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与水不断演变的关系
水吸引着我们,诱惑着我们。这不奇怪:它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的物质,也是我们所知的生命赖以存活的最基本的元素,和空气一样。你或许不知道,这颗星球上超过一半的氧气来自海里的浮游生物。地球上的水总体积大约有3.325亿立方英里(约13.8亿立方千米),其中96%是咸水。水覆盖了地球上超过70%的表面积,其中95%的水域是未经探索的处女地。从100万英里外眺望,我们的星球就像是一颗小小的蓝色大理石球;要是距离拉长到一亿英里,它就变成了一个灰蓝色的小点。“海洋的面积这么大,我们却叫它‘地球’,这真是太不合理了。”作家阿瑟·C.克拉克曾俏皮地评论道。
蓝色大理石球的简单比喻有力地提醒了我们,这是一颗水做的星球。“水是生命的必要条件,而且它广泛地存在于宇宙中,所以NASA在寻找外星生命时采取‘跟着水走’的策略是很合理的,”加州芒廷维尤NASA埃姆斯研究中心的太空生物学家林恩·罗斯柴尔德告诉我,“水或许不是生命唯一的解决方案,但它至少是一种很棒的基本资源,因为它分布广泛,保持液态的温度范围宽广,固态的冰还能漂浮在水面上,创造出冰封的湖泊和卫星,地球上的生命都离不开水。”
无论是在宇宙中还是在地球上,人类总是逐水而居。全世界大约80%的人口都生活在距离海洋、湖泊或者河流60英里以内的地方。超过10亿人的生计直接依赖于水,全球2/3的经济体量来自与水有关的活动。全世界大约有10亿人主要依赖水产品提供蛋白质。(鱼和贝类提供的大量ш-3脂肪酸很可能在人类大脑的演化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在后面的章节中我们还将谈到,目前全球的海产品市场遍地开花,哪怕在几十年前,这样的局面都很难想象。)水可以用来饮用、清洁,也可以帮助我们工作、再创造,甚至还能带着我们旅行。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的研究,每个美国人每天要消耗80~100加仑(约302~380升)的水才能满足“基本需求”。2010年的联合国大会宣布:“获得安全清洁的饮用水是一种基本的人权,它对快乐的人生至关重要。”
不过,我们天生爱水,这远远超越了经济、食物或者居住便利的层面。我们的祖先离开大海,告别游泳,开始爬行,最后学会了行走。人类胎儿在发育早期仍保留了“鳃裂”的结构,生命最初的9个月里,我们一直沉浸在母亲子宫内“充满水”的环境里。出生以后,我们的身体大约78%的成分是水。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个比例会降低到60%以下——但大脑的含水量依然高达80%。人类身体的整体密度和水差不多,所以我们可以漂浮在水面上。我们细胞内的水包含的矿物质成分和海水差不多。人类学家罗兰·埃斯利曾经写道,人类“其实是水超越河流束缚的一种方式”。
水启迪着我们——我们聆听水的声音,闻到水在空气中的气息,在水中玩耍嬉戏,在水边悠然漫步,描摹水景,在水中冲浪、游泳、垂钓,撰写与水有关的文字,拍摄水的照片,在水边留下隽永的回忆。事实上,纵观历史,你不难在文学、艺术和诗歌中看到我们与水的深厚关系。“水中的我是美丽的。”库尔特·冯内古特曾经写道。水能带给我们力量,既包括物理层面上的液压力和水合作用,也包括精神层面的鼓舞:泼溅在脸上的冷水令我们振奋,波浪拍打海岸的温柔旋律总能让人平静下来。千百年来,温水浸泡一直是休养身心的良方。我们的许多决策都与水有关——从吃到嘴里的海产品,到人生中最浪漫的时刻;从我们住的地方,到我们喜欢的运动,再到我们度假休闲的方式。“有史以来,水一直是自然给人类的恩赐,它对每个人的意义都非比寻常。”考古学家布莱恩·法根写道。我们本能地知道,水能让我们更健康、更快乐,它能减轻压力,也能带来宁静。
