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你为何要读书:阅读改变人生(2)
【制订你的阅读清单】
想要成为一个高效阅读的读书人,非常有必要为自己列一份阅读清单。只有这样,你才能明确自己需要读哪些书,你才明确自己通过阅读哪些书达到何种阅读目的。
为什么要有“阅读学习单”?
焦点集中的阅读。一个有关“学习和记忆有意义文章”的研究指出,我们的记忆运作无法像电脑一样,很难将阅读得来的信息逐字记忆,而是用我们的方法去组织这些讯息,使它变得有意义。
比如,他曾让受试者读一篇短文,然后让第一个读完的人,按他的记忆写下来,传给第二个人看,第二个人再把记忆写下来,传给第三个人看……依此类推,直到第十个人,所阅读的信息,已经和原文大相径庭了。
这说明了如果在阅读前,没有先告知“阅读的焦点”,阅读者会以自己感兴趣或易理解的部分作为重点来读,其结果很可能读完之后,与原文所欲传达的重点相差甚远。
有一次我访谈一位四年级学生,他告诉我看完《乞丐囝仔》后的感想是很爆笑。读过此书的人应知道,这是本励志畅销书,主要大意是书写一位贫寒出身的人,突破现实环境困顿,奋发向上的经历。然而,此位学生自由阅读后,遗留在脑中的,却只是书中描述困窘生活的一些匪夷所思的行径,所以觉得很好玩,与原书焦点可说差了十万八千里。
无重点式的自由阅读,当然也有妙处,一般成人读者,一定也都享受过陶渊明那种“读书不求甚解,每有意会,便欣然忘食”的乐趣。不过,如果想在有限时间,让孩子在阅读时,保有“努力追寻意义”的精神状态,不妨在阅读前,就设计一份“阅读学习单”,念给他听,让他知道在读此书时,要特别注意哪些部分,将来讨论时,也会有这方面较多的探讨。
也就是说,在阅读前,先了解阅读后的讨论焦点,以便在阅读时,特别注意相关内容。
教学的认知理论中,提到的“前导组体”,是指在学习之前,如果先呈现重要信息,可以使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用来组织及解释新来的信息,有助学习迁移。
举个例子,我就读大学时,那些大部头的教科书,常在一个章节前,有个简短的“本章摘要”,还提纲挈领地说明“在本章中,你将学到……”,带着这样的“先验知觉”,再进入庞大的内容中,比较能得出一些条理。
“阅读学习单”上的题目,等于前导组体,提醒孩子在阅读时,应聚焦的一些方向。
比如:如果希望着重讨论书中人物性格,就在“阅读学习单”上设计此类题目:“我最欣赏书中哪个人?”“我觉得自己最像书中的谁?”“书中哪个人最让我气愤?”当孩子正式阅读时,他就会想到: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在看此书时,得注意到人物的描写。
宋朝有个读书人叫陈正之,他看书看得特别快,抓住一本书,就一个劲地赶着往下读,一目十行,囫囵吞枣。他读了一本又一本,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可是效果很差:读过的书像过眼烟云,很快就忘记了,几乎没有留下一点印象。这使他十分苦恼,疑心自己是不是记忆力不好。
后来,有一天,他遇到了当时的著名学者朱熹,就向朱熹请教。朱熹询问了他的读书过程以后,给了一番忠告:以后读书不要只图快,哪怕每次只读五十字,重复读上多遍,也比这样一味往前赶效果好。读的时候要用脑子想、用心记。陈正之这才明白,他读过的书之所以记不住,不是因为他的记性不好,而是学习目的不明确,方法不对头,他把读书多当成了读书的目的,忽视了对书籍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这样匆忙草率地读书,既不消化书中的内容,又不有意识地进行记忆,他的记忆效果当然是不会好的。
以后,陈正之接受了朱熹的劝告,每读完一段书,就想想这段书讲了些什么,有几个要点,并且留心把重要的内容记住。经过日积月累,他终于成了一个有学识的人。
可见,有明确的目的或任务、凭借意志努力记忆某种材料的方法,叫作有意记忆法。相反,没有明确的目的或任务,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记忆方法,称为无意记忆法。心理学研究表明,有意记忆的效果明显优于无意记忆效果。为了系统地掌握科学知识,必须进行有意记忆。
如果你想教导孩子如何读书,请先给孩子一张“阅读学习单”,让其读一读上面的题目,告诉他,读完此书,先填写这一份学习单。以“阅读学习单”来让阅读的过程“意义化”。
“阅读学习单”设计要点如下:
1.使用语言需简要有趣,不要太课业化用语
