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游武彝山日记[1]
福建建宁府崇安县
本篇导读
出黄山,徐霞客沿水路向南探游,部分日记没传下来,我们现在能看到的日记是,他在福建上了岸,选的首站是武夷山。此后,十七年里,他陆陆续续进福建五次,留下一万多字旅闽日记,在多方面给福建留下了宝贵的实地堪舆资料。
武夷山脉分开了浙江和福建,武夷山则是位于福建崇安城南的一片低山,面积六十多平方公里,武夷溪在其中穿过三十六座峻峰。从一六一六年二月二十一日到二十三日,共三天,徐霞客乘船和陆行相交替,看两岸风景,山水回环相抱,共九曲,每曲溪水、峰峦、寺庙、林木均不同。置身山中时,更清晰地看到山里的山民和古迹等等。这篇游记为徐霞客闽游系列的开篇,除细致描绘山水胜景,也是古代不可多得的地理学实地勘察记录,徐霞客还作出了自己的评判。换现在说法,这是篇成熟的丹霞地貌科学勘察报告书,科学性和文史性皆佳,且具有极高的文学艺术审美价值。
这篇散文,记下了诸多山水胜景的名称,并对这些风景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峰、岩、瀑布、一线天、架壑舟、寺庙、书院、仙洞、武夷山茶等等,也可见到徐霞客在这方面的用心和造诣。武夷山的特别在于它是丹霞地貌,这篇游记对此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忠实的记录。
我们看到徐霞客从一座古城门走出来后,找了一艘船,泛舟武夷九曲。一开始就被大王峰、幔亭峰给震慑住——现在在大王峰山脚立了徐霞客的雕像和一座“徐霞客进山处”的石牌坊。随后,我们一时看到徐霞客在船上,一时见他在陆地上,一时他又爬上了山腰。徐霞客观察描写细致,总结出福建丹霞地貌的特征,主要表现为风化和流水冲蚀、重力下陷崩塌而成的瀑布、方山峰林、崩塌洞穴等:“两崖夹峙,壁立参天,中通一线,上下尺余,人行其间,毛骨阴悚!盖三峰攒立,此其两峰之罅”,“峭壁高骞”,“峰攒石裂,峰然成洞”。他还带我们看了岸边神秘而古老的悬崖棺葬(架壑舟)。等等。
除其他篇都能见到的深山藏古庙、宏祖驴友勇闯险关等情节外,我们细读那些缓慢而略拗口的文字,随之领略九曲两岸的丹霞山貌,奇特雄壮的山耸立着,和温婉的河水形成鲜明的比照,这拗口似乎出自当时人对大自然奥妙的惊叹和无法描摹。
崇安南门—大溪、武夷溪—第一曲幔亭峰、大王峰、水光石,狮子峰、观音岩—二曲铁板嶂、翰墨岩,兜鍪峰、玉女峰—三曲会仙岩,小藏峰、大藏峰、架壑舟—四曲钓鱼台、希真岩,鸡栖岩、晏仙岩—五曲卧龙潭,大隐屏、接笋峰、文公书院,更衣台、天柱峰—六曲仙掌岩、天游峰,晚对峰、响声岩—曹家石
二月二十一日[2] 出崇安南门,觅舟。西北一溪自分水关,东北一溪自温岭关,合注于县南,通郡、省而入海[3]。顺流三十里,见溪边一峰横欹,一峰独耸。余咤而瞩目,则欹者幔亭峰,耸者大王峰也[4]。峰南一溪,东向而入大溪者,即武彝溪也[5]。冲佑宫傍峰临溪[6]。余欲先抵九曲,然后顺流探历,遂舍宫不登,逆流而进。流甚驶,舟子跣行溪间以挽舟[7]。
第一曲,右为幔亭峰、大王峰,左为狮子峰、观音岩。而溪右之濒水者曰水光石,上题刻殆遍。
二曲之右为铁板嶂、翰墨岩,左为兜鍪峰、玉女峰[8]。而板嶂之旁,崖壁峭立,间有三孔,作“品”字状。
三曲右为会仙岩,左为小藏峰、大藏峰。大藏壁立千仞,崖端穴数孔,乱插木板如机杼[9]。一小舟斜架穴口木末,号曰“架壑舟”[10]。
