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孟尝君的智慧
梧桐苑里,数棵桂花树正群花竟放,满园芬芳,不时地有蜜蜂嗡嗡地飞来飞去。树下,四岁的顺德郡主正跑来跑去的,在跟几个丫鬟玩捉迷藏,不时地发出“咯咯”的笑声。一身常服的太孙妃胡善祥立在廊下,痴痴地望着,抿着嘴笑,心里感觉甜甜的。
自从这个天使般的孩子来了以后,每一天都与从前不一样了,每一次听到她用稚气的声音叫自己“母妃”,都觉得像喝醉了酒一样,美得很。她感恩苍天,觉得也许是这么些年来她肯辛勤的做事,侍奉公婆,恭敬丈夫,善待姐妹,不争不妒得来的福报吧。不然就凭着自己一般的长相,还不得丈夫欢心,肚子又不争气,怎么就能坐稳这皇太孙宫的一宫之主的位置呢?如今虽然自己没生育,照样有女儿承欢膝下啊。
她也感激太孙贵嫔孙倾城,特别是这几天,倾城生产后满一个月了,虽然她的身子明显的看出来还没有恢复得很好,但也主动地出来按时参加去母妃和自己这儿的晨昏定省了。还真怕她会趁机把顺德郡主给领回去了,可是她却没有,还说:“孩子在这儿待的惯,很放心,就让她在这里吧,只是给胡姐姐添麻烦了。”胡善祥闻言心里像一块石头落了地,她喜欢这个孩子,真不舍得孩子走。
虽然宫里的皇子,三岁后就得离开生母去皇子所单独居住,每日进内宫请安也是先见母后、母妃,再见生母。因为,这宫里不管那个女人生的孩子,都是一宫之主的母后或母妃的孩子。可是这皇太孙宫却不同,宫里的妃嫔也不少,却只有太孙贵嫔孙倾城育有两女。虽然数月前,母妃已借故做主把顺德郡主记在了自己的名下,但毕竟不是自己亲生的。皇太孙殿下又宠爱倾城,如果她不乐意,谁能强要了她的孩子。幸得太孙贵嫔孙倾城并不恃宠而骄,一贯的与人为善,待众姐妹极好,处事十分的大度得体。对母妃也有孝心,从不悖逆母妃的意思,才舍的把女儿给自己养在跟前,也是对自己的一番情意。
自从上次莱美人那事时,自己替倾城在母妃面前求了情,皇太孙殿下也对自己好了许多,经常过来陪自己聊天,初一十五的也按时过来。尽管他面对自己时仍是很冷,从无拥抱和亲吻,但每次也会有宠幸,可惜是自己没用,只能感到惭愧,不能如了母妃的意,给她怀个嫡长孙。自己岂能不明白,皇太孙殿下对她的好,全是因为自己帮了倾城,他在意的只是倾城而已。
高大宽阔的撷芳殿里,室内设计装潢富丽精美,走廊上几盏八角玻璃防风灯下,站着四个垂手而立的侍女。西侧的书房里,迎面可见的一组古朴典雅的博古架上,摆着许多价值不菲的古董,墙边另有高矮错落名手雕镂的书架几扇,临窗的一张酸枝木的书案上有名贵的宝砚一尊,笔筒里插着数管上好的狼毫,明亮的灯光,映照着墙壁上挂着的一幅《岁寒三友》,晃动着一大一小两个人的影子,传出皇太孙朱瞻基低沉磁性的声音,
“嗯,写的不错,还要继续多练习,熟能生巧。”
“嘻嘻,我想模仿殿下的字体,总也不像。”
刘诗不好意思地说。
“这不是一日之功,写字时要心无旁骛,静中取动,稳而下笔---”
在朱瞻基面前,刘诗就是一个天分不足的笨学生,每次朱瞻基到她这里来,她总有无数的问题需要朱瞻基指导和教诲,朱瞻基也就好为人师的诲人不倦,往往忙碌到深夜朱瞻基才离开。今晚,刘诗拿出了她写的一幅字给朱瞻基指点,朱瞻基看了她写的字,自然给出了一番点评,但看着看着,却不免心里一惊,这篇文章在哪里见过?何人所写?
“臣女生长华门,性甘淡泊,不羡禁苑深宫,钟鸣鼎食,愿去荒庵小院,青磐红鱼;不学园里夭桃,邀人欣赏,愿做山中小草,独自枯荣,---臣女愿为世外闲人,不做繁华之想,前经面奏,陛下犹能忆之也。伏乞陛下俯允所求,并乞从此弗再以臣女为念,则尤为万幸耳。---”
朱瞻基几乎在一瞬间就明白了,这就是那篇江湖上传说的徐妙锦所作,《答永乐皇帝书》,言仁孝皇后之妹徐妙锦拒嫁永乐皇帝朱棣,宁愿出家之意。关于皇爷爷当年的情史,做孙儿的自然不能去辨别真伪,但为尊者讳,出身将门大家的太孙贵嫔刘诗难道不知?她如今抄写此文是为何意?
朱瞻基心中顿有一丝恼意,刘诗是因功臣将门女受皇上荣宠,赐婚皇太孙的,因来时尚不满十六岁,刘家有话要半年后圆房。所以,朱瞻基与她见面也只是聊天解闷,不过是琴棋书画之交,言谈融洽而已。又因她与倾城交好,对她另眼看待,格外优容。觉得她年龄还小,不懂男女之情,从来就没有把她当个女人来看。再说朱瞻基也对她无意,每每在她那儿谈笑一番就回自己殿里歇息。她既无情于自己,朱瞻基身为皇太孙,千金之身难不成会强求于她不成?可如今她却将一副录写的《答永乐皇帝书》送到自己面前,岂非一个大不敬可言!朱瞻基想到此立即起身,将那副字掷到案上,转身怏怏而去。
刘诗一见朱瞻基突然变了脸色,吓的立即跪伏在地,说不出话来,低下头听凭朱瞻基脚步远去。
今日,永乐帝朱棣在乾清宫大宴宾客,各地进京送礼恭贺皇帝御驾亲征,得胜还朝的藩王们争相敬酒,朱瞻基担心皇爷爷会喝醉了,席间替皇爷爷多饮了几杯,便微微有些醉意。搀着皇爷爷在殿侧的小书房歇息时,朱瞻基为了给皇爷爷解闷,就一边给躺在榻上的皇爷爷按摩着头部,一边聊着宫中的趣事,还给皇爷爷讲了一个齐国孟尝君的故事。
这孟尝君名叫田文,是“战国四公子”之一,齐国国相田婴之子,田文见父亲身为一国之相虽已良田千顷,金银万贯,仍还在不断的搜刮钱财,自己家富可敌国,而齐国却越来越弱。便问父亲说:
“您儿子的儿子叫什么?”
“孙子。”
“那您孙子的孙子叫什么?”
“玄孙!”
“那您玄孙的玄孙又叫什么?”
“嗯,混账东西!这我哪儿知道。”
田文便说:
“那您赞下这万贯家财有什么意义?给那些您连称呼都叫不上来的的子孙后代享用吗?为人作牛马,何必呢?”
田婴一听,思量半晌,深以为然,便称赞儿子说:
“为父虽有儿子四十多个,却唯你是大孝也。”
永乐帝听了孙儿讲的这个故事,沉吟片刻,念着胡须笑了一笑,
“有道理啊,朕自十一岁被父皇封为燕王起,就为父为君,为国为民,为子为孙,如牛如马,竭尽全力,血雨腥风中冲杀了几十年。如今朕确实老了,这儿孙自有儿孙福,总有放下的时候,是得思量着把这副担子放在你父王的肩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