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讲座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仪容举止与衣食起居

《论语》中记述了孔子的日常生活,包括衣食起居、仪容举止、待人接物。我们把记载的这些细节连缀起来,可以勾勒出孔子在日常生活中活生生的形象。

一、仪容举止

《乡党》篇前五章记载孔子在乡在朝的仪容、言谈、举止:

 

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

 

(孔子在家乡,仪容温和恭谨,好像不会说话一样。他在宗庙、朝廷,善于谈论,只是出言谨慎罢了。)

 

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君在,踧踖如也,与与如也。

 

(孔子在朝廷上,同下大夫说话,侃侃而谈;同上大夫说话,和颜悦色;君主来了,恭恭敬敬,步履安详。)

 

君召使摈,色勃如也,足躩如也。揖所与立,左右手,衣前后,襜如也。趋进,翼如也。宾退,必复命曰:“宾不顾矣。”

 

(国君召去接待宾客,神色立刻庄重起来,脚步快起来。向站在一起的人作揖,向左右拱手,衣服前后摆动,样子很整齐。小步快走,像鸟儿展翅的姿态。宾客走后,一定向国君回报说:“宾客已经走远了。”

 

入公门,鞠躬如也,如不容。立不中门,行不履阈(yù)。过位,色勃如也,足躩如也,其言似不足者。摄齐(zī)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出,降一等,逞颜色,怡怡如也。没阶,趋进,翼如也。复其位,踧踖如也。

 

(走进朝廷大门,低头弯腰,好像不容他直身进去。不在门中间站立,进门不踩门槛。经过国君座位之前,脸色立刻庄重,脚步加快,说话好像气不足的样子。提起衣服下摆走上朝堂,低头弯腰,憋着气好像停止呼吸。出来时,走下一级台阶,神色放松,显出轻松的样子。走完台阶,小步快走,姿态像鸟儿展翅,回到自己的位置,恭敬谨慎。)

 

执圭,鞠躬如也,如不胜。上如揖,下如授。勃如战色,足蹜(sù)蹜如有循。享礼,有容色。私觌(dí),愉愉如也。(圭:玉器,典礼时不同身份的人举着不同的圭,大夫出使别的诸侯国,持代表本国君主的圭。此处指出使。)

 

(捧着圭,低头弯腰,好像举不起来的样子。向上举像作揖,放下来好像递东西给别人。脸色庄重像有畏惧的样子,步子很小,好像沿着一条直线。献礼时,和颜悦色。私下会见,轻松愉快。)

 

以上五章记录了孔子在朝廷和公众场所的仪容举止。他态度庄重严肃,举止恭谨而自如。他对国君和上级领导,毫无轻慢之心;对工作无玩忽之意;对同事彬彬有礼。他处处注重礼节,表现得一丝不苟。

孔子严格地按照周礼的礼制对待君主,表示了对君主的发自内心的忠诚和尊敬,《乡党》第十八至二十章也有三章记载:

 

君赐食,必正席先尝之。君赐腥,必熟而荐之。君赐生,必畜之。侍食于君,君祭,先饭。

 

(君主赐予熟食,一定摆正坐席先尝一尝。君主赐予生肉,一定煮熟了先给祖宗上供。君主赐予活的动物,一定养起来。陪君主一同吃饭,在君主行祭礼的时候,自己先吃饭,不吃菜。)

 

疾,君视之,东首,加朝服,拖绅。

 

(病了,君主来探视,他在床上头朝东躺着,把朝服盖在身上,上面还拖着系在朝服上的腰带。)

 

君命召,不俟驾行矣。

 

(君主召见,等不及套好车,就步行去了。)

 

这三条所记,说明孔子在任何场合都尊敬他的国君,第一章的正席“先尝之”,是表示欢喜地接受,后面的“先饭”,是先不吃菜,也是出于对君主的尊敬。病了不能起床,头朝君主来的方向躺着,盖着朝服,上面还放着腰带,是表示迎接的意思。“不俟驾行矣”,表示对君命片刻不能耽搁。