四曲右为钓鱼台、希真岩,左为鸡栖岩、晏仙岩。鸡栖岩半有洞,外隘中宏,横插木板,宛然埘榤[11]。
下一潭深碧,为卧龙潭。其右大隐屏、接笋峰,左更衣台、天柱峰者,五曲也。文公书院正在大隐屏下[12]。
抵六曲,右为仙掌岩、天游峰,左为晚对峰、响声岩。
回望隐屏、天游之间,危梯飞阁悬其上,不胜神往。而舟亦以溜急不得进[13],还泊曹家石。
注释
[1]武彝山:即武夷山,其广义指赣闽交界处山脉,约长五百五十公里。狭义(即文中所指)系福建武夷山市(古崇安县)南郊山水名胜,以其奇特丹霞地貌为世所知,自古胜景是武夷溪九曲沿岸风光,有三十六峰、七十二洞、九十九岩和一百零八景点。同时武夷山人文历史丰富,为三教胜地,道佛儒三教古建筑遗存甚多,如武夷宫、三十六小洞天、妙莲寺和朱熹紫阳书院等。还有古闽族文化的船棺、古汉城遗址等胜迹。
[2]二月二十一日:霞客游黄山后,即经江西东部,取道广信、铅山,过分水关入福建崇安。游武夷山的时间在万历四十四年,即一六一六年。
[3]崇安:即今福建崇安。分水关:在武夷山西北的分水岭上,为赣、闽二省的交界处。温岭关:在武夷山西北的温岭附近,位于赣、闽二省的交界处。郡:指建宁府城,治所在今福建建瓯。省:指福建省城福州。
[4]大王峰:又名天柱峰,雄踞在武夷溪口,是进入武夷山的第一峰,有木梯和岩壁踏脚石孔可攀到峰顶。
[5]大溪:明代又称崇溪,即今崇阳溪。武彝溪:本书译作武夷溪。明代又称九曲溪、清溪,发源于三保山,经星村入武夷山,盘折九曲,约七点五公里,到武夷宫前汇入崇溪。
[6]冲佑宫:又称武夷宫、万年宫,在大王峰南麓。历代帝王祭祀武夷神君处,当地道教活动中心之一。
[7]驶(shǐ):马快跑。舟子:船夫。跣(xiǎn):光着脚。
[8]兜鍪(dōu móu):古代士兵的头盔。峰以形似而得名。
[9]机杼(zhù):织布机。
[10]架壑舟:又称“架壑船”、“船棺”、“仙船”、“仙脱”、“仙函”等,为古代当地的一种葬具,俗称船棺葬、崖墓。葬具似船,用整木凿成,存放于悬崖隙洞人迹难到的地方。一九七八年福建省博物馆在北山白岩距谷底五十一米的洞内取下船棺一具,经C14测定,距今已三千四百年。
[11]埘(shí):墙壁上挖洞做成的鸡巢。榤(jié):鸡只栖息的小木桩。
[12]文公书院:宋孝宗淳熙年间,朱熹在五曲平林州筑武夷精舍,从事著述讲学,长达十年之久。南宋末年扩建,称紫阳书院。明代改称朱文公祠。南宋许多学者效仿朱熹,在武夷九曲筑舍讲学,人文荟萃,南宋时期武夷山已被誉为“道南理窟”。
[13]溜:水流。
译文
二月二十一日 离开崇安县南城门,找了一艘船。西北的一条溪水从分水关流来,东北的一条溪水从温岭关流来,在县南汇合,经过郡、省再流入大海。我们顺流而下三十里,见溪旁有一座山峰横斜,另一座山峰独立高耸。我感到惊诧而凝目注视,原来横斜的是幔亭峰,高耸的是大王峰。山峰南面有一条溪流,向东而流入大溪,就是武夷溪了。冲佑宫依山傍水。我想先去九曲,然后顺溪流探胜,于是舍弃攀登冲佑宫,逆流而上。流水很急,纤夫们赤脚行走在溪里挽船前进。
第一曲,右边是幔亭峰、大王峰,左边是狮子峰、观音岩。而溪流右边临溪水的岩石叫水光石,上面几乎刻满题字。
二曲的右边是铁板幛、翰墨岩,左边是兜鍪峰、玉女峰。而铁板幛的旁边,崖壁陡立,中间有三个孔穴,呈“品”字。
三曲的右边是会仙岩,左边是小藏峰、大藏峰。大藏峰壁立千仞,山崖顶端有几个孔,像织布机一样胡乱插着许多木板。一叶小舟斜架在孔穴口木板的末端,名叫“架壑舟”。
