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商修炼手册(全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9章 情商高,就是说话让人愉快(9)

某电视台的老张是一名老编辑,他总是勤勤恳恳地工作。在他生日时,全室人员为他庆祝,新闻中心主任在祝词中是这样说的:“老张多年来勤勤恳恳地工作,甘于奉献,却从不争荣誉、要功劳。在您生日之际,我代表全室人员向您表示祝贺!”主任的一番话令老张很感动,他认为这是领导对自己的肯定。

一位普普通通的下属住院了,领导亲自去探望时,说了这样一番话:“平时你在的时候感觉不出来你做了多少贡献,现在没有你在岗位上,就觉得工作没了头绪、慌了手脚,你可一定要安心把病养好!”

你把下属当成左膀右臂,让他也认为自己很重要,这样赞美别人又怎么不会赢得人心呢?

避开赞美语言中的黑洞

俗话说:“人怕赞。”这句话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赞美的作用。很多人都把赞美作为与朋友交往的方式。

赞美人本应算好事,但若口无遮拦,犯了忌讳,好事也变成坏事,这也正是“一句话把人说笑,一句话把人说跳”的原因。即使朋友之间关系很密切,也要注意,不能一时兴起就不问“三七二十一”。

黄经理和沙经理很要好,志趣相投,嬉笑怒骂无所不说,私下里没有保留的余地,甚至对方的忌讳也是酒后茶余的谈资。

在一次宴会上,黄经理有点儿喝多了,为了表达对沙经理曲折经历和能力的敬佩,他举起酒杯说:“我提议大家共同为沙经理的成功干杯!总结沙经理的曲折历程,我得出一个结论:凡是成大事的人,必须具备三证!”黄经理提了提嗓门继续说道:“第一是大学毕业证;第二是职称资格证;第三是离婚证!”“离婚证”的话音刚落,众人哗然,原本是赞美之中的玩笑话,但此时此刻极不合适提及。沙经理硬撑着喝下了那杯苦涩的酒。“三证”中的一证无疑是沙经理的忌讳,他不想让更多的人知道,也不想让人们议论,但黄经理与他太好太熟太没有界限了。

这就警示我们,在称赞与自己关系很好的人时,如果是当着其他人的面,千万不要冒犯他的忌讳。毕竟每个人都有一点儿个人隐私,请尊重朋友的忌讳,不要开那些残酷的玩笑。公式化的套语有时也会冲撞别人的忌讳。

一位小伙子到同学家去玩,见到同学的哥哥后就来了一套公式套语说:“大哥你好,见到你真高兴!久闻你的大名,如雷贯耳,百闻不如一见!”

没料到对方的脸一下子红了。原来,他同学的哥哥因偷窃刚被劳教改造出来,这个小伙子根本不明情况就“久闻大名”地恭维了一番,不料却揭了对方的伤疤,险些造成一场风波。

赞美是一种走进心灵的语言艺术,抵达它的过程也有遍布暗礁的险滩,要想走上“赞美”的堤岸,就不可让赞美的语言信马由缰,而要在赞美之词中把握一种平衡,找准一种方向,然后才能步履轻松、稳健妥当靠上“赞美”之岸,迎来友谊的新景致。

发掘对方的闪光点

抓住一个人的独特之处进行委婉的赞美,最能赢取人心,调节气氛,这是要靠培养敏锐的观察、机智的应变能力才能达到的境界。赞美别人,不单单是甜言蜜语,而是根据对方的文化修养、个性性格、心理需求、所处背景、语言习惯乃至职业特点、个人经历等不同因素,恰如其分地赞美对方。

张之洞任湖北总督时,适逢新春佳节,抚军谭继洵为了讨好张之洞,设宴招待他,不料席间谭继洵与张之洞因长江的宽度争论不休。谭继洵说五里三,张之洞认为是七里三,两人各持己见,互不相让。眼见气氛紧张,席间谁也不敢出来相劝。

