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年轻,不是放纵自己的理由
年轻是学习知识和技艺的好时期,是一个人为成就一番事业打下坚实基础的时期。年轻时要心无旁骛,不要好高骛远,不要欲望太盛,更不要放纵自己……
【学会节俭,避免贫困和疾病】
每个人都应该学会节俭,节俭不仅仅体现在理财上,它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穷人如果不节俭可能生活会越来越艰难,富人如果不节俭又可能会变成穷人。
穷人和富人一样,要吃饭、生活、工作和睡觉,贫穷让他们无法考虑太多的事情,比如灾难和疾病,他们也很少祈祷以后的日子能越过越好,生活的艰辛已经磨灭了他们的希望。只要今天有饭吃,有活儿干,他们就已经谢天谢地了,都不敢奢望有朝一日自己能摆脱贫穷的日子,过得再好一点。
原始部落的人们也是如此,满足于现状,不去想还可以更富有一点,也不会变得更贫穷。
居住在北极圈周围的爱斯基摩人,他们的生活和发达城市的穷人们差不多,从不考虑将来。如果眼下有了食物,比如很多的鲸脂,他们就会大吃一餐,接着开始呼呼大睡。文明社会的人们肯定会觉得这种做法实在过于浪费,没有规划。不过爱斯基摩人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他们从古至今便是如此生活,对未来不做过多的打算,不管生活是富裕还是困难,都保持着愉快的心情。在他们看来,把东西存着不吃是很浪费的行为。
在人们看来,居住在严寒气候里的人要比住在温暖气候里的人更勤快、更富裕。漫长的冬季和低温会让人们在温暖的时候就备好冬衣、粮食和燃料,也让人们不得不提高做事的效率,所以很多处于欧洲寒冷气候圈里的国家都认为是严寒造就了他们的财富。我们可以看到,西西里人、安道尔人和墨西哥人明显没有德国人、荷兰人、美国人、加拿大人和比利时人那么勤快。
纽渥克的国会议员,已故的爱德华·丹尼逊先生,他在伦敦的东区贫民窟里建造了一座多功能用途的教堂,这座教堂的外部墙壁都是用铁皮制造的,花费了他不少的心血。教堂的第一层可以给孩子们上课、玩耍,男人们也可以在这里消遣聊天、玩游戏,总之不让他们老待在饭馆里喝酒。爱德华·丹尼逊先生认为,贫民们之所以贫穷,是因为他们的思想教育没有得到培养,生活环境太过脏乱。物质都得不到满足,谁还会考虑精神需求。于是穷人们日复一日地周旋在贫穷、脏乱和疾病中,没有人来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道路,那位传教牧师虽然用自己饱满的精神为困苦的人们做了许多善事,但他的善事只集中在物质上,每天考虑着要怎么才让人们吃得饱穿得暖,没有对他们的精神世界进行挖掘,因此他的善行不能取得很大的成果。每年冬天我们都可以看到类似这种善行的活动……即使是在最富有的国家里,也会有很多无人接济的难民,他们在饥饿和寒冷面前是多么的无奈,在前方等待他们的永远都是死亡。在以前的社会里,人们还懂得相互帮助,在那时的冬季里死亡的人数要远远少于现在。现在的我们已经忘记了该如何帮助他人,或者说是已经变得无情,放任贫穷肆意蔓延,只要自己不愁吃穿。我们应该肩负的责任和义务都被丢弃了。
要是人人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学习怎么勤俭持家,很多事情就不会有发生的机会。丹尼逊先生也说:“贫穷和疾病是人类一手造成的,如果人们踏实稳重,细心过好每一天,对未来能有一个好的规划,那么社会上就不会再有穷人,也不会有人为生计而苦恼。生活中不可避免存在着一些困难,我们只要淡然地面对,想到好的解决办法,就不愁会有什么负担,因为我还有一份工作可以给我提供薪水。比如一个在码头搬运的工人,他可以把每周薪水省下一半,留着日后使用,要是他没结婚,并且没病没灾的话,这真是一个不错的主意。他完全不用替以后的生活担忧。”
丹尼逊先生认为,勤俭不一定只是女人该做的事,男人们也要勤俭,不管你挣的钱是多是少,都可以聚少成多攒下一笔钱。我希望人们能够提高自身觉悟,每一个人都能坚持勤俭节约,这样一来贫穷的人也会少很多,人们不用为生病和失业发愁,要不然这只是一个漂亮的肥皂泡,空有美好的设想,却没有行动。不知道我能否在有生之年看到如此幸福的生活,我想这是要经过两代人的不懈努力才能显出一些成果的巨大工程。法律和教育会指导人们的生活方式,只要努力学习改正,就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加富有和健康。
丹尼逊先生把古尔西的居民和英国的工人在生活上进行了对比,这两种人都比较贫困,但是他们的贫困也有着明显的差异。英国工人的薪水很高,往往在拿到薪水后就不停地消费,最后一分钱也不剩下。而古尔西居民们的薪水总是要迟一点才会到达他们手中。这些居民们生活简朴,不管多穷也是靠自己努力,而不会依赖别人的施舍。他们每周只吃一餐猪肉,尽量不吃熏肉类和新鲜蔬菜,平时吃的是由豌豆、包心菜和少许油熬制成的汤。哪怕那些财主们有很多粮食和牲畜,他们照样吃这些简单的食物,然后把省下来的肉产品和别的东西放在市集上出售,再把赚来的钱投资在土地、股票上。无疑这是围绕着土地进行的赚钱方式。
