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外史》的三大艺术成就都是学习艺术禅的好公案
1.明心见性后的最基本的状态就是“心如明镜台”:胡来胡现,汉来汉现,物来则应,物过不留。这叫做“现量”:因概念法尘而设想任何什么都消失了,而由直接的知觉(直觉)来洞见真实的状态。而概念化的创作、主题先行的主旋律制作,都是“比量”、都会假人言假事。鲁迅用白描形容这种现量写作法,推进了艺术经验的积累升华。过去对现实主义成就的最高形容就是“镜子”,列宁说托尔斯泰是俄国的镜子。我们的文学评论也说《外史》是镜子。镜子是怎么工作的?我们该怎样把镜子“发扬光大”?为什么发现大于发明?
2.看透了的慈悲,是《外史》讽刺的底蕴。正是这份慈悲保住了讽刺艺术的生命底线。之后的四大谴责小说一是受西化的影响,失去了慈悲,二是报章体追求吸引眼球,从而失去了纵向上长期吸引眼球的魅力。但是《官场现形记》适合拍成电视剧,《儒林外史》则不适合。高雅的要“品”(冷传),大众的要“炒”(热播)。有的小说家(如聂华苓)就故意避免被影视剧改编。
3.空灵美。空、灵、美三者是相依关系:空才灵,灵了才美。世事如皮影,人物如走马灯,《外史》有种不住不着的美。《外史》展览世相,写透了那些贪嗔痴的人们颠倒、梦想、恐怖,机关算尽,了无可得。他揣着实相写幻相,人物命运之所以不了了之,也是因为“终无所得”。《外史》是一段生活流,也是一部生活禅。流动的漩涡,是道,也是禅:因缘和合而聚起,因缘变易而消散,一切的一切都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
另外,过去被视为弱点的《外史》的结构其实是华严宗所讲陀罗网摩尼珠式的结构:网上的每一条网线交接之处都有一颗摩尼珠,每一颗珠子都能照见其他的珠子,也能从别的珠子反照自身。用这种方式结构长篇,与说书人的系统有差别也有联系,如人物单元化,如《水浒》之林十回、武十回,但《水浒》有汇聚式的高潮,《外史》则是“曲径分岔的花园”式的,有点《扎哈尔词典》之词典小说的意思,读者须时时启动“互见法”。读者、《外史》、禅、吴敬梓也是这么个珠网互摄互印的关系。
还有,细读《外史》发现活用、化用禅宗的地方太多了:语词上的例子:“一鞭一条痕、一掴一掌血”是宗门的常用语;篇章结构的“拐弯法”,大故事写三访杨执中阴差阳错地闪过(二娄看到杨执中家里挂的是公案偈:“嗅窗前寒梅数点,且任我俯仰以嘻;攀月中仙桂一枝,久让人婆娑而舞。”),小细节写余大、余二弟兄俩要自己喝酒,虞家来请,又被凌家请去洗澡,结果到了洗澡处赶上打架,到了虞家酒席散了,回到自己家里酒被娘子们喝了,二人笑叹“一饮一琢啄莫非前定”(第四十五回)。拐弯,是禅宗公案的基本章法。
王骧陆居士说:“禅者,以妄念打除妄念,归入无念时本来面目之妙法也。”(《入佛明宗答问》)让《外史》再活入今人和后人心智中,融入“重新使用”、“再度创新”的“传中之统”中,发掘其禅机、禅味、禅悦可能是个有前途的角度,因为越来越成为“摩登原始人”的人类将不得不“以禅悦为食”,今天心灵鸡汤大热卖就是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