二、日常行事

《论语》中也记载了他平时日常生活中的举止行事: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述而》第三十八章)

 

(孔子温和而严肃,威严而不凶暴,恭谨又从容自如。)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乡党》第十七章)

(马厩失火。孔子退朝回来,问:“伤人了吗?”不问马的情况。)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子于是日哭,则不歌。(《述而》第九、十章)

 

(孔子在有丧事的人旁边吃饭,从来没有吃饱过。孔子在这天会哭,就不再唱歌。)

 

子见齐衰(zīcuī)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子罕》第十章。)

 

(孔子遇见穿丧服的、戴礼帽穿礼服的以及盲人,看到了,即使年纪轻,也一定肃立行礼;走过他们身旁,一定快步。(注:齐衰:孝服的一种。)

 

见齐衰者,虽狎,必变。见冕者与瞽者,虽亵,必以貌。凶服者式之。式负版者。有盛馔,必变色而作。迅雷风烈必变。(《乡党》第二十五章)

 

(见到穿孝服的,即使是亲密的人,也一定神色变得严肃。看见戴礼帽的人和盲人,即使常相见,也一定有礼貌。坐车时遇到送装殓寿衣的人,身向前倾手扶车轼表示同情。遇到背负国家图籍的也伏轼示意。有丰盛的菜肴,神色一定变动并站起来。遇到急雷狂风,也一定改变神色,以为发生了什么事情。)

 

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乡党》第二十二章)

 

(朋友死亡,无人收殓,孔子说:“由我来料理丧葬。”)

师冕见,及阶,子曰:“阶也。”及席,子曰:“席也。”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师冕出,子张问曰:“与师言之道与?”子曰:“然,固相师之道也。”(《卫灵公》第四十二章)

 

(盲乐师名叫冕的来见,走到台阶前,孔子说:“前面是台阶。”走到席位前,孔子说:“这是坐席。”都落座后,孔子告诉他:“某人在这里,某人在那里。”师冕走后,学生子张问:“这是和盲乐师讲话的方法吗?”孔子说:“是的,这本来就是给盲人作向导的方法。”)

 

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乡党》第十三章)

 

(行乡饮酒礼后,等老年人出去了,自己才出去。)

 

问人于他邦,再拜而送之。《乡党》第十五章)

 

(托人给在外国的朋友送礼问候,向受托者拜两次送行。注:拜,弯腰拱手。古人问好,多致送礼物以示情意。)

 

子钓而不纲,戈不射宿。(《述而》第二十七章)

 

(孔子钓鱼而不用渔网捕鱼,用带丝线的箭射鸟,不射回巢的鸟。(注:纲,网上总绳,代指网。宿,指黄昏回巢的鸟,因回巢的鸟要喂食雏鸟。用生丝系在箭上,射出后可以收回。))

 

从以上记录,可以看到孔子有一颗仁爱的心,他同情人们的不幸和苦难,珍视生命,尊敬老人和为国家服务的人,帮助弱者、无助者和残疾者,而且经常地保持着平和的心态,以礼貌待人。

三、服饰

君子不以绀(zōu)饰,红紫不以为亵服。

 

(君子不用天青色和铁灰色镶边,红色和紫色不作平时家居的衣服。)

 

当暑,袗(zhěn)(chī)绤(xì),必表而出之。

 

(暑天,穿单葛布、细葛布的单衣,里面一定要有衬衣露在外面。)

 

缁衣,羔裘;素衣,麑裘;黄衣,狐裘。

 

(黑衣配紫羔衣袄;白衣配小鹿皮袄;黄衣配狐狸皮袄。)

 

亵裘长,短右袂。

 

(居家穿的皮袄要长,右袖要短一些。)

 

必有寝衣,长一身有半。

 

(睡觉一定要有小被,长度合本人身长的一又二分之一。)

 

狐貉之厚以居。

 

(用狐貉皮毛厚的地方作坐垫。)

去丧,无所不佩。

 

(服丧服满期以后,什么饰品都可佩戴。)

 

非帷裳,必杀之。

 

