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因子模型:理论与G20经济体建模实践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经济预测为什么让人望而却步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微信公众号2016年4月9日曾经转载过一篇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周业安教授写的文章《何以水平越高的经济学家越不愿意预测?》,文中谈道“自费雪之后,水平越高的经济学家越不愿意预测,这是因为高水平经济学家对经济学的局限知之甚深,也就越不敢去预测了。反而是各种半桶水、或已不再从事理论研究的那些人,才会去预测”。此言虽有些偏激,但也确实道出了一些实情。虽然对经济预测的需求与日俱增,但预测结果很快就被历史数据检验对错的现实吓退了大多曾致力于经济预测的研究者。显然,“高水平”的经济学家更乐于从事理论研究,发表些无从证明其真伪的“高论”。

从历史的角度看,在经济学中支持实践的预测理论是建立在两个假设的基础之上的:模型是现实经济的真实代表,以及经济结构将保持相对稳定。但现实的情况是,预测模型并不准确,现实经济也常常出现不可预期的变化。因此,不能做出准确的预测是相当普遍的事(大卫·亨德里和尼尔·埃里克松,2003)。

D. F.韩德瑞和秦朵(1998)从经济计量学方法论的角度将经济计量研究归纳为四类。第一类对应于统计学中的概率论部分,即假定生成经济数据过程的理论结构,包括所有的理论参数的值,是全部已知的;第二类对应于统计学中的估计与推断,即仍假定理论结构是已知的,但假定理论参数的值是未知的;第三类与我们通常所接触的实际情况最为接近,即假定有关数据背后的理论生成结构也是未知的;第四类是待预测的未来。因此,预测是经济计量研究领域内最困难的一部分。

经济模型是对现实世界的极大简化。正如大卫·亨德里和尼尔·埃里克松(2003)所说,经济学家们已认识到,无论多么完美的预测模型,由于对现实事物进行了大量简化,因此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任何模型都是不准确的。

经济预测让人望而却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即预测结果准确与否会在短期内接受实际数据的考验。“当天气预测错误时,气象学家得到的是新的超级计算机;当经济学家预测错误时,我们得到的是预算削减。”(大卫·亨德里和尼尔·埃里克松,2003)这导致不少曾经致力于经济预测的学者,不得不屈从于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