比穷人将更大部分的收入用于储蓄。按照该理论,由于中低收入者具有更高的平均消费倾向,从而提高中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可以促进我国扩大内需、拉动居民消费。

③社会消费函数不是家户消费函数的简单加总,国民收入分配情况会影响社会总体的消费情况。人们越是富有,越有能力储蓄,因此,不同收入阶层的边际消费倾向不同。富有者边际消费倾向较低,贫穷者边际消费倾向较高。国民收入分配越不均等,社会消费曲线就越是向下移动。提高中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更加注重公平性,这样就会使得消费曲线向上移动,有助于扩大国内需求,拉动居民消费。

综上所述,收入分配格局调整对扩大内需、拉动消费起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2)①在我国今后的发展目标中同时考虑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长的原因主要有:

a.GDP不是一个完美的指标,用GDP衡量国民经济活动存在很多缺陷。GDP指标存在以下几点缺陷。

ⅰ.它不能反映社会成本,例如GDP水平很高的地方如果赌博和黄色交易盛行,社会成本较高,但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并不能反映出来。

ⅱ.它不能反映经济增长的方式和为此付出的代价,例如不顾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经济增长就反映不出来。

ⅲ.它不能反映经济增长的效率、效益和质量,例如高能耗、低效率、粗放式增长方式就反映不出来。

ⅳ.它不能反映人们的生活质量,比如不能反映人们在精神上的满足程度,不能反映闲暇给人们带来的享受等。

ⅴ.不能衡量社会财富分配情况和社会公正程度。

另外,GDP的统计有一定的误差。GDP许多数据是根据抽样调查得出来的,其中包含一定的误差。由于种种原因,GDP往往并不反映真实情况,因而统计出来的数字存在一定程度的虚假成分。

b.从国民收入核算的角度看,可能会存在“GDP快速增长,而居民可支配收入却增长缓慢”的可能性,我国近年的情况正说明了这一点。从我国近几年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GDP增长虽快,但是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却落后于GDP的增长。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

ⅰ.生产要素报酬意义上的国民收入并不会全部成为个人的收入。例如,利润收入中要给政府缴纳公司所得税,公司还要留下一部分利润不分配给个人,个人收入也不能全归个人支配,因为还要缴纳个人所得税。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出,个人收入的增长很有可能跟不上国民收入的增长。

ⅱ.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我国经济快速增长更多的是建立在固定资产投资超常规增长的基础上,居民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增长缓慢。在我国,劳动者报酬所占比重大致稳定在50%,所占比重较低,经济增长过程中民众并没有获得同等的福利待遇。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我国经济的长期发展,特别是国内消费支出的扩大等。

②我国今后的发展目标中同时考虑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长的意义主要有:

a.有利于扩大内需,拉动居民消费;

b.有利于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三者的关系;

c.更加注重公平,有利于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3)为实现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调整和城乡居民收入翻番,可采取以下政策手段。

①千方百计增加就业,改变就业结构,使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②继续健全并实施再分配政策,进一步促进国民收入分配结构调整。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社会保障统筹层次,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建立基本住房保障制度,降低居民住房利息支出,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提高转移支付效率。

③注重税收对收入差距的调节。一是通过税制变动直接影响收入初次分配结构;二是实现收入再分配,从而调整收入差距;三是利用差别税率的课税行为来调整收入差距;四是利用财产税制来调整财富差距;五是利用流转税和企业所得课税手段,增强弱势群体收入获取能力。

④加大国家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通过这一强有力的国家财政手段合理地调节社会财力的分配,以缓解因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分布、历史原因等引起的东、中、西部发展不平衡所带来的收入分配的差异。

2.试述对萨伊定律和凯恩斯定律的评价。[清华大学2009研]

答:(1)萨伊定律是法国古典经济学家萨伊在1803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概论》一书中提出的著名论点,即供给自动创造需求。这一命题的含义是:任何产品的生产除了满足生产者自身的需求外,其余部分总会用来交换其他产品,即形成对其他产品的需求。每个人实际上都是在用自己的产品去购买别人的产品,所以卖者必然也是买者。一种产品的供给增加,实际上也是对其他产品需求的增加;一国供给能力增加1倍,所有商品供给量增加1倍,购买力也同时增加1倍。一个自然而然的结论是:总需求总是且必定是等于总供给,经济总能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需要指出的是,萨伊定律并不否认局部的供求失衡,他只是否定全面生产过剩的失衡。

(2)凯恩斯在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提出了著名的有效需求理论。凯恩斯在三个基本心理规律:消费倾向规律、资本边际效率规律以及流动偏好规律的基础上,论证了消费需求不足、投资需求不足从而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认为有效需求不足会使生产即供给不能扩大到充分就业的程度,从而导致了非自愿性失业的出现。在这里,不再是萨伊的“供给自动创造需求”,而是“需求会创造出自己的供给”,这便是凯恩斯定律,经济可能经常处于低于充分就业的均衡,以至于充分就业均衡只能被认为是一种特例。

(3)萨伊定律认为供给可以自发的创造需求,而凯恩斯的观点正好相反,他认为,需求创造供给,有效需求决定国民收入。相应地,两者的政策主张也不同。萨伊定律以完全竞争市场为前提,认为依靠自然的经济秩序,所有的问题会得到完善的解决,经济总能处于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而凯恩斯定律则说明,仅仅依靠经济自身的力量,经济往往处于低于充分就业的均衡。在政策主张上,萨伊主张放任自流的经济政策,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而凯恩斯主义则主张政府干预的经济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