(不是上朝和祭祀穿的礼服下裳,要从整幅布裁下一部分。)

 

羔裘玄冠不以吊。

 

(不穿戴紫羔皮袄和黑色礼帽去吊祭。)

 

吉月,必朝服而朝。(以上《乡党》第六章)

 

(大年初一,一定穿朝服去上朝。)

 

齐(斋),必有明衣,布。(《乡党》第七章)

 

(斋戒前沐浴,一定要有浴衣,用布做的。)

 

乡人傩(nuó),朝服而立于阼(zuò)阶。(《乡党》第十四章)

 

(乡人举行迎神驱疫鬼的赛会仪式上,穿朝服站在堂前台阶上。)

 

对以上数章所记孔子的穿着,可注意以下有三点:(一)服从礼制,颜色、用料都依从礼法规定,在不同场合,参加不同活动,穿什么都遵照制度。如红是正色,不可用于常服;不同场合有不同的服装,有朝服、常服、斋戒、浴衣之分,等等。(二)注意美观和舒适,如色彩的搭配,要求美观、大方,居家皮袄和被子要长一些,是为舒适和保暖。(三)注意实用和节俭,如居家穿的衣袄把右袖剪短,是为了工作方便;朝服的下裳(裙)用整幅布(打褶),非朝服的下裳就可以不用整幅布打褶,而剪下一块布可作他用。

四、饮食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食粮不嫌加工得精,鱼肉不嫌切得细。)

 

(yì)而,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

 

(粮食经久发霉腐烂,鱼和肉败坏,不吃。颜色难看,不吃。气味难闻,不吃。烹调不当,不吃。不是应时的鲜味,不吃。不按规定方法切割的肉,不吃。调味作料不对,不吃。)

 

肉虽多,不使胜食气。

 

(虽然席上肉多,吃的肉不超过主食。)

 

唯酒无量,不及乱。

 

(酒不限量,不喝醉。)

 

沽酒市脯不食。

 

(买来的酒和肉干,不吃。)

 

不撤姜食,不多食。(以上《乡党》第八章)

(不撤下姜,不多吃。)

 

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乡党》第九章)

 

(参加公家祭典,分到的祭肉不过夜。别的祭肉留存不超过三天。若超过三天,就不吃了。)

 

虽疏食菜羹,瓜(必)祭,必齐(斋)如也。(《乡党》第十一章)

 

(即使是糙米饭青菜汤,食用前先祭一祭,一定要像斋戒一样。)

 

孔子的饮食习惯,也有三点可以注意:(一)遵守礼制,如酒不过量、肉的切割方法要服从规定、食前斋祭。(二)讲求食物的精美和口味。(三)注重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

五、日常行止

食不语,寝不言。(《乡党》第十章)

 

(吃饭时不交谈,睡觉以后不说话。)

 

席不正,不坐。(《乡党》第十二章)

 

(坐席摆的不合礼制,不坐。)

 

寝不尸,居不客。(《乡党》第二十四章)

(睡觉不像死尸一样直躺着,平日家居不像接待客人一样规矩地坐着而采取随意的姿态。)

 

升车,必正立,执绥。车中,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乡党》第二十六章)

 

(登车,一定先端正站好,拉着扶手的带子上车。在车中,不东张西望,不大声说话,不指指画画。)

 

齐(斋)必变食,居必迁坐。(《乡党》第七章)

 

(斋戒的时候,一定改变饮食,即不饮酒,不吃荤,居住一定转移地方,即不和妻妾同房。)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述而》第十四章)

 

(孔子在齐国听《韶》乐,三个月尝不出肉的滋味,他说:想不到古人创作的音乐达到这样迷人的地步。)

 

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述而》第三十二章)

 

(孔子和别人一同唱歌,听到好的,一定让人再唱一遍,而后他跟着和唱。)

 

音乐是孔子一生中最大的文艺爱好,他会吹笙、弹琴、击磬,能熟练掌握几种乐器,也喜欢声乐,在平常的日子,几乎天天唱歌。在匡地被围攻,在陈、蔡绝粮,他仍然弹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