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采集狩猎时代——石器化浪潮
石器砸出来的人类时代
人类是地球上一种独特的生物,人类文明的演进过程实质上是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制作和使用工具是人类改造自然的第一步,而人类最早制造和使用的劳动工具就是石器。人类最初的石器工具属于打制石器,也就是将石块打碎,然后挑选形状合适的碎片当做砍砸工具、刮削器、手斧等。人类制作和使用石器工具标志着石器时代的来临。根据不同时期石器工具的变化,通常也把石器时代划分为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两个阶段。石器时代是人类祖先从猿人进化到现代智人的过程,直到青铜器出现,共经历了二三百万年。现今发现的最早的石器工具出土于非洲的肯尼亚,距今大约有260万年。
在距今200多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早期,人类的祖先(也就是猿人)通常使用“以石击石”的办法来制作石斧和石刀等工具,并将它们用来挖掘植物、袭击野兽,这时的石器成为一种万能的工具。当进入到距今1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此时人类已经从猿人进化到现代智人,他们的石器比较复杂,打制技术有很大提高,加工也比较精细,一些石器工具有了木柄或者骨柄。大约距今1万年前,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这时的石器已经出现了穿孔和磨光技术,石器的类型也更丰富,不同的石器工具用于不同的用途。新石器时代最具代表性的石器工具是石刀、石斧、石铲和石镰等,它们被用于采集植物、狩猎动物以及捕鱼等,甚至被用于原始的手工业和农业。
新石器时代的石斧
以1万年前农业革命出现为标志,人类之前所经历的时代被称为采集狩猎时代,这是历史研究中最早的人类时代。采集狩猎时代人类生产工具最大的特征就是石器化,通过制作出越来越精良的石器工具来提升改造自然的能力,从而推动了生产力的进步。
语言掀起人类认知革命
人类本质上是动物的一个分支,早期的人类祖先与其他动物没有太大差别,但是后来人类的历史却与其他动物有越来越大的差异,为什么会是这样呢?这是一个很根本性而又很复杂的问题,科学家一直在寻找更加令人信服的答案。有科学家认为,人与动物的明显区别包括:人类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人类能够两足直立行走;人类有独特的大脑结构,能够思考,能够记忆;人类能够用火并学会人工取火。遗憾的是,随着对灵长类动物研究的深入,科学家发现黑猩猩也具备人类的很多特征,比如黑猩猩能够制作长宽合适的树枝来吃白蚁,黑猩猩也能够直立行走,而且黑猩猩还具有跟人类近似的大脑结构,可以进行简单的思维判断,具备短暂的记忆能力。尽管人类最早用火的时间目前还难以确定,但是从考古发掘可以推测大约数十万至100万年前的早期猿人已经有使用火的痕迹,而这个时间要比现代人类(即智人)的诞生要早很多。
从目前来看,人类与动物最大的差异是语言的使用,这可能是人类将其他动物远远甩在身后的根本原因。尽管许多动物都能通过多种方式与同类交流并传递信息,但是人类是当今世界已知的唯一可以使用语言符号进行交流的生物。语言是人类特有的文化系统,可以承载复杂的信息内容,是古代人类信息交流的主要工具。尽管许多动物也会发出声音,比如狼群可通过叫声来实现协作,青猴可通过不同的叫声来提示各类风险,但是动物的叫声包含的信息非常有限,更无法承载经验知识,因而动物的叫声严格来说无法称之为语言。同时,有些动物能在人类训练下发出人类一样的声音,但是也不是严格的语言,因为动物无法理解其中的真实含义,也无法自我扩展语言能力,只能做简单的条件发射,比如经过训练的鹦鹉。
