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大众哲学(全2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与时偕行的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石。了解马克思主义,要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开始。


欧洲的冬天是阴冷的。2008年的欧洲,在金融危机的肆虐下,益发的阴冷而低沉。

在这阴冷和低沉中,马克思的《资本论》在欧美市场火爆热销,带来了冬天里的一把火。

买书的不仅仅是蓝领无产者,更多的是达官富豪和学者名流。据说德国财长施泰因·布吕克案头就摆放了一本满是圈圈点点的《资本论》,德国31所大学更是开设了《资本论》专题课。面对如此的热销,英国媒体甚至戏称,如果马克思还在世的话,《资本论》的巨额版税收入会让他轻松进入福布斯富豪榜。

我们中国人对一句话应该不陌生:“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0页。这是《共产党宣言》的开篇之语。160多年过去了,19世纪开始刚刚出生在欧洲大陆的马克思主义,不仅剿而未灭,反而登堂入室,备受推崇。

是时尚的玩笑,还是历史的选择;是情绪发泄的偶然,还是社会演进的必然。要理解这一切,就要去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说些什么,马克思主义哲学又说了些什么。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石。了解马克思主义,要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开始。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统一起来,把唯物主义彻底地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使哲学的内容、性质和使命都发生了不同以往一切哲学的革命性变革,第一次使哲学获得了真正科学的性质,成为全新的、科学的哲学世界观,标志着人类哲学思想进入到一个崭新的阶段。科学性、阶级性、实践性和创新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是工人阶级立场、观点、方法的高度统一。

一、以科学赢得尊重

谎言也许能蒙蔽一时,但真理的光芒终将绽放;潮流也许能风靡一时,但面对历史的车轮只是过眼云烟。

任何理论,只有蕴含了科学的因素、获得了科学的支持、具有了科学的本性,才会找到并守住自己的位置。马克思主义哲学正是以其坚实的科学性屹立于人类哲学之林。

我们讲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来自于对下面四个事实的判断: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的。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演讲中曾讲过:“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02页。因为马克思认为,科学的进步不仅对历史发展有革命性影响,更对人类的思想、思维的进步有根本性影响。科学的进步拓展纵深了人类对自然与社会的认识,也让哲学的发展有了坚实的基础。19世纪科学技术的新成果,特别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规律、进化论这三大发现,形成了近现代科学发展的总体格局,使得我们可以“以近乎系统的形式描绘出一幅自然界联系的清晰图画”《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00页。,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思想文化智慧的结晶。要比巨人高就要站在巨人的肩上。马克思主义哲学超越了以前的一切哲学,是因为它汲取了人类哲学史上的全部精华,特别是人类哲学史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优良传统与科学成果。具体来说,德国古典哲学中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哲学对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唯物主义进行了革命地改造,继承了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汲取了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实现了两大有机统一:一是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让唯物主义贯穿着辩证法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让辩证法建立在唯物主义基础上形成唯物辩证法;二是实现了自然观和历史观在人类社会实践基础上的有机统一,彻底地解决了思维与存在这一哲学基本问题。马克思找到了社会物质生活资料生产这一历史的现实基础,发现了物质性的经济关系这一历史的决定因素,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从而创立了唯物史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正确地揭示了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最一般的规律。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规律是客观且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没有发现不等于不存在,不愿意去真实反映规律不等于能否认规律。资产阶级思想家出于对既有社会制度的维护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去曲解对规律的认识。而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的把握是真实、深刻、准确的,而且对这些规律的揭示和阐释同样展现了强大的逻辑力量与超凡的学术魅力。19世纪末,曾有一批资产阶级学者围剿马克思《资本论》,绞尽脑汁,百般挑剔,最后不得不慨叹道:“从立场上批判马克思容易,从理论上否定马克思很难。”为什么很难?是理论的无懈可击,是逻辑的不可辩驳。马克思有一句名言:“理论只要说服人 [ad hominem],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 [ad hominem]。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1页。这正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逻辑力量最好的注解。