四曲的右边是钓鱼台、希真岩,左边是鸡栖岩、晏仙岩。鸡栖岩的半山有石洞,外面狭隘而其中宽宏,横插着的木板,仿佛是鸡只在鸡巢中栖息的木桩。
下面有一汪深绿的潭水,叫卧龙潭。它的右边有大隐屏、接笋峰,左边有更衣台、天柱峰的,就是五曲了。文公书院正好在大隐屏峰下面。
抵达六曲,右边有仙掌岩、天游峰,左边是晚对峰、响声岩。
来回望大隐屏、天游峰之间,只见高阁悬挂山峰之上,阶梯险峻,令我不禁神往。船只因为急流而不能进去,只好返还,停泊在曹家石。
赏析与点评
武夷溪贯穿武夷山景区,形成九曲景观。徐霞客先搭船走完九曲,随后以河为叙述线索,构建武夷山行记,抑或丹霞地貌勘探报告书。
此处是一曲到六曲的景观。每曲分左右手两边的山峰讲述,条理明晰,所记山峰名胜,精确且条目多,遇到重要人文建筑也顺道提出来。要不是作者游九曲前就懂得这些山峰的名字和名胜,要不就是写日记时查考记录。虽说题为游记、日记,实则是严谨的文章。
云窝—接笋峰—茶洞—隐屏顶—茶洞
登陆入云窝[14],排云穿石,俱从乱崖中宛转得路。窝后即接笋峰。峰骈附于大隐屏,其腰横两截痕,故曰“接笋”。循其侧石隘,跻磴数层,四山环翠,中留隙地如掌者,为茶洞。洞口由西入,口南为接笋峰,口北为仙掌岩。仙掌之东为天游,天游之南为大隐屏。
诸峰上皆峭绝,而下复攒凑[15],外无磴道,独西通一罅,比天台之明岩更为奇矫也。从其中攀跻登隐屏,至绝壁处,悬大木为梯,贴壁直竖云间。梯凡三接,级共八十一。级尽,有铁索横系山腰,下凿坎受足。攀索,转峰而西,夹壁中有冈介其间,若垂尾,凿磴以登,即隐屏顶也。有亭有竹,四面悬崖,凭空下眺,真仙凡夐隔[16]。
仍悬梯下,至茶洞。仰视所登之处,崭然在云汉[17]。
注释
[14]云窝:在五曲接笋峰和六曲仙掌峰间,新建有八亭散布冈头或溪边,四周被群峰环绕,还有盘山石径往来诸胜。云窝景区是武夷精华区之一。
[15]攒(cuán)凑:凑集。
[16]夐(xiònɡ):远。
[17]崭(zhǎn)然:高峻。《游记》中有的地方作“崭崭”。云汉:银河。
译文
登陆走进云窝,排开云雾经过石岩,都从散乱的岩崖中辗转才能找到路。云窝后就是接笋峰。接笋峰并列依附于大隐屏,其腰间横向留有两截痕迹,所以叫“接笋峰”。顺着其侧面的狭小岩石,攀上几层石阶,只见四面山峦都是树木苍翠,中间空出一块有如手掌平坦的地方,就是茶洞。茶洞口从西面进入,洞口南面是接笋峰,北面是仙掌岩。仙掌岩的东面是天游峰,天游峰的南面是大隐屏。
各座山峰的顶端都极其陡峭,而下面又都聚集一处,外面没有石阶,唯独西面有一道通行的缝隙,比天台山的明岩更奇特雄伟。从这儿攀爬大隐屏,遇到极险峻的峭壁,架上大木做梯子,紧贴着岩壁直竖云雾之间。木梯用三根大木相接而成,共八十一级。梯级穷尽,有铁链索横系于山腰处,下面凿了石坎可供踩踏。攀着铁链转向西面的山峰,两边岩壁中有山脊介于其间,好像下垂的尾巴,上面凿有石阶用以登高,就是大隐屏的峰顶了。峰顶有亭子、翠竹,四面都是悬崖峭壁,凭空向下眺望,真正是仙凡远隔。
仍旧从悬架的梯子下山,到了茶洞。仰望所攀登上去的地方,高峻得就像在天河里。
仙掌岩—天游峰天游观
隘口北崖即仙掌岩。岩壁屹立雄展,中有斑痕如人掌,长盈丈者数十行。
循崖北上,至岭,落照侵松,山光水曲,交加入览。
南转,行夹谷中。谷尽,忽透出峰头,三面壁立,有亭踞其首,即天游峰矣[18]。