不幸的是,丹尼逊先生还未完成他的研究就离开了人世,他还没有深度剖析导致贫穷的根本原因,但是我们可以知道,丹尼逊先生一直很反感过度消费,认为这是引起贫穷的原因之一,可现代人执迷不悟,未曾认识到这个问题。奢靡生活已经蔓延到整个社会,不管是工人阶级还是上流阶级,都过着荒淫无度的日子,尤其是上流阶级,每个人都只注重自己的打扮和权势,攀比之风日益盛行。
不能否认英国的劳动人民是很勤劳的,其他国家的人民无法和他们相比。但不可避免的是他们在勤劳的同时还有着挥金如土的坏习惯,让他们无法安定地生活在愉快富裕的社会里。虽然他们的薪水比专门技术人才还要高,可他们不会精打细算,钱一到手就花光了,白拿着高工资,过的却是穷困的生活,幸而现在社会安稳,要是在动荡年代,他们可要受不少苦了。
所以,我们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拒绝铺张浪费,不然薪水永远满足不了我们的欲望。恰得维克先生在演讲中说:“棉花发生短缺的时候,不少人在救济站前排队等着发放救济物资,他们想不到的是,这些发放物资的人之前还被别人认为是穷人,其实他们是很富有的。”
在困难和危险还没来临的时候,人们的警惕心也收了起来,大家忙着唱歌跳舞,饮酒作乐,薪水很快被花光,等到困难突然出现在眼前,人们慌乱得不知道该怎么应付。如果更加不幸,被老板辞退,恐怕只有祈求上帝给他们继续生活下去的希望了。
【越是困难时期,越要努力工作】
有一种让人觉得可信的观点,每个人的行为都会对这个世界产生影响,而这影响我们却无从了解。我们的生活可以说受到了所有人的影响。无论是好的言行还是坏的言行,它们都会流传下去,并对他人造成影响。就连一个无足轻重的人也无法保证,他自己的行为不会对他人造成好的或坏的影响。
人的精神不会随着人的死去而烟消云散,它们是永恒存在的,会一直生活在我们的周围。在理查德·科布登去世时,下议员迪斯雷利有段蕴含意义的发言:“不管事情如何变化,时间如何流逝,他作为下议院一部分的事实是无法改变的。”
世界与人生一样具有不灭的本质。在宇宙中,人类都是互相联系的整体,他们不是单个存在的。他们的行为会给人类的善行带来影响,不管时间如何流逝,这种好的或有害的影响都会存在。我们过去的祖先通过遗留下来的事迹影响了我们,由此可知,我们现在的行为也会给将来的社会施以影响。万世传承下来的文化孕育了人类。在如今,我们这代人也是前人影响下结出的果实。与我们受到古人影响的道理同然,我们现在所做的事,也会对很久以后的人造成深远的影响。所有人的品行都会流传下来,就算他的肉体湮灭,这些行为也不会毫无痕迹,后人依旧会受到好的或坏的影响。
我们能够借助巴比奇先生作品里的一段话来表述他的观点,他是这样写的:“哲学家和传说会把那些好的行为,抑或是坏的行为流传给后人。这些行为会被用不同的方法与一些毫无价值的东西结合在一起。所有人的话都被永远记录在空气这个最大的图书馆里了。那些最近或最早留下的道德印迹、无法收回的承诺、难以兑现的誓言都将掺杂在他们无法改变和没有错误的个性里,并且被永远记载在那个最大的图书馆里,他们的行为中也将永远留有这些东西的影子。人类因为受影响而多变,以上观点很好地解释了这一点。要是我们的所有行为都会被空气所记录,同理可得,那些自然中的其他如大地、海洋那些不朽的存在都将会是我们行为的见证者。不管是自然的事实,还是人为的因素,它们所用的一切都会流传下去。上帝如何建立祂的法律?祂只要在第一个罪犯身上留下烙印,后面的罪犯都将会为他们自己的罪行背负无法抹去的疤痕。那些构建道德的因素,它们每一个不管如何变化都不会改变其本质。那些罪行也是因为本质的区别而与其他罪行区分开来。”
由此可知,那些我们身边发生的事和我们所做的事都会影响到我们。这些事会影响到我们的人生和整个社会。我们无法详细地在现实生活里了解它的影响。它是多变的,有着许多不一样的形态,对于不同的人它也有着不同的影响。但有一点我们是可以肯定的,它的影响不会消失,会永远地存在下去。良好榜样的作用,在此看来就显得更加重要了。这是一种不需要用言语进行传播的教育方法,这方法简朴而珍贵,就连那些穷人和地位低下的人都能借此教育他人。它并不会因为环境的恶劣而失效,在越黑暗的地方,它的高尚榜样越显闪亮。那些道德高尚的人不管在哪里,不论环境如何艰险,他们都能发出耀眼的光芒。只要勤劳耕耘在自己的土地上,形成良好的道德,这个人就会被民众传颂百年,他的子孙们也会受其影响。在普通的工厂里,人们若能学会勤劳,拥有科学知识和高尚的道德,那么工厂就是最好的学校。可是同样在这所学校里,我们还可能学会懒惰、愚蠢和卑劣。选择权都在人们自己手上,面对机会采取不同的态度,也就会有不同的结果。
只要没有虚度光阴,有着充实的人生经历,那这个人的优秀品质就会被自己的孩子和世界所保存下来,他的经历会成为最有教育意义和说服力的课件,而不仅仅是一个平常的故事。波普在反驳郝唯的讽刺时说道:“我没有因为我父母的行为羞耻过,同样,我也没做过令他们难过的事。我认为,这样的人生是对得起自己良心的。”你只有通过实际行动,别人才会真正了解你要做什么,只靠语言是无法让别人信服的。
