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制度史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古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思想启蒙

社会保障理论不仅为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发展和完善提供思想指导,而且为各国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提供具体的分配原则和分配方法。社会保障的历史发展悠久,理论也源远流长。本章将着重梳理古代西方和古代中国社会保障的思想渊源,以厘清社会保障思想的发展脉络。

第一节 西方古文明中的社会保障思想

社会保障思想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伴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社会保障思想也开始出现、形成和发展,由最初为了生存而被动做出的选择,到后来人类有意识地建立系统性的规章制度,这期间经历了几个世纪的发展。

一、互助互利思想

互助互利的思想及行为产生于古代社会,在当时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情况下,人类为了维持生存自发形成。原始社会里,大家共同生产,共同享受,多则同饱,少则同饥:生产的功能与保障的功能合一,既无功能的分化,也无结构的分化,因此,它的社会成员是很平等的,不论男女老幼都是从集体得到物质分配。这种互助互利的思想,在生产力极端低下的情况下,可以保证其成员发挥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地发挥自己的作用,使集体能够最大程度地获得所需的物资。但当时群体或者集体能够提供的保障也是极其有限的,所实施的范围仅限于氏族部落内部,至于氏族之外,氏族部落之间,不仅不能一视同仁,拉平饥饱,而且常常争食争地。人类以氏族的形式进行生活和生产,通过互帮互助维持生存。

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基督教的主张对互助互利思想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基督教主张,“除了上帝以及与之相关的意外别无他善。一个人的首要义务是爱上帝而非爱父母。”【法】谢和耐.中国文化与基督教的冲撞[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9:190.基督教注重不分远近的普遍之爱,在《圣经•旧约•申命记》中载有:“耶和华的子民们,在每年年底,农民应将田地收获粮食十份取一份,牧民应将牛羊群十份取一份,或将其换成银子送到城里,给无分无业的人,并孤儿寡妇。”正是这种以“博爱”为基础的观念,互相帮助的观念,推动政府为主导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开创了西方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先河,并影响到全世界。

二、慈善思想和宗教教义

互助互利、救济贫困的思想体现在基督教之中,甚至是基督教兴起的最重要原因。慈善思想是西方社会保障意识产生的最原始的思想基础,人们最早从慈善或恩赐的角度出发来思考和解决贫困问题。基于这种思想,政府和社会逐渐建立了各种孤儿院、济贫院,并对贫困人员发放救济金等。提倡人人共享的平均主义原则,主张穷人互助,反对富人欺压穷人,提倡施爱于人(包括物质与精神的),爱人如己,倡导人人平等、努力向善,认为互助、博爱即是善的最重要标准。基于这些标准原则,基督教社团在早期开展了各种慈善事业活动。其中宗教教义中的博爱、救赎、平等等思想为社会保障理论的形成和社会保障实践的发展奠定了道德和理论基础。许多宗教机构根据慈善思想和宗教教义来举办各种慈善事业,有组织的向社会贫民施舍衣物、食物。由于宗教伦理与教义的广泛影响使慈善行为的范围扩展到了广大民众,宗教慈善行为逐渐演变成了社会慈善事业。

雅典和斯巴达是众多奴隶制城邦中最具代表性的两个城邦。雅典相对于其他私有制国家发展而言其速度较为缓慢。公元前621年,德拉古把当时的习惯法铸为成文法,加强了私有财产的保障,出现了债务奴隶,社会矛盾日益激化。为了缓和矛盾,公元前594年,执政的梭伦进行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取消债务,禁止借贷的人身担保,废除债务奴隶制,甚至把先前被贵族卖往国外的奴隶也赎回来;建立士兵的遗属保障制度,规定凡殉国者的子女由国家抚养和教育;在贵族会议之外另设一个由400人组成的议事会,从而限制了贵族的部分权利,也为平民把其需要转化为一种权利提供了基础。但是梭伦仍然把雅典的公民按照其财产的多寡分为四个等级。公元前509年,克里斯提尼在梭伦改革的基础上又进行了改革,推进了民主政治的进一步发展。因此,雅典的公民相对于同一时代其他城邦的民众而言享有较好的生存保障。