语言发明的历史,几乎同人类发展的历史一样久远,它至今仍为我们人类所使用。由于语言是以非实物形式存在,科学家至今没有找到人类最早使用语言的确切证据,但是可以确定的是语言的出现要比图形符号出现早。科学家在欧洲发现4万年前人类最古老的洞穴壁画,图形符号的形成显然要比语言复杂而且可能需要语言来辅助解读。可以想象,最初可能是某个猿人偶然发现了某种新事物或者新现象,于是用一组特定的声音和动作来表示这个事物,随后被越来越多的同伴模仿,最后形成一个群体的通用语言。语言的发明最初满足了人类生活中信息沟通及群体协作的需要,后来又成为了经验知识传承的主要工具。语言的使用更促进了人类大脑的思考,让人类变得更有智慧。语言的口口相传可以让人类经验知识得以积累,这种“群体学习”的积累过程让人类拥有适应不断变化的自然环境的能力。可以说,语言的使用让人类加速从动物种群中分离出来,成为推动猿人进化成现代智人的重要影响因素。人类的经验知识通过语言被传承下来,人类出现第一次认知革命,因而语言也被称为人类最伟大的发明。
语言是人类一切科学文明的基础,它在人类发展历史中至关重要,但是语言并不是人类天生具备的能力,而是后天学习的结果。比如,出生不久的婴儿不会说也不会听,主要用肢体及哭声、笑声与父母交流,但是慢慢就要学习开口讲话,学会用简单的语言与父母交流,最后才是学习读书认字。因此,语言也是人类学习的第一要务,是所有学习的基础,只有学会了基础语言才能快速学习其他知识,认知能力才能快速提高。通常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文化,很多时候是否懂得使用同一种语言成为一个群体身份的象征。比如中国贵州省侗族人的“侗族大歌”,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汉人有书记古典,侗家无文靠口传”。侗族人历史上没有文字,其历史人文、伦理道德、风俗民情、寨规古训、农事劳作等都被先人们编成故事来讲,数千年来编成歌谣来世代传唱。
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侗族大歌
在语言出现之前,人类的祖先也跟其他所有动物一样,获取食物的经验可能只在很小的群体范围内传播,并且几乎没有知识的积累与提高,这个时期人类社会进步是非常缓慢的,经历了数百万年之久。语言出现之后,人类的很多经验知识可以通过部落长老口述而代代相传,知识可以积累,后人可以向前人学习从而快速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不过,由于人类的生理局限决定了经验知识仅依靠大脑记忆很容易遗忘。因而采集狩猎时代人类的文化传播依然很慢,知识经验传承效率很低,人类认知能力提高也非常慢,生产力发展也快不起来,以致这个时期也至少经历了数十万年,直到农耕时代文字的出现。
相对于复杂的大千世界及神秘的宇宙,目前人类的认知是非常有限的。在14世纪欧洲文艺复兴之前人类十几万年的历史长河中,很多超出人类认知能力而无法解释的事情都几乎会被归到上帝创造的行列里,比如从最早的采集狩猎时代的图腾崇拜,到农耕时期的各类宗教体系。即使到了21世纪,人类认知能力经历了数次大的飞跃,但是今天人类对整个世界的了解依然还处在非常初级的阶段,很多领域人类依然知之甚少。不过,随着科技进步,人类认知能力正加速提升,很多未知的领域正被人类揭开神秘的面纱。
人类开发了最早的能源
从智人诞生的十几万年来,人类认识世界需要不断提升认知能力,人类改造世界则离不开对生产工具及能源的依赖,而人类最早接触的能源是火。火本来是大自然中的一种常见自然现象,如火山爆发会引起大火,雷电能使森林树木产生天然火,外星陨石坠落到森林、草原也可能会引发大火,这些自然火远在人类诞生以前就存在于地球上了。人类的祖先对火的利用带有很大的偶然因素,正是这些偶然的因素让原始人意识到火的价值,然后再加以利用。据科学家推测,原始人最早接触到的可能是天然火,就像大多数动物一样,原始人早期对这种天然的“怪兽”也是恐惧的。但当在一次自然大火过后,原始人偶然尝到经大火烧熟的动物尸体与一些其他食物时,觉得比起生吃的味道更好,而且更易咀嚼和消化,于是开始改变对火的恐惧心态,甚至有意识地去接近火,比如主动去发生火烧的地方寻找食物。就这样,人类的祖先开始变生食为熟食,逐步改变“茹毛饮血”的原始习惯。
自从偶然的机会发现了火的好处,原始人就开始尝试用各种方式利用和控制火,比如将自然的火种带到山洞里保存,用木柴烧火甚至发展到后来的人工取火。当人类学会保存火种之后,火的用途就大大扩展了,从此火就成为人类改造自然的重要工具,也是人类最早的能源利用方式,是继人类学会制作和使用石器工具之后最重要的生产力进步。而人工取火更是远古时代人类的高新科技,这是除人类之外其他动物望尘莫及的技术。制作和使用石器工具是人类的重大技术进步,可有研究表明黑猩猩也会使用简单的石器工具,但是迄今为止只有人类能够人工取火,除人类之外几乎所有的动物都怕火,更别提如何去利用这种天然能源来改造世界。
