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
泽州城内忽然起了大火。原来,李筠逃到泽州后,连忙派遣儋珪守城。儋珪见宋兵声势浩大,竟然弃城逃跑。本来就善于骑行,不逃更待何时?急得李筠仓皇失措。李筠的小妾刘氏来到军中,劝李筠备马连夜出逃,返回潞州,李筠犹豫不决。这时,李筠得知宋将马全义登城,城门被攻破,于是决定自焚。刘氏想跟着他一起死,李筠叹息道:“我已经没有退路了,所以才甘心赴死,你肯随同我一起,志节可嘉,我很欣慰。只是你还有孕在身,要是生的是男孩儿,将来或许还能为我报仇,快去逃生吧!”刘氏听后,哭着离开了。李筠当即纵火自焚,大火被风一刮,转眼间红光四映,照亮了全城。
李筠的士兵看到主帅自焚,全部吓得溃散。马全义从城上下来,打开城门,将宋军大队人马迎入城内。王全斌首先杀入,正遇到卫融单枪匹马向外奔逃,当即大喝道:“叛贼休要逃走!”卫融勉强抵抗,不到三个回合就被王全斌擒住。城内的士兵和老百姓大多被王全斌斩杀。
太祖进城后,命令士兵扑灭大火,然后贴出告示,安抚百姓。军士把卫融推上来,太祖劝他归降。卫融铁骨铮铮地说道:“你敢有负于周,但我不会有负于汉!”这两句话戳中了太祖的痛处,太祖怒火中烧,命令卫兵用铁锤猛击卫融的头额,卫融顿时血流满面。但他还是不肯屈服:“死不负主,死了也值得了。”太祖因为他语直气壮,不觉得怜悯起来。太祖并不是不忍心杀他,只是自己心虚罢了。于是太祖让卫兵罢手,将卫融松绑,好言劝慰,并封他为太府卿,卫融这才肯降,真是有始无终。
第二天,太祖发兵直指潞州,李守节大吃一惊,飞速向汉主求援。谁知道汉主早就跑了,李守节一时没有办法。等到宋军兵临城下,传令李守节如果献降,就免罪不予追究,李守节本来就不愿意起兵,加上现在孤立无援,便出城迎驾,匍匐在地上谢罪。太祖说道:“你父亲不明是非,但我知道你忠心一片,朕难道不会区分善恶吗?朕今天不但要特赦你,还要封你为团练使。你一定要好好干,不要辜负朕对你的一片好心!”李守节没想到太祖这么大度,连忙泣涕谢恩。
太祖入住泽州城,安抚百姓,遍宴群臣。在宴席上,太祖赏赐李守节裘衣锦带,黄金千两。李守节感激万分,趴在地上磕了好几个响头。等到太祖回京后,李守节才想起查访父亲的小妾刘氏。
刘氏当时跑到了一个百姓家中暂时躲避,后来被李守节找到。不久刘氏腹中的胎儿出世,是个男丁。李守节做了三州团练使后,不久便病逝了,他膝下没有儿子,幸好刘氏生的是男孩儿,得以继承李家的香火,李氏才不不至于断子绝孙。这或许是李筠对周朝至死不渝的忠心的回报吧。
太祖平定潞州后,班师回朝。过了几天,南唐使臣入朝,上表祝贺太祖大捷,并附上淮南节度使李重进的密书,太祖打开一看,只见上面写道:
周淮南节度使李重进,奉书南唐主麾下:重进,周室之懿亲,藩镇之旧臣,世受先帝深恩,不忍背负,今将举兵入汴,乞大王援助一旅之师,联镳齐进,声罪致讨,若幸得成功,重进当拱手听命,还爵朝廷,少效臣节于万一,宁敢穷兵黩武为哉?惟大王垂谅焉!