比如:别再使用“佳作摘录”这样的字句,会让孩子以为又是一项功课。如果问“本书最让我喷饭的一段对白”会比较生动活泼,对孩子也是“非制式用语”的良好示范。
2.视年龄来设计
比如:低幼的孩子可以替书中情节绘图,或说给爸妈听,或帮这本书评分(给几颗星);高年级可以多些评鉴性质题目。
【培养专业的阅读能力】
随着高科技的飞速发展,互联网的全球化,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似乎更加便捷,很多人逐渐忽视了阅读的重要。事实上,虽然电子书、网络段子、文学网站等铺天盖地,风起云涌,恰恰因此,阅读显得更为重要。
因为,强调知识经济与终身学习的当今社会,阅读能力已经成为人类获取资讯、适应社会生活最重要的能力。这个能力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不可或缺。
著名历史学家麦考莱曾给一个小女孩写信说:“如果有人要我当最伟大的国王,一辈子住在宫殿里,有花园、佳肴、美酒、大马车、华丽的衣服和成百的仆人,条件是不允许我读书,那么我决不当国王。我宁愿做一个穷人,住在藏书很多的阁楼里,也不愿当一个不能读书的国王。”
书,无论古今中外,无论大著小作,无论身价出处,从我们识字的时候开始,就一直陪伴着我们成长。从通俗易懂的小人书,到制作精美的漫画书,再到众人追捧的中外名著、畅销小说。我们的生活常常因为一本好书而受到启发,甚至改变。
培根说,读书在于塑造完全的人格。是的,读书使人充实,读书使人明智、聪慧,读书使人高尚、文明,读书使人明理、善辩。
杨绛先生说,一本好书,犹如一个精彩的世界。读书,犹如行走。读好书,可以让你足不出户,就可以感受到不同的生活和不同的世界。
那么,何为专业的阅读能力?
简言之,就是让阅读变得更加高效、更为持久、更倾向于目的性的一种能力。不同领域的人要求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籍。古人云“术业有专攻”,就是这个道理。
如何培养专业的阅读能力呢?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1)将你的阅读书目分门别类。不要拿起书就读,这样只能令阅读杂乱无章。
(2)将阅读书目分清主次。先读最需要的、最重要的一本书,并读精、读透。
(3)摆脱阅读的被动状态,努力养成主动阅读的习惯。
此外,最重要的一点是做好读书笔记。常言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书笔记在整个阅读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
你读书的时候,应该备一本小册子,随时记录。
1.记录新词新句
读到不识、不懂的字和词,马上记下来。自己查得出来,就从字典和词典上查出,详详细细地注个明白;自己查不出来的,或立刻去请教别人,或上课时请教老师。
2.记录难解的问题
读到意义不懂的文句,马上记下来并注明页数行数,以便查对。或去请教老师或别人,如果遇到用字、造句,和文章结构上有疑问,也应及时记下来。因为这些都是对你非常切实、非常有价值的研究材料,绝不可以轻易放过的。
3.发表自己的意见
一路阅读下去,也许心里会发生一种意见。这种意见,正可以记录下来。你不要以为自己年纪还轻,学问浅,不敢发表意见;如果用心细想,也可以有很正确的见解发表出来。记得我在高中读书时,有一位同班同学读了欧阳修的《明党论》,文中引述党锢的史事,说是汉献帝时候的事,他就指出这是错误的,说党锢之祸是东汉桓、灵二帝时候的事。另有一位同学,读了黄宗羲的《原君》,文中引许由、务光的事迹,作为古人不愿做皇帝的证据。他曾听说许由、务光的事迹是从庄子上引来;他又曾听说庄子一书,是“寓言占了八九”的;因此他就指出“寓言怎好当事实引证”?不错,用不可靠的传说作为立论的证据,确是一般学问家所反对的,从这两件事看来,各位朋友自然也会随时产生有价值的意见的,不妨认真地记下,以便将来提出来跟大家讨论。
【平稳度过阅读“更年期”】
很多热爱读书的人都有过不同的“症状”:有的人当读书读到某个阶段时,思想会莫名地放空,似乎头脑里空无一物;有的人本是嗜好读书,却在某一个时期心生厌倦,感到很疲惫;有的人本来按计划读书井然有序,却突然在某一刻发现,自己不想再继续下去……
上述种种,都可称之为阅读“更年期”。心生倦怠,每个人都在所难免。无论做什么事,都有一个需要坚持的过程。无数事实证明:只要你坚持到最后,你就一定能赢。
那么,如何平稳度过阅读“更年期”呢?