斯巴达则是带有很强氏族部落特色的农业奴隶制城邦,国家将全国的土地均等地分成若干小块交给斯巴达公民使用。这种份地只允许公民世代相传,不准转让或买卖。随着商品关系发展,大奴隶主兼并土地,使小所有者纷纷破产。公元前4世纪初国家正式承认土地可以转让,之后土地很快地被集中,原始的保障制度逐渐崩溃,丧失土地和公民权的自由民越来越多,使从前依赖公民权的城邦失去了支柱,出现了危机。为解决危机,国王阿基斯四世、克利奥米尼三世和那比斯先后决心改革,主张废除债务,重新分配土地,希望通过这些措施可以增加平等公民的人数和建立以土地保障为主要特征的保障制度。

古罗马人则强调关于责任感的思想。认为富人帮助穷人是一种应当无条件崇奉的即宗教信仰与公理意义上的责任。履行这种责任必须尊重穷人的尊严,否则富人亦无尊严可言。

这些慈善思想和宗教教义的观念贯穿在基督教中,在基督徒内部相互扶助,在基督教信仰人口扩大到整个帝国之后,实行政教合一的行政组织,特别是到了中世纪,基督教拥有的权利更是达到了鼎盛,照顾穷人的责任因而也由教会承担了下来。尽管之后教会衰落,但是其思想却一直发挥着作用,并构成了对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有益且重要的补充。

三、“天赋人权”观

“天赋人权”观是构成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最有力的思想来源,前面叙述的各种思想渊源都内涵了天赋人权思想,也可用天赋人权思想概括。早在17世纪开始,随着唯物主义思想的形成,社会保障思想的主要内容开始转向讨论政府在社保中的责任,认为政府应该担当社会保障责任的思想多了起来,首先是经济学家,被马克思称为“英国政治经济之父”的威廉•配第在1662年写的《赋税论》中将国家(公共)经费分成六个部分,其中一项是救济费,包括“对孤儿、无家可归的儿童以及弃婴的抚养费,和对各种失去工作能力的人及其他没有工作的人的赡养费”。另一项是基础设施和福利事业经费,包括“修筑公路、疏浚可资通航的河流、水道,建筑桥梁、港湾和举办其他公共福利事业所需的经费”。王亚南.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选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20,24.他分析了使公共经费增加的一般和特殊的原因,并主张削减经费,但他不是主张削减所有经费,他认为有两项经费不仅不应该削减,反而应该增加,这就是上述两项经费。他说:“对这两项,我们却主张增加。大体说来,我把这两项之中的头一项叫做贫民救济。这包括身体健康的老年人、盲者、跋者之类的收容所,以及麻烦的、慢性的、可能治愈以及不能治愈的内科及外科各种疾病的医院。此外,还有急性及传染性疾病的医院;孤儿、无家可归的儿童及弃婴的收容所。”并说,对于规规矩矩地从事劳动的人“应该得到丰衣足食”。另一项要增加的就是公共设施经费。从威廉•配第的上述表述中,我们可以得出两个结论:第一,他认为政府应该对遭受灾害者等进行救助;第二,政府救助的方式是举办收容所等机构,就是说采取政府救济的形式。另外,他认为应向无业贫民提供从事公共工程的就业机会,这反映了其以工代赈的政策主张。

斯宾诺沙最早提出了人的生存权的思想,认为每个人天生都有生存的权利。洛克从理论上论证了“天赋人权”的基本原则,经过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的论证和传播,人权便逐渐成了西方意识形态中根深蒂固的东西。在当代,人权论仍是支持社会保障的基本理论依据之一。