是峰处九曲之中,不临溪,而九曲之溪三面环之。东望为大王峰,而一曲至三曲之溪环之。南望为更衣台,南之近者,则大隐屏诸峰也,四曲至六曲之溪环之。西望为三教峰,西之近者,则天壶诸峰也,七曲至九曲之溪环之。惟北向无溪,而山从水帘诸山层叠而来,至此中悬。其前之俯而瞰者,即茶洞也。自茶洞仰眺,但见绝壁干霄,泉从侧间泻下,初不知其上有峰可憩。其不临溪而能尽九溪之胜,此峰固应第一也。
立台上,望落日半规[19],远近峰峦,青紫万状。台后为天游观。亟辞去,抵舟已入暝矣。
注释
[18]天游峰:在五曲隐屏峰后,分上天游和下天游,天游观在下天游。上天游顶的一览亭在悬崖边,是九曲视野广阔的绝佳观景台,其三面被武夷溪环绕,诸峰四周拱卫,景观琳琅满目。
[19]规:圆形。
译文
隘口北的石崖就是仙掌岩。岩壁屹立雄伟,岩壁中间的斑痕如人掌,长度超过一丈的有数十行。
顺着山崖往北攀爬,到达岭上,余晖侵染松林,山光靓丽,涧水曲回,交织入目。
南转后,在狭窄的山谷中行走。山谷尽头,忽然透出一座山的顶峰,三面峭壁林立,山顶上建了亭子,那就是天游峰了。
天游峰处于九曲溪的中央,但不靠近溪水,而九曲溪从三面环绕着它。东看是大王峰,有一曲到三曲的溪流环绕着。向南眺望是更衣台,离南边最近的,就是大隐屏等各座山峰,由四曲到六曲的溪流环绕着。向西眺望是三教峰,离西边最近的,则是天壶峰等各座山峰,七曲至九曲的溪流环绕着它们。只有北面没有溪流,而山峦从水帘峰等各座山岭层叠延伸而来,到这里悬在半空。之前我俯身鸟瞰的地方,就是茶洞。从茶洞仰望,只见峭壁直插云霄,泉水从旁边倾泻而下,最初不知道上面还有山峰可供歇息。若想不亲临九曲溪却能饱览九曲溪的美景,这山峰当然应该位列第一峰了。
站立峰台上,远望落日已成半圆形,远近的峰峦,纷呈青紫色。峰台后面是天游观。我急忙请辞,回到船上已经天黑了。
仙掌—第七曲三仰峰、天壶峰、小桃源、北廊岩,城高岩—第八曲鼓楼岩、鼓子岩、鼓子庵、吴公洞、三教峰,大廪石、海蚱石
二十二日 登涯[20],辞仙掌而西。余所循者,乃溪之右涯,其隔溪则左涯也。
第七曲右为三仰峰、天壶峰,左为城高岩。三仰之下为小桃源,崩崖堆错,外成石门。由门伛偻而入,有地一区,四山环绕,中有平畦曲涧,围以苍松翠竹,鸡声人语,俱在翠微中。出门而西,即为北廊岩,岩顶即为天壶峰。其对岸之城高岩矗然独上,四旁峭削如城。岩顶有庵,亦悬梯可登,以隔溪不及也。
第八曲右为鼓楼岩、鼓子岩,左为大廪石、海蚱石。余过鼓楼岩之西,折而北行坞中,攀援上峰顶,两石兀立如鼓,鼓子岩也。岩高亘亦如城,岩下深坳一带如廊,架屋横栏其内,曰鼓子庵。仰望岩上,乱穴中多木板横插。转岩之后,壁间一洞更深敞,曰吴公洞。洞下梯已毁,不能登。望三教峰而趋[21],缘山越磴,深木蓊苁其上。抵峰,有亭缀其旁,可东眺鼓楼、鼓子诸胜。山头三峰,石骨挺然并矗。从石罅间蹑磴而升,傍崖得一亭。穿亭入石门,两崖夹峙,壁立参天,中通一线,上下尺余,人行其间,毛骨阴悚。盖三峰攒立,此其两峰之罅;其侧尚有两罅,无此整削。
注释
[20]涯:水边。
[21]三教峰:此峰三块岩石的崖脚紧凑相连,意为儒、道、释三教鼎立,又称纱帽岩、品字岩、笔架峰、金锭峰等。
译文
二十二日 登陆,离开仙掌岩向西走。我顺着走的,是溪流的右岸,隔溪则是左岸。
第七曲的右边是三仰峰、天壶峰,左边是城高岩。三仰峰下是小桃源,崩裂的山崖错落堆叠,在外边形成一道石门。由石门弯腰进入,有一片地,四周山峦环绕,中间有平坦的畦地和弯曲的涧水,苍松翠竹围护着庭院,鸡鸣声、人语声,都在青山中回荡。出门往西走,就是北廊岩,岩顶即是天壶峰。它对岸的城高岩直立独耸,四旁崖壁刀削般峭立如城墙。岩顶上有座庵堂,也有悬架木梯可上登,因为隔着溪水而去不了。