在与斯托夫人的一次谈话中,奇泽姆夫人是这样谈自己的成功诀窍的,她说:“我了解到,只是说是没有任何效果的,所有的事只有亲自行动才能得到解决。”纸上谈兵是无法让人信服的。要是奇泽姆是个光说不练的人,她的研究也就只能停留在泛泛而谈的较低层面了。人们对于她的身体力行给予了肯定,看到事实果真如她所说的那样,大家也都信服了她的观点,并开始协助她完成工作。哪怕是最善良的工作者,仅仅通过语言表达的思想也是缺乏力量的。
在最困难的时期,那些真正具有高尚品德的人都会努力工作,工作会令他们在社会上的实际价值得以增长。对于犯罪改造的问题,托马斯·莱特有很多想法可以与人谈论。对于建立贫民窟儿童免费学校的必要性,约翰·庞德也可以说出许多道理。可是他们都没有对别人高谈阔论,而是努力工作,通过工作来实践自己的理想。
社会底层的穷人们,他们在社会中起到了何种作用呢?对于此,格斯里医生,这个贫民儿童免费学校运动的传道士,是这样评论那个叫约翰·庞德的皮鞋匠的一生的:
“他是一个好榜样。他的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普罗维登斯度过的。他的人生对周围的环境产生了细微的影响。他的事例很特殊,我个人对他的事迹很感兴趣。我通过一张老照片,开始对这个贫民儿童免费学校产生了兴趣。这张照片上展示的是一个位于福斯河口岸边的阴暗破落的小镇。托马斯·查尔马斯,他就出生在那个经济萧条的地方。在许多年前,我去过那个小镇。我走在小镇的街道上,随意走进了路边一个酒吧里,酒吧里面的墙上贴满了图片,大多是牧羊女和水手的图片,我对那些图片并没有什么兴趣。可是有一张与众不同的图片引起了我的兴趣,那张图片很大,在壁炉架上挂着,它上面画着一个修鞋匠的房间。画里的修鞋匠戴着眼镜坐在一张椅子上,膝盖上放着一只鞋。那个人有着棱角分明的嘴唇和宽阔的前额,从画面给人的感觉来说,这个人应该具有坚毅的性格。那些贫穷的孩子们在他的浓密眉毛下隐约浮现。他们都围坐在鞋匠周围,一副认真的神情,聚精会神地听着鞋匠讲课。
“我对那个鞋匠有了浓厚的兴趣。我走上前去,看了画像下面写的说明文字,知道了那人是个朴茨茅斯的鞋匠,他名叫约翰·庞德。他是个富有同情心的好人,对于那些被政府和亲人们抛弃的可怜孩子,他伸出了关怀之手。他像个牧羊人那样,把这些迷途的羔羊收养了起来。这些缺衣少食的可怜孩子被他的辛勤劳动养育着。他给大约五百名孩子提供了衣服、食物,还有教育培养。
“面对这个崇高的人,我深感惭愧。我的渺小让我无地自容。对于他的伟大事迹,我也很吃惊。当时的情况我还记忆犹新,我充满热情地向我的伙伴说道:‘他是人类永远的骄傲。哪怕修筑一个最高的纪念碑纪念他的功勋,这也是恰如其分的。’到现在,我也不认为我的话有什么不妥。那个鞋匠的事迹激励了我,我也像他一样对大多数人给予了同情心,我继续执行着他的事业。保罗是一个聪明人,他没有别的途径帮助他人时,他想到了艺术,通过它帮助了一个贫穷的孩子。约翰·庞德也非常聪明,他有着让淘气孩子回到课堂的方法,不是用暴力,而是用自己的热情,不断地感化那些顽皮的孩子,让他们真心去学习。”
爱尔兰人都很乐善好施,这事格斯里医生也清楚。约翰·庞德总是一副破旧的打扮,可是在旁人眼里他对孩子们的照顾就像爱尔兰人一样热情。人们在为那些享有荣誉之人歌功颂德之时,他们的优秀事迹也会随之传播到世界各地。它能影响到所有的人,无论贫富,不论贵贱,人们都会被那人所吸引,接受他的影响。“我做的事情哪怕再微小,只要我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够取得好的结果。”约翰·庞德如此说道。
【无所事事足以杀死所有人】
自古以来,人类的进化与社会的发展进步都离不开劳动。查尔斯·詹姆士·福克斯做事很勤劳,也很喜欢劳动,他也总是这样要求自己。
他在做国务卿的时候,因为很不满意自己的字,就请了一位善于写字的人来教自己。这之后,他就像个小学生一样,不停地临摹和抄写,终于他的字有了很大的进步。他的身体有些肥胖,一般来说旁人都是能不动则不动的,而他却非常喜欢动。他在打网球的时候,总是去捡那些落在地上的球。大家都很奇怪,就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开玩笑地回答道:“因为我勤劳,而且一直都是。”
劳动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它甚至可以看作是个人进步和国家文明进程的根基和动力。
假如一个人所有的愿望,都不需要通过努力劳动就能够实现的话,那么这并不是他的幸运,反而是他的不幸。因为,这就意味着他的人生目标不需要奋斗就实现了,那么他的人生就没有体会到奋斗过程的意义。从某些方面来说,这种生活是最让人失望的。
贺瑞斯维拉的哥哥去世了,史齐诺拉侯爵问贺瑞斯维拉,你的哥哥是怎么死的?
