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干部读本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数字经济发展的特征节选自《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17年)》,2017年7月。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数据成为新的关键生产要素

历史经验表明,每一次经济形态的重大变革,必然催生也必须依赖新的生产要素。如同农业经济时代以劳动力和土地、工业经济时代以资本和技术为新的生产要素一样,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成为新的关键生产要素。数字经济与经济社会的交汇融合,特别是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发展,引发数据爆发式增长。数据每年增长50%,每两年翻一番。迅猛增长的数据已成为社会基础性战略资源,蕴藏着巨大潜力和能量。数据存储和计算处理能力飞速进步,数据的价值创造潜能大幅提升。20世纪90年代以来,数字化技术飞速发展,如今人类95%以上的信息都以数字格式存储、传输和使用,同时数据计算处理能力也提升了上万倍。数据开始渗透进入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推动人类价值创造能力发生新的飞跃。由网络所承载的数据、由数据所萃取的信息、由信息所升华的知识,正在成为企业经营决策的新驱动、商品服务贸易的新内容、社会全面治理的新手段,带来了新的价值增值。更重要的是,相比其他生产要素,数据资源具有的可复制、可共享、无限增长和供给的禀赋,打破了传统要素有限供给对增长的制约,为持续增长和永续发展提供了基础与可能,成为数字经济发展新的关键生产要素。

(1)数据成为新的生产要素;

(2)新的技术经济范式(“数字技术——经济范式”)正在形成。

图 经济形态与生产要素变革

Y:经济产生F:生产函数(含组织形态、政府管理等)A:技术进步L:劳动力T:土地

数字技术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数字技术创新活跃,不断拓展人类认知和增长空间,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从来不是渐进的平稳过程,少数重大事件决定了历史新阶段的到来。通用目的技术的进步和变革是推动人类经济社会阶跃式发展的核心动力。数字技术的创新进步和普及应用,正是当下时代变迁的决定性力量。区别于以往的通用目的技术,数字技术进步超越了线性约束,呈现出指数级增长态势。数字技术能力提升遵循摩尔定律,每18个月综合计算能力提高一倍,存储价格下降一半、带宽价格下降一半等产业现象持续印证摩尔定律效果。联入网络的用户和设备的价值遵循梅特卡夫定律,数字经济价值呈现指数型增长,这进一步推动了数字经济快速成长。近年来,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数字技术的突破和融合发展推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区块链等前沿技术正加速进步,产业应用生态持续完善,不断强化未来发展动力。此外,数字技术加速与制造、生物、能源等技术融合,带动群体性突破,全面拓展人类认知和增长空间。

信息产业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突出

每一次科技变革和产业革命中,总有一些产业是基础性先导性产业,它们率先兴起、创新活跃、发展迅速、外溢作用显著,引领带动其他产业创新发展。与交通运输产业和电力电气产业成为前两次工业革命推动产业变革的基础先导产业部门类似,信息产业是数字经济时代驱动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产业。

信息产业早期快速扩张,现今发展渐趋稳定,已成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性部门。1978年,全球信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1.5%,2000年上升为3.4%,2006年达到4.3%数据来源:ITU数据库。。从20世纪70年代到21世纪初,美国信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高了近1倍。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盟、日本、韩国的这一比重也明显上升。进入新世纪后,信息产业部门增长与GDP基本同步,在GDP中的占比保持稳定,OECD国家基本稳定地维持在3%—6%左右数据来源:OECD数据库。

信息产业领域创新活跃,引领带动作用强。数字技术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动态创新是其基本特点,强大的创新能力是竞争力的根本保证。受此驱动,信息产业成为研发投入重要领域。据OECD数据显示,近年来,世界几乎半数主要国家的信息产业领域研发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达到20%,韩国、中国台湾、以色列、芬兰等几个领先国家和地区甚至超过了40%。信息产业领域密集的研发投资也带来丰厚的创新产出。以世界平均水平为例,信息产业领域的专利占比达到39%,金砖国家的这一比例甚至达到了55%。