第八曲的右边是鼓楼岩、鼓子岩,左边是大廪石、海蚱石。我经过鼓楼岩的西面,转而走向北方的山坞,攀上峰顶,有两块岩石直立如鼓,就是鼓子岩了。岩石的高和宽也像城墙一般,岩下深坳之处就像长廊,建了房屋横栏在山坳里,叫鼓子庵。仰望岩石上面,在散乱的洞穴中有许多木板横插着。转到岩石后面,岩壁间有一个洞穴更加深广,叫吴公洞。洞里的梯子已经毁坏,不能攀登。望着三教峰疾奔,沿山攀越石磴,顶上的树木高深茂密。抵达三教峰,山峰旁边有些亭子点缀景色,向东可以眺望鼓楼峰、鼓子岩各处胜景。山顶有三座山峰,石岩骨架挺拔并立。从石缝间踏着石磴往上登,石崖旁有一座亭子。穿过亭子进入石门,两崖石壁对峙,崖壁高耸参天,中间仅有一线通道,上下一尺多宽,人在其间行走,不由暗自毛骨悚然。大概三座山峰围聚而立,这是其中两座山峰间的缝隙;其侧边还有两道缝隙,但没有这样整齐陡峭。
九曲灵峰白云洞—狮子岩
已下山[22],转至山后,一峰与猫儿石相对峙,盘亘亦如鼓子,为灵峰之白云洞。至峰头,从石罅中累级而上,两壁夹立,颇似黄山之天门。级穷,迤逦至岩下,因岩架屋,亦如鼓子。登楼南望,九曲上游,一洲中峙,溪自西来,分而环之,至曲复合为一。洲外两山渐开,九曲已尽。是岩在九曲尽处,重岩回叠,地甚幽爽。
岩北尽处,更有一岩尤奇:上下皆绝壁,壁间横坳仅一线,须伏身蛇行,盘壁而度,乃可入。余即从壁坳行;已而坳渐低,壁渐危,则就而伛偻[23];愈低愈狭,则膝行蛇伏,至坳转处,上下仅悬七寸,阔止尺五。坳外壁深万仞。余匍匐以进,胸背相摩,盘旋久之,得度其险。岩果轩敞层叠,有斧凿置于中,欲开道而未就也。半晌,返前岩。更至后岩,方构新室,亦幽敞可爱。
出向九曲溪,则狮子岩在焉。
注释
[22]已:随后。
[23]就:凑近,靠近。
译文
随后下山,转到山后,看见一座山峰与猫儿石互相对峙,盘旋延伸也像鼓子岩一样,这是灵峰的白云洞。到达峰顶,从石缝中连续地沿石级上登,两边崖壁相夹并立,很像黄山的天门。走完石级,辗转到达石岩下面,也像鼓子岩一样,利用岩石架设房屋。登楼向南眺望,九曲上游,有个小洲立于水中,溪水从西方流来,分开后再环绕小洲,到九曲再合为一股溪水。小洲外有两座山逐渐开阔,至此九曲已是尽头。这岩在九曲的尽头,岩壁重叠回环,地方非常幽静清爽。
岩石北面的尽头,还有一块岩石更加奇异:上下都是陡削的石壁,石壁间横凹的地方仅有一线宽,必须低伏身体像蛇一样爬行,趴着石壁前进,才可以进去。我就从石壁凹处爬行;不久凹处渐渐低矮,石壁渐渐险要,于是就势弯腰曲背;岩壁越低矮越狭窄,于是用膝盖爬行,像蛇一样伏贴着,到壁坳的转弯处,上下悬隔只有七寸,宽只有一尺五。壁凹外面的岩壁深达万仞。我匍匐前进,胸部背部与岩石相互摩擦,盘旋了很久,才越过险要。石岩果然高大宽敞,层层叠叠,其间有斧凿的痕迹,是(古人)想要开路而没有完成的结果。一会儿后,返回前岩。又去了后岩,刚刚建好的房屋,也很幽静宽敞,令人喜爱。
出来往九曲溪走,就见狮子岩在那里。
八曲人面石、七曲城高岩—(六曲)云窝,茶洞—(五曲)大隐屏紫阳书院、伏羲洞,天柱峰,更衣台—四曲御茶园、金鸡岩—(二曲)玉女峰—(四曲)大藏、小藏“仙学堂”、“藏仙窟”
循溪而返,隔溪观八曲之人面石、七曲之城高岩,蔚然奇丽,种种神飞。复泊舟,由云窝入茶洞,穹窿窈窕[24],再至矣,再不能去!