他回答说:“他死于无所事事。”
“是啊,”史齐诺拉说,“这个死因足以杀死我们所有的人!”
在这个社会上,不管你的身份和地位如何,都没有理由不参加劳动。
70岁的老人约翰·帕特森先生说:“一个没有做过繁重体力劳动的人,简直不配被称为劳动者。那些在田间劳作的当然是劳动者,除此之外各行各业都有劳动者。我也是个劳动者,我还是孩子的时候就参加劳动了。法官,这份职业绝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么清闲,虽然法官们的待遇很好,但他们也必须像农人一样努力工作。不过,农人是工作,而法官忙碌的是许多法律问题。他们必须熟识相关事实,熟悉许多法律条文,判决要公正。
“他必须不断地思考一些复杂的案子,这会让他有些烦闷;每一次判决,都关系到双方当事人性命攸关的利益问题,要想解决好每一个案子上的事,就必须全面地掌握案件的材料,依法作出公正的裁断,这样才不会使人含冤。如果没有做上述工作,就开始作出判决,那就可能让人含冤而死。所以好的法官必须努力而严肃地工作。不管别人怎么看,那些真正了解法官的人,会深深地认识到作为一个法官身上担子有多么重。”
不管你是贵族还是平民,不管你是穷还是富,都要尽力为社会作贡献,出自己该出的那一份力。哪怕你是一个世袭的贵族,也需要为社会作贡献,不能理所当然地享有一切。如果像寄生虫一样,而且还认为靠着别人的劳动而活是很正常的,那么就只会整天吃喝玩乐。而这些人只能为世人所不齿。
有些人靠吃别人的劳动成果而生活了一辈子,却没有为别人作出一点贡献。他们是懒惰的,应当取消这些人的特权。当然了,不是所有有特权的人都是只知道白吃白喝的,他们当中的许多人当然会努力为社会作贡献。只有那些无耻之徒,才会满足于白吃白喝,而在世人的白眼中安然地度过每一天。一些贵族们堕落了,他们享有的尊荣和自己的贡献是极不相符的,因为他们的良心已经泯灭了,懒惰和腐化已经深深地侵蚀了他们。
不想付出就想成功,只有懒惰的人才会有这样的想法。在付出艰辛的劳动后,人们才能真正地体会到自己所收获事物的美好,也才能体会到收获的价值,也因此才会珍惜它。同样,当我们回忆这个过程的时候,也才会感到快乐,这是一定的。度假村是一个休闲的地方,可如果去那里的消费不是你劳动得来的,一样也不是真正的悠闲。没有付出自己的劳动,你享用它就是不对的。
德国文艺理论家、剧作家莱辛说:“不思进取而又无所事事是非常可怕的。如果上帝的一只手中是‘真理’,另一只手中是‘寻找真理’,并让我二选其一的话,我会说:‘上帝啊,我想去寻找真理,这对我的人生很有意义。真理还是留着您占据掌握吧!’”