产业融合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主引擎

纵观历史,先导性产业部门占经济总量的比重日趋减少,通用目的技术与产业融合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引擎。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的纺织等先导性产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一度超过40%,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国的化工等先导性产业部门占经济总量的比重下降到20%左右,如今在数字经济革命阶段,主要国家信息产业等先导性部门的比重稳定在6%左右数据来源:英国国家统计局数据库。。数字经济在其他产业领域的应用带来的效率增长和产出增加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引擎。近年来,数字经济正在加快向其他产业融合渗透,提升经济发展空间。一方面,数字经济加速向传统产业渗透,不断从消费向生产,从线上向线下拓展,催生O2O、分享经济等新模式新业态持续涌现,提升消费体验和资源利用效率。另一方面,传统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步伐加快,新技术带来的全要素效率提升,加快改造传统动能,推动新旧动能接续转换。传统产业利用数字经济带来的产出增长,构成数字经济的主要部分,成为驱动数字经济发展的主引擎。

平台化生态化成为产业组织的显著特征

平台成为数字经济时代协调和配置资源的基本经济组织,是价值创造和价值汇聚的核心。一方面,互联网平台新主体快速涌现。商贸、生活、交通、工业等垂直细分领域平台企业发展迅猛。1995年至2015年间,平台企业的市值从167亿上升到2.56万亿,增长超过150多倍数据来源:埃森哲。。另一方面,传统企业加快平台转型。传统IT巨头向平台转型,微软2016年并购职场社交平台领英,将微软的IT技术优势与平台融合,打造更为互联、更加智能的生态系统。传统制造企业也开启平台化转型,如传统建筑机械企业三一重工大力开发树根互联工业互联网平台,如今已接入超过23万台设备,实时采集5000多个运行参数,能为客户提供精准的大数据分析、预测、运营支持及商业模式创新服务。

平台推动产业组织关系从线性竞争到生态共赢转变。工业经济时代,作为价值创造的主体,传统企业从上游购买原材料,加工后再向下游出售产成品,是线性价值创造模式。企业经营目标是消灭竞争对手,并从上下游企业中获取更多利润。在平台中,价值创造不再强调竞争,而是通过整合产品和服务供给者,并促成它们之间的交易协作和适度竞争,共同创造价值,以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这表明平台在本质上是共建共赢的生态系统。不论是新兴平台企业还是传统转型企业,在发展中,都广泛采取开放平台策略,打造生态系统,以增强平台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如腾讯通过开放平台策略,吸引了500万开发者入驻,极大提升了平台的生命力。

线上线下一体化成为产业发展的新方向

数字经济时代,数字经济不断从网络空间向实体空间扩展边界,传统行业加快数字化、网络化转型。一方面,互联网巨头积极开拓线下新领地。面对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趋势,全球信息网络巨头正在加快战略布局,大规模向实体经济扩展。2016年以来,阿里巴巴先后入股三江购物,与百联、日日顺合作,成为联华二股东,与现代物流和实体零售企业结合在一起,共同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新零售。另一方面,传统行业加快从线下向线上延伸,获得发展新生机。制造业领域的巨头企业,正在基于网络再造公司,通过建立平台生态系统,加快数字化、网络化转型,拓展新时期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海尔利用数字技术改造企业全系统全流程,实施互联工厂,大幅提升整体效率,产品开发周期缩短20%以上,交货周期缩短一半以上。

线上线下融合发展聚合虚拟与实体两种优势,升级价值创造和市场竞争维度。工业经济时代,价值创造和市场竞争都在实体空间中完成,易受到物理空间和地理环境的约束。数字技术对人类社会带来的重大变革是创造了一个新世界:赛博空间(Cyberspace)。它为价值创造和市场竞争开辟了一个新的维度。在制造领域,虚拟实体融合重塑制造流程,提升制造效率。依托日益成熟的网络物理系统技术,越来越多的企业在赛博空间构建起虚拟产线、虚拟车间和虚拟工厂,实现产品设计、仿真、试验、工艺、制造等活动全部在数字空间完成,重建制造新体系,持续提升制造效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就是虚拟实体融合制造的典型应用。在流通领域,线上线下融合丰富市场竞争手段,重塑零售模式,提高零售效率。线上交易消除时空界限,释放长尾需求,线下交易丰富用户感知,提升体验,线上线下融合的新零售聚合两种优势,满足用户多样化多层次需求。

