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坚守永安——罗宪
罗宪,字令则,荆州襄阳人,十三岁就能写文,早期知名于士大夫间,罗宪能文善武,和陈寿一样,师从谯周,这样说来,他和陈寿应该关系很好,在蜀中也少有威名,门人称他为“子贡”。罗宪性格温和,人际关系很好,而且忠勇有谋,初当太子舍人,宣信校尉,出使入吴,被吴人称赞,可见他为人处世都处理的十分恰当。后来宦官黄皓干涉朝政,时人多不敢对抗,只有罗宪据理力争,不惧权贵,黄皓素来不喜欢这样的人,就鼓动后主把他给踢开了朝廷,去做巴东太守,当时阎宇做巴东都督,知道了罗宪这个人,就把他当为助手,镇守永安。
阎宇临走前,只给罗宪留了两千人马,未曾想,阎宇此去,一去不复返。魏将邓艾以万余精锐偷渡阴平,奇袭成都,诸葛亮之子诸葛瞻临阵战死,后主刘禅胆战心惊,开城投降,蜀汉王朝就此灭亡。刘禅投降后,敕令在剑阁的姜维蜀军主力部队也放下武器,姜维惊愕之余,却无力回天,蜀军将士以刀剑砸巨石,仰天悲叹。蜀汉灭亡后,姜维陷入了魏国的权力斗争,后来成都大乱,姜维死于乱军之中。皇帝投降,主将战死,全军缴械,举国易帜,在这种形势下,按理说,困守孤城的罗宪没有理由再坚持下去。
然而令人意外的事情发生了,成都陷落后,永安也得到了消息,城中百姓及守军人心大乱,很多临江的官吏都试图逃跑,罗宪心如铁石,不为所动,他斩杀了力主一名逃跑的首领,这才稳定了大局。罗宪亲率将士,以此缅怀灭亡的国家,然而,就在此时,吴军忽然来到了永安城下。原来,吴国听说蜀汉灭亡,于是命将军盛曼率兵西进,罗宪问吴军来意,盛曼称:吴军希望从罗宪手中接管永安,并答应为蜀汉报仇。罗宪一听,立刻明白了,这是吴军要趁火打劫,他气愤的对将士们说:“吴国与我国本是盟友,是唇齿之邦,如今我国倾覆,吴国不但不怜悯我们的灾难,却想趁机渔翁得利,我宁可投降魏国也绝不做吴国的俘虏。”于是,罗宪率领永安全城军民抵挡吴军,结果成功击盛曼。
邓艾、钟会、姜维皆死于成都,整个巴蜀之地上百座城池无人管理,吴国急切的希望将其纳入自己的版图,因此再派大将步协率兵西征,然而,这一次,罗宪再次击败了吴军。连续两次挫败,吴主孙休大怒,誓要拿下永安,于是,吴国派出了他们后来的“军神”陆抗,陆抗当时进攻永安的兵马是多少呢,三万!罗宪两千对陆抗三万,实力极其悬殊,然而,就是这种形势下,罗宪竟然奇迹般的抵挡吴军整整半年。要知道,后来陆抗强袭西陵步阐,攻破一座军事要塞,歼灭了步阐叛军,一战成名,所以,陆抗其实是个攻城战的高手,而如今,陆抗以绝对优势兵力,围攻一座没有任何外援的孤城,竟然在六个月的时间中寸土未得。
罗宪仅凭这一战就足以名垂青史,然而,永安守军要快到了极限,向魏国求救的人始终没有回信,当时城中一大半人染上瘟疫,有人劝罗宪弃城而走,罗宪回答说:“我是全城军民的主将,百姓信赖我,现在到了危急时刻,如果我抛弃他们,那么不配称君子大丈夫,如今既然无法坚守,我干脆就死在这里好了。”罗宪的坚持赢得了时间,魏国派荆州刺史胡烈,攻打吴国军事重镇西陵,陆抗害怕腹背受敌,被迫退兵,永安之围解除。战后,罗宪被封为陵江将军、监巴东军事、持节、并兼任武陵太守,后晋武帝司马炎下诏褒奖罗宪说:“宪忠烈果毅,有才策器干。”罗宪后来被封西鄂县侯,冠军将军,罗宪病故于任上,终年52岁。
观蜀国末期,宦官专政,阎宇一平庸之才附黄皓,能得都督之位,而罗宪之才,反抗黄皓小人,却只得巴东太守,可见其他人也一样,蜀国并非没有人才,而是多半被压制,死守永安的时候,他的内心也不希望蜀国投降的,蜀国投降,他亦十分痛苦,待防守东吴兵的时候,也曾一心以死殉国。如此的以死报国,报的并不是魏国,而是已灭亡了的蜀国,降魏不是原意,而是迫不得已,罗宪率五千不到的将士,死拼陆抗数万大军,陆抗尤不能下,可见罗宪亦非庸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