在紧张的劳动之余,稍作休息,放松一下自己后再工作。这样的休息和悠闲才是值得的,如果单纯为了休息去休息,或者干脆就是无所事事地待着,其结果只能是空虚和郁闷。过度的悠闲,对身体也没有什么好处,这就像吃得过多会让人感到难受一样。无论是穷还是富,只要无所事事就会变得空虚、烦闷、无聊。不管什么人,只要不劳动就不会幸福。
有一位40多岁的乞丐总觉得活着没什么意思,于是他选择到法国的布尔热监狱,他在那里生活了8年。他的右臂上文了这样一句话:“过去的日子欺骗了我,现在的生活在戏弄我,将来——我对它满怀恐惧。”这句话准确地描述了天下所有懒惰者的心理。
1869年,斯坦利勋爵出任格拉斯哥大学校长,他在就职典礼上作了一篇很让人感动的演讲:“一个碌碌无为的人,不管有多么响亮的名声,也不管他有多么良善,他都不会、也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因为,没有劳动的生活就不是生活。我从你做了什么当中,就能知道你大体是什么样的人。一个有着良好品德的人要热爱自己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抵御各种和懒惰有关的思想侵蚀。而且,也只有热爱劳动、尽职尽责才能摆脱自私自利带来的许多烦恼。有人认为‘躲进小楼成一统’,就能够不被外界的俗事所干扰了,自己就能一个人生活了,也就会没有烦恼和不幸了。但是,许多‘隐身于世外’的人说,即使隐居也同样有烦恼,而且也同样需要辛苦的劳动。”
斯坦利勋爵说:“总想躲避烦恼的人,烦恼和忧愁反而会越来越多。懒惰的人总想做轻松一些、简单一些的事,他们希望自己做的事既不费力又不劳神,但是上帝是公平的,他总不让这些懒惰的人成功,它甚至会把轻松、简单的事变得不容易做。那些懒惰而又自私的人,总有一天会意识到上帝对他的惩罚;上帝不会放过那些没有责任的懒人。这种人的脑子里全是自私自利、卑劣而又庸俗的想法,从来没有公众的品性。由于自私的世界观已经在他们的大脑里形成,以至于他们那原本可以形成的正确世界观已经荡然无存,各种各样的私欲已经腐蚀了他们。许多不求上进的人,就这样浪费了自己的一生。”
【不要成为虚荣心的奴隶】
俗话说“人无完人”,每个人身上都有或多或少的弱点,有些弱点无关紧要,可是有些弱点确实让不少人吃了很多苦头,作为人性弱点之一的“虚荣心”常常会让一个人不再率真,注重表面,喜欢攀比,忽略了内在的修为,不再积极进取;让一个人变得虚伪,开始欺骗隐瞒,严重一点会丧失良知,误入歧途,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在如今,人们似乎越来越看重金钱,对金钱的渴望让人们开发出不少赚钱的途径,其中很多都是旁门左道或者投机取巧的行为,大家不在乎赚钱的方法是否妥当,只想把自己的财富变得越来越多。
生活中随处可见人们的铺张浪费。街上的人们衣服一个比一个华丽,首饰也越来越多。每个人都住豪宅、吃美食,还有很多地方,我在这就不一一列举了。我们应该意识到,如果自己没有太多的能力去享受奢华的生活,那就平平淡淡地过日子好了,何必打肿脸充胖子呢?商人们为了吹嘘自己的财产,不惜四处借钱撑场面,把自己不擅长的生意也揽过来以显示能力,最后被债主告上法庭,背上欺诈的罪名。
人们关注自己的外表胜过内心,竭力把自己打造成有钱人的模样,让别人对自己的第一印象就是家财万贯,出身高贵。其实这都是在用未来的钱支撑现在的生活。罗伯森和洛德帕斯的奢靡生活大概是每个爱慕虚荣的人想要的,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他们那样,但还是有不少人能做到与他们持平。
这些爱慕虚荣的人每时每刻都在思考如何享受到更多的乐趣,他们不管自己的收入是否超支,不管自己的能力是否可以应对庞大的欠债,他们只在乎别人拥有的东西,自己也要得到,不惜任何手段都要得到。要是在某一方面落后了别人,就会觉得自己特别没面子,会被别人看不起。他们认为人们之所以尊重我,是因为我的生活品位高尚,谈吐不凡,穿着讲究,哪怕这些都是自己伪装的。他们已经利欲熏心。
就算是欺骗,也要让自己看起来光鲜靓丽,才好结交其他的富人。穷苦的生活是他们要极力掩饰的。还未得到薪水,就已经欠下一堆债务,然后薪水在手中还没有捂热,就得还给众人。总有一天他们摇摇欲坠的生活会彻底崩塌,到那时,所谓的朋友便会作鸟兽散,没有一个人能对他的不幸表示同情,并伸出援助之手。这时,可怜的人儿只能默默接受残酷的现实。
其实只要大胆地拒绝,坦诚地告诉别人自己并不是一个富人,你的负担还会那么重吗?要是因为你没有钱,那些朋友离你而去,你也不用觉得难过和没面子,这些人只不过是奔着你的钱而来,有钱的时候会围着你,没钱了就嘲笑你,他们都不是真正的朋友。没经过努力不可能成功,迫不及待想攀上成功的山顶,只会让你离它越来越远,因为你没有做出行动向它靠近。不要急于求成,否则你之前的努力也会白费。
在戏剧里,“格兰蒂夫人”的身上集合了当代人们的所有性格,无论善良还是狡猾、诚实还是奸诈,都可以在她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她只是个普通角色,但是她代表了普罗大众。我们被她的表现深深迷住,忐忑又激动地看着她的一言一行,内心惴惴不安地想着:“接下来格兰蒂夫人要说什么?”
