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再现与身份认同:以新时期以来的“蒙古历史叙事”为中心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民族”的再现:重新思考“蒙古历史叙事”

纵览中国文学史,历史叙事作为一种题材可谓源远流长,不绝如缕。史传传统的流风所及,中国的叙事文体从“说史”发端,建构出一套极具中国特色和民族风格的叙事诗学。参见〔美〕鲁晓鹏《从史实性到虚构性:中国叙事诗学》,王玮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时间流转到现代,进入新时期以来,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历史题材叙事作品发展势头强劲,不仅数量上蔚为大观,还产生了一系列重量级的作品,它们或成为畅销书,或被改编成电视剧,获得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当我们把目光从主流文坛转向少数民族文学领域,就会欣喜地发现此阶段少数民族的历史叙事作品的创作同样成就斐然,收获颇丰。

在当代主流文学与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的“历史叙事”中,“蒙古历史叙事”是一个典型的案例。那么,何谓“蒙古历史叙事”?“蒙古历史叙事”是一个复杂而丰富的文本事件和文化现象。它是对于少数民族的历史再现(representation)。“蒙古历史叙事”的特殊性表现在:一方面,它与一般的历史叙事一样是“双声话语”吴秀明:《中国当代长篇历史小说的文化阐释》,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第11页。,具有历史和文学的双重维度;另一方面,少数民族的历史再现为历史叙事增添了新的维度。就此而言,“蒙古历史叙事”较主流文学的历史叙事更为驳杂和多面,这无疑使我们的研究工作举步维艰。不过,“蒙古历史叙事”的研究价值,正在于它与族群、地域以及时代之间微妙的对话和互动。近年来,随着“历史记忆”问题在主流学界的逐渐升温,“重述历史”也成为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界的热门议题。本书试图接续这一议题的相关讨论,以“蒙古历史叙事”为中心,通过跨学科的方式引入诸多前沿理论,从而在总体性的知识视野下观照少数民族的历史再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