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创设开放式的作文教学
作文既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也是反映学生语文能力不过关的重要标志。由此可见,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位置。
提起作文,教师皱眉,学生叹气,把作文视为语文学习中的“拦路虎”,即使是作文能力再强的学生也宁愿多做些基础知识题,而不愿涉足作文,这种状况非常令人担忧。
因此,需要广大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对作文教学进行深入、具体的研究,并且通过研究,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提高学生学习作文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地习作和充分体验作文的乐趣。
树立作文质量观
在作文教学中,要按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能高标准,严要求地组织学生作文。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有些教师不仅要求学生在作文时,做到语句通顺,内容具体,有中心,有条理,还要讲究表达的技巧、结构的安排等。这种面面俱到的要求,使学生无所适从、望而生畏,促使学生的作文能力差距日益悬殊。
长此以往,只会造成学生作文差异不断加大。因此,在进行作文教学时,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从学生实际出发,承认学生的差异,对不同学生分步要求,做到:既让优等生吃饱,又要让后进生吃好。对学生的要求如下:
优等生要做到,作文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条理清楚,有好词佳句。
中等生要做到,作文内容较具体,语句较通顺,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后进生要做到,语句基本通顺,有一定的字数,能基本正确运用一定的标点符号。
逐步提高作文水平
(1)分步实施作文教学 培养后进生的写作兴趣。学生作文能力参差不齐,尤其是后进生距离课程标准的作文要求甚远,要让他们完全达到要求,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老师要对本班学生的实际作文水平做到心中有数,并且设置出一个个“门坎”,逐步对后进生提高要求。比如:如果学生对作文题无从下手,就可以通过帮他记录和记忆生活琐事的办法,先使其做到有“真情实感”地写文章。
过一段时间后,再有针对性地帮他把句子写通顺,标点符号用正确。最后,再帮他把内容写具体。如果这些后进生达到了某一个要求,那就给他打“A”,而不去考虑其他几个方面怎么样。
这样,学生就会慢慢地消除了怕写作文的顾虑,产生能写好作文的信心。当然,这种过程比较漫长,需要教师们有足够的耐心和自信心。
(2)抓住契机提高水平 促使优等生体验写作成就感。
①读 利用早读、午读、作文评讲课等时间,让学生充分地朗读自己的作文或其他优秀文章,让学生从中体验写作的成功和汲取别人写作的长处。
②创 对班上一些作文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在他们不满足于写好课本中要求的几篇作文时,教师应把他们的视野带向更广阔的天地。充分让他们尝试编童话剧、写小说、写科技小论文、写调查报告等,可以不管他们写的这些文章的格式、结构、行文是否完全符合要求,只要他们思考了、动笔了,并迸发出了创新的火花,就应该为他们喝彩,就要为他们创设交流发表的机会,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③演 例如:在看图作文教学中,可通过表演的形式,让学生模仿图中角色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或自编自导自演课本剧、小品等。
④展 利用宣传栏、广播站、实物投影等途径展示学生优秀作文和优秀文章,充分发挥榜样教育和示范作用。
⑤奖 教师可利用各种机会,不定期进行专题征文比赛,并评出一定的等次进行表扬奖励。当学生有不同程度的进步时,教师应适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建立作文素材库
作文内容空洞无物、不具体、不生动,是小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的通病。著名诗人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课外”。开发课内外资源,加强小学生作文素材的积累,建立开放式作文素材库,是有效解决学生作文“无米之炊”的好办法。
(1)学会积累生活经验 鼓励学生将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事物记录下来,让学生把从报纸上、电视中看到的重大的、有意义的新闻记录下来,把生活中发生的值得记录的事情记录下来。这些积累的种种“生活小镜头”,将为学生日后作文提供生活素材,将会成为同学们作文内容的源头、活水。
(2)学会挖掘写作资源 皮亚杰曾经说过:“对于孩子来说,从他一来到这个世界,他的一举一动无不都是以模仿为基础,正是这种模仿,才成为日后形成思维的准备”。
①利用图书馆资源 充分利用校内外图书阅览室的作用,鼓励学生广泛阅读,查找相关资料,不断丰富学生的作文素材,加强学生对作文素材的积累,提高学生作文的深度。
②阅读报刊杂志 充分提供机会,让学生搜集时事资料,深入了解国内外信息,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加学生写作的广度。