作为一种人类独自掌握的高新技术,火给人类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火的使用使人类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变。古代世界各民族人民都有流传关于火的神话和传说,比如中国古代神话“燧人钻木取火”、希腊神话的“圣火”等。通过火烧烹饪的食物营养更好并且易于消化,从而促进了人类大脑的发育,这是提升人类认知能力的生理基础;烧熟的食物杀死了病菌与寄生虫,营养更容易被肠胃吸收,让人类更少生病,也延长了人类寿命;火还给人类带来了温暖,使人类不仅生活在温暖地带,并且可生活在寒冷地区,从而有利于人类全球迁徙;火还增强了人类的攻守能力,使人类再也不惧怕猛兽的威胁,甚至还能用火来围猎大型猛兽,从而有助于人类爬上食物链的最顶端;人类在长期用火的过程中,发现泥土经过焙烧后变得坚固而不透水,并且还可以依照人们的需要烧制成各种形状的器皿,这就发明了陶器;再后来人类发现有一些石头在火的燃烧下可生成坚硬发亮的物质,于是人类学会了冶炼青铜器。总之,火的使用使人类获得了新的知识、新的力量,改造自然的能力明显提高,生产力也有极大进步。恩格斯因此指出,火的使用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是“新的有决定意义的进步”。
在希腊雅典举行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圣火采集仪式
火的使用对人类的进化极其重要,也是伴随人类文明最长时间的能源,即使今天科技如此发达,但是人类社会依然离不开对火的依赖。现有的考古证据还无法完全确定人类最早用火的确切时期,但是世界很多地方都发掘出了早期人类使用火的遗迹。有的科学家认为380万年前生活在非洲肯尼亚的早期猿人已经开始用火,也有科学家发现了170万年前生活在中国境内的元谋人有用火的证据,还有科学家在距今大约40万年前的北京周口店旧石器时代遗址发掘出大量人类用火的遗迹。尽管科学家对人类最早用火的时间及地点依然争论不休,但是从十几万年前人猿进化到现代智人的时间节点看,人类最早用火很可能出现在数十万年前至智人出现的这段时期。原因是火的使用大大加速了人类的进化,生产力有明显进步,成为猿人进化成现代智人的重要推动因素。比如,在先前数百万年的时间里,人类食物来源主要靠采集和猎杀小动物,但是到40万年前,人类开始猎杀大型动物,然后15万年前智人出现,人类一举跃升至食物链的最顶端,此后包括大型动物在内的大量物种开始在地球上陆续灭绝。毫无疑问,火是人类第一次对自然力量的充分利用,它大大地改变了远古人类的生活及演化进程,最终深刻地改变了整个世界。
人类发明了最早的交通工具
从人类演化进程看,人类祖先最早可能是生活在树上,依靠四肢攀爬,然后又下到地面进化成直立行走的类人猿。人类祖先在长达数百万年间与所有动物一样,都是依靠自身的体力实现空间位置移动,比如依靠四肢爬行或者两腿走路。因此,古代人类的活动范围非常有限,人的一生可能也就在几十公里的区域内活动,因为既没有便捷的交通工具,也不敢轻易离开熟悉的领地到陌生地方去觅食。
直到数万年前的一天,智人也许看到了河边成群的蚂蚁借助树枝、树叶轻松渡过数米宽的河流到达对岸,于是从中得到启发,从此智人就学会了借助森林里大量存在的枯木轻松渡过宽阔的大江、大河,甚至采用同样的方式成功登上荒无人烟的海岛,以便寻找到更多的食物。智人懂得用枯木作船在水面上漂流,终于克服了两腿走路不远的生理障碍,并且第一次学会了使用交通工具,因而人类最早发明的交通工具很可能是船。虽然这种船早期可能简陋到只是河边就地取材的一根能够漂浮的枯木,而后来又学会了制作木筏及中间挖空的独木舟,这已经是人类原始交通时代的开端。
人类最原始的交通工具——独木舟