——马克思主义哲学生长于工人阶级的伟大实践。哲学的诞生与发展离不开具体的社会生活实践,先进的、科学的社会生活实践为哲学的诞生准备了肥沃的土壤。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内部矛盾日益激化,欧洲先后爆发了英国工人的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和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等三次大的工人运动。这标志着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的同时,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和阶级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诞生在工人运动的凯歌突进中,马克思主义哲学从诞生起就与工人阶级争取自由解放的运动同成长、共进退;与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大趋势步调一致,相呼应和。

当我们理解了这一切,对以下这些现象就不会感到奇怪和惊讶了:

——法国哲学家萨特(Sartre, 1905—1980年)后期曾经下大工夫于他的代表作《辩证理性批判》,旨在以“人学辩证法”代替“唯物辩证法”,但到晚年却向学生忠告:马克思是一座不可被超越的思想高峰。

——又一个法国哲学家德里达(Derrida, 1930—2004年),本不是马克思主义者,可在20世纪90年代整个西方世界欢呼苏东剧变的背景下,力排众议“向马克思致敬”。德里达的解构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大相径庭,他的致敬当然不等于服膺,我们决不能接受用解构主义来解构马克思主义哲学。

——1999年,英国剑桥大学文理学院教授们发起评选“千年第一思想家”,结果是马克思位居第一;同年9月,英国广播公司(BBC)又以同一命题在全球互联网上公开征询投票一个月,仍然是马克思位居第一。2005年7月,英国广播公司又以古今最伟大的哲学家为题,调查了3万名听众,结果马克思以27.93%的得票率荣登榜首,英国本土自己的大哲学家休谟在占尽主场优势的情况下,以十多个百分点的差距排在第二。

这样的现象在过去不断地发生,在未来也必将更加频繁地出现。马克思、恩格斯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其无可置疑的科学性,彻底赢得了世界的尊重,尤其是他的反对者的敬重。马克思主义哲学代表了工人阶级这一先进生产力,体现了历史发展的规律和趋势,代表了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二、以立场获得力量

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哲学,不同的人又需要不同的哲学。有钱的人怕世乱,当皇帝的求长生……既然社会有了阶级,有了分化,就不要去掩耳盗铃认为猫鼠能同心。

可是马克思以前的众多哲学都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视为一切人的哲学,其实透过言不由衷的普适呓语,不过是有闲阶级、剥削阶级的遮羞布、定心丸和兴奋剂罢了。毛泽东一针见血地指出:“在阶级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在一定的阶级地位中生活,各种思想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83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旗帜鲜明地把自己当作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认识世界的科学方法论、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这一立场选择狭隘吗?历史发展告诉我们说,绝不。正如恩格斯所言:“科学越是毫无顾忌和大公无私,它就越符合工人的利益和愿望。”《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13页。

姑且不论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从当下的情形来看是人类的绝大多数,代表了他们就代表了人类;更重要的是从社会发展来看,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代表了先进生产力、代表了未来、代表了进步、代表了全社会。工人阶级没有一切剥削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所固有的阶级狭隘性和片面性,它体现了作为历史上最先进的生产方式代表的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与人类彻底解放的发展趋势相一致。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热情洋溢地为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唱起赞歌:“这个阶级与整个社会亲如兄弟,汇合起来,与整个社会混为一体并且被看作和被认为是社会的总代表;在这瞬间,这个阶级的要求和权利真正成了社会本身的权利和要求,它真正是社会的头脑和社会的心脏。”《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4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这样一个阶级和群体服务不狭隘、不丢脸,而且有前途、有力量。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支撑。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让工人阶级有了自己的精神武器,可以在它的指导下去批判旧世界,创造新世界。

——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打碎这个旧世界的合理性提供了理论支持。通过对剩余价值的揭示,让世界明白,原来不是资本家在养活劳动者,而是劳动者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着财富、积累着资本,反过来却又被资本奴役。这是多么的不合理,多么的荒谬,怎么不应该被消灭?

