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瞒天过海
公孙假统率的齐军是兵败如山倒,纷纷溃逃,宋军伏击的兵力过少,所以没有乘胜追击,不过齐军折损的兵马也不少。
当公孙假带着残兵败将来跟山阳城里的匡章军会合的时候,匡章若不是顾忌自己的儒雅形象,真的想训斥公孙假一番,破口大骂,这些年的兵书都读到狗肚子里了!难道不知道“穷寇莫追,饵兵勿食”的道理吗?
看来,宋军当中的确是有高人指点啊。
“此为何山?”翌日,匡章就带着不到七万的齐军赶到焉然山,遥遥地指着这一处地势险峻,一望无际的山脉。
公孙假回道:“将军,这应该是焉然山。宋地多平原、盆地,多为易攻难守之地,这个焉然山却是个天然的山脉,纵横一百余里,易守难攻!刚刚斥候来报,此山中险峻之处已经修筑了工事,此时宋军应该在山上驻扎下来了。”
“宋人这是想要负隅顽抗啊!”匡章如是感慨道。
“将军,我们应该怎么办?是否要强攻?”
“不可强攻!”匡章斩钉截铁地道,“我们的余粮已经无多了,就算再怎么省,最多也只能支持个三四天的。为今之计,也只能另走别处了!”
“……”公孙假有些疑惑了。
匡章道:“若是寻常的时候,或许我会下令强攻,但现在是非常之时了。不可为之!公孙,我命你带一万步卒留下,给你部留下三日的粮草,佯攻即可,记得多派出眼线监视宋军的动向!我这便带着主力大军度过睢水,可一战而下商丘!”
“诺!”
“还有,若是宋军出兵来攻,你可派快骑来报,不可决战,务必拖住来犯的宋军!届时有需要的话,我会派兵来援的!”
“诺!”
经过屡次死战,剩下的宋军兵力不过两万七千,齐军的兵马也是只有六万多了。可谓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焉然山上,刚刚构建的营寨里。
宋军的士卒也不敢有丝毫的松懈,弓箭手蹲在垛口,手持长戈的士卒像石像一般伫立着,手持阔剑的士卒则是在一侧蹲下,休憩一番。更多的士卒则是在将官们的驱使下,搬运着石块、滚木一切能对敌人造成致命性的伤害的东西。
宋君偃自然也没有闲着了,大战在即,谁都不敢有丝毫的懈怠,所以他作为君主也配着剑,在众多将军的簇拥之下,开始在营寨的上头巡视着,看着诸位将士都有条不紊地做着手头的事情,不由得微微点了点头。
忽然,在另一边巡查的子烈飞快地策马跑了过来,跟在寨楼上,跟子偃说道:“君上,齐军那边有异动!”
“有何异动?”
“据探马来报,齐人已经开始分兵了。留下了一部分的军队还在往焉然山这边行进,快到了,但是齐军的主力却忽而向着西南的方向而去了!”
“不好!商丘!”宋君偃第一时间就反应过来了。
西南方向,不正是宋国的都城所在的商丘城吗?
张烈见状,倒是显得很淡定的样子,摇了摇羽扇,说道:“这个匡章倒是很会用兵,大局观很强。”
子偃也故作镇定的样子,语气里却透着一股焦灼地道:“国师,眼下齐人的主力大军弃焉然山而不攻,南下进犯我宋国都城。现在商丘城里不过三五千的老弱,实在没有什么可战之力了,我们应该怎么做?是否回援商丘?”
“君上勿忧。”张烈宽慰了一句,说道,“此时回援商丘已经赶不及了。匡章倒真是好算计,弃焉然山不攻,转而西进商丘,他留给我们的路只有两条,一则坚守不出,齐军攻下商丘;一则回援商丘,但是一旦被山下的齐军咬住,那么齐军的主力便会赶到,到时候敌众我寡,齐军两倍有于我军,势必被击败。”
“那么依国师之见,我军应当如何行事?”
“商丘不容有失。”商丘是宋国的都城,意义重大,一旦商丘被齐军攻占了,对于宋军的士气而言将是一个毁灭性的打击。
张烈道:“为今之计,我军当主动出击,击溃齐人在山下的这一路兵马,以吸引齐军的主力回援。”
闻言,子烈有些不解地问道:“国师大人,齐军的主力若是回援了,我们根本没办法抵挡啊。”
“所以,我们就必须要速战速决了!我有一计,可以迅速击溃齐军在焉然山下的偏师。”
“今夜丑时,待齐人佯攻罢了,齐人必派斥候打探情况,我军可故作森严之态势,在悬崖边上亦可扎草木人,战旗招展,这样一来齐军一定会以为我军还在山上,有坚守不出的意思。”
“然后我大军可以先一步经过焉然山的后山小道,我已经命人在那里披荆斩棘,开了一条羊肠小道,从小道直下,可以趁其不备,突袭齐军大营!”
“大善!”
宋君偃感慨地道:“此瞒天过海之计也!”
在宋军跟齐军死战的时候,宋国的使者也开始造访滕国、薛国、鲁国、卫国这些周边的嬴弱之国,唇亡齿寒嘛。
当然了,宋国君臣也没真的奢望各小国出兵援救。春秋战国打了几百年,强大起来的国家就这么几个,剩下的都还在苟延残喘着,宋国周边的弱小国家倒是不少。
张烈这个人一肚子坏水,李敖这厮又是一个阴谋家,搭配子偃这位野心勃勃的君王,当真是相得益彰了。他们的目光放得很长远,都已经不把眼下的齐军视作心头之患了。
宋国君臣想到的是,在战事结束之后,齐国已经无力阻挡宋国崛起了,如此蚕食鲸吞附近的弱国,当可相安无事。
经过数百年的兼并战争,现在是群雄鼎立的局面,还好宋国也算一雄,旁边也有可以吞并的国家,不然以目前宋国的国力,想要开疆拓土的话,攻伐齐楚魏显然是不现实的,只有吃掉薛、滕、鲁这些小国才能让宋国迅速强大起来。
可是这个年头,出师总要有名才好。所以宋国君臣商议之下,决定分别向薛、滕、鲁、卫四国派出使者,晓以利害,说明唇亡齿寒的道理,请求他们出兵援救。
可是谁都不看好宋国,在他们看来,上次的获水之战,宋军大败齐军乃是侥幸。而此时宋国的可战之兵也没有多少了,所以各国料想奇迹不可能再度发生了,宋国必败,所以他们都不会出兵援救的,以免惹祸上身,被齐国记恨上了,到时候就是亡国灭种的下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