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宝石的光泽和透明度
一、光泽
宝石的光泽(Luster),是指宝石表面对可见光的反射程度。主要由宝石本身的折射率、吸收系数和反射光的强度决定,折射率越大,光泽越强。另外,宝石的光泽还与宝石表面的光洁度和抛光质量有关。对同一种宝石来说,宝石表面的光洁度越高,其光泽则越强。光泽亦是宝石的鉴定特征之一。
宝石的光泽从总体上讲,可以分成两大类,即金属光泽(Metallic luster)和非金属光泽(Non-metallic luster)。
具金属光泽者反射率很大,其表面的反射能力极强,似一般金属的表面,宝石中具有此光泽者不多,主要有赤铁矿、黄铁矿等。
具非金属光泽者其反射能力相对较低,为绝大多数宝石所具备。在宝玉石鉴定中,宝石的光泽根据其表现特征,可分为以下几种。
(1)金刚光泽(Adamantine luster)具金刚光泽的宝石,其折射率(RI)介于2.00~2.60之间,是非金属光泽宝石中,反射能力最强的,类似钻石表面对光的反射,故称之。
(2)亚金刚光泽(Subadamantine luster)具亚金刚光泽的宝石,其折射率(RI)介于1.90~2.00之间,其反射能力介于钻石和玻璃之间。锆石、翠榴石等折射率相对较高的宝石具有此光泽。
(3)强玻璃光泽(Bright vitreous luster)具强玻璃光泽的宝石,其折射率(RI)介于1.70~1.90之间。例如红宝石、金绿宝石。
(4)玻璃光泽(Vitreous luster)具玻璃光泽的宝石,其折射率(RI)介于1.54~1.70之间,其反射能力相对较弱,如平板玻璃之表面。具此光泽的宝石相对较多,如碧玺、水晶等。
(5)亚玻璃光泽(Semivitreous luster)具亚玻璃光泽的宝石,其折射率(RI)介于1.21~1.54之间。例如萤石、欧泊。
(6)油脂光泽(Greasy luster) 宝石表面类似于涂了一层油脂一样的光泽。晶质集合体玉石常具有这样的光泽,如软玉、翡翠。
(7)蜡状光泽(Waxy luster) 表面反光较差,类似石蜡表面的光泽。大多数的玉石具有此光泽。
(8)树脂(松脂)光泽(Resinous luster) 类似树脂表面的光泽。通常密度和硬度均低的非晶质宝石,常具有此类光泽,如琥珀。
(9)丝绢光泽(Silky luster) 类似一束蚕丝或带彩色的绸丝所呈现的光泽。具细针状包裹体近平行排列的宝石或具纤维构造的玉石,具有此类光泽,如虎睛石等。
(10)珍珠光泽(Pearly luster) 具细小片状个体呈迭瓦状排列所致,类似蚌壳内壁所呈现的光泽。珍珠具有典型的珍珠光泽。
光泽是宝石的重要性质之一。观察光泽应使用反射光照明,观察其抛光面。在宝石的肉眼鉴定中,鉴定人员可以凭借光泽的特征,将部分仿制品剔除或对不同的宝石品种进行初步的鉴定。对粗糙宝石的断面光泽进行观察,可以帮助鉴定未切割的宝石。此外,光泽还可以用于鉴定拼合石,即同一粒宝石不同部位的光泽,出现明显的差异。但是,必须注意的是宝石的光泽并不是绝对的鉴定依据,它需要与其他的鉴定依据综合使用,才能对宝石作出准确的鉴定。
二、透明度
宝石的透明度(Transparency),是指宝石透过可见光的程度。通常分为五级。
(1)透明(Transparent) 可充分透过可见光,当隔着厚约1cm的宝石观察后面的物体时,能够清晰地明辨出物体的轮廓和细节,即透过宝石可极明显地看到对面的物体。如钻石、红宝石、蓝宝石等。
(2)亚透明(Semitransparent) 能较好地透过可见光,当隔着厚约1cm的宝石观察后面的物体时,能看到物体,但有些模糊。如月光石。
(3)半透明(Translucent) 可见光能通过,但隔着厚约1cm的宝石观察后面的物体时,可以看到物体的存在,而其轮廓和细节无法分辨。如玛瑙、芙蓉石等。
(4)亚半(微)透明(Semitranslucent) 透光很少,仅在宝石的边缘或裂隙部位能透过少量光线。如和田玉、独山玉、岫玉等。
(5)不透明(Opaque) 可见光基本不能通过,隔着极薄之样品也不能观察到后面的物体。如绿松石、孔雀石、珊瑚等。
宝石的透明度,主要取决于宝石对光的吸收因数。吸收因数越大,宝石的透明度就越低,而吸收因数的大小与宝石的内部结构有关。此外,宝石的厚度、照射光源的强度、自身颜色的深浅,以及内部所含的杂质、缺陷、裂纹、颗粒之间的结合方式等因素,都会影响宝石的透明度。各级透明度之间没有明确的划分界限。
观察宝石的透明度,透明度是评价宝石质量的重要依据之一。一般情况下,透明度愈高,宝石的价值也随之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