1984年,哈佛大学的生物学家、博物学家兼昆虫学家爱德华· O.威尔逊提出了“亲生命性假说”(The Biophilia Hypothesis),他认为,与自然和生命亲近的愿望“根深蒂固地”存在于我们的意识深处。威尔逊说,这是因为在纵贯300万年、绵延10万代以上的人类演化史中,在人类开始形成社群、修建城市之前,我们的绝大部分时间是在自然界中度过的。因此,我们本能地爱着大自然中的一切。就像孩子依恋母亲,人类对自然的依恋出于生存本能。我们本能地爱着母亲,无论是从物理层面、认知层面还是感情层面,我们都与自然息息相关。
你不是这个世界的外来者,你来自这个世界,就像波浪来自大海。在这里,你不是异乡人。
——阿伦·沃茨
对自然母亲的偏爱深深影响了我们的审美。已故哲学家丹尼斯·达顿专注于研究艺术与演化的交互关系,他相信,我们之所以会认为某些景色“美丽”,归根结底是因为这些地貌有利于人类这个物种的生存。在2010年的一次TED演讲中,达顿以“达尔文式的美学理论”为题,阐述了演化心理学领域的发现和1997年一次当代艺术偏好调查的结果。他发现,如果要求人们描述一幅“美丽”的景色,所有人提到的元素都差不多:开阔的空间,低矮的草原,偶尔有树木点缀其间。如果把水加入这个场景中——无论是直接出现在视线里,还是远处有一抹看起来像是水的遥远蓝色——人们对它的向往会立即直线上升。达顿总结说,这幅“通用地貌”包含了人类生存必需的所有元素:草和树能提供食物(它们还能吸引可食用的动物);开阔的地貌有利于及早发现危险(敌人或者掠食者);情况紧急时你可以爬到树上;不远处的水则代表触手可及的资源。2010年,英国普利茅斯大学的研究者要求40位成年人给100张呈现不同自然和城市景观的图片打分。结果他们发现,无论是在自然地貌还是在城市环境中,与没有水的图片相比,所有有水的图片在提升情绪、偏好和滋养身心各方面都能得到更高的分数。
科学教育家马库斯·埃里克森曾驾着一条完全由塑料瓶制成的小船从美国的太平洋海岸前往夏威夷,他扩展了达顿的假说,将海岸、湖岸和河岸也囊括了进来。埃里克森提出,开阔的大草原能让我们及早发现危险,基于同样的道理,海边的居民也能远远看到跨海而来的掠食者或敌人。傍海而居有个好处:岸上的掠食者基本不会从水面上来,而大部分海洋掠食者根本无法上岸。更棒的是,水里或近水区域里的食物和原材料都比内陆丰富得多。埃里克森还提到,岸上可食用的动植物在冬天可能会消失,但一年四季,我们的祖先都能从海里捕捞鱼类和贝类。而且水是流动的,人类祖先不必长途跋涉去寻找食物,只需要沿着海岸或河岸搜寻被水流冲上来的东西就能维持生计。
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人类形成了对近水地貌的偏爱,基于同样的道理,对环境的需求也塑造了我们的大脑。事实上,根据分子生物学家约翰·梅迪纳的研究,人类大脑的演化方向一直是“能在不稳定的户外环境中解决与生存相关的问题,并且能够在不断的变化中完成这个任务”。想象一下,如果你是智人的先祖之一,生活在20多万年前的一片理想的大草原上。就算你和家人已经在这片区域居住了一段时间,你依然需要警惕任何可能的威胁,一刻不停地搜寻食物。每天都会有新情况出现——天气、动物、水果和其他可食用的植物。某种食物资源吃完了,你就得寻找新的;这意味着你需要不断地探索周围的环境,了解自己在哪里、周围有哪些食物、哪儿有水源。也许你会发现新的植物或动物,其中有的可以吃,有的不能吃。你从错误中学习,哪些东西可以采集,哪些东西应该避开。在这个过程中,多种因素改变、塑造着你和孩子的大脑,包括你的个人经验、社交和文化互动以及周围的自然环境。如果你能够活下去,有机会繁衍后代,那么这些新形成的大脑回路就有一部分会传给后代,于是人类的大脑变得越来越复杂。与生存有关的其他信息还会以故事和歌谣的形式代代相传。