多元共治成为数字经济的核心治理方式

数字经济时代,社会治理的模式发生深刻变革,过去政府单纯监管的治理模式加速向多元主体协同共治方式转变。数字经济是一个复杂生态系统,海量主体参与市场竞争,线上线下融合成为发展常态,跨行业跨地域竞争日趋激烈,导致新问题层出不穷,老问题在线上被放大,新老问题交织汇聚,仅依靠政府监管难以应对。将平台、企业、用户和消费者等数字经济生态的重要参与主体纳入治理体系,发挥各方在治理方面的比较优势,构建多元协同治理方式,已成为政府治理创新的新方向。平台成为数字经济时代协调和配置资源的基本单元,对平台之上的各类经济问题,平台有治理责任和义务,也有治理优势。将平台纳入治理体系,赋予其一定的治理职责,并明确其责任边界,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共识。数字经济时代,激发用户和消费者参与治理的能动性,形成遍布全网的市场化内生治理方式,可有效应对数字经济中分散化海量化的治理问题。

延伸阅读 数字经济:改变社会发展生态

近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17》显示,2016年中国数字经济总量达到22.6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近19%,占GDP比重超过30%。信息时代来临,数字经济作为新生业态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成为近年来带动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

1.互联网技术促进数字经济迅速发展

【现象】

当前,以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为代表的分享经济正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发展,基于网络信用积分免押金租单车、租房等新兴方式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技术为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石。

在杭州街头,一座座新出现的无人超市吸引了不少市民的目光——从闸机进店,扫二维码,将所需商品放入购物车,经过两道结算门就完成了支付。“不用带现金,商品拿了就走,这样的高科技很有趣,也让购物变得很方便。”一位女士告诉记者,实际上,现在在杭州,无论是停车场停车还是上街买菜,都无需现金,只带一个手机就可以完成支付。

在电子支付领域处于全国领先行列的杭州,成为我国数字经济繁荣发展的一个缩影。

在我国,“互联网+”的热潮推动了数字经济领域形成一波创业创新浪潮,互联网行业在数字经济中的占比迅速提升。以2016年为例,我国信息通信服务业收入超过2.1万亿元,同比增长11.5%,其中基于互联网业务收入突破1.3万亿元,同比增长28.7%,占全行业比重由2010年的21%提升至2016年的63%,全面成为信息通信行业发展的主导力量。

在数字技术的带动下,互联网平台不断涌现,并渗入到商贸、生活服务、交通、工业等生产生活各个领域。在消费领域,支付手段从实体货币、信用卡到目前移动互联网支付手段日益普及;互联网平台的发展催生了分享经济,单车、汽车、住房、雨伞、充电宝等分享租赁平台逐渐兴起,为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便利。

从世界范围来看,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数字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全球经济形态逐渐发生变化,世界各国和企业纷纷开启数字化转型之路,发展通信基础设施,以互联网企业为代表的经济实体迅速壮大。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全球市值最高的10家公司中,苹果、谷歌、微软、亚马逊、Facebook五家属于数字经济范畴。

腾讯研究院研究员周子祺表示,“数字经济的发展不仅能够带动GDP,也能促进各个相关产业发展,从而推动就业结构优化,成为未来就业增长的重要领域和创新创业的重要空间。”

目前来看,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正在逐渐成为热点,在我国长三角、珠三角等地,机器人工业、3D打印、生物识别、量子计算、再生能源等技术也有了一些实践。未来,技术的进步将进一步推动数字经济持续发展。

2.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

【案例】

当前,不少传统企业开启了数字化转型之路。传统建筑机械企业三一重工大力开发工业互联网平台,如今已接入超过23万台设备,实时采集近1万个运行参数,能为客户提供精准的大数据分析、预测、运营支持及商业模式创新服务。

专家认为,产业融合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数字经济正在加速向传统产业渗透,增强融合效应,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特别是新技术推动了物联网的迅速发展,加速了线上线下融合,并引发数据爆发式增长。目前,海量的数据已经成为重要资源,创造价值的潜能大幅提升。