太祖看完后,勃然大怒:“李重进竟然背叛我!我曾经派遣陈思诲赏赐他丹书铁券,加以抚慰,如今陈思诲还没有回来,他却暗地里勾结南唐,起兵造反,真是可恨!”太祖对南唐使臣说道:“你的主子忠心耿耿,朕很欣慰。你回去后转告你的主子,守住要塞,不要让叛军侵入,朕不日便发兵平定淮南。”南唐使臣便领命离开了。
太祖命令石守信、王审琦、李处耘、宋偓四员大将,分别带领大军,出征李重进。太祖这次没有派遣高怀德,想必是念及和燕国长公主的兄妹之情。
李重进是周太祖郭威的外甥,太原人,晋、汉、周三朝供职。周世宗在位时,任命他为淮南节度使,镇守扬州。宋太祖即位后,加授他为中书令,命令他移守青州。李重进本来和太祖赵匡胤官职不分上下,都手握重兵,听说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担心会被猜忌,所以常常坐立不安。
后来,太祖命令李重进移守青州,李重进感到更加慌张,于是他索性举兵造势。这消息传到了扬州,李重进害怕宋廷大军压境,孤立无援,于是派遣亲吏使翟守珣前往潞州,希望能和李筠联盟,约定南北夹击,谁知道翟守珣却跑到了汴都,将李重进的阴谋一一禀告给了太祖。
太祖听完翟守珣的禀报后,对翟守珣说道:“李重进无非是害怕朕加罪于他,因而起兵,朕这就赏赐他丹书铁券,表示不会无故加罪于他,他能不能相信我?”翟守珣说道:“臣以为李重进一直胸怀大志,希望陛下还是小心提防!”太祖点头说:“朕和你也算是老朋友了,你前来禀报朕,真不愧是朕的故交。朕想要亲自征讨潞州,但是朕担心李重进会乘虚而入,这样朕就不能首尾相顾,那就不妙了。所以麻烦你回去劝慰李重进,尽量拖延时间,不要让他们两人一起发难,让朕分兵。等朕平定潞州之后,再去征讨李重进,到那时就势不可挡了。”说罢太祖又厚赏翟守珣,命他马上返回扬州。
翟守珣返回扬州后,见到李重进,编了一大堆谎话,阻止了李重进发兵。等到太祖亲自北征,还是担心李重进会偷袭后方。为了以防万一,太祖特地派遣陈思诲赏赐李重进铁券。李重进留住陈思诲,说等太祖还都汴京,便和他一起进京。
等到太祖凯旋回朝后,李重进非常害怕,正准备收拾行李和陈思诲一起进京。偏偏这个时候,部将向美、湛敬等人出面阻止:“李公是周室的至亲,又手握重兵,总免不了被宋主所忌惮。要是李公再入朝觐见的话,正好中了他的诡计,恐怕只会一去不复返呐!”
李重进忧心忡忡地说:“要是宋主责怪下来,我该怎么办?”
向美说道:“古人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现在宋主刚刚平定潞州,已经是人疲马乏了。李公何不马上兴兵讨逆,直捣汴京,来个先发制人呢?”
“可是我兵力不足,恐怕无济于事啊。”李重进犹豫道。
湛敬献计道:“我们可以扣留住汴京的使者,然后再向南唐乞求支援,只要我们有南唐的帮忙,还担心大事不成吗?”
李重进说道:“不管是臣服宋朝,还是抗拒宋朝,反正都难逃一死。既然这样,我还不如搏一把,也许还有一线生机!我就依你的意思办!”随后,李重进便拘押了陈思诲,一面给南唐主写信,一面修城磨枪,准备起事。
转眼几天过去了,忽然有探子来报,说宋军已经南下,直奔扬州来了。李重进大吃一惊地说:“唐兵还没有借到,宋兵已经来了,这该如何是好啊?”向美、湛敬也不免有点惊惶,但这次的兵祸是他们两个惹出来的,所以他们只好硬着头皮,请兵出战。
李重进调派一万人马,交给这二位,自己留在城里据守,静候佳音。谁知从前方传来的都是败耗。李重进又听说宋太祖亲自南征,更是慌张得不得了。他正准备再招些兵买些马,迎接来敌,忽然看到湛敬狼狈不堪地跑了回来,并说向美已经阵亡,折损了大部分的士兵。李重进被这噩耗吓得两眼发呆,面如土色。不一会儿,城外喊声震天,鼓角齐鸣,李重进料到宋军已经杀到,勉强登上城墙,往下一看,只见宋军像蚂蚁一样,密密麻麻,排列整齐,长约数里。只见赵匡胤一马当先,全身甲胄,威风凛凛,不愧是开国皇帝,果然不同凡人。
