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型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资源型地区可持续发展,成为全世界的难题。在国外,20世纪30年代初,加拿大著名经济地理和经济史学家英尼斯(H. A. Innis)首先发现资源型城镇单一工业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办法。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历程,全世界一些资源型地区转型取得了成功,但很难说这些地区伴随资源枯竭所产生的问题就得到了根本性的解决,矿竭人去、矿竭城衰的现象到处都是。2013年,美国汽车城市底特律破产,这个事件标志着要彻底解决资源型地区可持续发展问题任重道远。

产业是一个区域赖以生存的基础。在传统产业受到巨大挑战的时候,要解决资源型地区的诸多问题,必须在产业发展上下功夫,特别是在战略性新兴产业越来越显示生命力的今天。资源型地区只有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上有所突破,才能获得真正的竞争力,才能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才能走出“资源诅咒”的迷途并摆脱资源枯竭带来的诸多问题。但资源型地区擅长开采资源,而不擅长做产业也是事实。2016年,我国黑龙江双鸭山矿区工人的大规模讨薪上访事件说明,资源型地区的产业问题必须处理好,否则不仅是可持续发展问题,也是社会稳定问题。

尽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更多依赖原有产业、科技、人才等基础,但并不是说资源型地区先天就具有发展的劣势。战略性新兴产业更需要资源的支撑、政策的帮扶、制度的安排、市场的挖掘、目标的追逐。从这个意义上说,各地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基本上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很多资源型地区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资源型地区具有比较优势。昔日资源枯竭城市法国洛林,今天是欧洲著名的电子和汽车生产基地;昔日资源枯竭城市德国鲁尔,今天是世界著名的先进机械制造基地;昔日资源枯竭城市日本福冈,今天是世界著名的电器、化妆品、奢侈品生产基地,这些都是明显的证明。

应该承认,这种在相对落后地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假设是一种新的理论尝试和观念创新,即在缺乏广泛创新基础的资源型地区,利用产业政策和经济杠杆发展高端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这种理论的逻辑原点是利用经济地理布局、政策推理、原有基础等固有优势,在这些分布在二、三线地区的资源型城市有选择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向产业链高端跃升,这个问题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2012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规划办批准了课题组的申请,设立了“资源型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12BJL075)课题。几年来,课题组先后深入山西、黑龙江、吉林、广东、福建,特别是资源型地区的典型——辽宁省各地调研,深入考察这些资源型地区产业转型情况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态势,举行了多次座谈会,拜访了多位专家,阅读了多方面研究文献。课题组在研究的同时,出版了相关书籍5本,撰写并发表相关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2013年出版的《资源型地区产业升级的载体和模式研究》一书,在全国优秀生产力成果评奖中获得著作类一等奖。

本研究还在切实推动资源型地区产业发展,如帮助阜新建立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好的平台——国家高新区撰写申请报告,帮助国内著名的资源型城市——抚顺打造国家先进能源装备产业化基地进行规划设计。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课题组全体成员参与撰写的《关于建立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研究报告》和《沈阳、大连国家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总体方案》获得了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批示。

本研究由六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主题概括篇,由第一章至第三章构成。第一章阐述了众多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资源型地区进行研究的情况,在此基础上界定了资源型地区的概念及其经济、社会、文化特征,论述了我国资源型地区的沿革、分类和发展情况。该章指出,2013年国家确定了辽宁省14个地、县(市)为成熟型、衰退型和再生型资源型地区,这些地区依靠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发展非常重要。第二章从内涵和属性角度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概念进行了界定,指出了资源型地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性和可行性,介绍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出现的背景、内容,发达国家以及我国的发展态势和经验,从七大领域介绍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情况,针对资源型地区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联以及如何推动发展提出一些对策建议。第三章在论述了产业成长转型理论、产业发展的规律、产业转型的内生增长机制、产业的生命周期基础上,论述了资源型地区产业发展与转型规律,以及资源型地区新兴产业成长机理和这些地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应遵循的规律,并提出对策建议。本部分三章分别主要由王璐宁、曹颖杰、姜岩撰写。