动物通过传递身体内外的信号来协调自身活动,在这个过程中,神经系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这套系统由特殊的细胞——神经元组成,不同动物神经系统的规模和复杂度各不相同,最简单的蠕虫只有几百个神经细胞,加州海兔这种软体动物的神经元体积庞大,正是出于这个原因,最近50年来,它成了神经学家的最爱)拥有大约2万个神经元,而人类的神经细胞多达1000亿个。在后面的章节里,我们将详细介绍人类的大脑和DNA,不过在这里,在离开大草原上的智人祖先之前,我们还得说一件重要的事情:千百年来,人类大脑一直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与此同时,从出生到死亡,我们每个人的大脑也在不断变化发展。始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一些关键研究表明,人类大脑一直在不断演化——神经元生长、建立连接然后死去。大脑的物理结构和功能性组织都是可塑的,在我们的一生中,个人的需求、注意力、感官输入、强化、情绪和其他很多因素都会影响和改变大脑。大脑的神经可塑性(不断创造新的神经网络、改造已有网络、消灭无用网络的能力。由于行为、环境或神经进程的变化,有的神经网络会失去原来的作用,变成废物,这时候就需要把它们消灭掉)让我们得以学习、形成记忆、恢复功能(比如你的视力或听力因某种原因受损)、战胜坏习惯、变成更好的自己。正是由于这样的神经可塑性,小提琴家的大脑里与控制手指有关的区域才会远远大于常人,为应付考试而学习也能真正地增加你的脑子里与这个学科有关的皮质空间(一般来说,更复杂的功能需要更多的脑质去完成)。我们后面还将看到,神经可塑性还与一些负面的行为有关,例如强迫症。
在这本书里,“神经可塑性”还将出现很多很多次,因为它是蓝色思维理论的基本前提之一:我们精彩的大脑重达3磅,含水量接近80%,很多因素都可能对大脑造成影响,包括你自己的期望、情绪、生理变化、文化和环境。
“幸福”这个词也会反复出现。从人类给各种情绪起了名字以来,“追求幸福”一直是我们的核心目标之一;古代的哲学家曾为幸福的原因和用处争执不休,作曲家、作家和诗人也创作了无数与幸福有关的故事。进入21世纪以来,对幸福的追求更是成为衡量生活质量的最重要的标准之一。“幸福是所有人共同的渴望。”约翰·F.赫利威尔、理查德·莱亚德和杰佛瑞· D.萨克斯在2013年的联合国《世界幸福报告》中写道。这份报告给出了156个国家的居民幸福指数排名。1这个目标十分关键:“无论是目前还是在未来,感觉更幸福、生活更满意、周围的社区幸福度更高的人身体更健康,产出更高,社会关系也更融洽。这些积极因素又会进一步影响他们的家庭、工作场所和社区,为所有人带来好处。”2
既然幸福有这么多好处,谁会反对呢?因此,无数介绍幸福的书籍、关于幸福的文献(和故事)、各种各样的幸福研究淹没了我们。后面的章节里我们也将介绍一些相关研究,讨论水为什么总会带来幸福,不过一言以蔽之,更强的个人幸福感能让人际关系变得更加融洽,提高我们在工作中的创意、成效和效率(并带来更高的收入),增强我们的自控力和处理冲突的能力,赋予我们更多的慈悲心、合作意愿和移情能力,3提高免疫力、改善内分泌和心血管系统,降低皮质醇水平和心率,抑制感染,减缓疾病发展进程,增加人类寿命。4研究表明,人们体验到的幸福会向外扩散,不光能影响我们认识的人,还会影响朋友的朋友(或者说,著名的六度分离理论中的三度)。5幸福的人认知能力更强,注意力更集中,决策更合理,更会照顾自己,也能更好地扮演自己的社会角色,无论是作为朋友、同事、邻居、配偶、父母还是公民。6蓝色思维不仅让你在水边露出微笑,还能让你在任何地方都笑口常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