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领导干部执政本领提升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6章 增强政治领导本领(1)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增强政治领导本领,坚持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科学制定和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落到实处。对领导干部而言,能否科学制定和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思维的学习和应用成效如何。因此,增强政治领导本领,就必须不断强化新时代的新思维。

一、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大优势

党的十九大报告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提出了许多治国理政新思想新理论新举措新任务。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第一项就是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并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指明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这一新时代党的建设的目的和根本原则。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在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中国曾有二三百个政党。这些政党几乎都宣称救国救民,但后来绝大多数烟消云散,为人民所抛弃。只有中国共产党,坚定地捍卫国家民族利益,解决民生问题特别是农民的土地问题,努力实现人民的民主权利,党、政府和军队高度廉洁,赢得了中国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各民主党派也宣布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在执政之初,就取得了重大的执政成就。政治上,建立各级人民民主政权,中国人民享受到前所未有的民主权利。经济上,恢复被多年战乱破坏的国民经济,国民党统治时期留下的严重通货膨胀问题迅速得到解决。外交上,不承认旧中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外国帝国主义曾经在中国享有的不正当权益尽数消除,“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此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为中国的进步和发展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打下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基础。实现“两弹一星”等尖端科技的突破,奠定了中国真正的大国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民主法治建设取得巨大进步,文化、教育、科技、体育等事业得到长足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小康,国防实力大大增强,国际地位空前提高。中国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走过了有些国家一百多年甚至更长时间走过的历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的前景。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所指出的,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

党的领导不是一句口号,一句空话,而是有丰富的内涵,概括起来讲:党的领导的根本是思想领导,核心是政治领导,关键是组织领导,本质是为人民服务,根本方法是群众路线。以上内容相辅相成,辩证统一。其中,政治领导是党的全部领导工作的核心,是党的全部领导工作的集中体现。因此,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增强政治领导本领,坚持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科学制定和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落到实处。

二、战略思维决定领导水平

“战略”一词原本是军事学上的术语,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对战略研究的不断深化,战略问题不仅走向各个领域,而且也发展成为一门由多学科、多方位、多层次构成的理论体系。战略思维方式,就是指在科学的世界观和系统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运用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研究与思考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科技、教育、文化、外交等社会活动各个领域的重大问题,并对此做出战略选择的思维活动。战略思维方式是战略目标制定的基础和前提条件。战略决策的正确性依赖于战略思维的正确性,依赖于决策人是否能够运用战略思维方式来考虑分析问题。

战略思维方式虽然是整个思维科学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思维的一般性质,但是由于战略思维是对一些带有长期性、根本性、方向性、全局性的问题进行分析、综合、判断后的一种决策思维活动,因而它还有着自身的特点。这种特点主要表现在:

第一,战略思维具有长远性和预见性。战略实际上就是根据已知的事物,并且结合客观实际而提出的一种合理的设想。战略不是面对过去,而是面向未来,不是回顾过去的以往而是针对今后做出一个长久的发展计划。这就要求战略必须要对事物的发展走向进行合理的预测和前瞻性的研究,因此它就具备了长远性和预见性的特征。预见能力可以说是领导干部做好本职工作所应该具备的一个重要的能力和素质。由此可以看出,具备预见能力和超前意识对于领导干部是十分重要的。

第二,战略思维具有全局性。战略思维是一种统筹谋划全局的思维方式,这里所说的统筹谋划全局指的是全局和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的相互关联,那么由此可以看出统筹谋划全局就成为了战略思维的核心部分。我们都知道,进行战略判断,必须要能够着眼于全局;进行战略决策,必须能够把握全局;而进行战略实施,则必须能够驾驭全局。如果对于全局的谋划和驾驭发生了重大的失误,那么其他的战略部署也势必会随之受到严重的挫折,甚至是导致全局的失败。因此全局性就是战略思维中最关键,同时也是最为重要的特征。

第三,战略思维具有创造性。创造可以说是战略的根本动力,战略从本质上来说,实际上就是一种带有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没有创造性的战略只能说是一种简单纯粹的机械重复,对实现战略目的是没有丝毫意义的。但是创造性也不能是脱离实际情况的胡思乱想,而是确实为人民服务的冥思苦想,不是为了吸引眼球的政治作秀,而是为了推动社会发展、人类进步的深思熟虑。

第四,战略思维具有目的性。战略思维可以说是为了实现特定战略目的而进行的统筹谋划的过程。战略思维的框架是以战略目的为主导的。在战略实施过程中,局部的目的必须绝对服从于全局的目的。由于战略往往是针对某一个特定的、全局性问题而进行的长期谋划,同时也是在一个战略过程时间内具有稳定性和连续性的计划。因此,战略目的必须坚定不移,不能随意更改,否则在战略实施过程中就会出现战略目的的动摇和偏差,因此战略思维的目的性必须明确,而且稳定。