在制造业领域,网络物理系统技术日益成熟,越来越多的企业构建起虚拟产线、虚拟车间、虚拟工厂等,实现产品设计、仿真、试验、工艺、制造等活动在数字空间完成;在流通领域,线上线下的融合发展丰富了市场竞争手段,重塑了零售模式,也创造了大量新业态。

“近年来工业互联网已成为主要工业国抢占国际制造业竞争制高点、寻求经济新增长点的共同选择。”中国社会经济调查研究中心主任赵仲海指出,“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的倍增效应已开始显现,基于互联网的创新创业新载体不断地涌现。”

除了传统企业外,社会管理治理模式也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例如交通领域互联网企业掌握的交通实时数据、用户评价信息等可以发挥出更大的价值。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也在加快数字化转型,通过技术创新使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更为优化。如教育方面,多地已经建成了覆盖广、多层次的教育信息化系统,全国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达到85%;社保方面,以“电子社保”工程建设为突破口,推动社保服务向网络化数字化转变;“互联网+政务服务”在各地得到实践,网络平台让事务办理更加快捷、方便、透明。此外,数字基础设施的概念也在不断推广,例如安装传感器的自来水总管、数字化停车系统、数字化交通系统等也在探索实践中。

3.数字经济发展还有一些瓶颈

【问题】

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的过程中,仍然有一些问题出现。目前,存在区域、行业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在传统产业的数字化提升改造过程中,仍面临较高壁垒;由于市场发展领先于制度规范,还出现一些恶意复制初创企业模式、非法运营等不正当行为。

对于新兴产业的发展,既要激发市场活力,也要加强政府治理管理。由于数字经济发展跨领域、跨地区特点突出,平台企业成为新的主体,传统监管难以适应融合发展的新模式,这就需要规范企业平台责任,在市场准入监管等方面加强政府治理,通过法律法规建设填补立法空白,规范企业市场行为。

对于数字经济的区域、行业之间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不少专家认为,当前最大的发展瓶颈仍在于数据的互联互通。中央企业联合会研究部副主任缪荣表示,目前行业内、部门间、地区乃至国家间的数据融通难度大,政府部门应该首先克服体制机制障碍,开放共享部分数据,在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为企业和老百姓提供更多便利。

目前来看,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加速融合,使得市场优胜劣汰机制发生巨大转变,企业面临的竞争市场更加复杂,数字技术对传统产业产生冲击倒逼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缪荣表示,在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过程中,企业的信息化转型改造等需要专业人士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因此人才培养应当作为重点,这需要进行一定的政策性引导。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张辉也认为,我国应当瞄准全球信息产业的最新趋势和技术前沿,重视基础研究,注重人才培养,实现信息化关键技术的自主创新;也要密切关注市场技术的变化,着力开发适应市场的应用技术。

同时,如何尊重和保护个人隐私数据也是当前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新的挑战。DT大数据产业创新研究院院长陈新河指出,目前个人信息隐私保护的法律法规明显滞后于产业发展,急需新的法律法规去规范数据的采集、管理和使用,为数字经济保驾护航。

(本报记者 鲁元珍)

■专家观点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在网络和信息领域,中国经过几十年的奋斗,依靠自主创新,目前在技术和产业整体水平上已位于世界前列,在某些方面,我们已经从跟跑发展到领跑。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在“互联网+”行动中企业毫无疑问是主体,但是如果没有政府的行动,“互联网+”也很难开展。在“互联网+”行动中,政府是基础设施的提供者,更是支撑体系的构筑方。

中科院云计算中心主任季统凯:以计算机、网络、通信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革命催生了数字经济。目前,数字技术正广泛应用于现代经济活动中,提高了经济效率、促进了经济结构加速转变,正成为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驱动力。

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宁家骏:大数据产业目前面临的最大发展瓶颈,就在于数据的开放和共享。只有打通数据和体制鸿沟,让信息“活”起来,才能为国家经济社会和产业健康发展增添强劲动力。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主任张新红:分享经济作为创新的商业实践,相关部门需要给创新留出试错的空间,对于已经阻碍分享经济创新发展的政策和制度应积极主动地进行修改和完善。

(杨亮整理)

(来源:《光明日报》2017年7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