大约10万年前,一些远古的人类就开始走出非洲,向东、向西迁徙到达亚欧大陆的很多地方。由于这些新聚居地自然环境与人类最早生存的非洲大陆相差无几,因而早期的这种人类迁徙并不能说明人类技术有了很大进步,当时人类最重要的技能就是懂得使用石器工具与用火。不过,大约45000年前人类又产生了一项重大成就,那就是人类成功迁徙到了澳大利亚。与人类从非洲迁徙到亚洲与欧洲大陆不太一样,人类迁徙到澳大利亚需要克服众多天然障碍,比如需要穿过许多数十上百公里的海峡,还要很快适应当地独特的生态环境。科学家推测,迁徙到澳大利亚的人类很可能学会了如何建造及操纵能在海上航行的船只。因为智人移居澳大利亚后的数千年间,还殖民到了澳大利亚北方许多独立的小岛上,比如布卡岛和马努斯岛,这些岛屿距离最近的大陆有两百公里远。科学家研究发现,大约在35000年前就有人类抵达日本,而在大约3万年前就有人类抵达中国台湾,这表明人类有能力越过非常广阔的海洋,这在先前的数十万年间都还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也充分说明,一旦人类掌握了高明的航海技术,那么人类海上迁徙的速度就大大加快,先进的交通工具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重大推动作用。
关于人类迁徙的问题就必然涉及人类起源的问题,这个领域一直以来都存在很大的争议。最早德国动物学家海克尔在1863年发表的《自然创造史》一书中主张人类起源于南亚,还绘图表示现今各人种由南亚中心向外迁移的途径。后来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在1871年出版的《人类的由来及性选择》著作中指出人类并非神创而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并且推测非洲是人类的摇篮。目前为止,学术界对于早期人类起源的假说主要分为多地起源说和单地起源说。多地起源说认为,人类由分布亚非欧各地区的猿人经几十上百万年分别进化而来;单地起源说则认为,人类的共同祖先起源于非洲,然后经过大迁徙而分散到世界各地。
尽管早期通过考古发掘的古人类化石一定程度反映出数百万年前人猿广泛分布于亚非欧大陆的迹象,但是20世纪90年代前后,通过基因检测技术收集到越来越多的支持单地起源说的证据。1987年,美国科学家华莱士和威尔逊分别带领两个实验室,检测取样于全球各地不同族群的细胞线粒体。线粒体存在于细胞质中,它自己有DNA(脱氧核糖核酸),能够独立复制,代代相传,是一种很好的遗传标记。通过分析其中的遗传物质DNA,研究小组吃惊地发现,现代男性都有一个共同的祖父,他生活在大约15万年前的非洲;而现代女性的基因都来自一个共同的祖母,她也同样生活在大约14.8万年前的非洲。该研究小组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得到结论认为:现在全世界人类都来自非洲,拥有一个共同的祖先,大约5万~10万年前迁徙扩散到亚洲和欧洲;而生活在中国的原土著——蓝田人、元谋人、北京人都在非洲人抵达前就灭绝了,他们没有留下后代。
人类最早的手工产业
“山顶洞人”磨制的骨针
人类祖先最早用兽皮和树叶围在身上用来御寒保暖,这是满足生存的需要。在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已会用兽皮缝制衣服,其中不可缺少的工具是骨针。考古学家在距今约18000年的北京山顶洞人遗址发现了骨针,这是今天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缝纫工具,表明当时的人类祖先已经会用骨针将兽皮缝制成衣服。
从考古发掘的遗迹推测,旧石器时代晚期智人生活的十多万年间创造了原始社会的服饰,用骨针缝制的兽皮以及骨锥扎叶、藤皮长草编织的衣服。进入到新石器时代后,人类逐步掌握了制造皮革以及纺织麻、棉、编织等技能,原始服饰有了重大的进步,相当于人类最原始的手工纺织业由此萌芽。
纺织业是为了满足人类自身生存需要发展起来的产业,也是最古老的手工产业,从采集狩猎时代诞生到农业时代、工业时代,纺织业在经济中都占据着重要地位,尤其是在农业经济时代更有“男耕女织”的说法。纺织业在古代往往成为一个国家与地区的支柱产业,比如古代中国的丝绸、古印度的棉纺布料在当时都曾经闻名世界。中国的“丝绸之路”就是从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间,中国与中亚、中国与印度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西域交通道路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