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繁华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章 完本感言

(新书《浦江东》上架,欢迎围观。)

小说终于完本。百感交集,突然间想说几句心理话。

从2018年6月19号深夜在“起点”注册并上传第一章稿件,至今刚好将近一年。

创作本书主要是基于三个因素,一是我本身工作和生活在上海,所见所闻所感,对上海的情况比较熟悉。这是我的第一部小说,从自己和自己熟悉的领域开始写,言之有物,比较顺手。

二是从2005至2015年,上海的这十年,和中国其他很多的地方一样,上海的巨大变化用日新月异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分,甚至还要更宽广一些。管中窥豹,可以从这部小说里试图去反映这种世事的沧桑变化和时代的巨大变革。

最后一点,现在上海的外地人,“沪漂”很多,我觉得写上海的外地人,或者是新上海人的工作、生活的作品目前还不是很多,愿意去做这样一次有意义的尝试。

所以小说里的人物、故事情节,都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我也希望在这本书里,能看见自己,也能看见更多的你,还有他。

小人物,大时代。本书主要展现的就是小人物在上海的奋斗历程。

小说通过在上海和改革开放大时代这两个特定的背景下,一个外地农家子弟10年奋斗打拼,不断蜕变成长的励志故事,对2005年至2015年上海某一些领域的经济和社会影像。全方位展示极富上海地方特色的生活画面,对新上海人或者说是在上海的外地人的工作生活进行细致入微的描摹刻画,描写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的变化发展,反映海纳百川的上海精神,讲述个人与时代休戚与共的故事。

小说原型来源于生活,又尽量还原于生活。故事主角的名字叫王一元,是因为我自己在上海最困难的时候,身上真就只有一块钱。我希望这些经历对读者能有所启发,可以借助文学这面镜子,看到、认识和理解现实,从而回应对现实的关切,来发现现实的问题。

幸运的是,读者的反馈还是不错的,特别是有在上海工作和生活过的人来说,可能感受和印象更深刻一些。经常有陌生和熟悉的读者对号入座,在后台或者是在书评区和自己联系。

回顾自己的写作之路,因为不是全职,基本上都是利用的业余边角料、晚上和凌晨的碎片化时间写作。最大的动力还是来自于读者。

记得有一天,因为自己本身工作实在忙碌,将近晚上十一点半才到家,正准备章节更新。这时候有一个读者留言问怎么还不更新。自己大吃一惊,问,都十一点半了,还在等更新?对方回答说,我追你的小说,现在已经形成一个习惯,睡觉之前不把当天的更新看完,会睡不好觉,好像总感觉少了一点东西。

这件事我印象特别深刻,让我感受到了读者对我深深的鼓励。我自己觉得,写一本小说,有人看,有人肯定,刚好也能表达出来自己对世界观,对客观,对人对物的一些思考和想法,这才是最重要的。

写作的最大困难,可能还是自己的表达能力。因为不是科班出身,也没有接受过系统专业的培训,写作的方法和技巧等都比较欠缺。加上写作的时间还比较短,要学习的地方确实有很多。比如说结构的张力,节奏的把握,人物形象的设定,等等。一句话,自己写出来的,远远赶不上自己想要表达和体现的,手中的笔跟不上脑子的思考。

更幸运的是,本书获得了第三届网络原创文学现实主义题材征文大赛的特等奖,又承蒙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厚爱,准备在今年八月份出版实体书,并参加上海书展。

这是我的荣幸,是我投稿之初根本没有想到过的,也是对我写作的一个重大鼓励。就我个人而言,获此殊荣和出版,既是惊喜,又感觉才疏学浅,诚惶诚恐。

我要深深地感谢起点中文网,给我们这些业余的作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可以自由发挥的写作平台;感谢编辑胡说、伯汗和青柠;感谢各位评委;感谢阅文集团;感谢上海市新闻出版局。

感谢华东师大出版社。这是我第一次出书,特别感谢出版社魏锦编辑热忱周到和悉心专业的指导。

是你们热情和慷慨地的肯定和帮助,使我有了继续往下写作的无穷动力,才使我从书中的故事又回到了创造这些故事的人们中间。

最后,我还要深深地感谢我的家人,我的夫人和儿女们。是她们的无私奉献和默默支持,才使我有机会去实践年少时曾经有过的“文学梦”。

鞠躬。真的,发自肺腑的真心感谢你们。

网文的世界这么大,我也想去看看。写作的路还很长,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