首先,给自己一个奋进的理由。
阅读,是一个人完善自我、修养身心、增强技能、增长见识的过程。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当成是贯穿人生始终的大事情。人这一生,唯学习不能等。老人常说,人要活到老学到老,就是这个道理。更何况,知识的海洋浩瀚无边,即便你穷极一生也不可能将全部的知识都学习掌握。这就需要你给自己定个明确的阅读目标,给自己人生一个准确的定位。一旦发生怠惰的情况,就立即告诫自己读书的理由,不停地、反复地对自己重复。
其次,适时换换口味。
很多同类型的书,当你阅读得越多,越会发现书籍间的雷同,越会觉得索然无味。从而心生倦怠。这个时候,不妨适当地给自己换换口味,改变一下阅读目标,找一些能激起自己好奇心和阅读欲望的书籍,找一些与你所学专业、所阅读的领域毫不相关或关系不大的书籍来阅读。一些漫画绘本、涂鸦手册都可以作为你的阅读调料。这些调料可以作为阅读的辅料,可以帮助你改善心情。同时,还可以拓宽你的知识面,可谓一举两得。
再次,时刻带着激情阅读。
阅读,如同做任何事,同样需要激情。很难想象一个对书籍如饥似渴的人对阅读没有激情。相反,一个毫无激情的人也不可能嗜书如命。只要你时刻带着激情去阅读,就不会出现倦怠之意。
最后,突破阅读的瓶颈。
每个读者都可能遇到过阅读的瓶颈,尤其是阅读专业性比较强的书籍。会碰到晦涩难懂的知识点。这就需要再去查证或翻阅其他资料才能让阅读顺利进行下去。
当你阅读遇到瓶颈时,这里有两个小窍门,即借助做笔记的手段突破它。
(1)画线可利用四色笔标示重要的程度。在阅读书本时,千万别在重要的地方画相同颜色的线,遇到这种情形,往往因重要程度而更改圆珠笔的颜色。最重要的部分使用红笔画线,次要者使用蓝笔画线,参考程度则使用绿笔画线。有人认为画线使用不同颜色的笔很麻烦。不过如此做之后,可以节省很多的时间。如果只使用红笔画线,则每一页都是红线,叫人分不清楚哪儿最重要,哪儿比较不重要。以致所有画线地方都要看,当然会浪费很多时间。虽然比较麻烦,如果以不同颜色笔画线,再阅读书本的话,不管在头脑里面,或书页上面,内容都会被整理,自然就能够成为提高效率的读书法。有一种四色笔,对于这种分色作业很有帮助。四色笔便于携带,对于随时随地读书的人来说,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必需品。
(2)书页上角打上“□”“〇”“△”等重要标志以方便重读及检查。在书本的各页上角都打上“□”“〇”“△”,以及“×”等记号。这仿佛是答案用纸的评分似的。事实上,这些记号是表示该页的重要程度。在阅读时,发现重要处,都会打上“□”,认为尚重要者会打上“〇”,如果只能作为参考资料则打上“△”,至于不必要者,一律打上“×”。书本是知识的宝库,从那儿取出自己所需要的东西,也正是所谓“读书”的作业。打上“×”的部分,大体上都是难解的装饰语句,也可以说是作者卖弄玄虚的手段之一。只要把表示重要程度的记号打在书页上角,重读或检查时就可以一目了然,对读书效率当然会提高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