③查找网上资料 鼓励学生充分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进行网上查询信息资料,从多层面拓宽学生的求知视野。
④参加实践活动 结合学校和社区开展的各类活动,教育学生善于发现和积累活动中有益的东西,并逐步形成写作材料。通过以上各种形式,让学生把平时所看到的、听到的和感受到的一些优美的词句、广泛的信息和经典的事件“储存”起来,时常诵读,作文时能活学活用,便使作文锦上添花。
创立开放式的指导课
传统的作文教学,老师讲得多、深、透,等老师作前指导结束,学生已失去作文的兴趣,而开放式的作文指导是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充分尊重和相信每一位学生,让他们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老师再给以明确具体而有效的指导与帮助,或者组织引导学生互相帮助,以达到写好作文的目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环节:
(1)激发写作的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颖的作文课导入会让学生兴趣盎然。如指导学生写《XXX,我想对你说》一文,先让学生读一封《班长,我想对你说》的信,创设了一个说话交流的情境。
再如,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小发明的文章,可对学生说:“这次作文,请大家想想我们生活中遇到的什么不便,请你动脑筋展开想象,写写你的小发明,把你小发明的样子、用途介绍清楚,然后进行组织评比,看谁设计的小发明最出色。”
(2)拓展选材的空间 现行教材对作文要求进行了比较大的改动,给了学生更广阔的选材空间。如第十册第三单元的作文要求是:“你愿意把你的好朋友介绍给大家吗?使人们对你的好朋友留下深刻的印象。”第七单元的作文要求是:“这次作文不出题目,也不限制内容范围,请你自由写。写大自然秀美的山川,变幻的风云、雨雪;写千姿百态的事物、各种各样的人,写自己的爱与恨、快乐与烦恼,写自己的幻想、梦想、理想都可以。”
针对此类作文,教师要认真领会要求,不但不能强制要求学生必须写什么,不准写什么,还要让学生选择自己能写、会写的内容,让学生自由地发挥。
(3)保证时间的充足 明确作文要求后,要让学生充分展开讨论,既可同桌之间,也可以是四人小组之间,还可以是全班同学,可以互相交流自己准备写什么,也可以交流自己准备怎么写,对别人说的你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也可以提供一些参考性的意见。你的感受,我的认识,他的想法,在相互碰撞、相互补充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4)提供正确的指导 教师的指导不是满堂灌,而是在学生思维“卡壳”处。在学生有问题、有疑惑时适时地点拨指导,话不在多,而在于“巧妙、精当”。如指导《XXX,我想对你说》,学生在欣赏了老师提供的《班长,我想对你说》时,已明确了作文的要求是:有真情实感,结合具体的事例写。
老师没必要再在作文的要求上罗嗦,只须在写作的对象上再点一下:既可以对某一个说,也可以对某一类人说;既可对熟悉的人说,也可以对陌生的人说。在学生作文时,教师要巡视观察,发现问题及时帮助解决。
形成互动式的评价
传统的作文评价,教师是评价的主导者和权威,开放式的作文评价应该是互动式的。在互动式的评价过程中,有助于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也有助于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
(1)学生自主评价 作文完成后,要让学生根据要求对自己的文章作出点评,给自己打个等次。也许有的学生会对自己的作文评估过高,也许有的学生评价会过于谦虚。作为教师,不要管学生点评的质量如何,只是为了通过点评,让学生再次读自己的作文,重新感受自己写作的过程,加深自己对作文的了解,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2)学生相互评价 在作文教学中,可通过让学生与别人交换作文本,对彼此的作文进行互读互评。学生看学生的作文,可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同龄人所写的作文有一种亲切感。能发现作文中出色的地方,也能对作文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中肯的修改意见。
(3)老师总结评价 评改学生的作文,除了任课老师评改外,还可以调动家长参与评改。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家长对自己的老师以对话的形式写出评语,既评学生作文,又评学生“点评”,一般以肯定、鼓励为主,根据分层目标,因人而异给每位学生的作文打出等次,并对学生的点评进行评价。较好的评为“A”,很好的评为“A+”。同时,邀请家长一起来看孩子的作文,也让家长了解孩子的作文情况。
(4)部分面批面改 针对部分后进生,为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应该对这些学生区别对待,一方面对他们降低尽快提高的写作水平,达到作文指导的质量,达到作为不可能像优等生一样,要求他们在写作文时做到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条理清楚,有好词佳句,而应该根据他们的具体实际情况进行单独指导,肯定他们的优点,指出不足之处。
如果是实在写不出一篇完整作文的,可先让他进行片段的练习,循序渐进,写出一篇有一定的字数,语句基本通顺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