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和本书的框架
综合以上对中国消费和投资的分析及国际比较,我们可以得出简单的结论:中国内需不足的主要表现是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的双重不足。需要指出的是,从国际比较以及中国的自身发展来看,中国投资的比重是不断提高的,且与其他国家相比处于高位。因此一些学者认为投资比重过高是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存在的问题。但是,一些学者也指出,中国投资是否过度还无法断下结论,需要考虑到中国的投资空间,基础设施建设需求等需要进行更进一步的分析。本书认为,未来中国投资还存在空间,但是投资的重点在于解决之前粗放型增长带来的结构性问题,比如对环境污染的治理、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等。在扩大内需的政策方向上,这方面的投资依然是关注的重点。
总体而言,我国内需不足的主要体现是消费不足,而消费的来源是收入,因此可以从国民收入分配的角度来分析我国内需不足的问题。本书将在对收入分配失衡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我国内需不足的内在原因。而收入分配失衡的具体体现和内在原因是什么?现有讨论中很多学者都将其指向政府的财政收支行为。为此需要深入分析政府的财政收支行为对于收入分配以及国民消费和储蓄行为究竟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从面向未来的角度,还需考察各项财税政策是否可以影响居民消费或企业投资为主体的内需。
需要指出,有关国民收入分配与扩大内需问题,已经成为当前中国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很多学者对相关问题作了深入的研究,也提出了很多很好的政策设想,尤其集中在财税政策领域。在我们看来,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设计固然重要,但对当下正处于转型期的中国而言,梳理清楚相关领域的典型事实更为重要。只有将相关事实搞清楚,提出的政策建议才更有针对性。为此,本书将集中从财税视角,利用国家统计局的国民经济核算数据和若干微观数据,实证研究国民收入分配及其与扩大内需之间的关系,最终基于典型事实来探讨政策方向。
按照以上思路,本书的主要框架如下:
第一章,基于国民经济核算数据的国际比较,阐述基本事实:中国内需不足的主要表现是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的双重不足。
第二章,利用资金流量表数据,从国民收入分配角度通过国际比较来分析消费不足的内在原因。资金流量表提供了政府、企业、居民、对外四部门的收入支出等综合信息,清楚描绘了国民收入的生产、分配、使用等情况,便于我们观察分析总需求不足的成因。不过,中国国家统计局编制的资金流量表是不断调整的。本书基于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修订公布的2004—2008年资金流量表以及之前《中国统计年鉴》公布的1992—2003年资金流量表,进行相关研究。此后,国家统计局又对2000年以来的资金流量表进行了新的修正并公布。由于最后一轮修订基于一些财政补贴的内部数据,外部研究者无法将修订后的结果与若干国民经济核算、财政收支数据联系起来,不便于进一步分析,因此本书未采用。由于本章主要采用国际比较的分析方法,只要国际比较对象国家数据年份是一致的,未采用更新年份的数据,也不会影响结论的适用性。
第三章,结合国际经验和学术文献的研究,分析国民收入分配的演变规律,并从理论上探讨财税政策对国民收入分配的作用。市场经济国家的初次国民收入分配要遵循内在的市场规律,再分配则受各国财税制度的影响。中国近些年来出现的要素收入分配中劳动份额下降问题,在其他国家也是突出问题。结合国际经验从理论上理解要素收入分配的演变规律,梳理发达国家再分配领域的典型事实,进而在理论上分析清楚不同情景下财税政策对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可能影响,是本章的主要任务。
第四章,按国际可比的全口径,测算中国的宏观税负,并探讨其与国民收入分配的关系,分析其未来可能的走势。宏观税负是政府参与再分配的主要体现指标之一。然而受统计口径不一致的影响,中国通常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衡量的宏观税负,并不能完全体现政府参与再分配的程度。为此,本章遵循国际可比的全口径,详细讨论了中国各类政府收入是否应纳入宏观税负测算范围内,并以实际数量核算了1998—2012年的全口径宏观税负,并讨论了其未来可能的走向及对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影响。
第五章,基于宏观经济学理论,测算中国资本、劳动及消费的平均有效税率,并与若干发达国家进行比较分析。资本、劳动及消费的平均有效税率,是分析政府参与再分配之后,对宏观经济从不同渠道产生影响的主要指标。本章同样按照与OECD成员国可比的口径和方法,将中国各类政府收入分别归类计算三类平均有效税率,并与若干发达国家进行比较,以分析当前我国税负承担存在的问题。
第六章,从财政支出政策角度,探讨其与扩大内需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当前财政支出领域存在的问题。财政支出自身对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以及总需求有重要影响。本章同样按照国际可比口径核算了中国财政支出总规模和结构,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选择社会福利性支出、政府投资支出两类支出,专门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若干改革建议。
第七章,利用农户微观数据,实证研究居民收入不均对于居民消费的关系。居民收入分配与国民收入分配在理论上是不同的概念,但两者都对居民消费有重要影响。本章基于农村固定观察点的农户微观数据,采用计量方法分析居民收入不均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并从财税政策角度提出若干建议。
第八章,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例,实证分析增加社会保障领域的财政支出是否会促进居民消费。2003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的启动,是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和发展的重大事件,主要依靠一般公共预算财政补贴建立保险机制。增加社会保障领域的财政支出能否促进居民消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个较好的案例。本章基于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采用微观计量方法实证分析了这一问题。
第九章,在梳理以上典型事实的基础上,简述未来的改革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