已由云窝左转,入伏羲洞,洞颇阴森。左出大隐屏之阳,即紫阳书院,谒先生庙像。
顺流鼓棹,两崖苍翠纷飞,翻恨舟行之速[25]。已过天柱峰、更衣台,泊舟四曲之南涯。
自御茶园登岸[26],欲绕出金鸡岩之上,迷荆丛棘,不得路。乃从岩后大道东行,冀有旁路可登大藏、小藏诸峰,复不得。透出溪旁,已在玉女峰下。欲从此寻一线天,彷徨无可问,而舟泊金鸡洞下,迥不相闻[27]。
乃沿溪觅路,迤逦大藏、小藏之麓。一带峭壁高骞,砂碛崩壅[28],土人多植茶其上。从茗柯中行[29],下瞰深溪,上仰危崖,所谓“仙学堂”、“藏仙窟”,俱不暇辨。
注释
[24]穹窿:长曲。窈窕(yǎo tiǎo):深远。
[25]翻:反而。
[26]御茶园:在武夷山四曲溪南,为元朝皇家茶园遗址,大德六年(一三〇二)创建,明嘉靖三十六年(一五五七)罢废。武夷山向以产茶著称,乌龙茶亦产于此,宋蔡君谟评论此茶味超过北苑龙团。今盛产岩茶,尤以“大红袍”最名贵。
[27]迥:辽远貌。
[28]高骞(qiān):高昂着头。碛(qì):浅水中的沙堆。
[29]茗:茶的通称。柯:树枝。
译文
沿溪返回,隔溪观赏八曲的人面石、七曲的城高岩,种种美景令人心旷神怡。再次停船,从云窝进茶洞,深远而幽长曲折,第二次到这里,再也不想离开!
后来由云窝向左转,进入伏羲洞,洞里很阴森。从左边绕到大隐屏峰的南面,就是紫阳书院,拜谒朱熹先生的塑像。
顺溪流飞快划船,两岸青绿的树木在眼前纷飞而过,反恨船走得太快。随后经过天柱峰、更衣岩,在四曲的南岸停泊。
从御茶园上岸,想绕到金鸡岩顶,荆棘漫山遍野,使人迷路。于是从金鸡岩后面的大道往东走,希望另外有路可以爬上大藏、小藏等山峰,却没找到。穿过山岩到溪边,已经在玉女峰下了。想从这里寻找“一线天”,来回徘徊却无人可以问路,而船停在金鸡洞下,(更是)远不可及。
于是沿溪寻觅道路,辗转走在大藏峰、小藏峰的山脚下。这一带峭壁高耸,沙石崩塌堵塞,当地人在上面种植了许多茶树。从茶树中前行,俯瞰溪水幽深,往上仰视陡峭的山崖,所说的“仙学堂”、“藏仙窟”等景致,都来不及识别。
赏析与点评
“循溪而返”,游完九曲,他掉头令船回去继续,把玩细究。
(四曲)大藏架壑舟—(一曲)水光石、止止庵、禅岩,(大王峰)鹤模石、登仙石、张仙遗蜕岩、万年宫、会真庙
已至架壑舟,仰见虚舟宛然[30],较前溪中所见更悉。大藏之西,其路渐穷,向荆棘中扪壁而上[31]。还瞰大藏西岩,亦架一舟,但两崖对峙,不能至其地也。
忽一舟自二曲逆流而至,急下山招之。其人以舟来受,亦游客初至者,约余返更衣台,同览一线天、虎啸岩诸胜。
过余泊舟处,并棹顺流而下,欲上幔亭,问大王峰。抵一曲之水光石,约舟待溪口。余复登涯,少入,至止止庵。望庵后有路可上,遂趋之,得一岩,僧诵经其中,乃禅岩也。登峰之路,尚在止止庵西。仍下庵前西转,登山二里许,抵峰下,从乱箐中寻登仙石。石旁峰突起,作仰企状,鹤模石在峰壁罅间,霜翎朱顶,裂纹如绘。旁路穷,有梯悬绝壁间,蹑而上,摇摇欲堕。
梯穷得一岩,则张仙遗蜕也[32]。岩在峰半。觅徐仙岩,皆石壁不可通;下梯寻别道,又不可得;蹑石则峭壁无阶,投莽则深密莫辨。佣夫在前,得断磴,大呼得路。余裂衣不顾,趋就之,复不能前。日已西薄,遂以手悬棘,乱坠而下,得道已在万年宫右。
趋入宫,宫甚森敞。羽士迎言[33]:“大王峰顶久不能到,惟张岩梯在。峰顶六梯及徐岩梯俱已朽坏。徐仙蜕已移入会真庙矣。”出宫右转,过会真庙。庙前大枫扶疏[34],荫数亩,围数十抱。
别羽士,归舟。
注释
[30]虚舟:空船。宛然:清晰貌。
[31]扪:执持,抚摸。
[32]张仙:在大王峰南壁半山腰的张仙洞,相传为汉人张垓坐化遗体存放处。遗蜕:道家称尸解为蜕质,后因以蜕为死的讳称。遗蜕即尸体。
[33]羽士:道士的别称。
[34]扶疏:繁茂。
译文
