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鉴录:夏~西汉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7章 周厉王与国人暴动

“成康之治”使天下进入到一个太平的时期,但就如所有的王朝一样,时间久了就会出现危机。从周穆王开始,周朝的统治就开始走上了下坡路。

到周厉王当政时,贪财的厉王为了聚敛暴利,颁布一系列冗繁的纳税政策。周厉王的政策在社会中无孔不入,加重了中下层贵族和黎民百姓的负担,因此政策一出台就引起了国内从上至下的不满。

对于大臣们的劝谏,独断专行的厉王根本置若罔闻,依旧推行着不公平的政策。他还派手下人到民间去探访,一旦发现有人违背就抓起来重重处罚。一时间全社会怨声载道,小贵族和百姓议论纷纷,都在暗地里诅咒厉王。大臣召公为了改善局面,就进谏说:“大王,百姓们已经不能忍受这些政策了。”

气愤的周厉王从卫国找来一个巫师,让巫师打着算命先生的幌子,到全国各地去暗查百姓的言论,揭发暗地里议论自己的人。被抓起来的人不由分说,一律施以重刑,体质差的人很多因此丧命。在厉王的淫威之下,百姓再也不敢议论了。人们行走在路上,如果迎面遇到认识的人,彼此只是互相交换一下眼色或者点头示意就急忙擦肩而过,生怕被扣上非议国君的帽子。

过了一段时间,那些刺探消息的人报告没有人议论国家政策了。周厉王听到后,非常得意地对召公说:“我已经成功消除了人们对我的议论,他们现在见面连招呼都不敢打了。”

召公却摇摇头说:“这是堵他们的口。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河水冲破堤坝只会造成更大的灾难,而天下百姓也像河水一样。因此古时候的大禹在治水时采用疏通河道的方法以使河水畅通。对待黎民百姓,就应该像疏导河水一样,让他们随时可以讲话。嘴是用来发表言论的,国家政事的好坏就建立在这上面。实行好的而杜绝坏的,这是国富民强的基础。百姓心里所想的通过话语讲出来,国君听到后就要成全他们,实现他们的愿望。如果不理百姓的意见,国家就不会长治久安。”

本来很得意的厉王,被召公数落后,心里很不满意,就不理会召公了。召公无可奈何地摇摇头,退出了厉王的王宫。

西周时期,一个城邑通常有内外两层城墙,住在城外的农夫叫“野人”,住在城里的平民叫“国人”。随着贵族的内部分化,很多失去权势的旧贵族和生活落魄的士族阶层,地位逐渐下降,和社会下层的普通民众杂居在一起,他们已经和“国人”别无二致。周厉王的这种恐怖政策非但没有缓解危机,反而进一步激化了阶级之间矛盾。因为社会底层的老百姓虽然表面上沉默了,但心里却对厉王的暴行更加深恶痛绝。

在公元前841年,被压迫的“国人”终于发起了对周厉王暴政的反抗。镐京的“国人”集结起来,手持棍棒、农具,围攻王宫,要杀周厉王。惊慌失措的周厉王急忙调兵遣将。一个大臣战战兢兢地回答说:“我们的士兵就是来自国人,国人就是兵,兵就是国人。国人都暴动了,还能调集谁呢?”周厉王万般无奈下,带着亲信从城里仓皇而逃,沿渭水河岸一直逃到了彘,最后病死在那里。

暴动的国人冲进王宫后,发现周厉王不在宫中,继而就把矛头转向了厉王的太子姬静。召公见势不妙,赶在国人行动前就先把姬静藏到了自己家里。国人听说消息后,就一窝蜂地冲到召公门外,把他家围个水泄不通,要召公交出太子。召公为了保住周厉王的血脉,便用自己的儿子代替了姬静。召公的义举使太子姬静最终免于被害。

国不可一日无主。周定公和召公抓紧时间把贵族们聚集在一起开会。大家经过一番艰难的讨论,最终决定国家政事暂时由召公和周定公两人联合管理,其他重要的国务则交六卿集体裁断。这件事在历史上被称为“周召共和”或“共和行政”。这种政体,被称为“共和”。

国人暴动的根本原因就是周厉王的暴政。由于统治者疏于德治,对百姓过于残暴,就会引起百姓以暴制暴的反抗。西周从此衰败,经历周宣王和周幽王后,强大的西周就走上了夏商的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