——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打碎这个旧世界的必然性与可能性作出了理论说明。“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2页。这一宣告“引起资产阶级及其空论主义的代言人的恼怒和恐怖”《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2页。,但它增强了工人阶级革命的信心与底气。

——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构建新社会描绘了蓝图。“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的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66页。遵循马克思这一蓝图,“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6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把工人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通过工人阶级实现着自己的哲学抱负,在创造新世界的同时实现人的解放,推翻那些使人成为被侮辱、被奴役、被遗弃和被蔑视的东西的一切关系,让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走向实践。这个解放的头脑是哲学,它的心脏是无产阶级。

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洗礼的无产者从不因为自己的阶级身份感到羞愧,相反而备感骄傲。但以此为荣并不意味着永远去做无产阶级,无产者迟早要抛掉“无产阶级”这一称谓。只是无产者深深知道单独一个又一个的无产者靠个人的力量获得财富、改变地位是没有意义的。只有解放了全人类,最终才能解放无产阶级自己;只有消灭了整个与无产阶级相对应的社会关系,才能最终消灭掉无产阶级。

三、用实践实现革命

站在巨人肩上,只能说明比巨人高;沿着前人的路往前走也许能走很远,但毕竟还在老路上。

马克思主义哲学站在了巨人肩上又超越了巨人,在前人走过的路旁边又走出了一条新路。

这一超越、这条新路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实践观点的确立和对实践概念的完备规定开启的。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又一鲜明特色。

人类哲学的发展群星闪耀,但也步履蹒跚。在欧洲中世纪,哲学沦为神学的“婢女”,人“还没有获得自己或者是再度丧失了自己”《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页。;在德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人刚从上帝那里站起来又拜倒在绝对精神的裙下。历代哲学家的思想犹如繁星但也只能星星点点,照亮一点的同时又面向了更大的黑暗;哲学只能在狭隘的领域、封闭的范围内孤立地、无为地进行思辨的自娱自乐。

但是,纯然的、与人不发生关系的客观不具有哲学意义,而思维抽象出来的纯粹逻辑理性则是对现实的颠倒,只有人的感性活动、人的实践才能将它们有机统一起来,使得哲学有了意义,世界也有了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把实践提升为哲学的根本原则,转化为哲学的思维方式,从而创立了以实践为基础和核心的崭新形态的现代唯物主义,完成了哲学的革命,实现了哲学的创新:

——世界观不是神秘的,也不是天赋的,而是人在实践中形成的,人是通过实践活动来把握人与世界的整体关系,实践是人及社会的存在的基本方式。

——认识不是冥想、不是逻辑运动,只有实践才是认识的来源、动力、基础,并且成为检验认识之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社会不是一个前置、空旷、独立的舞台,实践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依据,人们的一切社会生活究其本质是实践的。

这样的革命、这样的创新已然前无古人,但马克思主义哲学并未就此止步。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满足于哲学形态的革命、不停留于哲学方法的创新,而是更进一步走向哲学使命的革命、哲学功能的创新。

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以实践范畴为核心构建起了崭新完整的理论体系,更重要的是开辟了从本体论认识现实的道路,找到了哲学与改变世界的直接结合点,把实践作为哲学的最高指向。

马克思说:“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27页。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指向的最好陈述。毛泽东更是提出:“让哲学从哲学家的课堂上和书本里解放出来,变为群众手里的尖锐武器。”《毛泽东文集》第八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23页。现在回过头来看,中国社会一度的“工农兵学哲学”运动其实有很多值得我们汲取的财富,轻易地忘记与抛弃实在可惜。毕竟,“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1页。。如果我们用一种常规的心态、学究的思维对待革命的哲学,就不仅是我们的可悲,也会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遗憾。

四、因创新引领时代

马克思说:“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20页。毫无疑问,诞生于19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当然是那个时代精神的精华。但当我们回眸百余年历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又确乎从来没有远离过这个世界,更不用说中国社会了。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又当之无愧地成为了我们这个时代精神的精华,是充满创新性的哲学。