“天赋人权”观是构成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最有力的思想来源,前面叙述的各种思想渊源都内涵了天赋人权思想,也可用天赋人权思想概括。“天赋人权”观的经典表述来自美国总统林肯的“葛底斯堡演说”:“人是生而平等的。”或可直译为“是被(上帝)平等地创造出来的。”卢梭在其《社会契约论》中,已隐含地表达了人是生而平等的这一思想。因为诸多公共职能的需要,他们订立契约,让部分人让渡出一部分权力,使其能够履行公共职能来维系一个社会的有序运行。当这部分人公然违约,将人民让渡的权力作为私有权力去维系一个不公正的社会时,人民即有权收回委托的权力,另选他人建立新的条约。马克思盛赞卢梭此书是“资产阶级革命的福音书”。“天赋人权观”实质上是人类最古老的,具有实用性的人本主义道德观,在高级社会阶段的更高级表述形式。庞绍堂.社会保障的思想渊源[J].南京社会科学,2008(7):132-137.人人具有生存权,最有利于人类种群的生存与延续。人都拥有生存权这一公理直接催生、缔造了现代社会保障制度。这一制度的首要功能,就是维护人人都有的生存权这一天赋人权,这一思想对后来社会追求自由、民主,为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和理论基础。

四、空想社会主义

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及其实践,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又一重要思想渊源。西方的空想社会主义对理想社会或国度的描述,是一种被理想化的与社会保障有关的思想。

空想社会主义思潮源于古希腊柏拉图所著经典《理想国》。在这本名著中,柏拉图抨击社会的不平等,强调平等、互助、公正,反对私有制,主张财产公有,消除贫富差距,建立一个没有压迫与对立,秩序和谐人人幸福的理想社会。这一思想后来被诸多进步的思想家继承并发展,有公正原则,消除暴力与贫富对立等观点。1516年英国人托马斯•莫尔《乌托邦》一书的出版成为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标志。莫尔向往并探索了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理想社会:在乌托邦社会,私有制根本不存在,一切都公有,大家都热心于公事;老人受到尊重,儿童得到照顾;医疗全部免费;人们相互帮助,尽量减轻别人的贫穷与困苦。意大利人康帕内拉1602年出版的《太阳城》是近代空想社会主义的基石。在“太阳城”里,实行财产公有,人们共同劳动并享有共同成果,法律严明,人人平等。19世纪著名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将近代空想社会主义理论推向了顶峰。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中的这些重要主张为西方社会保障理论奠定了一定的思想基础。

资本主义早期阶段,由于野蛮与残酷的资本原始积累的出现使社会贫富的分化严重,广大劳动者感到生活困顿无助,目睹这一切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出现了。其直接继承了柏拉图等古代进步思想家们的思想,并结合当时社会的实际情况加以阐述,最终形成了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直接开启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大门。

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在两个方面丰富了人类思想宝库:

其一,对当时社会的阴暗面、局限性作了深刻的、全面的揭露与批判,从政治、经济到文化。政治上,他们指责选举权的不平等以及种种限制,经济、文化等社会地位低下的广大劳动者实际上基本并未享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经济上,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们抨击残酷的剥削所导致的社会分化与对立,并直指私有制乃万恶之源;文化上,他们痛心社会道德的普遍沦丧,人们缺乏关爱和奉献精神,自我为中心,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别人痛苦的基础上。富有者不择手段攫取财富,且社会承认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其二,面对着各种弊端的社会,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们诉求以更先进、更进步、更文明的社会取而代之。他们对这一社会作了种种天才的猜测与设想(恩格斯语)。他们认为未来社会应当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以此实现社会成员经济地位的平等。社会不平等是一切社会问题产生的根源,而社会不平等的基础是贫富的严重分化。以经济平等(不是平均)的实现为基础,人民才能真正地追求政治、文化平等。公平、正义、道德是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核心理念、核心价值,也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发端的思想基础之一。

空想社会主义的倡导者不仅提出了这种思想,而且用于实践,其理念蕴含了社会保障全面制度化的追求,客观上为现代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提供了指导。而宗教教义和“天赋人权观”对社会保障则主要起着在道德方面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