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关系重建:戒毒人员回归社会长效机制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选择了长三角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阶段的100名戒毒人员作为个案和跟踪对象,对他们进行了深入的无结构访谈,并跟踪访谈一年,根据录音访谈记录整理出他们的戒毒经历和回归社会状况。以100名戒毒人员的戒毒经历和回归社会状况为依据,沿着社会学“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研究主线,通过“社会关系重建”的康复理念,寻找和构建戒毒人员回归社会长效机制的思路和理念。

1.资料获取:社区

戒毒人员的特殊性在无形中给本研究带来一定困难。如何能够更好访谈和实施为期一年的跟踪呢?课题组从《戒毒条例》在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的具体实施中找到了灵感,认为以长三角城市社区为依托,通过专业化的禁毒社工为抓手,开展针对长三角戒毒人员回归社会过程中的访谈和跟踪是切实可行的。

选择社区作为研究场域来访谈和跟踪戒毒康复人员就能解决研究资料获得的问题了吗?课题组认为,从江苏、上海和浙江的情况来看,江苏从2007年开始开展社区戒毒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成效,上海在2003年成立了自强服务总社在全国率先开展了戒毒社会工作模式,浙江省近年来在社区戒毒的组织构架上有所突破,都具备了调研和访谈的条件。因此,选择社区作为调研场域是恰当和可行的。

2.跟踪个案的一年生活与戒毒历程

用生活史(一年的戒毒经历)做社会学资料,托马斯和斯那尼斯有精辟的论述:我们可以有把握地说,尽可能完整的个人生活史记录是一种完善的社会学研究资料,如果社会科学仍然非采用其他资料不可,那只是因为要获得这种涉及社会学问题的全面的数量足够的资料目前尚有实际的困难,而且对描述一个社会群体生活所需要的全面个人资料进行充分分析的工作量也太大。转引自周德荣《中国社会的阶层与流动—— 一个社区中士绅身份的研究》,学林出版社2000年版,第19页。周荣德认为,个人生活史成为社会学的一种完善的资料,基本上是因为它是一个人在他的社区内适应社会环境的产物,是一个人如何进入一个社会群体和成为能符合社会传统和习俗要求的活动分子的记录,它显示由其他人的行为而传递给一个人的社会传统如何影响他的态度、情绪和愿望。因此,生活史是社会制度及其实施方式借以传达于世的媒介,它对制度及其作用的描绘真实而贴切,因为它的主角的确是在社区里成长并体验过社会生活的。所以,凭借一些人物的事业经历,就能够像叙述故事似的生动有趣而清楚地说明各种社会、经济和政治活动的情况。同上。

本研究就是基于生活史研究的方法,运用质性研究的访谈法(结构化访谈和版结构化访谈1),具体来说就是采用个案研究方法中的跟踪访谈方法。课题组在苏州、南京、杭州三个城市分别选取两个戒毒人员集中分布的典型社区,每个社区包含10—20名戒毒人员,总共100名戒毒人员作为目标群体。

样本确定后,展开为期一年的跟踪调查。具体的研究实施从2013年1月开始至2014年1月结束,具体的实施委托南京市秦淮区夫子庙社工站、苏州市彩香社工站、杭州市上城区社工站选择100名社区戒毒康复人员进行跟踪。在这一年中,课题组通过这些社区的专职禁毒社工在日常生活中对他们的戒毒情况进行评估,并结合对他们的尿检结果来检验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的成果,对于戒毒人员的访谈一共举行了三次,分别是2013年1月项目启动,2013年9月和2014年3月。

在这三次调研中,课题组成员通过和戒毒人员的访谈、和专职禁毒社工的访谈,辅以走访活动,获取戒毒人员的第一、第二手资料,并以此为部分依据作为对社区戒毒模式的评价标准之一。

