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周礼》与北宋儒学的发展
在中国传统学术思想中,《周礼》主要是今古文经学争论的焦点。《周礼》虽然在汉武帝时候就已经被发现,但直到西汉末期刘歆“发得《周礼》”,《周礼》才真正进入了学术史的脉络,成为古文经学的大宗,同时也成为今文经学攻击古文学的主要对象。东汉今古文学的争论主要是围绕着《周礼》而展开的。到了晚清,今古文学的争论又再起。今文学派由反对《周礼》进而否定了整个古文学,因此之故,《周礼》的真伪问题再次成为经学以及整个思想学术界的主要议题。近代以来,随着经学的瓦解,儒家经学传统中的《周礼》也逐渐分散在历史学、考古学、古文字学等各门学科当中。总之,在近代以前的传统儒学脉络当中,《周礼》主要是在今古文的经学传统中受到关注,学术界对于《周礼》与儒学以及儒家思想发展之间的关系则探讨不多。这一方面是由于与《周易》《春秋》以及“四书”等其他经典相比,《周礼》书中具有引领、推动儒学发展的议题相对来说不是很多。另一方面,学者对于儒学研究主要关注的是儒学的哲学理论,《周礼》在这方面能够产生的话题并不多。但是,如果我们转换一下视角,从儒学的整体来考量,《周礼》作为周公致太平之迹,作为儒家的大经大法,体现了儒家关于社会政治的主要设想。因此,《周礼》并不外在于儒学的发展,它对于儒家思想的发展在某些历史时期还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宋代形成的新儒学是儒学发展历程中的一次彻底转型。儒学大量吸取了佛、道的思想理论,在心性义理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完善了原始儒学在这方面的先天不足。同时,宋代的儒学是全方位的转型,不但在哲学义理方面,而且在关于社会政治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与提升。宋代儒学的理想是复三代之古,《周礼》正是这一理想的集中体现。我们不必刻意夸大《周礼》在宋代儒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但需要客观地指出,《周礼》作为儒学重要的典籍,与《周易》、“四书”等一样,同样推动了宋代儒学的发展。虽然它们用力的方式、方向各不相同,但它们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共同推进了宋代儒学的发展与演进。另外,由于《周礼》本身的特殊性,宋代历史上再次出现了由《周礼》引发的学术与政治纠结胶着的现象。王安石依照《周礼》实行新法,引发了各派学者对《周礼》的非议。《周礼》在学术与政治之间的紧张关系,同样也成为宋代儒学发展中非常有意义的议题。
以往学术界从思想史的角度对《周礼》在儒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意义研究不多,尤其对于宋代儒学的发展,除了对宋代的理学作深入详尽的研究之外,从经典诠释的角度来看,“四书”与宋代理学,易学与宋代理学,也都是学界关注较多的问题。本章则从儒家经典中选择《周礼》作为研究的切入点,将《周礼》放在宋代儒学发展的脉络中,着重考察从《周礼》当中引发的话题对于宋代儒学的推动。由于《周礼》本身的特殊性与重要性,《周礼》一书的真伪是研究《周礼》不可回避的问题,因此,本章首先考察了《周礼》的成书与时代,并且回顾了近现代以来《周礼》的研究史。这些问题可以作为我们研究《周礼》与宋代儒学发展及关联的前提,尤其是通过对近现代以来《周礼》研究史的回顾,可以为我们从思想史的角度研究《周礼》,将《周礼》与儒学的发展结合起来研究,起到一个很好的学术史的铺垫。而且《周礼》本书的一些问题,也会成为《周礼》在宋代儒学发展中发挥影响和作用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