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荐读书目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青铜时代》

导读作者/李学勤

中国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但其中从秦朝统一到现今只有两千余年,再向上的三千来年都属于先秦史。先秦史悠久漫长,是辉煌的中华文明由萌芽茁长到形成奠基的发展阶段,有非常重要的研究意义,但是古史荒昧,时代越早传留的讯息越少,还夹杂有大量神话传说,探究有特殊困难。我国现代的先秦史研究,已经成为羽毛丰满的学科,主要得益于两个方面,一个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传播,再一个是考古学的发现与研究,而这两者都离不开一位著名学者——郭沫若先生。

《青铜时代》是郭沫若研究先秦历史文化具有代表性的一部论文集,初版于1945年,收录他于三四十年代所撰《先秦天道观之进展》等12篇,另附录3篇。这部书在学术界有深远影响,所提出的一系列观点和问题,大都引起长时期的讨论,有些迄今仍未休止。

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2—1978年),字鼎堂,四川乐山人。早在新文化运动时,即以诗人闻名,随后献身革命,参加北伐。“四一二”政变后,被迫流亡日本,潜心先秦古史与甲骨、金文的研究。新中国成立后,学术方面职务有中国科学院院长及该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主任、历史研究所所长等。郭沫若是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和古文字学家,又是文学家,著作等身,人民出版社所印《郭沫若全集》分《文学编》《历史编》和《考古编》,共有38卷之多。

 

由《青铜时代》这部书,可以看到郭沫若在古代历史文化研究方面有几个突出的特点。

首先,是理论研究与历史实际的结合。郭沫若的研究方法与胡适一派的“整理国故”不同,他说:“‘整理’的目标是在‘实事求是’,我们的‘批判’精神是要在‘实事之中求其所以是’。”他在1930年出版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一书中,明确提出要以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为指导,“而于他所知道了的美洲的印第安人、欧洲的古代希腊、罗马之外,提供出来了他未曾提及一字的中国的古代。”郭沫若后来的工作,如在《青铜时代》中所见,尽管不再明说,实际都是他所讲的“批判”精神的贯彻,具有理论研究的高度。

其次,是历史研究与考古学、古文字学的结合。郭沫若接续并发展了王国维的学术传统,对甲骨文、金文的研究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他在日本期间先后纂著的《甲骨文字研究》《卜辞通纂》《殷契萃编》《两周金文辞大系》《金文丛考》等书,在学科建设上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读《青铜时代》,不难知道他是怎样把这些方面的创新成果,尽可能地引用到古史的探索中去的。

最后,是社会史研究与学术思想史研究的结合。郭沫若的《青铜时代》所收各文,大都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将商代、西周以至春秋、战国的思想潮流,放到社会发展历史的大背景中去剖析考察。特别是对老子、孔子、墨子等先秦诸子百家的种种学说,做出了独到的研究分析。又如关于稷下宋、尹文遗著的发现,关于《老子》成书与环渊的关系,关于秦楚之际儒家学者的抉发等,都有与众不同的见解。

 

郭沫若的《青铜时代》首版于1945年由文治出版社出版,此后1946年群益出版社、1954年人民出版社、1957年科学出版社等进行了再版,以上均为繁体竖版。2005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以简体横版出版,比较适于青年大学生阅读。

这里还必须提到,郭沫若在编纂《青铜时代》的同时,还另编有一部《十批判书》作为姊妹篇,其中涉及学术思想史的内容更多。用作者自己的话说,《青铜时代》“偏于考证”,《十批判书》“偏于批评”,两书合读,更能体现郭沫若治学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