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欧国家转型:外部约束与现代化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中东欧国家转型与外部约束

第一节 中东欧国家转型概念

一 中东欧国家

中东欧国家的概念,是一个特定的,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的概念。东欧是一个在政治意义上与西欧相对的概念,特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依据《雅尔塔协定》控制的欧洲东部地区。关于中欧的概念,许多学者从内涵、地缘和制度三个层面对其加以界定。朱晓中:《“回归欧洲”与“中欧”概念的嬗变》,《欧洲研究》2004年第2期。但是宽泛的概念界定不利于具体转型问题的阐述。本书的中东欧国家是指传统上的东欧国家,习惯上是指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南斯拉夫、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和民主德国,加上爱沙尼亚、立陶宛、拉脱维亚波罗的海三国。1990年,东、西德统一;1991年,南斯拉夫一分为五,成为五个独立的国家;2006年黑山和塞尔维亚宣布独立;2008年塞尔维亚的自治省科索沃单方面宣布独立,至此南斯拉夫联盟变成7个独立的国家。1991年,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和马其顿宣布独立。1992年,波黑宣布独立,“南联邦”解体,未独立的塞尔维亚、黑山两个加盟国组成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简称南联盟)。1998年,南联盟政府指责塞尔维亚境内科索沃自治省的阿尔巴尼亚族武装分子多次发动暴力袭击,派遣军队进入科索沃。美国及其盟国指责南联盟在科索沃杀害了大批阿族居民,制造了“人道主义灾难”,对南联盟实施制裁。1999年,以南联盟政府拒绝执行西方国家主导的和平协议为由,美国领导的北约对南斯拉夫空袭78天,对南联盟的军事基地、医院、桥梁、民宅进行打击。6月,南联盟接受和平协议,联合国和北约接管科索沃。2003年,南联盟改名为塞尔维亚和黑山国家联盟(简称塞黑),取消南斯拉夫这一名称。2006年,黑山经由公民投票脱离塞黑,塞黑解体。2008年,科索沃脱离塞尔维亚独立,但未获国际普遍承认。1993年捷克斯洛伐克成为两个独立的国家。冷战期间这些国家受苏联的影响较大,冷战结束至今,他们已经或者正在加入欧盟,普遍受到欧洲模式的影响。

关于中东欧,也有研究用其泛指欧洲大陆地区曾受苏联控制的前社会主义国家,冷战时期的东欧国家,波罗的海三国(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乌克兰、白俄罗斯、摩尔多瓦等除俄罗斯外的苏联的欧洲部分成员国。参见http://baike.baidu.com/link? url=J71WhIUcyBSAakOxmPcshXuwbEhem5-39YUb4YO KQELzysEyb3pCVjvqW134vUO3tJPLif5tozW5w4q96QnKzK。中东欧国家的一大共同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社会主义体制。这一体制随着铁幕在1989年瓦解和随后苏联及南斯拉夫的解体而终结。之后,中东欧国家开始了政治改革和经济转型的进程。虽然各国的发展水平、过渡方式和转型速度各不相同,但都在朝着自由市场经济和“重新统一欧洲”的方向发展。

中国—中东欧合作机制中的中东欧国家是指位于欧洲中东部,总面积133.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23亿的16个国家,即阿尔巴尼亚、波黑、保加利亚、克罗地亚、捷克、爱沙尼亚、匈牙利、拉脱维亚、立陶宛、马其顿、黑山、波兰、罗马尼亚、塞尔维亚、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亚。中东欧绝大多数成员加入了申根自由边境区,还有3个国家(爱沙尼亚、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亚)已加入欧元区。此外,所有中东欧国家都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其中14个国家已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还有6个是经合组织成员国。

2012年中东欧16国国内生产总值为1.4万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1.14万美元。中东欧人口最多的国家为波兰(3820万,根据欧盟统计局数据)和罗马尼亚(2150万)。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为捷克(每平方公里133人),其次是波兰(每平方公里122人),而爱沙尼亚的人口密度最低(每平方公里29人)。中东欧较大的城市有卡托维兹、华沙、布达佩斯、布加勒斯特和布拉格。中东欧的北部地区主要是欧洲平原,南部地区则有大半属于山区,如环绕潘诺尼亚平原的喀尔巴阡山脉、阿尔卑斯山脉和巴尔干半岛。该地区的海运网络也很发达,北临波罗的海,南接亚得里亚海和黑海。流经整个地区的最重要河流是多瑙河及其众多的较大支流、维斯瓦河和道加瓦河。绝大部分中东欧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区。

