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夷待访录》
导读作者/牟钟鉴
《明夷待访录》是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之一黄宗羲的代表作(另两位是顾炎武和王夫之),是一部批判君主专制、呼唤民主政体的具有近代启蒙性质的名著,对于清末民初的革命思想家谭嗣同、梁启超等人有直接影响。
作者简介
黄宗羲,字太冲,号南雷,浙江余姚人,学界称其为黎洲先生。生于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卒于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其父黄尊素为明末东林党名士,被宦官魏忠贤陷害致死。崇祯即位,19岁的黄宗羲入京为父讼冤。事师刘宗周,成为复社领袖。崇祯十七年(1644年),明朝灭亡。黄宗羲组织世忠营,英勇抗清,兵败流亡各地,晚年回居家乡,兴办证人书院,潜心学术与讲学,开创浙东学派。其主要著作有:《留书》《明夷待访录》《孟子师说》《宋元学案》《明儒学案》等。20世纪80年代以后,浙江古籍出版社陆续出版了《黄宗羲全集》共十二册,《明夷待访录》收入第一册。
《明夷待访录》成书于清康熙二年(663年)。“明夷”是《周易》中的一卦名,其爻辞有:“明夷于飞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日不食。人攸往,主人不言”,“箕子之明夷”。箕子被商纣王囚禁,武王灭纣后,箕子获释。“明夷”是比喻有智慧的人处在患难地位,“待访”是等待明主来访顾启用。黄氏在《题辞》中说:“吾虽老矣,如箕子之见访,或庶几焉。岂因‘夷之初旦,明而未融’,遂秘其书也?”该书有《原君》《原臣》《原法》等篇,还讲到置相、学校、取士、建都、方镇、田制、兵制、财计、胥吏、奄官等社会管理各个方面,内容十分丰富。《原君》尖锐批判君主专制,指出在这种制度下,皇帝把天下当成私产,“传之子孙,受享无穷”,造成无尽的灾难,“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仇,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原臣》说:“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天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原法》指出:“三代以上有法,三代以下无法”,三代以下“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法愈密,而天下之乱即生于法之中”,应当有“公天下”之法,“有治法而后有治人”。书中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民主主义色彩的社会改革方案,如:设置宰相掌政务以分疏君权,建立学校议政以制约中央,实行计口授田以解除民困,用奖励“绝学”(科技)来取代旧式科举,发展工商业以促进民富,实行征兵以充实军备。顾炎武读《明夷待访录》后写信给黄宗羲,说:“读之再三,于是知天下之未尝无人,百代之敝可以复起,而三代之盛可以徐还也。”(《亭林佚文辑补·与黄太冲书》)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新编》第六十章中说:“黄宗羲所设计的政治制度有三大支柱,一个是君;一个是相;一个是学校。这是现代西方资产阶级政治中的君主立宪制的一个雏形。”此书于清乾隆时遭到查禁,于清末才重见天日。
《明夷待访录》有单行本(中华书局2011年标点本),阅读比较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