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怎样教化万方
停了一会儿,见石俊没了下文,圣僧就提问了一句:
“那个凝聚人心的理念你们议了吗?是什么?”
石俊恍然想起来道:“哦呵!这个是我师傅他老人家提出来的。
说要世人都尊尧舜之道,以孝悌为人之大义。
要人们尊亲爱幼,和睦自己的家庭。
让所有人都老有所依小有所养,子子孙孙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这样才能以己推人,相互友善、互帮互助。
这样才能相亲相爱、长治久安,直到天下大同。”
“呵呵呵,这个老家伙。还是有两把刷子的!”圣僧轻声赞许道。
“不过,从你说的这些事儿里面,我发现隐藏着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
不知道朝廷里的人有没有发现?”白衣圣僧问石俊。
“啊?问题?”石俊一头的雾水,他哪会想得到?
既没听到大臣们提出来质疑,老方丈也不曾提起过。
自己更是没什么经验看不出来了。
“还会有什么问题?”王小儿龙三姐也异口同声地问道。
他们都觉得这样的安排处理已经很完满了,还会有问题?
“先说疏通河道上的问题。第一,近十万人的男女群居混乱、人员庞杂。
稍微不注意,就有可能爆发容易在人群之中流行、难以控制的瘟疫。
若是一旦爆发,这些人里面至少都会有一半儿人染上。
死伤无数且不说,还严重影响河道的挖掘过程。让老方丈的雄心变成一场大灾难。
而且后续更严重的是:那没有死的一半儿人们,一旦回归到家乡故里。
又会把病情带回家,让更多的家乡人染病。
那样很容易导致,更多人把病情扩散到神州大地,造成更大的灾难。
第二,河道挖掘时,上下游的沟通最为重要。如若沟通不到位,
就可能会出现下游还没有挖好搞完,上游却把源头的水引入河道。
那样下游挖河道的人躲避不及,就可能会被大水冲走造成惨重伤亡。
甚至因河道未清理完全,而造成河水溢出,淹没两岸的田园村庄。”
白衣圣僧说到这里,看着石俊停了下来。
“啥叫瘟疫?”石俊还没从师祖的话中听出什么。
只是自己先被师祖说的结果震惊得脑子有些迟钝。
“是一种传染病。一个人突然病的比较严重了,身边的其他人才发现。
而且还会被他的病给传染上,一起生同样的重病。这些病分能治好和不能治好两种。”
圣僧让石俊先在头脑里消化一下。看看他基本有些明白了,继续道:
“这些还好办。只要提前预防,做好几件事,就能够尽量避免群体扩散。
挖河道的男女们必须分开居住。并环绕着居住地,洒上厚厚的生石灰粉。
如果只出现一个病人,就让他单独搬出去住。
连同照顾他的那个人也要远离人群生活。这是其一。
需注意的是,他们完全病好以后,还需要再继续远离人群生活超过十天。
确定不会传染疾病了,才能回到群体之中去。
另外,如果是治不好的病,不但要远离人群,死后还要用火焚烧烧化,骨灰深埋地底。
照顾他的人也要等十多天后,确认没有染病才能回归群体。这是其二。
至于上游下游的沟通问题,这个就比较容易解决了。
你回去后就和老方丈一起,与朝廷的人去想解决办法好了。”
石俊似是而非、半懂半不懂地连连点头。
白衣圣僧强调他一定要把自己的原话转告老方丈。
让他去思考怎样才能避免更大的灾难。
“那凝聚人心的理念,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是就不简单啦!
而且,教化人心也不是一时半会儿、三天两天就能做完的事情。”
白衣圣僧自顾自地烧水换茶筛茶。他慢慢品着,低头不语。
石俊想了一会儿说:“这个,我师傅提出来以后。
皇上让太学里的博士们查史料,找历史里面出现过的案例。
然后编纂出文案,附在拟好的圣旨后面,正准备昭告各个州府藩属国。
让地方上按圣旨行事。里面还有奖励方法呢。”
白衣圣僧微微笑了一笑:“这个可不是用圣旨昭告四方就能解决的问题。
且不说不识字的民众比比皆是。若没人先做出表率,民众去学习谁?效仿谁?”
他停顿了一下,对石俊道:“听没听说锦西那里有个叫珺的人,侍母极其至孝的事儿?
当时他的事情一流传开,在当地是传的沸沸扬扬。
珺母亲病重,老医师都说没得治了。
他母亲含着一口气儿,几天没吃没喝,就一心想喝口用雪梨熬的汤。
可那时候是寒冬腊月,三九天天寒地冻的。
梅花刚刚开放,梨树都还没发芽呢,又去哪里找雪梨?
可要真等到三月份梨花开,五月结了梨子再给母亲熬汤,
母亲坟头上的草恐怕都长得好长了。
他听一个货郎说砀山那里,有专门供奉梨树神的习俗。
每年雪梨丰收的时候,有人把自家树上结的最大的那颗梨供奉到庙里面。
他们当年的贡品,一般都会留到来年新贡品上鲜才扔掉。
或许可以去那里看看能不能弄到?砀山离他家有百多里地的距离。
他只用一天就到了地界儿。可到哪儿去找梨神庙啊?走村串户找了好久。
才发现有户人家的门楣上,挂了几个黑漆漆的干梨干枣干柿子干橘子。
他上门求梨,那个开门的也是个狠人。
听说他是为了救母亲求药,就恶狠狠地把那个干梨拽下来。
把那都已经风干了的梨肉给啃的一干二净,随手把梨核扔到地上。
珺双手捧起梨核,对那恶人磕了三个头,连夜赶回家给母亲煮了碗梨汤。
没想到他母亲就因为喝了这碗梨汤,居然治好了病。”
娓娓道来的白衣圣僧,双目氤氲着一层云雾。
似乎他就在旁边看着那孝子,用极其卑贱低微的身俯首帖耳,只为换来母亲的康宁。
从未体验过什么叫母亲父爱的人,从故事中感受到那作为人才有的相依相偎亲情。
“这样的孝子故事,在民间多不胜数。
朝廷若是能在把尧舜的孝亲故事传播四方的同时,
再把在民间寻找到的更多孝亲故事编成话本。
派专人到处宣讲给民众听,那效果会更好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