中东欧地区至少包含五大言语群体。斯拉夫语(如波兰语、捷克语和保加利亚语)是最普及的语言,属于印欧语系,而波罗的语、罗曼语(罗马尼亚语)和阿尔巴尼亚语也属于印欧语系。匈牙利语和爱沙尼亚语属于芬兰—乌戈尔语系。除了各国的本土语言外,越来越多人说英语,而区内部分地区也广泛使用德语和俄语。

二 国家转型及其特征

本书中的转型国家又称为转轨国家,是指苏联解体后形成的国家和东欧国家,它们是冷战结束、苏联解体的产物。俄罗斯、波兰、乌克兰、匈牙利、白俄罗斯等前苏联成员国及前东欧国家,以前实行计划经济,如今发展市场经济,如同“改弦更张”,转变了发展轨迹,遂得此名。

转型国家的经济体制正处于转变的过程中。经济转型指的是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当今世界上进行这种经济转型的国家较多,比如俄罗斯、东欧各国、越南等,各个国家的经济转型都要经历较长的时期。这个概念原本来自英语的“新工业国家”,指的是亚洲“四小龙”新加坡、韩国、中国的台湾和香港。现在世界银行、经合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根据各自不同的概念,把10~30个国家归于这类国家。区分发展中国家、转型国家和工业化国家的标准是工业化程度、成品出口率和出口率等经济指标,人均收入在分组中也有一定的影响。工业国家和转型国家通常按社会发展标准来区分。标准中包括文盲的比率、新生儿死亡率、期望寿命以及环保等指标。转型国家尽管保持着较高的发展速度,但在这方面却在工业国家之后。转型理论出现于20世纪最后20年,苏联和东欧(在下文中我们将这些国家统称为转型国家)的社会转型,则为形成新的发展社会学理论提供了可能。参见http://baike.baidu.com/link? url =pFw1YcVA8l 2qX9F8ICbjuLHbr5nphPl6OIEzDinHk IofqQ0QJzXoQO7-5xkiXVVEK4hVvQ2EGOsMIix7 mdXpmCYMq2KXQyMsMxcCM0Exu3ihYa PP22C-qH86vBEORk;孙立平:《社会转型:发展社会学的新议题》,《开放时代》2008年第2期。

本书的中东欧国家转型借用“社会转型”这一概念,即“一般是指20世纪最后的大约30年,中东欧国家从高度集权的政治经济体制向着现代市场经济和现代民主法治体制的转化所伴随的社会转型,这其中又特别指向前苏联、东欧国家高度集权的政治与指令性计划体制向着市场与民主法治体制转变所伴随的社会转型”冯绍雷、相兰欣主编《转型理论与俄罗斯政治改革》,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第2页。。中东欧国家转型的许多特征是由特定的国际环境铸就的。国际组织提出的援助和约束条件使中东欧国家转型的实践有其自身的路径和特征,并使大多数中东欧国家在一代人的时间内完成了转型的基本任务,成为史上耗时最少的转型。忽视了这一点,人们或许不能深刻认识这一地区国家转型的基本特征。朱晓中:《转型九问——写在中东欧转型20年之际》,《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9年第6期。有学者总结了中东欧国家转型25年来的12个特征,主要包括转型主要向西方文明发展、转型具有全面性和同时性、转型非战争或外部占领的结果、转型呈非暴力性等。马细谱、李少捷主编《中东欧转轨25年观察与思考》,中央编译出版社,2014,第3~15页。转型初期,所有中东欧国家的经济活动骤然萎缩,部分国家经济大幅下降,在经历了大约4年的经济下降之后,1994年中东欧国家普遍实现了经济复苏和快速增长。虽然转型之初存在有关转型方式和转型次序的激辩,但25年后转型的结果差异并不十分明显。转型初期的经济下降并没有导致普遍担心的民粹主义暴动。对转型迅速进行的最重要的解释是:转型具有很强的外部约束性,外国投资对中东欧国家转型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历史因素对转型的进程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本书所用的转型概念还包括加入欧盟的中东欧国家按照欧盟标准继续进行的制度性变革。虽然这些国家已加入欧盟,但要加入欧元区还需要一系列制度变革,也就是说本书把转型看成一个长时段的历史过程,而且主要梳理中东欧国家加入欧盟前后、金融危机至今的几个时期,以及因其特殊的地缘政治,受西欧、俄、美等的外部约束影响所引起的国内制度的变迁。2011年后,中国—中东欧合作和“一带一路”倡议和行动的实施,也将对中东欧国家的内外政策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