这时位列末座的江夏知县陈树屏说:“水涨七里三,水落五里三,制台、中丞说得都对。”这句话给两人解了围,两人拊掌大笑,并赏陈树屏二十锭大银。

陈树屏巧妙且得体的言辞,既解了围又使双方都有面子。这种赞赏就充分考虑了听者的心理和当时的情况。

另外,人的素质有高低之分,年龄有长幼之别,因而特别的赞美比一般的赞美能收到更好的效果。老年人总希望别人不忘他“想当年”的业绩与雄风,同其交谈时,可多称赞他引以为豪的过去;对年轻人不妨语气稍微夸张地赞扬他的创造才能和开拓精神,并举出几点实例证明他的确能够前程似锦;对于经商的人,可称赞他头脑灵活、生财有道;对于有地位的干部,可称赞他为国为民、廉洁公正;对于知识分子,可称赞他知识渊博、宁静淡泊……当然这一切要依据事实,切不可流于虚情假意与浮夸。

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恰当地赞美别人是必不可少的。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受到别人的赞美,而实际上,我们花了很大的精力,希望从他人那里得到赏识,但是,周围充分理解自己言行的人并不多,而我们自己也很少评论那些发生在周围的、我们所喜欢的言行。这一点着实令人感到奇怪,因为表示赞赏是非常容易的,不需要任何代价,而在赞美别人后自己得到的回报却是多方面的。人人都喜欢被赞美。美国著名社会活动家曾推出一条原则:“给人一个好名声。”如果你能以诚挚的敬意和真心实意的赞扬满足他人的自我,那么他人可能会变得更令人愉快、更通情达理、更乐于协力合作。

美言满足人心

称赞他人的时候,请不要提及会让赞赏打折扣的旁枝末节。请紧紧围绕赞赏这一主旨,主要谈论对方的成绩。

不要多此一举地指出,可能是某些外界因素让这一成功轻而易举。比如,“这的确是令人可喜可贺的成绩,不过各方面的条件都这么有利,怎么也能取得好成绩……”

还要小心另外一种错误的观念,即以为打了折扣的赞赏会更真实可信,更有分量。

不要自作聪明地指点同伴,怎样做会更好,哪怕是生活小事。比如,“您做的菜味道真好,哪一样都不错,就是汤里的盐多了一点……”这种折扣不仅破坏了赞扬的效果,还有可能成为引起激烈争论的导火索。

有时你必须对某项工作做一次全面的总结和评论,这样一来,赞赏和批评就不可避免地联系在一起。

在这种情况下你也没有必要把优秀成绩打折,请把总结中的批评当作与赞赏相对立的独立部分。

别让对方的谦虚削弱了赞赏的作用。有些人很少受到表扬,所以听到别人称赞他时会不知所措;还有些人在收到称赞的时候想要表明,取得优秀的成绩对他来说是家常便饭。这两种人面对赞赏的反应几乎一模一样:“这不算什么特别的事,这是应该的,是我的分内事。”

听到对方这种回答的时候,你不要一声不响,此时的沉默表示你同意他的话,就好像对他说:“是啊,你说得对,我为什么要表扬你呢,我收回刚才的话。”

你应该再次称赞他,强调你认为这是值得赞赏的事,请你重复一次对他哪些方面的成绩特别看重,以及你为什么认为他表现出众。

努力欣赏和肯定他人

一滴蜜糖,比一加仑的苦汁,能捕获更多的苍蝇。

渴求他人的注意,并希望他人感到自己重要,这也许是人性的一大特征。因此,要满足他人的这种愿望,你只需学会一点:真诚地赞赏他人。但有些人就是不善此道,他们要么不去称赞他人,要么虚情假意,让人一眼识破,这种虚伪的赞许只能更加令人反感,更遭人憎恶!何不发自内心,出于真诚,对他人施与称赞之词!同时,你也能从中获得应有的回报。

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但有些人看待他人时,往往总是盯着他人的缺点和不足之处,而看不到他人的优点,他们不愿称赞对方,不会夸奖他人,因而也得不到他人的赞赏。其实,即使那些历史上的伟人,他们也懂得真诚地赞赏他人。

你可以用枪威逼他人,要他乖乖交出手表,可以用“炒鱿鱼”来威胁员工听你的话,也可用体罚或恐吓的办法使小孩服从于你,但是,这些粗陋的办法只能造成一种极为不良的反应。而真正要他人做事的唯一方法就是,给他想要的东西。那么,一个人到底想要什么呢?