没有谁来指导,社会中逐渐形成一个规律,大家不约而同地去掉了自己身上的个性和自强,统一地跟随某一个人或者某一种流派,把大脑灌满他们的思想,小心翼翼地在别人的眼色下工作生活。我们已经习惯于生活在过去的世界里,总是借鉴过去的经验,丧失了前进的勇气。我们害怕遇到困难,长期的惰性让我们懒于去思考问题,只一味地拿取前人们的经验和成果。自由已经被我们远远抛弃,我们甘于让自己的思想和灵魂束缚着,机械性地重复拿取的动作。
因此我们事事按着社会的规章制度去执行,自己身处哪个阶层,就依照哪个阶层的法则生活着。好像只要这么做了,别人就会羡慕、尊敬我们。我们害怕自己被他人排斥、看不起,我们谨慎地生活和工作,生怕一不小心就被别人指责这件事做得不对,那件事做得不对。我们已经完全生活在他人的阴影中,因此没有发现,这些指责我们的人甚至比我们还要糊涂、贪婪和愚蠢。他们根本就是在胡言乱语,歪曲我们的思想。
威廉·坦普尔爵士曾经说过:“任何人都不应该去追求对自己而言遥不可及的东西,不要试图让自己变成想象中的人,你是什么样,就保持这个样子。”无数的经验教训都说明了这一点。
现今人们有一个非常普遍,也是非常恶劣的习惯——虚荣。这其中尤以本身地位就较高的人居多。他们觉得自己本来就高人一等,绝不能掉价,必须要更努力地提高自己的身份地位。因此他们处心积虑地向外展示自己的能力和富裕的生活,不管自己是否承受得了巨大的压力。
别人的尊敬应该是通过努力做出一定成绩得来的,但是现代人只在生活水平上一较高低。住上好房子,穿上名贵衣服,大家就觉得他肯定是个有钱人,因此对他肃然起敬。这一切不过是外在表现,却被人们当作最主要的条件来评判一个人,有可能一个品德败坏的人却受到大家的尊敬,只因他看起来很有身份。由此可见,道德和品质已经被人们遗忘,甚至有人表现出对它们的唾弃。
这一切的根源都在于人们对身份和钱财的过分重视。各个阶层的人们都在明争暗斗,想方设法让自己挤进身份高贵的行列中。一旦觉得某些人要比自己身份低下,就表现出轻蔑的态度。好比在伯明翰的一个俱乐部里,一群身穿燕尾服的人,就看不起没有穿燕尾服的另一群人。而塞德勒先生则被科培特称为“做亚麻布生意的人”,很明显,科培特看不起他。还有在有钱人家里放牛的奴仆也认为自己比在酒铺打工的奴仆要高贵。不过塞德勒先生被别人看不起的同时也看不起比自己地位低微的人,然后这些人又看不起比他们地位更低微的人。塞德勒先生鄙视做小生意的路边商人,这些路边商人鄙视维修工人,而维修工人鄙视苦力劳工。
人们总能找到比自己地位更低下的人,不管他们处于什么阶层或者地位上。而位于中间地位上的人似乎特别尴尬,因为他们急于想与下层民众划清界限,只想往上爬,但苦于自己能力有限。城市越小,人们的斗争越激烈,各个阶层的人围在一起形成一个圈子,不让外人进出,并且和其他群体的人不相往来,觉得那么做是在降低自己的身份。我们可以看到,在一个较大的教区里存在的团体不下6个,相互间有着非常严格的等级制度。
每个团体在拒绝比自己地位更低微的人加入的同时,还在奋力拼搏以求能缩短与高地位的团体之间的差距,希望高地位团体能够接纳自己。殊不知,高地位的人也像他们拒绝别人一样,拒绝他们的加入,对他们的努力嗤之以鼻。
所有手段的目的都是为了进入人人艳羡的高阶层社会生活,为了得到内心渴望的尊敬,大家奋不顾身地往上爬。人们想要更多的财富,更多的权力,更高的身份,得到这些会使每个人都笑逐颜开,骄傲自大,但是没人注意到自己的灵魂已经慢慢消失,头脑里只剩下臭气熏天的铜臭味。在追逐名利的过程中,人们不再珍惜身边简单美好的事物,因为天天都接触钱和权,因此他们对整个世界已经产生了厌烦的心理。
不因贫穷而虚荣,却因虚荣而贫穷。我们渴望诚实、渴望真实、渴望坦然,所以我们拒绝虚荣,拒绝这一人性的弱点,绝不做虚荣心的奴隶。
【欠债就像在连续做一个噩梦】
相较于欠债的原因,更让人们头疼的是随之而来的烦心事,他们永远数不清欠债究竟给自己带来了多少烦恼。欠债会压垮人们的身体,连累一个家庭失去欢乐和幸福。
就算一个身负重债的人有一份固定工作或固定收入,他也不会比别人有多么安心,债务始终是一块巨石压在他的胸口上。他的收入不能用来储蓄或买车买房,也不能给妻儿改善生活,这些钱要全部还给债主,甚至他现在居住的房子也岌岌可危,一不小心就会被银行拿去抵债。
哪怕是家财万贯的富商,碰到高额欠债也不得不担忧自己的境况。这些富裕的家庭在他们的祖先时期就因为奢侈浪费而欠下不少债务,把家族的不动产都抵押进去,因此给后代引来不少麻烦。不过上流阶层似乎早已预见到这种情况,他们制定法律来规定自己的欠债在死后即时失效,后世子孙不用担心会把家族中抵押出去的不动产和欠债一起继承过来,他们可以继续肆无忌惮地挥霍社会财富。不过很少有人能拥有如此高的权势,能够荣幸地摆脱掉祖辈们的债务,大多数人会连债务一起继承过来,有些债务甚至比家产还要多。英国国内的很多土地都处于被抵押的状况,要不就已经成了债主们的家产。