到了悬棺附近,仰望很像空船,比之前在船上看见的更全面。大藏峰的西边,路渐渐到了尽头,(于是)在荆棘丛中扳着岩壁朝上攀登。回头俯瞰大藏峰西边的岩壁,也有一个悬棺,但是两崖对立,不能到达那里。
忽然看到一只船从二曲逆流到此,急忙下山招唤他们。船主把船驶到岸边接我们,原来他也是初来此地的游客,约我同返更衣岩,一起游览一线天、虎啸岩等胜景。
经过我停船的地方,两只船一同顺流而下,打算爬上幔亭峰,探寻大王峰。抵达一曲的水光石,约好船夫在溪口等。我再上岸,稍向前行,到止止庵。看见庵后有路可以上山,于是往上走,看到一座石岩,僧人在上面念经,这就是禅岩了。登上大王峰的路,还在止止庵的西面。于是到止止庵前向西转,爬了二里多,抵达大王峰下,从乱竹林中找登仙石。岩石旁的山峰突起,摆出仰首企盼的姿态,鹤模石在山峰岩壁的缝隙之间,红顶白羽,裂开的纹路有如图画。旁边的路已经到了尽头,有梯子架在峭壁之间,踩着梯子上登,摇摇欲坠。
梯子尽头有一座山岩,那是张仙遗弃形骸的地方。山岩在山峰的半山腰。(接着)寻觅徐仙岩,四面都是石壁,不能通过。走下梯子另寻其他通道,也没有找到。想要攀踩岩石过去却都是峭壁,没有石阶,置身深密的草丛中不能辨别方向。雇来的挑夫走在前面,找到中断的石磴,就大叫说找到路了。我不顾衣服被撕破,急忙跑过去靠近一看,结果又不能往前走。日已西沉,于是用手攀着悬垂的荆棘,胡乱从空中坠落,找到道路时已在万年宫右边了。
奔赴万年宫,宫中树木茂盛而宽敞。道士迎着我说:“很久以前就不能上到大王峰顶了,只有上张仙岩的梯子还在。攀上峰顶的六级梯子及上徐仙岩的梯子,都已腐坏。徐仙的遗骸已经移到会真庙了。”出了宫右转,经过会真庙。庙前的枫树高大繁茂,浓荫有数亩地宽,树围有数十抱粗。
告别道士,返回船上。
赤石街会真观(武夷君、徐仙遗蜕)—幔亭峰换骨岩—三姑峰突泉—石门—水帘洞
二十三日 登陆,觅换骨岩、水帘洞诸胜。
命移舟十里,候于赤石街。余乃入会真观,谒武彝君及徐仙遗蜕[35]。
出庙,循幔亭东麓北行二里,见幔亭峰后三峰骈立[36],异而问之,三姑峰也。换骨岩即在其旁,望之趋。
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37]。俯瞰其下,亦有危壁,泉从壁半突出,疏竹掩映,殊有佳致。然业已上登,不及返顾,遂从三姑又上半里,抵换骨岩,岩即幔亭峰后崖也。岩前有庵。从岩后悬梯两层,更登一岩。岩不甚深,而环绕山巅如叠嶂。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循岩隙攀跻而上,几至幔亭之顶,以路塞而止。
返至三姑峰麓,绕出其后,复从旧路下,至前所瞰突泉处。从此越岭,即水帘洞路;从此而下,即突泉壁也。余前从上瞰,未尽其妙。至是复造其下,仰望突泉,又在半壁之上。旁引水为碓[38],有梯架之,凿壁为沟以引泉。余循梯攀壁,至突泉下。其坳仅二丈,上下俱危壁,泉从上壁堕坳中,复从坳中溢而下堕。坳之上下四旁,无处非水,而中有一石突起可坐。
坐久之,下壁循竹间路,越岭三重,从山腰约行七里,乃下坞。
穿石门而上,半里,即水帘洞[39]。危崖千仞,上突下嵌,泉从岩顶堕下。岩既雄扩,泉亦高散,千条万缕,悬空倾泻,亦大观也!其岩高矗上突,故岩下构室数重,而飞泉犹落槛外。
注释
[35]武彝君:即武夷君,武夷山因有神人武夷君所居而得名。武夷名著于汉代,相传他于八月十五日上山,置幔亭,化虹桥,大会乡人宴饮。
[36]骈:两马并驾一车。
[37]汩然:乱、急速貌。
[38]碓(duì):一种舂谷的器具。这里指利用水力的水碓。
[39]水帘洞:武夷山七十二洞首穴,洞门前垂下两道百米瀑布,崖壁石刻甚多。
译文
二十三日 登陆,寻觅换骨岩、水帘洞等胜景。
叫船家把船划到十里外,在赤石街等候。我进入会真观,参拜武夷君神像及徐仙遗体。
出了庙,顺着幔亭峰东边山脚往北走了二里,看见幔亭峰后有三座山峰并立着,惊奇地问人,原来是三姑峰。换骨岩就在旁边,望着换骨岩疾奔。