第二部分为现实研究篇,由第四章至第七章构成。第四章从产业竞争力和计量分析角度,分析了辽宁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第五章是课题组深入基层,分别对辽宁省阜新市、抚顺市、本溪市、葫芦岛市、沈阳市、大连市、锦州市、铁岭市、辽阳市、朝阳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将了解到的基本情况做了基本概述。第六章系统分析了辽宁省资源型城市发展的基本现状、面临的现实困境、产业转型发展面临的机遇,并对辽宁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提出了建议。第七章结合近年来国家关于供给侧改革、解决老工业基地产能过剩问题为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铺路,课题组对辽宁省钢铁、煤炭、水泥、装备制造、石化五大传统资源型优势行业,通过座谈会、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了专题研究,从中看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性。本部分四章分别主要由张天维、姜瑞春、陈岩撰写。

第三部分为发展路径篇,由第八章至第十章构成。第八章研究的是资源型地区新兴产业的发展路径问题。本章通过对国内外资源型地区转型路径的考察,将不同转型路径下的资源型地区各类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脉络重新厘清甄别,分为加工型产业多元化路径、资源型主导产业延伸路径、外生型主导产业更新路径。本章还结合国内外的案例,对资源型地区新兴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和资源型地区新兴产业发展的项目选择进行了分析。第九章列举了资源型地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践案例,分别将课题组对阜新市液压产业发展壮大的情况调查、本溪市发展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优势和对策分析、盘锦市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设想、鞍山市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情况做了介绍。第十章通过对武汉东湖、北京中关村、天津滨海高新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基本情况和发展经验的研究,量化分析出辽宁省高新区与之的差距,并提出发展启示和工作建议。本部分三章分别主要由李佳薇、陈亚文、宋帅官、刘曦撰写。

第四部分为保障措施篇,由第十一章至第十三章构成。第十一章通过对政策创新规律及其实行的必然性角度,与德国鲁尔推动资源型地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比较,提出我国资源型地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制定的遵循,如制定合理的产业援助政策,加强财政税收扶持政策,完善社会保障政策,制定生态环境治理政策,注重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促进资金、技术、人才、科技成果转化等政策,以转变资源型地区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地区新的经济增长。该章还对全国各资源型地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各种政策进行了汇总。第十二章论述了我国资源型地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改变原有的劣势环境,通过环境创新解决高端创新人才不足、资源配置机制不合理等问题。本章还以FIDI模型中的要素条件、需求条件和制度条件为分析对象,探讨我国资源型地区在环境因素条件方面存在的问题,为政策的研究制定奠定基础。第十三章论述了资源型地区在需求变化快、技术进步迅速的情况下,提升了产业集聚程度,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式发展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实践操作的具体思路,如利用外商投资引导、内源型品牌企业带动等手段实现集群发展。本章还以平顶山市和阜新市为例,进行了案例式探讨。本部分三章分别主要由母睿、周延丽、禹英子、李坤英撰写。

第五部分为建设服务篇,由第十四章至第二十一章构成。该部分紧紧结合辽宁省各地实际,以推动省内资源型地区和城市转型发展,尽快摆脱困境,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目标,进行了多项推动性研究。这些成果具体包括“抚顺市打造国家先进能源装备产业化基地规划”“抚顺市科学和技术发展‘十三五’规划”“阜新高新区晋升国家高新区的申请报告”“本溪国家高新区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学习深圳经验,促进本溪经济转型升级”“葫芦岛市承接京津冀新兴产业转移的设想”“盘锦承接产业转移的设想”“建立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研究报告”等。

在此特别感谢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规划办给予课题组研究的机会和经费的支持,感谢几年来课题组前往调研的单位给予的大力协助和帮助,感谢相关专家给予的指点和评判以及各位同人给予的大力支持。尽管这是个具有挑战性的课题、研究报告仍有大量的问题存在,还需要继续深入下去,但课题组有决心持续研究下去,为解决这个世界性难题,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彻底解决资源型地区产业发展问题贡献自己的智慧和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