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美丽画卷
全面建成的小康社会是能够不断推动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社会,是使人民有更高生活水平和获得感的社会;全面建成的小康社会是创新发展的社会,是能够在理论、文化、科技、制度等多方面进行创新的社会;全面建成的小康社会是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的社会,是通过多层面、多领域、多方向的互动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强大新动力的社会;全面建成的小康社会是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的社会,人民的满足感、幸福感得到极大提升的社会;全面建成的小康社会是初步解决人与自然矛盾的美丽社会,是能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的社会。
第一,全面建成的小康社会是能够不断推动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社会。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基础上,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主要经济指标平衡协调,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经济总量达到17万亿美元,物质基础更加强大。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农业现代化进展明显,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成长,服务业比重进一步提高。2016年服务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上升到51.6%,超过“半壁江山”。按照这样的发展趋势,到2020年,这一比重会进一步提高到55%以上,其中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0%。到那时,我们可以说,中国进入后工业化社会,发展的活力会进一步增强。
第二,全面建成的小康社会是创新发展的社会。总的要求就是: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基本建成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有力支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具体目标是:(1)创新型经济格局初步形成。标志是两个方面:若干重点产业进入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成长起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和产业集群;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0%以上,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就是科技创新。(2)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要求是三个方面: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的一系列重大瓶颈问题,初步扭转关键核心技术长期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在若干战略必争领域形成独特优势,为国家繁荣发展提供战略储备、拓展战略空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5%。(3)创新体系协同高效。基本要求四个方面:科技与经济融合更加顺畅,创新主体充满活力,特别是企业主体创新动力澎湃;创新链条有机衔接,创新决策、规划、投资、项目储备、研发、实验以及产业化环环相扣;创新治理更加科学,创新的决策体系符合科研规律;创新效率大幅提高。(4)创新环境更加优化。激励创新的政策法规更加健全,知识产权保护更加严格,形成崇尚创新创业、勇于创新创业、激励创新创业的价值导向和文化氛围。
第三,全面建成的小康社会是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的社会。党的十八大以后,党中央着眼于我国“十三五”时期和更长时期的发展,逐步明确了“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3个大的发展战略。首先,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有助于区域协调发展,各个地区的发展都会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构成节点。截至2016年8月底,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我们同30多个沿线国家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同20多个国家开展国际产能合作,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也态度积极,以亚投行、丝路基金为代表的金融合作不断深入,一批有影响力的标志性项目逐步落地。总之,“一带一路”东联亚太经济圈,西接欧洲经济圈,跨越高山深海,正在逐步构建世界上最壮美的经济走廊。其次,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基本目标就是形成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区域整体协同发展改革引领区、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生态修复环境改善示范区。再次,加快长江经济带发展。另外,还制定实施西部大开发“十三五”规划,实施新一轮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2016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推进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三年滚动实施方案(2016—2018年)》,分年度明确了137项重点工作和127项重大项目。这些项目是滚动实施的,估算总投资约有1万多亿,将有力带动东北地区的发展。陆续出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新十年规划,支持东部地区在体制创新、陆海统筹等方面率先突破,这些都会使区域发展的协调性达到一个新高度。
第四,全面建成的小康社会是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的社会。首先,正确处理公平和效率关系,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规范初次分配,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调整优化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努力缩小全社会收入差距。主要举措是:健全科学的工资水平决定机制、正常增长机制、支付保障机制,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完善最低工资增长机制,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使这部分收入的比例在居民收入中的比例不断上升;明显增加低收入劳动者收入,完善鼓励回馈社会、扶贫济困的税收政策,公共资源出让收益更多用于民生保障,逐步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使广大群众得到的实际收入更多一些;保护合法收入,规范隐性收入,遏制以权力、行政垄断等非市场因素获取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其次,健康中国建设取得实效。健康中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2016年8月19日至20日召开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时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健康基础。”要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不断完善制度、扩展服务、提高质量,让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健康服务。为此,就要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健全重特大疾病救助和疾病应急救助制度,降低大病慢性病医疗费用。通过一系列努力,确保“十三五”期间,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是全面提升中华民族健康素质、实现人民健康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国家战略,是积极参与全球健康治理、履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际承诺的重大举措。