按照弗洛伊德的说法,一个人做事的动机不外乎两点:性冲动和渴望伟大。美国学识最渊博的哲学家之一,约翰·杜威则有另一种说法,他认为,人类本质里最深远的驱动力就是“希望具有重要性”。

人们对这项需求的根深蒂固、迫切热望绝不亚于对食物和睡眠的需要。它就是弗洛伊德所说的“渴望伟大”,或是杜威所说的“希望具有重要性”,也是威廉·詹姆士所说的“渴望被肯定”。所以,我们要学会真诚、慷慨地赞美和欣赏他人。

这种渴望不断地啃噬着人的心灵,少数懂得满足人类这种欲望的人便可以将他人掌握在手中。这种“渴望被肯定”的感觉,也是人类与禽兽最大的分别。

卡耐基小时候住在密苏里州乡间,他父亲养了几只品种优良的红色大猪和一头血统优良的白牛。一次,他们带着猪和牛参加美国中西部一带的家畜展览,并且获得了特等奖。父亲把特等奖蓝带别在一块白色软洋布上,逢人便拿出来炫耀一番。

猪和牛并不在乎赢来的蓝带,父亲却十分珍惜,因为那使他有“被肯定”的感受。是的,正如卡耐基所说:“如果我们的祖先没有这种‘渴望被肯定’的想法,就不会有当今的一切文明,我们同禽兽也不会有什么两样。”

就是这种渴望,促使一位未受教育、极度贫苦的杂货店员,去研究他在一只满置杂物的大木桶底下找出的那本曾花费他5角钱买的法律书。你也许已经听说过这位杂货店员是谁,他的名字叫林肯。就是这种渴望促使狄更斯写下了不朽的作品;就是这种渴望鼓舞克利斯多福·瑞爵士(英国著名建筑家)在石头上写出诗篇;就是这种渴望使洛克菲勒聚积了耗之不尽的财富;也是这种渴望,使你们镇上的有钱人建造了超出实际所需的大房子;也是这种渴望,使你想要最新款式的衣装、最新年代的汽车,或是炫耀一下你聪明的孩子;也是这种渴望,驱使许多青年男女加入了不良帮派。曾担任过纽约市警察局长的莫洛尼指出,许多年轻罪犯十分自负,他们被捕后的最大愿望就是想在报上大出风头,和那些运动健将、影视明星或政治人物的照片同时出现在报端。至于以后的牢狱生涯如何,似乎与他们无关。

假使你告诉我们,你是如何满足这种“渴望被肯定”的需要的,我们就可以告诉你,你是怎样的一个人。因为那决定了你的人格,是对你最具有意义的事。举个例子来说,洛克菲勒让自己觉得“被肯定”的方法,是捐钱在国外建立一所现代化医院,造福那些未曾谋面的穷苦人民。另一个人名叫狄令格,他让自己感到“被肯定”的方法,是走上邪途,成为抢劫银行的匪徒和杀手。在美国联邦调查局追缉他的时候,他逃到密苏里州一处农舍,对着惊惶的农民说道:“我是狄令格!”似乎对身为第一号社会公敌的身份感到自豪,“我不会伤害你们,但是,你们要知道我就是狄令格!”

是的,狄令格和洛克菲勒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他们采用了不同方法,让自己感到“被肯定”。

曾经有一位著名的演说家,他这样形容卡耐基:“他是一位会握着你的手,鼓励你,赞美你的人。在我的生活经验中,还没有碰到一个能赶得上他的人,有许多人,虽然拥有职权,但他们没有雅量,只会讥讽别人,像这样怎么能成就更伟大的功业呢?”

当“矮”者赞扬“高”者并抱有一定的私人企图时,赞美就变成了拍马屁。讨厌别人拍自己马屁的人少之又少,人性使然。拿破仑宣称自己最讨厌别人拍马屁了,有一次一个侍从对他说:“将军,您最讨厌别人对您拍马屁,真是太明智了!”拿破仑得意地颔首称是,不知不觉又被拍了一记响亮的“马屁”。拍马屁一词原本是说,人在骑马前最好先拍抚马的屁股,这样马才会温驯地让人骑上去,否则,不但骑不上,还会被摔下来。后被引申为说奉承话、献媚的意思,人们讥讽那些厚颜无耻仅会阿谀奉承地讨好上司的人为“马屁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