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南京国民政府是在国民革命失败后,国内各派军阀林立,彼此争权夺利,致使国家陷入四分五裂,国家亟待统一的形势下,各派政治势力妥协的情况下建立起来的,它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从1927年4月18日在南京成立开始,到1945年抗战胜利为止,其间经历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在这期间,由于共产国际和苏联与中国共产党在意识形态上的一致性,又由于英、美等西方资本主义大国与苏联当时这个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敌对性,再由于受到英、美支持的国民党与共产党之间的阶级对抗性,使得中国国内的政治矛盾和形势显得异常尖锐和复杂——南京国民政府既要消灭“内患”(尤其是中共)以完成建国大业,又要解除外忧(日本侵略中国而导致的民族生存危机);既要进行与共产国际和苏联在意识形态方面的斗争,又要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斗争中与共产国际和苏联进行合作;既要保持对英、美等西方大国的追随以维持和巩固自己的政权,又要在对英、美等西方大国的外交中努力实现中华民族利益的最大化(特别是牵涉一系列历史上签订的涉华不平等条约);既要学会与中共的“和平”相处(抗战时期),又要学会怎样在苏联和英、美等西方大国的夹缝中生存,等等。特别是怎样处理好与自己的意识形态有着严重分歧,但又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主力的苏联(与共产国际)的关系,就成为摆在南京国民政府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在这18年中,中国革命形势发生着急剧而又复杂的变化:新旧军阀之间的斗争;革命势力与反革命势力之间的斗争;国民党内部的派别斗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内部争夺领导权的斗争;西安事变后苏联、中共与南京国民政府之间纵横捭阖;共产国际解散后,苏联与英、美等大国对势力范围重新划分(以牺牲南京国民政府为代价)的斗争,以及南京国民政府对这种势力范围划分的抵制,等等。这一切都以各自特有的色彩,跃然于画卷之上,为历史涂抹下浓厚的一笔。
本书拟以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和巩固为基础,以南京国民政府的外交活动为主轴,通过对“三国四方”(美国、苏联、南京国民政府及中国共产党)活动的历史还原,旨在论证“独立自主,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立足点”这一命题的正确性。与此同时,希望从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历史经验中,总结出对解决海峡两岸统一问题的若干启示。
本书中所写的南京国民政府的范围为1927年4月在南京成立的国民政府、1937年12月从南京撤退到重庆的国民政府,以及1946年还都南京的国民政府,不包括汪精卫的南京汪伪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