战略思维对领导干部的实际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成功的领导方法包括了很多种,但是最高端的就应当说是战略思维。战略思维可以说是对社会发展的远程设计和系统规划,目的在于追求长远发展和整体的利益。一个国家、一个政党的成功也应该是成功在战略上,而最大的失败也必然是对战略选择、战略决断把握的偏差。所以说,战略思维能力就是领导干部做好各项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降低决策风险、减少决策失误的迫切要求。因此,战略思维就成为了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一种思维能力,是领导干部做好新时代各项工作的必然要求。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战略谋划的角度进行科学的定位。战略谋划研究的是战略目标的定位和它的客观依据、战略措施、战略影响等多个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经济的快速增长,现代社会活动的规模也随之越来越大、更新换代也越来越快,“牵一发而动全身”“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的复杂局面也越来越多。这就对国家治理工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对决策提出了更高质量的要求。而在这种情况之下,领导干部就必须要对战略谋划给予高度的重视,要善于从全局性和长远性的高度出发,确定各项工作的发展定位和战略部署。

第二,从战略全局出发找准战略重点。战略思维关注的各要素之间相互关联的整体效应。因为实现战略目标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努力,而在诸多方面中总会有某几个关键方面对整个战略具有重大的影响,而这就是战略的重点。所以说领导干部就应该善于发现战略重点、把握战略重点。只有这样才能抓住关键、带活全局。因此,领导干部应该避免不分主次、不分轻重缓急、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情况出现,而要立足当下、着眼未来,制定长远的发展计划和方案,提出解决现实问题的措施和办法。

三、提升战略思维,练就核心领导力

提升领导干部的能力必须注重战略思维这个核心能力,因为没有战略层面的思考,全盘的工作就难以做到张弛有度、有效开展。优秀的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必须具备战略思维能力。

第一,要加强哲学修养,培养战略思维。战略思维能力必须通过哲学的训练才能提升。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加强哲学修养,培养战略思维意识,要求领导干部必须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立足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点,才能对中华民族历史有宏观认识,对当前中国实现“中国梦”的目标有深入理解;才能使我们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高潮与低谷,正确看待改革开放及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决策,正确把握“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的确切内涵;才能使我们正确理解中国发展在所处的国际环境所遇到的“大国的烦恼”,理解中国发展在经济总量、国际影响力等方面“增长的烦恼”,理解中国发展过程中带来的诸如权力任性、资本任性等“任性的烦恼”。

第二,要统筹兼顾,注重战略谋划。战略思维意识的培养只是开始,要想在战略工作上做好、做细、做精,还必须注重战略谋划。战略谋划应具有前瞻性、超前性。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遵循基本原则,讲究基本方法,注重统筹兼顾,把握基本要求,总揽全局、突出重点、解决瓶颈、抢抓机遇。一要加强理论学习,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用理论真谛武装头脑,提高理论思维能力,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政绩观。二要优化知识结构,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掌握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历史、科技、外交等方面的知识,勤学善思,学以致用。

第三,要注重实践,提升战略管理能力。一名优秀的领导干部要想使工作不断得到优化,必须在战略思维意识的指导下制定详尽的战略管理方案,提升战略管理能力。这就必须做好战略环境分析、战略规划、战略执行、战略评估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战略环境分析。战略环境分析的基本任务就是运用系统思考和特定的分析工具,对影响组织的外部系统进行分析,认识组织在这一特定外部系统背景下的优势与不足,了解外部的机会和威胁,从而奠定战略规划的基础。

二是战略规划。战略规划是将战略意图转变为战略决策的过程,主要任务是在环境分析的基础上形成战略。一个科学的战略规划应包括以下内容:战略范围——规定组织与社会环境因素之间发生作用的范围,表明组织通过战略管理所要达到的目标;功能战略——针对所确定的总体战略中的关键因素,强化组织提供服务的关键环节;资源配置——阐明如何部署资源,形成最佳协调作用的机制,制定出如何使资源配置与竞争优势相协调的措施,说明战略范围的机会与威胁以及环境变化的趋势,同时,还要配置必需的应急战略。

三是战略执行。战略执行是将战略规划转化为实际行动的过程。包括确定实际目标与实施的具体指标;进行功能战略的选择;进行有效的资源配置;根据战略规划的要求,建立有效的组织结构,使组织结构与战略相匹配;建立有效的沟通与协调机制;促进改革,克服变革的阻力;通过政府及社会营销,促进战略实施等过程。

四是战略评估。战略评估就是对战略实施进行监控,并对战略实施的绩效进行系统评估的过程。战略评估包括:检查战略基础——了解构成现行战略的机会与威胁、优势与弱点等是否发生了变化,发生了什么变化,以及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从而为战略调整奠定基础;衡量战略绩效——将战略规划中的目标与实际结果进行比较;战略的修正与调整——对已有战略进行重新决策的过程,即通过战略基础检查和战略绩效评估,决定是否继续实施战略、调整战略、重组战略或是终止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