李重进长叹一声,下城对将士们说:“我本来是周室的旧臣,理应以死报主。现在我整个家族将要玉石俱焚,你们自己都逃生去吧!”左右请求斩杀陈思诲,以泄私愤。李重进说道:“我都要死了,杀了他有什么用?”说完,李重进命令手下取来柴火,先让妻子跳到火里,自己随后也跳了进去。一道青烟,不久便化作了焦骨。
李重进死后,城中大乱,哪里还有人会去防守。宋军当即登城,鱼贯而进,捉住湛敬等数百人。太祖进城后,下令缉捕逆党,一律斩首。然后,太祖又询问起陈思诲,将士们说已经被逆党杀死了,横尸狱中。太祖很是叹惜,命人将他厚礼殓葬。太祖又问及翟守珣,将士们搜寻了好久,费了很大的精力才找到他。太祖抚慰翟守珣道:“扬州已经平定,爱卿可以随同朕一起回京!”翟守珣说:“臣害怕李重进怀疑,所以才躲了起来。臣今天能够重新见到陛下,也算是我命大吧。但是臣毕竟为李重进出死入生多年,我不忍心见到他暴骨扬灰,还望陛下特别开恩,批准臣替他一家收拾骨灰,安葬在野外,也算报答他的一片知遇之恩了。”太祖见翟守珣能知恩图报,说:“就依爱卿,朕不会怪罪你的!”翟守珣收拾完李重进一家的遗骨后,便跟随太祖返还京城了。
宋太祖回京后,提拔翟守珣为补宫殿直,并时常命翟守珣跟他一起微服私访。翟守珣进谏说:“陛下刚刚得到天下,人心还没有安定。总是外出私访,要是有什么不测,该如何是好?”太祖笑着说:“帝王创业,自有上天庇护。凡事不能强求,也不能抗拒。从前周世宗在位的时候,见到方面大耳的将士,经常拿下斩首。朕当时整天呆在他旁边,也没有遇害,可见朕是天命所归,所以一般人暗算不了朕。”
一天,太祖微服到赵普的府邸,赵普慌忙出来迎接。赵普也劝太祖小心谨慎些。太祖又笑着说:“如果真的有人要得了天命,那就随他去吧,朕是不会阻止的。”
赵普担心地说:“陛下虽然圣明,但是普天之下未必人人都心悦诚服。想加害陛下的人还是有的。就是各镇将领,也不是个个都能靠得住,万一他们趁机兵变,祸起萧墙,到那个时候后悔也来不及了,所以陛下还是要早做准备啊!”
太祖说:“石守信、王审琦等人都是朕的老部下,想必不会叛乱,爱卿不要过虑了。”
赵普解释道:“我不是怀疑他们的忠诚,只是根据臣观察,他们都不善于驾驭部下。要是军中有人胁迫他们造反,他们就不得不从了。”
太祖觉得赵普说的话也不无道理,便说道:“朕也想留在宫中纵情享乐,可是国家刚刚建立,人心是否归向还不知道,所以这才私行察访,了解情况,不敢有半点怠慢。”
“要是陛下能将所有兵马大权握在手中,那别人就不敢再打歪主意了,这样一来就太平无事了。”赵普献策说道。
太祖听后只是沉思,并没有说话。后来他又和赵普谈论了几句,便回宫去了。
转眼到了建隆二年,京城内外的众将帅和以前一样,没有太大的变动。赵普私下里却很着急,但是他又害怕触怒了太祖,不便时常进言,所以只好隐忍过去。
到了闰三月,太祖开始有了动静。他首先调任慕容延钊为山南东道节度使,撤销其殿前都点检一职,拔掉了一颗眼中钉。夏秋交界,太祖召见赵普进宫乘凉,当时他们旁边没有别人,太祖感叹道:“自从后唐以来,几十年间,八姓十二君,篡夺相继发生,变乱无休无止,朕想要息兵安民,想出一个长久之计,爱卿觉得怎么样?”
赵普说道:“陛下能这么想,真是百姓的福气,依臣愚见,五季变乱,全是藩镇割据、君弱臣强惹的祸。要是陛下能将他们的兵权撤销,稍加裁制,还怕天下不安定吗?臣去年多次想要启奏这件事,可是又害怕多嘴,触怒了龙颜。”
太祖说道:“爱卿的好意朕心领了,这件事朕自有打算。”赵普不久便退出了。
第二天,太祖命令有司在大殿上设宴,召石守信、王审琦、张令铎、赵彦徽等大将入宴。酒喝到一半的时候,太祖令左右退下,对众将说:“朕要不是有爱卿们的支持,恐怕也坐不了这皇位。但是朕觉得做天子太难了,还不如担任节度使逍遥自在。朕受禅到现在,已经有一年多了,可是一次安稳觉都没睡过。”
石守信等人听后,站起来问道:“陛下还有什么烦恼?”