登山一里多,就见飞流汩汩地往下倾泻。俯瞰山下,也有危立的岩壁,泉水从岩壁的半腰涌出,与稀疏的竹林相映,景色不错。但是已经登上三姑峰,来不及返回半山,于是从三姑峰又再爬半里,抵达换骨岩,换骨岩就是幔亭峰的后崖。换骨岩前面有座庵舍。从换骨岩后面架的两层悬梯再登上另外一山岩。山岩不太深邃,环绕着山顶有如重叠的山峰。当地人用木板沿岩壁修筑房屋,修筑的路线曲折高低不等,顺应山势变化。沿着岩壁缝隙攀登而上,几乎要到幔亭峰的峰顶了,因为道路被阻塞而停止。
返回三姑峰的山腰,从峰后绕出来,再从旧路下山,到达先前俯瞰突泉的地方。从这里越过山岭,就是通向水帘洞的路;从这里下去,就是涌出泉水的岩壁。我先前在山上鸟瞰,未能完全品味它的美妙。现在再去泉下,仰望涌流的流泉,还是在半壁之上。有人在旁边利用泉水推动石碓舂米,还架了梯子,在岩壁上凿渠引导泉水。我顺着梯子爬上岩壁,来到泉下。那凹进去的地方只有二丈宽,上下都是峭壁,泉水从上面的岩壁掉入凹处,满溢后再从凹处往下坠落。凹处的四面八方,无处不是水,而中央有一块石头突起来可供坐下。
在石头上坐了很久,才下山沿着竹林间的小路,翻越三重山岭,大概从半山腰走了七里,才出了山坞。
穿过石门往上,半里后,就是水帘洞。危崖高达千仞,上面突起,下面凹嵌,泉水从峰顶下坠。山岩既雄伟宽阔,泉水也只能从高处散漫地飘落,千条万缕的,悬空向下倾泻,也是一大奇观呀!那山岩高耸并向上突起,所以山岩下建了几间房屋,而飞流直下的泉水就像洒落栏杆之外一般。
石门—赤石街—杜辖岩—赤石街大溪—崇安
先在途闻“睹阁寨”颇奇,道流指余仍旧路[40],越山可至。余出石门,爱坞溪之胜,误走赤石街道。
途人指从此度小桥而南,亦可往。从之,登山入一隘,两山夹之,内有岩有室,题额乃“杜辖岩”,土人讹为“睹阁”耳。再入,又得一岩,有曲槛悬楼,望赤石街甚近。遂从旧道三里,渡一溪,又一里,则赤石街大溪也[41]。
下舟,挂帆二十里,返崇安。
注释
[40]道流:指道士。
[41]赤石街:今仍作赤石,在武夷山市街道南部,崇溪与武夷溪的汇流处。
译文
之前在路上听说“睹阁寨”很奇特,道士告诉我沿旧路,翻过山就到了。我离开石门,非常喜爱山坞和溪流的美景,不小心走到通往赤石街的路。
路人告诉我从这里过了小桥向南走,也可通往“睹阁寨”。我听他的话,登山进入一个险要的山峡,两座山夹着通道,里面有山岩和房屋,题额是“杜辖岩”,当地人误称“睹阁”而已。再进去些,又看到一座山岩,有曲折的栏杆和高悬的楼房,看起来离赤石街很近。于是沿旧路走了三里,渡过一条河,再走一里,就是赤石街大溪了。
上船,扬帆二十里,返回崇安。
赏析与点评
之前,徐霞客实地勘探了丹霞地貌的天台赤城山和安徽白岳(齐云山),有了一定丹霞地貌的实地经验后,进入了福建武夷山。当然,也不排除武夷山作为文化圣地的吸引力。徐霞客在文中描述了很多丹霞地理特征,成为丹霞地貌地理勘探报告书的难得原始材料。
丹霞地貌是红砂砾岩经风力、水力等剥离、侵蚀、坍塌,形成奇特山峰、岩石的地貌。武夷山的丹霞地貌发育典型,武夷溪曲折穿流而过,形成九个形态各异的小景区,两岸红色的柱形山、块状山和单面山上长着各式翠绿的植物,雄伟、夸张、怪诞,无论是岩石还是瀑布,像一座“红色奇石”的盆景公园。
如,“水帘洞”——“穿石门而上,半里,即水帘洞。危崖千仞,上突下嵌,泉从岩顶堕下。岩既雄扩,泉亦高散,千条万缕,悬空倾泻,亦大观也!”流水冲击不同质地的岩层,容易形成凹凸不平的额状崖,武夷山水帘洞即是典型。
此外,还有坍塌形成的丹霞赤壁(壁立千仞;透隙而上,一石方整),风和水切割形成的方山、石峰群(一峰横欹,一峰独耸)。还有悬棺葬地的扇形洞穴、暗洞等。
诸如此类。丹霞地貌观察细致、描述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