有些人看到一些伟人也有欠债后,胡乱地判断欠债的人必定是身份高、成就非凡的,只有伟人才能欠债,因为他们有着较高的信用度。同样的道理也可以适用于强大的国家。弱小的国家和个人不能有债务,因为他们能力不足,放债的人不相信他们可以很快地还清欠款。欠债的人的名字会经常在民众面前出现,大家猜想着他们是否有能力还钱、什么时候可以还钱,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展现在众人眼前,人们甚至还会对他们的日常生活表示好奇。而没有欠债的人,那些不被公众关注的人,则悄无声息地生活在引人注目的人们背后。
在人们的意识中,放债的人和欠债的人简直是两种极端的人性表现,人们的怜悯之心不由自主地会偏向欠债人一方。但是人们只看到片面的情况。哥尔德斯密斯在欠下房租和牛奶钱无力偿还被抓走的时候,我们觉得他很可怜,但是不要忘记,因为他的欠债,房东和送奶工拿不到钱,他们的生活也受到了影响。只要看到有人身负债务,我们不由自主地便产生怜悯之心。彭达戈路尔就曾严厉地对巴卢奇说:“要是你没有钱财纠纷,谁还能看重你?神明都会朝向我这里。不要以为和钱有关的事就全是高尚的事情,只有身负债务才能算是伟人。”
但是不管欠债被多少人歌颂称赞,它给人们带来的后果一直是痛苦的。为了早日还清债务,让自己不再受到债主的催逼,人们会铤而走险选择具有危险性的方法赚钱。欠债的人的亲朋好友不会给他们好脸色看,渐渐地都会远离他。即使是在自己家里他们也战战兢兢,一听到敲门声就浑身抖个不停,认为是债主上门催讨欠款。不过谢里丹对付债主自有他的一套妙计,他在债主上门后让他们去自家的马圈,在那里接待他们吃喝。欠债的人在任何一个地方都坐立不安,感到难堪。他的脾气也随之变得古怪、阴郁,若是别人表现出开心的样子,他还会莫名其妙朝别人发火。以前他认为只要有了钱就能拥有一切,于是不断追求金钱,到头来却欠了一屁股债。他的自尊心和能力都备受打击,别人向他投来的眼神也是鄙夷、不屑的。欠债后他不敢拒绝别人的要求,就算做不到也会强撑着答应。他已经抬不起头来,自由也掌控在别人手中,就像被抽去了灵魂。他希望得到亲人的原谅,希望债主和律师能多给一点时间让他来还债,但是亲人对他的哀求置之不理,仍然是冷冰冰的态度,债主也许会同意放宽几日期限,但是这未尝不是一个让他越陷越深的圈套,虽然他也知道其中的陷阱,但还有别的可选吗?他要不就是拖延时间,要不就被债主送进监狱,一直在那里生活到老。
其实,只要我们在做事时估算好自己的能力,不做超出能力范围之外的事情,欠债是可以避免的,它带来的一些后果,比如品德败坏、失去自尊也不会出现在我们身上。但是如今的人们在对某件事做出决定时总是抱有太乐观的态度,感觉自己什么都能做到,欠了债就一定能还清。想买漂亮衣服,想住豪华别墅,想吃山珍海味,想看所有的歌剧表演,这些事情确实很让人羡慕,可自己能力做不到的时候,还是离它们远一点比较好。为了参加派对去向商人们借钱,可你没想到这些派对就是商人们举办的,你的行为在别人看来岂不是很可笑?
我们要保证生活的收支平衡,不要盲目冲动地用本该积蓄的钱来买你现在想要、但并不需要的东西。要是能够修改社会制度的话,第一个应该取消的就是借贷制度。不管是放贷还是借贷,我们都要坚决制止。一个人是否欠债预示着他的未来生活能不能幸福。如果他精打细算生活的开支,合理安排储蓄数额,总是用现金购买商品,也不对外借钱的话,他的积蓄足以应付突然出现的紧迫情况,而他的家庭也不用背上沉重负担,存款还能越来越多。
只要他出现了超出生活开支之外的账务,那么他的经济就会节节吃紧,欠这里一点钱,欠那里一点钱,手忙脚乱地还钱的他开始变得烦躁和郁闷。不要以为买东西的时候一分钱都没出,其实那些钱都写在欠单上,而他还浑然不觉,并为此感到扬扬得意。高兴了没一会儿,欠单摆在他面前的时候,他就该唉声叹气了。要知道,甜蜜的背后是苦楚。
照顾到小市民和小商人的利益,国家曾在几年前颁布了一项法律政策,允许成立小型贷款团体来给普通市民进行贷款,但是这条政策成了一些人牟取暴利的手段,他们组成贷款团体给人们放贷,开出的条件十分诱人,可以每周还贷,利息为5%。人们看到后纷纷前来贷款,但不少人只是想买或者享受一些靠自己能力得不到的东西,还有一些人是超前消费,虽然在薪水到手后就能还掉贷款,不过这种做法总有一些冒险,等薪水到手再买不也一样吗?心里还会觉得踏实很多。
不要以为每周5%的利息划算,我们不如算一笔。比如某人贷款10英镑,也就是200先令,还款开始后每一周就要还5%,就是10先令。觉得每周10先令不算高,那就错了。如果不还本金,错过还款约定期,利息就要按借贷总额计算的,每一周利息的数额还会有所增长,最后应该还的钱要远超过本金。所以说阴谋是藏在外表之下的,欠债像在做一个连续的噩梦一样可怕。