“朕和爱卿们都是老朋友了,也不妨直接告诉你们。这皇帝的宝座,哪个不想坐呢?哪个不眼馋?俗话说得好:‘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啊!’”太祖笑着说道。
石守信等人吓得连忙伏在地上叩头:“陛下何出此言?现在天下已经稳定,哪个人还胆敢生有异心?”
“我知道爱卿们肯定是没有这种想法的,但要是你们的部下贪图富贵,暗地里怂恿你们呢?他们一旦发动兵变,将黄袍披在你们身上,你们即使不愿意,也不好收场吧。”太祖说道。
石守信等人哭着说:“臣等愚昧,还希望陛下能够指条活路!”
太祖安慰道:“爱卿们先起来!朕有些话想跟你们商量一下。”石守信等人遵旨起来,太祖接着说:
“人生如白驹过隙,忽壮忽老忽死。总没有几百年寿数,所以萦情富贵,无非欲多积金银,厚自娱乐,令子孙不至穷苦罢了。朕为卿等打算,不如释去兵权,出守大藩,拣择良好田园,购置数顷,为子孙立些长业,自己多买歌童舞女,日夕欢饮,借终天年,朕且与卿等约为婚姻,世世亲睦,上下相安,君臣无忌,岂不是一条上策么?”
石守信等人听后又下跪叩拜:“陛下为我们考虑得这么周到,真是待我们亲如手足啊!”宴席散后,他们便各自回府去了。
第二天,诸将都上表称病,请求让出兵权。于是太祖命令石守信为天平节度使,王审琦为忠正节度使,张令铎为镇宁节度使,赵彦徽为武信节度使,并收回他们的兵权,将他们分派到各地去了。还有驸马都尉高怀德,也被任命为归德节度使,撤去殿前副都点检的职位。诸将先后辞行,太祖又对他们好好赏赐了一番。众人相继离开京都,离开朝野纷争,去过逍遥自在的日子了。
过了几天,太祖又召见雄军节度使符彦卿,打算让他统领禁兵。符彦卿是宛邱人氏,父亲叫符存审,曾经是后唐的宣武军节度使。符彦卿自幼擅长骑射,年轻时骁勇善战,历经晋、汉两朝。周太祖即位后,授他为天雄节度使,晋封为卫王。周世宗先后册封他的两个女儿为皇后,赵匡义则娶了他的第六个女儿做继室。因为符彦卿德高望重,又是国丈,所以周世宗在世时加封他为太傅。到了宋太祖时,更是加封他为太师。太祖手下的将帅大都被调去镇守地方,京城防守空虚,于是太祖打算召符彦卿进宫统领禁兵。
赵普知道消息后,连忙进谏:“符彦卿已经位极人臣,怎么能再交与他兵权呢?”太祖说道:“朕待他不薄,他应该不会辜负朕的。”赵普突然问道:“那陛下为什么会辜负周世宗?”一针见血,太祖听后沉默了很久。
不久,永兴军节度使王彦超、安远军节度使武行德、护国军节度使郭从义、定国军节度使白重赞、保大军节度使杨廷璋等人同时入朝,太祖在后苑宴请他们,从容地说道:“爱卿们都是国家老臣,据守藩镇已经很久了,也该休息休息了。”刚说完,王彦超离开席位,跪拜道:“臣没有什么战功,承蒙陛下错爱,才得到这些荣华富贵。如今臣已经老了,请求陛下准许老臣告老还乡!”太祖连忙扶起他,嘉奖安慰道:“爱卿过谦了!”武行德等人不明白太祖话里有话,反而还自夸以前劳苦功高。太祖冷笑道:“这都是过去的事了,就不要再提了。”
等到宴席散去后,武行德等人预料太祖肯定会有举动。果然,第二天太祖下旨,将武行德等人的节度使罢免,只留下王彦超一个人留守原地。太祖先后将卫军和藩镇彻底进行了一番裁制,自此那颗警惕之心才肯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