3.研究方式

尽管戒毒问题已是全世界多学科关注的共同问题,但中国内地的戒毒问题有其原发性和特质性,因此,本研究在借鉴西方理论框架的基础上,主要试图通过质的研究,以扎根理论的原则,从长三角戒毒人员在戒毒和回归社会阶段的戒毒经历和生存状况,挖掘他们难以戒除毒瘾、回归社会的深层社会根源,尝试构建他们回归社会的长效机制的理论模型——长三角社区戒毒康复模式。

在质性研究领域,一个十分著名的方法是格拉斯和斯特劳斯提出的“扎根理论”。扎根理论是一种质的研究方式,其主要宗旨是从经验资料的基础上建立理论。研究者在研究开始之前一般没有理论假设,直接从实际观察入手,从原始资料中归纳出经验概括,然后上升到理论。这是一种从下往上建立实质理论的方法,即在系统搜集资料的基础上寻找反映社会现象的核心概念,然后通过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建构相关的社会理论。扎根理论一定要有经验证据的支持,但是它的主要特点不在其经验性,而在于它从经验事实中抽象出了新的概念和思想。扎根理论的基本思路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从资料中产生理论

扎根理论特别强调从资料中提升理论,认为只有通过对资料的深入分析,才能逐步形成理论框架。这是一个归纳的过程,从下往上将资料不断地进行浓缩。与一般的宏大理论不同的是,扎根理论不对研究者自己事先设定的假设进行逻辑推演,而是从资料入手进行归纳分析。理论一定要可以追溯到其产生的原始资料,一定要有经验事实作为依据。这是因为扎根理论者认为,只有从资料中产生的理论才具有生命力。如果理论与资料相吻合,理论便具有了实际的用途,可以用来指导人们具体的生活实践。本研究就是基于对戒毒人员在社区戒毒、社区康复阶段的访谈口述史为主要资料来源,试图在长三角社区的社会情境中寻找他们回归社会之路。扎根理论的首要任务是建立介于宏大理论和微观操作性假设之间的实质理论(适用于特定时空的理论),但也不排除对具有普适性的形式理论的建构。本研究也正是在这样的理论观照下,努力构建一个介乎宏大框架和接地气、可操作的现实模式之间的理论框架。

(2)对理论保持敏感

由于扎根理论的主要宗旨是建构理论,因此它特别强调研究者对理论保持高度的敏感。不论是在设计阶段,还是在搜集和分析资料的时候,研究者都应该对自己现有的理论、前人的理论以及资料中呈现的理论保持敏感性,注意捕捉新的建构理论的线索。本研究也是一样,我们在第一章对于西方戒毒领域的理论和理念走向作了深入的梳理和讨论,因为我们一直认为,这些发达国家在过去100年走过的戒毒之路和戒毒模式的转换,也正好为中国未来少走弯路提供了参照,尽管不一定是能照亮未来的星辰,但至少保持理论敏感性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在搜集资料时有一定的焦点和方向,而且在分析资料时注意寻找那些可以比较集中、浓缩地表达资料内容的概念,对理论建构保持特别敏感。扎根理论出于自己的特殊关怀,认为理论比纯粹的描述具有更强的解释力度,因此强调研究者对理论保持敏感。

(3)不断比较的方法

扎根理论的主要分析思路是比较,在资料和资料之间、理论和理论之间不断进行对比,然后根据资料与理论之间的相关关系提炼出有关的类属及其属性。比较通常有四个步骤:第一,根据概念的类别对资料进行比较:对资料进行编码并将资料归到尽可能多的概念类属下面以后,将编码过的资料在同样和不同的概念类属中进行对比,为每一个概念类属找到属性。第二,将有关概念类属与它们的属性进行整合,对这些概念类属进行比较,考虑它们之间存在的关系,将这些关系用某种方式联系起来。第三,勾勒出初步呈现的理论模式,确定该理论模式的构成部分,将初步理论模式返回到原始资料进行初步的检验和验证,同时不断地优化现有理论模式,使之变得更加精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