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研究内容及框架
一 研究内容
本研究报告以河南省金融发展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科学全面的指标评价体系以及多渠道搜集数据,使用SPSS软件和因子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最终合成了评价各地市金融发展状况的综合性指标,试图揭示各地市金融发展的相对优势、劣势,以衡量区域金融的发展程度和发展质量,为区域金融发展战略提供决策依据。
从结构上讲,本报告包括综合篇和区域篇两部分。综合篇为第1—5章,详述金融发展指数的指标体系设计、数据来源及技术路线;在对河南省金融发展进行概述的基础上,从金融状况、成长发展、服务水平和综合环境四个方面对河南省金融发展进行分析评价,并最终给出了河南省18个地市金融发展指数的排名情况。第6—23章为区域篇,各地市(县、区)各成一章。区域篇的分报告同样从金融状况、成长发展、服务水平及综合环境四个方面对各地市(县、区)的金融发展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该市(县、区)金融发展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二 研究框架
本研究报告衡量金融发展水平的指标是从金融市场所反映的金融发展、经济发展对金融的影响、城市发展对金融的影响以及生活环境对金融的影响等几个方面来选择,基本思路如下图所示。
三 指标体系设计
(一)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1.系统性原则
各指标之间要具有一定的逻辑关系,各个指标要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出金融发展的特征和状态。指标体系的构建具有层次性,自上而下,层层深入,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指标体系。
2.动态性原则
金融发展需要通过一定时间尺度的指标才能反映出来,因此指标的选取要充分考虑到动态变化的特点,收集若干年度的变化数值。
3.简明科学性原则
指标体系的设计及指标的选取必须以科学性为原则,能客观反映出各指标之间的真实关系。各指标要具有代表性,既不能过多过细,也不能过少过简。
4.可比、可操作、可量化原则
指标选取的计算度量和计算放大必须一致,各指标尽量简单明了、便于搜集,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可比较性。选取指标时,也要考虑能否进行定量处理,以便进行数学计算和分析。
5.指标相对独立原则。要求做到每个指标内涵清晰,不存在因果关系,紧紧围绕中原经济区金融发展内涵的各个层面。
6.指标相对关联原则。要求各个指标间有一定的关联性,以保证指标体系的系统性。
本报告在以上6个原则的基础上,结合河南省实际情况选择指标,以求达到全面测量河南省社会、经济、环境发展状况及差异的目的。从客观评价各地区金融发展状况的实际需要出发,依据定性选取指标的原则(目的明确、综合全面、切实可行、稳定性强、协调一致),结合我国政府统计部门公布的社会经济数据,最终选择出了代表性强的指标组成了金融发展指数的评价体系。
(二)指标体系要素结构
河南省金融发展指数评价体系包括金融状况、成长发展、服务水平和综合环境4个二级指标,每个二级指标又分解为若干个三级指标,每个三级指标再分解为若干个四级指标。在四级指标选取方面,研究人员本着系统性、动态性、简明科学性等原则选取指标,但由于受到数据可得性的限制,部分指标在选取时,不得已选择了次优的指标,不过这并不影响研究结论的获得。
1.金融状况指标体系
它包括4个三级指标,即金融市场发展、金融结构深化和金融效率提高。
(1)金融市场发展衡量指标:金融业增加值、金融系统存款余额、金融系统贷款余额、证券交易额、发行国债额、保费收入、保险赔付额。
(2)金融结构深化衡量指标:证券募集资金净额比GDP、短期贷款占比、保费收入比全省金融业增加值。
(3)金融效率提高衡量指标:存贷比、保险密度、上市公司占有率、证券交易额占比。
2.成长发展指标体系
它包括3个三级指标,即资本市场成长性、经济成长性和城市创新成长性。
(1)资本市场成长性衡量指标: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年增长额、发行国债年增长额、A股股票募集资金净额。
(2)经济成长性衡量指标:GDP年增长额、财政收入年增长额、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增长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增长额。
(3)城市创新成长性衡量指标:政府研发经费支出年增长额、政府研发人员年增长量、新产品销售收入年增长额。
3.服务水平指标体系
它包括2个三级指标,即智力资本和城市环境。
(1)智力资本衡量指标:金融业从业密度、受高等教育密度、科研人员密度、普通高等学校数量。
(2)城市环境衡量指标:城镇化水平、城镇登记失业率、人均城市道路面积、人均绿化覆盖面积、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商品房屋销售均价、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工资、年末运营车辆数量。
4.综合环境指标体系
它包括两个三级指标,即经济环境和开放程度。
(1)经济环境衡量指标: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人均纯收入、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人均社会商品零售额。
(2)开放程度衡量指标:实际利用外资额、旅游创汇收入、进出口总额。
总结而言,中原经济区金融发展指数指标体系构成情况如下表。
指标体系的要素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