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看透IPO:A股IPO全流程深度剖析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背景与缘起

IPO是2017年中国资本市场最大的“风口”。这不仅体现在全年IPO数量已经超过历史最高峰的2010年,成为A股历史上IPO最多的一年。438家的数量比2010年的346家多近100家,比起2016年的227家更是几乎翻倍。更重要的是,横亘在A股资本市场多年的“堰塞湖”问题得到解决,A股IPO审核到了2017年年底、2018年年初基本实现了“常态化”。所谓“常态化”,是指一个企业的IPO审核申请被中国证监会受理之后能够“即报即审、即审即发”。这也就是说,不需要长时间“排队”,就可以进入审核流程,及时得到审核;审核通过之后,也不需要“排队”,就可以依程序获得发行批文,启动发行。这样的常态化,使得多数企业的IPO申请在半年左右的时间内就可以走完从审核申请受理到核准发行的全过程。这样的历时,不仅比2016年之前大约三年的历时大为缩短,而且与国外成熟资本市场的IPO审核速度相比也毫不逊色。

这样的重大变化,无疑是让中国资本市场的参与者兴奋的。因为优秀的上市公司是一个国家资本市场保证质量与长远发展的基石,而IPO正起着为资本市场提供源头活水的作用。IPO审核的“常态化”无疑有利于更多的企业充分利用国内资本市场上市融资;有利于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的投资以更好的渠道退出;有利于广大二级市场投资者获得更多的投资标的。供给增加了,自然可以缓解过去长时间“排队”“审核溢价”带来的二级市场的诸多不正常现象。这些积极影响,正是A股资本市场贯彻十九大报告“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要求的直接体现。

但是,高兴雀跃之余,市场也还有更多的问题需要答案。例如,A股IPO加快了,企业考虑是否上市,有哪些因素是决策时必须考虑的?审核速度加快了,审核方式有什么变化?审核速度加快了,供给增加了,对企业IPO除了积极影响外,是否也会有消极影响?过去不愿意在A股“排队”,已经在新三板挂牌了,现在想“转板”IPO上市,应该怎么办?注册制曾经是热门话题,现在的改变与注册制有无关系,注册制还搞不搞?

本书不仅能够回答这些问题,而且是一本全景式描绘A股IPO的“工具书”。

我作为一个在A股投行战斗了18年的老兵和中国第一批注册的保荐代表人,在从业的同时也持续观察和研究着A股IPO市场的变化。自2017年年中以来,我在个人的微信公众号(“春晖投行在线”)上发表了数十篇关于A股IPO的文章,得到了市场的积极响应。根据审核实践的变化和监管部门的政策调整,以及读者的建议与意见,这些文章也在不断地更新与完善。将这些文章重新体系化结集出版,为A股IPO贡献一本高质量的著作,既是我自己的愿望,也回应了众多热情读者的呼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