这不是一厢情愿,而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使然。

世界发生了变化,时代也出现了阶段性变化,但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没有变化,资本主义社会的固有弊端与内在矛盾并没有消除,工人阶级的任务没有改变,人的自由而全面的解放使命没有终结,今日的人类社会依然处于工人阶级不断实现其历史使命的大时代中。科学技术进步了,生产力发展了,世界发生了自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最醒目的沧桑巨变,人认识世界理解世界的范式、内容发生变化了,但世界的本质永远不会改变,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规律仍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永远不会改变。“变化中的没有变”、“没有变中的变化”,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没有被撼动,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深刻透彻批判的这一基本事实没有变,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恩格斯所判断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博弈的时代,马克思主义没有过时,马克思主义哲学没有过时。

马克思主义哲学又是不断发展的。回答重大现实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重要经验。

19世纪40—50年代,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化,争取人类解放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蓬勃兴起,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和趋势、资产阶级的历史作用及其命运、无产阶级的神圣使命与革命道路、无产阶级政党与无产阶级专政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历史地呈现出来。作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导师,马克思、恩格斯敏锐地捕捉到并创造性地回答了这些问题,系统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为无产阶级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武器。恩格斯曾经明确将科学的发现和进步与人类的思想认识的发展联系起来,他说:“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28页。马克思主义哲学从来不为既有的个别论断固步自封。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特别提醒,“结论要是没有使它得以成为结论的发展过程,就毫无价值。……结论若本身固定不变,若不再成为继续发展的前提,就比无用更糟糕。”《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511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我发展不仅体现在马克思之后,甚至发生在他们自己思想的不断完善上。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发表24年后的1872年,在这篇经典著作的德文版序言中写道:“由于最近25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6页。作为工人阶级“圣经”的《共产党宣言》尚且如此,更何况一些具体的论断。

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精神不是教条,这一点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反复强调的。“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62页。为了避免一些人以马克思主义词句装点门面,到处去贴马克思主义的标签,马克思甚至多次强调“我只知道我自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90页。。这样的话语背后是马克思对教条主义的辛辣讽刺与对马克思主义被异化的忧虑。

确实,马克思以后的哲学发展乃至社会演进中,马克思的忧虑不幸被他自己言中了。僵化马克思主义、教条马克思主义、空头马克思主义、冒牌马克思主义导致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受挫的同时,也在相当程度上损害了马克思主义在人们心中的形象。

进入新时代、新社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要继续放之四海而皆准,要继续保持理论之树常青,只有一个原则,这就是,“不丢老祖宗,又要说新话”。不丢老祖宗的精神,用老祖宗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说我们这个时代需要我们去说的话,去说我们这个时代感兴趣的话,去说解决我们这个时代问题的话。

当年俄国的共产党人列宁面向他的革命者强调:“我们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看作某种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恰恰相反,我们深信:它只是给一种科学奠定了基础,社会党人如果不愿落后于实际生活,就应当在各方面把这门科学推向前进。”《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4页。今天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中国共产党人就是面对着这样的要求,也要去完成这样的任务。

当然,在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过程中,要有解放思想的自信,但不能有自以为是的自负。轻率的傲慢、狭隘的优越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面对社会大众对我们所主张理论产生的困惑与疑虑,面对现实中出现的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冲突与矛盾,必须谨慎辨析。一种可能是理论确实跟不上实践,对此我们可以大大方方地创新理论;但也可能是实践走入了误区,可人们囿于既得利益,不愿意向理论靠拢,反而倒打一耙去否定理论、去修正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可创新,但不能被肢解;可发展,但不能被歪曲;可大众化,但不能被庸俗化。

结语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工人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又是科学的方法论,为人们提供了观察和处理问题的唯一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锐利思想武器,是工人阶级政党确立正确的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建立科学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优良工作作风的世界观基础,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武装工人阶级政党,武装人民,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领导素质和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是党带领人民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理论指南和思想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