俗话说“无债一身轻”,长期生活在欠债环境下的人,身心都会受到煎熬。如果想要少受这种煎熬莫不如合理消费,尽量不要欠债或是把债务降低到可承受范围内。
【没有债务,让你更容易成功】
俗语说:“我们不能让空无一物的袋子站立起来。”同样,身负沉重债务的人,他只能像虾一样弓着身子,甚至连基本的诚信也拥有不了。人们都知道,欠债的人没有几句实话,两者是紧密相连的。欠债的人经常编造谎言希望借钱给他的人能对自己放松一点,为了说出各种理由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咬咬牙节省一点,也就不需要欠债,只要跨出第一步,你就控制不了自己的行为,第二步第三步接踵而来,慢慢就会积累很多账单。同理,第一次说谎话总是开不了口,可是突破之后会接二连三地说谎。
海顿是一位画家,他在第一次欠债后就变得一发不可收拾。懊悔的他明白了“欠债的人永远享受不到舒适的日子”的道理。他在日记中描写了自己的困境:“欠债之后便背上了看不见的负担,现在我身上的负担还没有卸下,也许直到我死了也拿不下来。”他把欠债后的窘迫生活以及自己的精神变化都写进了自传中,生活的改变让他无法专心工作,同时还要面对别人的鄙夷,自己感到非常悲痛和难堪。在去海军服役之前,他给朋友的信中写了不少劝告的话:千万不能为了一时的欢愉让自己背上债务。人们看不起身有债务的人。要是有人找你借钱,而你的情况也允许的话,还是可以把钱借给他,但是不要为了凑钱给别人让自己欠债。记住,不管发生什么事,一定要靠自己的能力解决,不要依靠钱。
人们在青年时期就存在欠债现象是非常不好的情况,约翰逊博士说:“不要以为借钱只是在给别人增加困难,最大的危害是直接影响着你。一味地借钱会让你失掉奋发的精神,只想依赖别人过活,还会让你在面对诱惑时变得更加软弱。看看那些意志坚定的人,有谁是满身债务?所以我们应该坚决抵制欠债这种行为。运用自身的努力躲开贫困,让生活变得富裕、快乐。要知道,贫困会把一些美好品德从心灵里挤压出去,还会让人失去自由。节约能带给我们安静、愉悦的生活环境,在保证自己生活美满的同时,还能去帮助别人。如果不改变自己的思想,你永远得不到别人真心实意的帮助。”
自己的事应该自己解决,我们要养成记账的良好习惯,还要学习一些基本的计算方式,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收支情况。我们的生活要和自己的能力、积蓄相符,不能超过能力和积蓄的最高值,这就需要我们做出一份详细的规划。约翰·洛克希望人们能够把日常开销和收入都记下来,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财政情况,就不会出现超支现象。惠灵顿公爵就有一本专门用来计划钱财的报表,他告诉格莱齐先生:“不要让佣人替你付账单,之前我都是这么做,一天早晨我决定改变方法,由我亲自去付账单,这样我就能知道自己的经济情况。我想这对大家都有好处。”
惠灵顿公爵接着说:“为什么我会改变主意?就在那天,我接到了自己在那两年间的所有欠单,原来我的佣人把原本该为我付账单的钱都拿去做投资,我才知道自己欠了这么多债。”说到这儿,惠灵顿公爵又感叹道,“我知道没钱是什么感觉,可我从不和别人借钱,我知道一旦借了钱便没有自由可言。”和惠灵顿公爵有同样想法的华盛顿经常对家庭开支进行查验,他对待钱财十分小心,即使当上了总统也未曾改变。
圣·维什特伯爵当过舰队司令,他在回忆往事时特别说明了自己不管在多困难的情况下也不会借钱。“年轻时我家很穷,大家的生活都是靠爸爸来维持,但是我在进入社会工作时爸爸第一次主动给了我20英镑。之后我因为参军时生活拮据,我写了封信请求爸爸的资助,钱寄来了,但是爸爸的信中透出一股责怪的意思。我觉得非常难堪,发誓以后不管多困难都不再借钱。这个誓言我一直没有打破。被爸爸责骂之后我开始反省自己的生活,依靠努力赚钱。我把部队发给我们的补贴都存了起来,衣服、床单都是自己洗自己缝,我还学会了缝制裤子,用一块亚麻布床单做的。积蓄多了之后我如数还清了父亲的钱,这让我觉得自尊心又回到我的身上。我已经养成了勤俭节约的习惯,时刻提醒自己用钱不能超出预算。”圣·维什特伯爵经过6年的节俭生活后俨然变成了一个严谨、正直的人,他在工作上的努力也没有白费,依靠出色的成绩他最终成了司令。
不难看出,年轻时候债务沉重会让一个人丧失自由,反之,没有债务能让人轻装前行,事业更容易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