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领导干部执政本领提升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9章 增强政治领导本领(4)

第一,应对国际风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底线思维。复杂的国际局势,有可能对我国造成严重威胁。对于这些不利因素的长期性、复杂性和曲折性,我们应有准确的把握与充分的估计,并为可能出现的最坏情况做好准备。从世界发展的大趋势中寻找我们自身发展的机遇,掌控前进的主动权,这就是应对国际风云的底线思维。坚持底线思维的方法,立足中国、面向世界,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实事求是地看待客观形势,坚持用宽广的眼光观察世界,不断提高判断国际形势和战略思维的能力。

第二,解决国内矛盾,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底线思维。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面临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特别是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社会经济成分和利益主体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多样化及其影响的不断加深,各种社会矛盾触及的层次更具深刻性。要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除了要高举旗帜、坚定道路,还要有攻坚克难的精神与心态,在巨大的社会转型与波动之中,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做到心中有底,克服畏难心理并坚定信心决心。

第三,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必须坚持底线思维。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新时代,党所处历史方位和执政条件、党员队伍组成结构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同党肩负的使命还不完全适应,党员、干部队伍还存在不少突出问题。坚持底线思维的方法,就是要在考验与危险面前,做到心中有底,做最坏的打算,守住底线,准确领会中央重大的战略部署和政策举措,切实增强工作的前瞻性、预见性、系统性,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使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底线思维,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为我们应对国际形势、破解改革发展、提高党的长期执政能力进一步提供了理论指导。在相当长时间内底线思维将会成为我们应对多变复杂的局面、积极稳妥处理纷繁杂乱的矛盾冲突、稳定社会秩序的重要思维取向,也是我们进行重大决策、应对处理重大威胁和严峻挑战最为有效的思维方法。

十、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强化底线思维

底线思维是一种自觉的思想方法论原则。坚持底线思维的原则是与我国改革开放从“浅水区”进入了“深水区”这样一个基本事实相联系的。底线思维方法论之所以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的方法论原则,是由这一思维方法的特质所决定的。

第一,底线思维是保证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的思想方法。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更新,其最终目的是巩固与发展社会主义,而不是推倒重来、另起炉灶。所以,不超出社会主义“度”的界限,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题中应有之义。这就要求我们要娴熟地掌握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原则,在改革中胆子要大、步子要稳,既要大胆探索、勇于开拓,也要稳妥审慎、三思而后行。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不在根本性问题上犯颠覆性的错误。

第二,底线思维是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攻坚克难的思想方法。底线思维是主动进取的开创性思维方式。一方面,当人们说要坚守“底线”时,实际上暗含着要“达顶”的诉求。也就是说,人们之所以根据实际情况,客观地设定最低目标,其最终目的就是要争取最大期望值。另一方面,当人们表明自己退守到最后的“底线”时,就意味着已经没有退路,只有铁下心来“严防死守”了。因此,坚持底线思维的方法论原则,从表面上看好像很“低调”、很“消极”,实际上却蕴含着极其巨大的力量。

第三,底线思维是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规避风险,把握工作主动权的思想方法。习近平总书记教导我们:“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底线思维就是一种充分体现人的忧患意识的思维方式。它不仅指出什么是不可逾越的底线,一旦逾越了可能会出现什么不良后果,而且它还能通过系统的思考和运作,告诉人们如何防患风险,变险道为坦途,变挑战为机遇。

“政治路线决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我们已经明确了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坚持底线思维原则的重要性,接着就要进一步解决各级领导干部应该如何自觉地坚持底线思维原则的问题。

第一,要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共产主义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政治追求、政治品德。一些人在社会主义根本底线上的失守,最根本原因是他们在理想信念上的失落。有的领导干部嘴上说的是信仰共产主义,实际上是信仰金钱地位,或者信仰鬼神;嘴上说的是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际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而对西方价值观念推崇有加;等等。习近平总书记形象地称这种共产党员患了“缺钙症”。他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说到底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

第二,在改革中不断增强政治定力。政治定力的本质是对政治方向的坚守。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我们的改革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改革,而不是对社会主义制度改弦易张。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认真学习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与中国变革现实相结合的高度,深切体会我们改革开放的选择是对的,从而牢固树立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决不走“老路”,决不走“邪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领导干部要带头守住各个方面的底线。社会上存在许多不良风气固然是由各种原因形成的,但其中一个最重要原因是党风不正,上行下效。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守住各方面的“底线”,其中最主要的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是要把好清正廉洁的底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干部廉洁自律的关键在于守住底线。只要能守住做人、处事、用权、交友的底线,就能守住党和人民交给自己的政治责任,守住自己的政治生命线,守住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二是不能触犯法律的红线。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领导干部要牢记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带头遵守法律、执行法律,带头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谋划工作要运用法治思维,处理问题要运用法治方式,说话做事要先考虑一下是不是合法。”三是要守住道德的底线。领导干部不但是守法的模范,同时也应该是道德的楷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教育要突出重点,加强党性和道德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党员、干部必须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自觉用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始终不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要加强警示教育,让广大党员、干部受警醒、明底线、知敬畏,主动在思想上划出红线、在行为上明确界限,真正敬法畏纪、遵规守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